추강집(秋江集) 남효온(南孝溫)생년1454년(단종 2)몰년1492년(성종 23)자백공(伯恭)호추강거사(秋江居士), 행우(杏雨)본관의령(宜寧)시호문청(文淸)특기사항김종직(金宗直)의 문인. 김굉필(金宏弼)ㆍ정여창(鄭汝昌)ㆍ김시습(金時習) 등과 교유. 생육신(生六臣)의 한 사람
秋江先生文集卷之七 / 雜著 / 冷話
鄭汝昌自勖取朱子中庸章句。曰。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而不取其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曰。安有後氣之理乎。余聞而甚高之。然不能無病。所謂理先於氣者。理之體。所謂氣先於理者。理之用。如人摠仁義禮智而名之曰性。而發仁義禮智之端而分之曰。不謂之性。可乎。
自勖曰無鬼。悅卿曰有鬼。
李子寬義曰。物怪妖厲。於天地必無之物。亦無天地人三神。聖人敎爲祭祀者。爲人設也。
大猷以小學律身。以古聖人爲準則。招徠後學。恂恂然執灑掃之禮。修六藝之學者。滿於前後。謗議將騰。自勖勸止之。大猷不聽。嘗謂人曰。釋陸行設爲禪敎。弟子考業者千餘人。其友止之曰。禍患可畏。行曰。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吾所知者告人耳。其禍福。天也。吾何與哉。行雖緇流無可取。其說至公。
鄭自勖有周,程,張,朱之見。窮通五經。獨不取攻詩之士曰。詩。性情之發。何屑屑強下工夫爲。其意雖不爲詩。德備而經通。則亦何爲病。摠如此。與腐儒之見無異。如古之十二律,八音,五聲。消融渣滓。動盪血脈。故聖賢人無不知之習之。然不可生知。故孔子從萇弘學之。詩功於人亦然。使人淸其心。使人虛其懷。使人無邪心。使人養浩然。牢籠百態。瀰漫乎天地之間。不得如古人自然。而詩則必若勉思積功。然後庶幾乎萬一。是故。邵子周子亦未免於好詩。而朱文公晩年。好讀杜詩后山。而註楚騷。或與釋相酬唱。衡山之詩。五日之內百餘篇。自勖以詩爲異端。則亦異端周,邵乎。晦庵乎。佔畢齋金先生曰。詩陶冶性情。吾從師說。
.................
禪陸行近間號得道。仲鈞之父時敏嘗邀行。爲亡父設齋。時敏問曰。地獄信有之乎。行曰。措大信不識耶。若體夫象敎二字則可知耳。
兪生承坦者。沔川人。挾書詣闕。陳所學數千餘言。皆切中朝廷之病。士林萃而騰笑。兪嘗號其亭曰淸風。其友朴生者扁其齋曰明月。搢紳之間。有可笑事。必曰。兪淸風,朴明月以詆訾之。二人坎軻不試。亦未嘗有干進心。
大猷以小學律身。以古聖人爲準則。招徠後學。恂恂然執灑掃之禮。修六藝之學者。滿於前後。謗議將騰。自勖勸止之。大猷不聽。嘗謂人曰。
釋陸行設爲禪敎。弟子考業者千餘人。其友止之曰。禍患可畏。行曰。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吾所知者告人耳。其禍福。天也。吾何與哉。行雖緇流無可取。其說至公。
.................
師友名行錄
李宗準字仲鈞。號浮休子。又號尙友堂。又號太庭逸民。又號藏六居士。又號慵軒居士。能詩文。丁酉年進士。丙午年。及第第二名。今爲平安評事。少時。不識君饒。與余及正中。乘月翫花。到君饒家。余誣君饒曰。好賢坊杏花下。有異人吟詩。招與偕來。聞其語。倜儻不羈。見其詩。淸泠出塵。非煙火食人所道。世有仙者。無乃是耶。君饒倒屣出迎。相與坐月下。仲鈞作詩。故作淸瘦態。君饒果大服。跪曰。陋幕至僻。秀才何因我情
友幸臨耶。豈非天幸也。幸望一宿。仲鈞必欲求去。君饒跪奉衣裾而請。雷談竟夜。朝明。始識於背洞 於背洞名 寓居進士李宗準也。相與拊掌大笑。仲鈞,君饒遂爲知心交。
.................
