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여지도서(輿地圖書) 慶尙道 咸陽府
晉州鎭管咸陽府。 東至安陰界三十七里, 南至山陰界二十六里, 西至全羅道雲峯界二十七里, 北至安陰界三十七里。 距京六百五十九里, 七日程。 東距監營二百三十里, 二日半程。 東距統營二百八十里, 三日程。 東距兵營一百五十里, 一日半程。
坊里
道北面。 距官門三十里。
柏吐面。 距官門三十里。
毛看面。 距官門二十里。
沙斤面。 距官門二十里。
官邊面。 距官門十里。
府內面。 距官門一里。
柏田面。 距官門四十五里。
席卜面。 距官門二十里。
竹谷面。 距官門十里。
甁谷面。 距官門十五里。
馬川面。 距官門七十里。
嚴川面。 距官門三十里。
休知面。 距官門十五里。
列音界面。 距官門三十里。
沙閑面。 距官門二十里。
德谷面。 距官門三十里。
北川面。 距官門五里。
池內面。 距官門十五里。 ○己卯式元戶四千七百六十三戶。 人v004_109b口二萬一千六百四十口內, 男八千七百四十口, 女一萬二千九百口。
道路
自官門北至德倉二十里, 自德倉至安陰界十七里。 東至沙斤驛二十里, 自沙斤驛至山陰界十里。 西至蹄閑驛二十里, 自蹄閑驛至全羅道雲峯界七里。 西至義倉二十里, 自義倉至安陰界十七里。 南至新南倉二十里, 自新南倉至任倉三十里, 自任倉至河東界四十里。
建置沿革
本新羅速含郡。 一云含城。 景德王改天嶺郡。 高麗成宗, 陞爲許州都團練使。 顯宗降爲含陽郡, 屬陜州, 後含改爲咸。 明宗降爲縣, 置監務。 本朝太祖四年陞爲郡。 v004_109c當宁己酉陞爲府。
郡名
速含, 含城, 天嶺, 許州, 含陽。
形勝
奇峯絶壑。 申叔舟《齊雲樓記》。
城池
邑城。 古邑。 在府東二里。 洪武庚申, 廨舍爲倭寇所焚, 遂移治于文筆峯下。 築土爲城。 周七百三十五尺。 羅閣二百四十三間。 門有三: 東曰齊雲, 南曰望嶽, 西曰淸商。 〔新增〕 當宁己酉, 府使金洸更築。 石城。 周依前, 高十一尺。
沙斤山城。 在府東十七里沙斤驛北。 石築。 周二千七百九十六尺, 高九尺。 內有三池。 庚申歲, 監務張群哲失其城守, 爲倭賊所屠, 廢而不修。 成宗朝修築。 今廢。
官職
都護府使。 武從三品。 ○座首一人, 別監二人, 軍官九人, 人吏四十六人, 知印二十三人, 使令十七名, 軍牢十七名, 官奴三十九名, 婢二十口。
沙斤察訪。 蔭從六品。 ○驛吏七十三人, v004_109d知印十五人, 使令八名, 奴三十一名, 婢十五口。
山川
白巖山。 在府北五里。 鎭山。 天王岾南脈。
文筆峯。 在府北一里。 白巖山南脈。
智異山。 在府南四十里。 南原般若峯東脈。 山之北面, 府專據焉。 天王峯, 與晉州分界。 山中有古城, 一稱楸城, 一稱朴回城。 去義呑所五六里, 牛馬不能到。 倉庫遺基, 宛然猶在。 世傳新羅防百濟之地。 〔新增〕 鄭汝昌詩: “風蒲泛泛弄輕柔, 四月花開麥已秋。 看盡頭流千萬疊, 孤舟又下大江流。”
天王岾。 在府北二十里, 安陰界。 白雲山東脈。
白雲山。 在府西四十里, 安陰界。 德裕山來脈。
花長山。 在府南十五里。 山中多有蘭蕙。 悟道峯東脈。
鷲巖山。 在府北二十里。 天王岾東脈。
霜山。 在府西二十里。 白雲山西麓來脈。 群巖競秀, 狀若劍鋩。 山下有一洞府, 洪武庚申征倭時, 藏兵之所。
桃峴。 在府東三十里。 蛇巖山來脈。
八良峴。 在府西三十里。 霜山南脈。 全羅道雲峯界, 要害處也。 峴上有新羅時古壘。
愁智峯。 在府東十里。 白巖山東脈。
鞍岾v004_110a山。 在府北三十里。 鷲巖山東脈。 山上有古石城。
蛇巖山。 在府東二十里。 德裕山來脈。
