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文字輸入:Joanna
乾下艮上
大畜,《序卦》: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无妄則為有實,故可畜聚,大畜所以次无妄也。為卦艮上乾下,天而在於山中,所畜至大之象。畜為畜止,又為畜聚。止則聚矣,取天在山中之象,則為蘊畜。取艮之止,乾則為畜止,止而後有積,故止為畜義。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莫大於天,而在山中。艮在上而止乾於下,接蘊畜至大之象也。在人,為學術道德充積於內,乃所畜之大也,凡所畜聚皆是專言其大者。人之蘊畜宜得正道,故云利貞。若夫異端偏學,所畜至多而不正者,固有矣。既道德充積於內,宜在上位以享天祿,施為於天下則不獨於一身之吉,天下之吉也。若窮處而自食於家,道之否也,故不家食則吉。所畜既大,宜施之於時,濟天下之艱險,乃大畜之用也,故利涉大川,此只據大畜之義而言,彖更以卦之才德而言,諸爻則惟有止畜之義,蓋易體道,隨宜取明且近者。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以卦之才德而言也。乾體剛健,艮體篤實。人之才剛健篤實,則所畜能大充實而有輝光,畜之不已,則其德日新也。
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剛上,陽居上也。陽剛居尊位之上,為尚賢之義。止居健上,為能止健之義。止乎健者,非大正則安能以剛陽在上,與尊尚賢德,能止至健,皆大正之道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大畜之人,所宜施其所畜以濟天下,故不食於家則吉,謂居天位、享天祿也。國家養賢,賢者得行其道也。利涉大川,謂大有蘊畜之人,宜濟天下之艱險也。彖更發明卦才云,所以能涉大川者,以應乎天也。六五君也,下應乾之中爻,乃大畜之君應乾而行也,所行能應乎天,无艱險之不可濟,況其他乎。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為至大,而在山之中,所畜至大之象。君子觀象以大其蘊畜,人之蘊畜由學而大,在多聞前古聖賢之言與行,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識而得之,以畜成其德,乃大畜之義也。
初九,有厲,利已。
大畜艮止,畜乾也,故乾三爻皆取被止為義,艮三爻皆取止之為義。初以陽剛又健體而居下,必上進者也。六四在上,畜止於己,安能敵在上得位之勢。若犯之而進,則有危厲,故利在己而不進也。在他卦則四與初為正應,相援者也。在大畜,則相應乃為相止畜,上與三皆陽,則為合志,蓋陽皆上進之物,故有同志之象,而无相止之義。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有危則宜已,不可犯災,危而行也,不度其勢而進,有災必矣。
九二,輿說輹。
二為六五所畜止,勢不可進也。五據在上之勢,豈可犯也。二雖剛健之體,然其處得中道,故進止无失,雖志於進,度其勢之不可,則止而不行。如車輿脫去輪輹,謂不行也。
象曰:輿說輹,中无尤也。
輿說輹而不行者,蓋其處得中道,動不失宜,故无過尤也。善莫善於剛中柔中者,不至於過柔耳。剛中,中而才也。初九處不得中,故戒以有危,宜已。二得中,進止自无過差,故但言輿說輹,謂其能不行也,不行則无尤矣。初與二,乾體剛健,而不足以進。四與五,陰柔而能止。時之盛衰,勢之強弱,學易者所宜深識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三剛健之極,而上九之陽亦上進之物,又處畜之極而思變也,與三乃不相畜而珍,相應以進者也。三以剛健之才而在上者,與合志而進,其進如良馬之馳逐,言其速也。雖其進之勢,速不可恃,其才之健與上之應,而忘備與慎也,故宜艱難其事,而由貞正之道。輿者,用行之物。衛者,所以自防。當自日常閑習,其車輿與其防衛,則利有攸往矣。三乾體而居正,能貞者也。當其銳進,故戒以知難與不失其貞也,志既銳於進,雖剛明有時,而失不得不戒也。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所以利有攸往者,以與在上者合志也。上九陽性上進,且畜已極,故不下畜三,而與合志上進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以位而言,則四下應於初,畜初者也。初居最下,陽之微者,微而畜之則易制,猶童牛而加牿,大善而吉也。概論畜道,則四艮體,居上位而得正,是以正德居大臣之位,當畜之任者也。大臣之任,上畜止人君之邪心,下畜止天下之惡人,人之惡止於初,則易既盛而後禁,則扞格而難勝,故上之惡既甚,則雖聖人救之,不能免違拂。下之惡既甚,則雖聖人治之,不能免刑戮,莫若止之於初,如童牛而加牿,則元吉也。牛之性,觝觸以角,故牿以制之。若童犢始角而加之以牿,使觝觸之性不發,則易而无傷。以況六四,能畜止上下之惡於未發之前,則大善之吉也。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天下之惡已盛而止之,則上勞於禁制,而下傷於刑誅,故畜止於微小之前,則大善而吉。不勞而无傷,故可喜也。四之畜初是也,上畜亦然。
六五,豶豕之牙,吉。
六五居君位,止畜天下之邪惡。夫以億兆之眾,發其邪欲之心,人君欲力以制之,雖密法嚴刑,不能勝也。夫物有總攝,事有機會,聖人操得其要,則視億兆之心猶一心,道之斯行,止之則戢,故不勞而治,其用若豕之牙也。豕,剛躁之物,而牙為猛利,若強制其牙,則用力勞而不能止其躁猛,雖縶之維之,不能使之變也。若豶去其勢,則牙雖存而剛躁自止,其用如此,所以吉也。君子發豶豕之義,知天下之惡,不可以力制也,則察其機,持其要,塞絕其本原,故不假刑法嚴峻而惡自止也。且如止盜,民有欲心,見利則動,茍不知教,而迫於飢寒,雖刑殺日施,其能勝億兆利欲之心乎。聖人則知所以止之之道,不尚威刑,而修政教,使之有農桑之業,知廉恥之道,雖賞之不竊矣。故止惡之道在知其本、得其要而已,不嚴刑於彼,而修政於此,是猶患豕牙之利,不制其牙而豶其勢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在上者不知止惡之方,嚴刑以敵民欲,則其傷甚而无功。若知其本,制之有道,則不勞无傷而俗革,天下之福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予聞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誤加何字。事極則反,理之常也,故畜極而亨。小畜畜之小,故極而成大畜,畜之大,故極而散。極既當變,又陽性上行,故遂散也。天衢,天路也,謂虛空之中,雲氣飛鳥往來,故謂之天衢。天衢之亨,謂其亨通曠闊,无有蔽阻也。在畜道則變矣。變而亨,非畜道之亨也。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何以謂之天衢,以其无止礙,道路大通行也。以天衢非常語,故象特設問曰,何謂天之衢,爾路大通行,取空豁之狀也。以象有何字,故爻下亦誤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