秋江先生文集卷之七 / 雜著 / 師友名行錄
鄭汝昌字自勖。入智異山。三年不出。明五經。窮極其蘊。
知體用之源同分殊。
知善惡之性同氣異。
知儒釋之道同迹差。
性理之學。醒狂敬之。庚子年。上下敎成均館。求經明行修儒生。
館中擧自勖爲第一。知館事徐居正將進自勖而講經。自勖退。
癸卯年進士。其父六乙。施愛之亂死國。是時自勖年少。居喪無闕。
居母喪。典禮之數。饘粥之食。一依家禮。庚戌年。參議尹兢薦其孝與學士林無比。特召爲
昭格署參奉。自勖上書請免。上下敎褒之。名益重。
自勖爲人。性端重。不飮酒醴。不茹葷菜。不食牛馬肉。外爲常談。內惺惺也。
少時。居館與人寢。鼾睡而不寐。人不知也。一宵見獲於崔鎭國。館中喧傳。以爲鄭某參禪不寐。
......................
深源字伯淵。號醒狂。又號默齋太平眞逸。太宗之玄孫。與余同年生。日月後於余。經明有行。兼通醫術。性忠孝。不喜巫佛。平居冠帶。手不釋卷。殿講。通四書五經。進階明善大夫。行朱溪副正。年二十五。凡前後五上書論治道。或允或不允。又廷論叔母夫任士洪不道異心。失意於祖父。謫長湍。又謫伊川。上書請見病父母。言語懇至。得允。丁未年宗親科試。講經史擢第一人。賜藥賜酒。賜階二品而不封。以前有忤祖父之過也。
...................
崔河臨字鎭國。號太虛堂。所性喜功名。庚子年進士。是年夏。妖僧學祖敎其徒雪義潛回佛像。云佛自行。致粟帛布錦。日以千數。大學生上書請誅妖僧。凡五上書。不得允。疏文大抵皆出鎭國手。丙午七月歿。年三十二。家貧不能斂葬。友人致賻而葬之。所著安宅記傳于世。
....................
權景裕字君饒。安東人。剛毅識體。不喜作爲。深嫉姜公直。以爲不近人情。晩聞實行。甚愛之。癸卯年進士。丙午年及第。調弘文館正字。
李尹宗字克昌。號此君堂。又號竹谿。工於詩文。爲人好賢。公直,自勖,伯淵,和淸。其所絶喜者也。
....................
姜應貞字公直。號中和齋。先余十餘歲。居恩津。以孝行稱。嘗母病。三年不解帶。藥必親嘗。一日夢。天神降庭謂公直云。明日來客。必醫汝母病。明朝。果有一少年名元。自云居輪王洞。請宿於公直。館之。以母病問之。少年果知醫藥者。以少年言試之。十五日病愈。後居父母喪。一從家禮。冬月裸跣。體無完肉。事聞。旌表門閭。甄家丁役。公直爲人。善誦經書。推步人命。又涉獵醫術。兼涉地理之書。少時遊大學。與長安俊士。依朱文公故事作鄕約。或月朝講論小學。其選皆一時名士。如金用石字鍊叔。申從濩字次韶。朴演字文叔。孫孝祖字無忝。鄭敬祖字孝昆。權柱字友卿。丁碩亨字嘉會。康伯珍字子韞。金允濟字子舟。此其尤也。餘不盡錄。世之不悅者喧之。或指爲小學之契。或指爲孝子之契。有夫子四聖十哲之譏。坎軻鄕曲。終老不試。癸卯年。生員。爲訓導。
李勣字仲栗。工於詩。後攻庸學。味其道。自是不專攻詩道。志尙高遠。不事窠臼中事。尙友古人。平居冠帶。澹澹如也。師事大猷伯淵。
深源字伯淵。號醒狂。又號默齋太平眞逸。太宗之玄孫。與余同年生。日月後於余。經明有行。兼通醫術。性忠孝。不喜巫佛。平居冠帶。手不釋卷。殿講。通四書五經。進階明善大夫。行朱溪副正。年二十五。凡前後五上書論治道。或允或不允。又廷論叔母夫任士洪不道異心。失意於祖父。謫長湍。又謫伊川。上書請見病父母。言語懇至。得允。丁未年宗親科試。講經史擢第一人。賜藥賜酒。賜階二品而不封。以前有忤祖父之過也。
權晏安東人。字和淸。年先於余二十餘歲。嘗曰。吾幸不死。垂亡之年。得遇三友。謂余及正中,克昌也。少時。以武才屬別侍衛。爲人淸如於陵仲子。喜山水。樂道眞。孝弟忠信。無能出其右者。屋毀不蔽風雨。或糧絶。其樂晏如。短褐蕭然。末路好佛。
貞恩字正中。號月湖。又號嵐谷。又號雪囱。拜秀川副正。音律冠於世。幽彈慷慨。行路必泣。爲人篤厚自謙。識量聰明。爲學。先理而後文。師不勞。爲詩。先格而後辭。人不厭。爲德。先內而後外。人不知。行身。不以位尊壓人。如最貧儒生然。
李尹宗字克昌。號此君堂。又號竹谿。工於詩文。爲人好賢。公直,自勖,伯淵,和淸。其所絶喜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