悟道峯。 在府南二十里。 八良峴東脈。
大孤臺。 在府東二十里, 灆溪中。
小孤臺。 在府西一里, 㵢溪中。 辛亥大水, 漂流無形。
大館林。 在府西一里, 㵢溪東岸。
灆溪。 在府東十五里。 安陰東川之下流, 至山陰界, 與瀶川合流。
㵢溪。 在府西一里。 源出白雲山東, 流至沙斤驛邊, 入灆溪。
瀶川。 在府南三十里, 馬淺所。 智異山北面澗谷之水, 合爲瀶川。
龍遊潭。 在府南四十里。 瀶川之下流。 潭之兩傍有巖石, 平鋪累積, 皆若磨礱然。 橫張側展, 或類大甕, 其深無底, 或類霔樽, 千奇萬怪, 有似神變。 其水中有魚, 背有紋若袈裟, 故名袈裟魚。 土人云: “智異山西北有達空寺, 其傍有猪淵。 魚産于此, 每秋順流下遊至龍游潭, 每春還達空池, 故自嚴川以下無之。 捕者伺其時, 設網巖瀑間, 魚騰躍而上, 輒落網中。” 達空乃雲峯地也。
嚴川。 在府南二十五里。 卽龍游潭下流。
西谿。 在府西八里。 其源出八良峴。 至蹄閑驛下五里許, 兩峽間亘石爲底, 滑如v004_110b磨礱。 飛流濺沫, 奔瀉彎碕, 鏘然若佩環聲。 〔新增〕 金宗直詩: “爲愛西谿勝, 遊春却忘回。 病夫猶泥酒, 才子只尋梅。 寒食花如錦, 新畬麥欲胎。 無端山雨過, 鸂𪅍忽飛來。” 後有邑人生員金嶷立搆小亭, 名曰二樂亭。
姓氏
本府
呂, 吳, 朴, 徐, 曺。 李。 續。
馬淺
曺。
〔新增〕 鄭, 盧, 姜, 金, 梁, 崔, 河, 林, 權, 陳, 許, 禹, 愼, 柳, 兪, 表, 趙, 都, 宣, 慶, 南。
風俗
俗尙謹愿。 觀風案。
學校
鄕校。 在府北三里。 昭昭堂。 今無。 〔新增〕 金安國詩: “金公治化鄭公鄕, 庠塾薰風盡善良。 小學工夫須更勉, 兩賢遺範詎宜忘。”
壇廟
社稷壇。 在府西二里。
文廟。 在鄕校。
聖母祠。 祠宇二: 一在智異山天王峯上, 一在府南嚴川里。 高麗李承休《帝王韻記》云: “太祖之母威肅王后。”
城隍祠。 在府東三v004_110c里。
厲壇。 在府北二里。
〔新增〕 灆溪書院。 在府東二十里。 嘉靖壬子, 姜翼爲鄭汝昌刱建, 丙寅宣額。 肅廟朝丁巳以鄭蘊配, 己巳以姜翼配, 有別祠, 享兪好仁。 ○李滉詩: “堂堂天嶺鄭公鄕, 百世風傳永慕芳。 廟院尊崇眞不忝, 豈無豪傑應文王?”
溏洲書院。 在府北十五里。 文孝公盧禛之祠。 萬曆辛巳建, 顯廟朝庚子宣額。
柏淵書院。 在府西二里。 文昌侯崔致遠、文簡公金宗直之祠。 顯廟朝庚戌建。
道谷書院。 在府北二十里。 趙承肅、鄭復周、盧叔仝、盧友明之祠。 肅廟朝辛巳建。
龜川書院。 在府東二十里。 梁灌、朴孟智、姜漢、表沿沫、梁喜、河孟寶之祠。 肅廟朝辛巳建。
公廨
客舍。
東軒。
淸心堂。
憂樂堂。
鄕射堂。
軍官廳。
整戎堂。
府司。
人吏廳。
堤堰
豆山堤。 在府北五里。 周二百四十二尺, 水深五尺。
v004_110d倉庫
軍器庫。
大同庫。
司倉。
補民庫。
賑恤庫。
任倉。 在府南三十里。
新南倉。 在府南二十里。
德倉。 在府北二十里。
義倉。 在府西二十里。
物産
竹, 蜂蜜, 石蕈, 柹, 銀口魚, 石榴, 海松子。
〔舊增〕 五味子。
〔舊增〕 橋梁
沙斤橋。 在府東二十里, 沙斤驛西。
大橋。 在府南五里。 今無。
〔新增〕 柏淵橋。 在府西一里。
驛院
蹄閑驛。 在府西十五里。 ○李詹詩: “雲峯坂道竝溪傍, 穩跨征驢一嘯長。 無賴西山高萬丈, 客來投館未斜陽。” 〔新增〕 東距沙斤驛三十里。 吏九十三人, 奴二十二名, 婢五口, 日守十名。 中等馬二匹, 下等馬八匹。
