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本草纲目)蜀黍(博物志)
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Meth. Pl. 207. 1794; Snowden in Kew. Bull. 1935: 236. 1935 et Cult. Rac. Sorghum 106. 1936; Ohwi in Acta Phytotax. et Geobot. 11: 161. 1942; Hitchc. Man. Grass. U. S. 957. 1951; Bor, Grass. Burma Ceyl. Ind. Pakist. 227. f. 15. 1960; 台湾的禾草767. 1975; 台湾植物志5: 694. 1978; 西藏植物志5: 324. 1987. ——Holcus bicolor Linn. Mant. Alt. 301. 1771——Andropogon bicolor Roxb. Fl. Ind. 1. 1820.——Andropogon sorghum subsp. sativus var. vulgaris Hack. in DC. Monogr. Phan. 6: 515. 1889.——Sorghum vulgare Pers Syn. Pl. 1: 101. 1805, p. p.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816. 1959, p. p.华东禾本科植物志271. 1962;海南植物志4: 470. 1977.[1] 高粱(原变种)图版30:5-7;75:4(见本文中形态特征)[1] 球果高粱(拟)
var. subgtobosus (Hack.) Snowden in Kew Bull. 1935: 237. 1935 et Cult. Rac. Sorghum 111. 1936; Bor, Grass. Burma Ceyl. Ind. Pakist. 228. 1960; Ohwi in Acta Phytotax. et Geobot. 11: 161. 1942. ——Andropogon sorghum subsp. sativus var. subglobosus Hack. in DC. Monogr. Phan. 6: 515. 1889.
本变种圆锥花序疏松或稍紧密,
高粱[2] 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花序主轴多少裸露,分枝斜升,基部3-5厘米裸露;无柄小穗卵状圆形至近球形,顶端较宽而扁,花时长3.5-4.5毫米,果时宽可达4毫米,无毛或顶端有毛,外稃具芒,颖果熟时完全为颖所包或微露,倒卵形至亚球形,长3.5-4.5毫米,宽3-3.5毫米,赤褐色至粉红色。有柄小穗宿存,卵球形至近球形,其柄较粗壮。[1] Snowden(1936)在组合这个变种时,曾引证了采自我国广东(Hance 5544)和浙江(Hickin无号)两份标本。作者在审查了我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标本后,认为其性状与Snowden所记载一致。
[1]
5。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产区地区高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能力,无论平原肥地,还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区,均可种植。山西地区是高梁主要产区之一。 高粱的种植可分为春作与秋作两种。
高粱[2] 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时间不宜过早,因早期播种气温低,生长缓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其栽培过程大致如下: 【整地】:先将堆肥撒施于耕地上,然后耕犁12~15公分(4~5寸)深,充分耕碎土块,除去杂草,并耙平土面, 按照行距50公分开挖4~6公分深的植沟。
【播种量】:每公顷约需15~20公斤种子,种子可向当地乡镇农会购买。 【播种法】: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3公分。 【施肥法】:
(1)春作及秋作:堆肥于整地前撒施於田间,然后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钾肥半量作
基肥,于播种前施用,余半量氮钾肥於播种后30天施用。(2)宿根栽培:半量
肥料于主作收获后10天施用,余半量于主作收获后30天施用。肥料施用位置应离植株10~15公分,以免伤及植株。
田间管理
(1)间苗补植:高粱播种后20~25天,
高粱[2] 苗高15公分时,实施第一次间苗,到苗高25~30公分,实施第二次间苗,最后株距保持约10公分,如发现缺株时,可挖取间苗中要拔除的健壮苗来补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间,按照杂草发生情形,实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别注意将杂草除净,以免影响发育。若使用除草剂时,应在播种覆土后萌芽前喷施。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后,随即施追肥於植株旁,并将土壅培於植株茎部,以防止倒伏, 促进发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播种后35天左右)、(播种后60天左右)、乳熟期(播种后75天左右)如遇乾旱,影响产量很大,应加以适量灌溉。在多雨季节,应随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病虫害及延长成熟期。
宿根(再生)栽培
(1)切茎:春作收获时,即时於离地面1~2公分处将茎切断,切茎的时期越早越好。
(2)施肥:施肥量及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如前述进行。
(3)疏芽:切茎后每株萌芽数可达2~5株,但每株以留健芽二枝为原则,其余的芽应早日摘除,以免吸收养分。
(4)其他管理:如中耕除草,收获调悰作业均与高粱的一般栽培法相同。高粱田的化学除草
高粱田的化学除草具有除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轻、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推广和应用化学除草,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粱田的化学除草主要在播种至出苗前,和出苗后5~8叶两个时期进行,具体使用方法和药剂分述如下:

(一)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播后至出苗前的化学除草是利用时差选择法除草的方法,它是在高粱种子播种后,幼苗未出土前,喷洒除草剂,而杂草萌发早的,遇药后会迅速死亡,达到除草目的。高粱田常用、向播后苗前化学除草方法有: (1)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200克~300克,兑水50kg,均匀喷于土表。
(2)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0克,加50%杀草丹乳油150mL,或者加60%丁草胺乳油50mL,兑水45kg~50kg,喷洒土表。
(3)80%治草醚(又称茅毒、甲羧除草醚)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75克~120克,兑水35kg~40kg,喷洒土表。如遇干旱可浅耙2cm~3cm,使药液与土混合,增加同杂草、幼草接触机会,提高除草效果。 (4)72%异丙甲草胺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mL~150mL,兑水35kg左右,喷洒土表;或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75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00mL,兑水35kg喷洒土表。
高粱[2] (5)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150克~200克,兑水40kg,均匀喷雾土表。
(6)50%扑灭津可湿性粉剂200克~300克,兑水40kg,均匀喷雾土表。
(7)48%百草敌水剂,每667平方米用25mL~40mL,兑水35kg,或百草敌20mL~3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50mL~200mL,或加48%甲草胺(又称拉索)乳油200mL~300mL,兑水35kg,喷洒土表。 (8)40%西马津胶悬剂200mL~300mL,兑水40kg,均匀喷洒土表。注意此药有效期长,后茬作物不宜安排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后茬按排玉米、甘蔗时,可加大用药量至500mL。

(二)苗期茎叶处理
苗期化学除草是利用除草剂在作物和杂草体内代谢作用不同生物化学过程来达到灭草保苗目的。
高粱[2] 高粱出苗后5~8叶期,抗药力较强,使用化学除草剂较安全,而5叶前、8叶后对除草剂很敏感,故苗期化学除草一般在5~8叶期进行,否则容易产生药害。高粱化学除草多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一般不宜苗期喷除草 剂。如苗期确因草害严重,应严格掌握喷药时间、浓度和品种。常用的苗期化学除草方法有:
(1)72%2,4-D丁酯乳油,每667平方米用40mL~65mL,兑水35kg左右,于高粱出苗后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主要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2)40%阿特拉津胶悬液,每667平方米用200mL~250mL,兑水35kg,于高粱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可防除单、双子叶杂草以及深根性的杂草;
(3)20%二甲四氯水剂,每667平方米用100mL和48%百草敌水剂12.5mL混合,兑水35kg,于高粱出苗后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高粱对化学药剂很敏感,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否则,容易造成药害。如果是初次使用化学除草剂,缺乏经验,必须先做小面积的除草试验,总结经验后再推广,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产量损失。
病虫害预防
高粱散黑穗病在我国各高粱产区普遍发病,在华北、东北发病较重。 怎样防治高梁黑穗病? 防治高粱黑穗病应采用选育抗病良种结合种子处理及其他栽培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适时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过早、土壤干旱、整地质量差以及覆土过厚都会延长出苗时间,增加侵染机会,使病情加重。因此,一般应在保证成熟的情况下尽量晚播,播前墒情适宜,整地精细,覆土深度适宜,以保证早出苗、出壮苗,缩短幼芽被侵染时间,减轻病害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农家品种一般不抗病。主要抗病或免疫品种为引进的外国品种,如法农1号、美红、美白、早熟亨加利、亨加利等。
在可能的条件下实行轮作,可以控制和减轻危害。 进行土壤消毒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用20%萎锈灵乳油对细土100倍,点种后每穴覆药土50克,然后盖土。也可用75%五氯硝基苯0.2公斤,拌细土500公斤,撒于播种沟上面。
施用净肥及种肥,可切断粪肥传病这一途径;不要过于早播并覆土过深。 及时拔除病株烧掉,减少土壤中病菌含量。[4]
6。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高粱味甘性温,食疗价值相当高。中医认为,高粱性平味甘、涩、温、无毒,能和胃、健脾、止泻,有固涩肠胃、抑制呕吐、益脾温中、催治难产等功能,可以用来治疗食积、消化不良、湿热、下沥、小便不利、妇女倒经、胎产不下等。 食用价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的种子。又称木稷、蜀秫、芦粟、荻粱。
高粱[2]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除去皮壳用。味甘、涩,性温。能益脾温中,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便溏腹泻。[3] 综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荛(花序)、穗颈、茎秆,是中国高粱栽培的传统习惯。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我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20世纪50年代初,高粱籽粒曾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食。 ⊙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甜高粱的茎秆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新兴的一种糖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菜谱:高梁酒烤排骨、高粱米粥、高粱螵蛸粥、高粱猪肚粥、高粱米糕等。[6]
营养成分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茎秆等。其中子粒中主要养
高粱[2] 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纤维2~3%、淀粉65~70%。 蛋白质在子粒中的含量一般是9~11%,其中约有0.28%的赖氨酸,0.11%的蛋氨酸,0.18%的胱氨酸,0.10%的色氨酸,0.37%的精氨酸,0.24%的组氨酸,1.42%的亮氨酸,0.56%的异亮氨酸,0.48%的 苯丙氨酸,0.30%的苏氨酸,0.58%的缬氨酸。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高粱糠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0%左右,在鲜高粱酒糟中为9.3%,在鲜高粱醋渣中是8.5%左右。高梁秆及高粱壳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分别为3.2%及2.2%左右。 高粱蛋白质略高于玉米,同样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质的分子间交联较多,而且蛋白质与淀粉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致使酶难以进入分解。 脂肪含量3%,略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点也略高些。亚油酸含量也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产品中粗脂肪含量较高。风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为9.5%左右,鲜高粱糠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别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较少,
高粱[2]仅为3.6%左右,高粱秆和高粱壳中含量也较少。
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是饲用高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用高粱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于17.4~71.2%之间。高粱秆和高粱壳中的粗纤维较多,其含量分别为23.8%和26.4%左右。淀粉含量与玉米相当,但高粱淀粉颗粒受蛋白质覆盖程度高,故淀粉的消化率低于玉米,有效能值相当于玉米的90~95%。高粱秆和高粱壳营养价值虽不及精料,但来源较多,价格低廉、能降低饲养成本。
矿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中钙,磷含量与玉米相当,磷约40~70%,为植酸磷。维生素中B1、B6含量与玉米相同,泛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据中央卫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4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7毫克,尼克酸6毫克。成熟前的高粱绿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约13.5%,核黄素的含量也较丰富。高粱的子粒和茎叶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尤其是作青饲或青贮时含量较高。
丹宁属水溶性多酚化合物,也称鞣酸或丹宁酸。丹宁具有强烈的苦涩味,影响适口性;丹宁能与蛋白质和消化酶结合,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
食物营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