沙斤驛。 在府東十六里。 丞。 本道屬驛十四: 有麟、安澗、臨水、蹄閑、正谷、新v004_111a安、新興、正守、橫浦、馬田、栗院、碧溪、小南、平沙。 辛禑六年, 倭船五百艘泊鎭浦, 寇三道, 燒尙州府庫, 經京山, 駐沙斤驛。 三道元帥裵克廉等九將, 與戰于驛東三里許敗績。 朴修敬、裵彦二元帥死之, 士卒死者, 五百餘人, 川水皆赤, 至今號血溪。 由是, 賊勢益熾, 遂屠郡城。 向南原, 駐引月驛, 爲我太祖所殲。 ○李詹詩: “雲峯山下秋風早, 日淡天寒木葉枯。 是時島夷敗我軍, 血濺咸陽原上草。 兩府元帥陣前亡, 士卒微軀難自保。 悲笳數聲丈夫淚, 誓雪國恥及未老。 征南諸將誰無軍? 旌旗緩緩回征道。” 驛之南有亭, 頗閑敞。 ○李淑蕃詩: “客鬢添霜雪, 流年不少停。 綸音降金闕, 故友餞郵亭。 繞屋溪山勝, 拂雲松柏靑。 君恩難可報, 何必到天庭?” ○鄭以吾詩: “路近吾鄕喜更深, 馬頭明日過山陰。 路人都作王人看, 豈識非才醉翰林?” 〔舊增〕 中廟朝五年, 革丞置察訪。 〔新增〕 西距蹄閑驛三十里, 東距居昌茂村驛四十里, 南距山陰正谷驛五十里。 吏六百九人, 奴九十名。 上等馬二匹, 中等馬二匹, 下等馬十匹。
廣惠院。 在府南二里。 有樓迎候使臣之地。 ○李恒茂詩: “悤悤未暇上樓臺, 此日登臨眼v004_111b暫開。 北望漢城雲縹緲, 南瞻智異雪崔嵬。 二年食粟成何事? 千里分符愧不才。 安得浩然投紱去, 故園松柏好栽培?” 今無。
沙斤院。 在驛東。 今無。
桃峴院。 在桃峴下。 今無。
德信院。 在府西二十里。 今無。
牧場
無。 分養馬二匹, 每年八月受來, 翌年四月上送本寺。
關阨
八良峴。 與雲峯縣接界, 而峯巒險峙, 道路阻阨, 壺關要害之處。 在府西三十里。
樓亭
學士樓。 在客館西偏。 崔致遠爲太守時所登賞, 故名。 後爲倭兵所焚, 移邑治時, 樓亦移搆而仍名焉。 〔新增〕 盧禛詩: “山水縈廻別一天, 樓居此地怳遊仙。 村連碧篠涼侵席, 煙暝長林影蘸筵。 佔畢風流年過百, 孤雲陳迹歲垂千。 人間俯仰空延佇, 嘯詠欄楯憶少年。”
齊雲樓。 申叔舟記: “天順辛巳孟夏, 上以臣叔舟先代曾受封贈, 而連年在塞下, 尙不得拜先塋, 特賜暇焚黃于湖南。 至南原, 則從兄咸陽守子橋惠翁亦來。 與懽數日, 謂叔舟曰: ‘咸陽城有門, 門有樓, 頹圮有年, 人不敢v004_111c登, 而莫爲之修。 予受任踰年, 政簡多暇, 念邑無臺觀, 無以慰悅王人導滯宣鬱。 乃與衆謀之, 擧而新之, 簷楹豁然, 甍桷整然, 丹雘奐然, 如是而止。 功訖, 相國南原府院君黃公適至, 與監司成安金公設宴以落之。 首題詩兩篇, 群從皆和之, 懸之于板, 亦一奇也。 邑在頭流山之麓, 奇峯絶壑磅礴千里, 蒸雲起霧變態不常, 晨夕異觀。 登是樓, 則一擧目而盡, 爾爲我記之。’ 叔舟曰: ‘旣不能一往登臨以觀其施設、景致, 則當觀諸公之作以得梗槪, 然後記可得也。’ 還京數日, 兄又馳書, 示南原公以下詩數十篇求記。 叔舟方困於行路, 又病於暑, 得書一讀諸公詩, 風詠之間, 不覺沈痾去體, 令人爽然而起。 歎曰: ‘與兄結髮讀書, 嘗見其景慕古人之眞淳, 不以作爲幹局介意。 今爲郡, 能政先仁恕, 修整紀綱, 寬猛相濟, 吏畏民懷, 人稱有古遺政, 是固眞淳之所爲也。 而又能不煩民爲此幹局者之所不能爲, 亦可怪也已。 樓之詩, 足以已人之病於千里之外, 況身登騁眺焉? 叔舟雖老, 儻得從兄一登, 當爲兄極其鋪張。 姑書是爲記。’” 〔舊增〕 金宗直詩: “雨脚看看取次收, 輕雷猶自殷高樓。 雲歸洞穴簾旌暮, 風颭池v004_111d塘枕簟秋。 菡萏香中蛙閣閣, 鷺鶿影裏稻油油。 凭欄更向頭流望, 千仞峯巒聳玉虯。” 〔新增〕 郡守鄭弘溟改名陽和。
白沙亭。 在府西一里。 ○趙承肅詩: “尋春載酒過孤村, 布穀聲中晝掩門。 雨後殘花浮水出, 人間無處不桃源。”
〔舊增〕 望嶽樓。 城南門樓望見智異山, 故名。 ○金宗直詩: “去年塵跡汚巖巒, 望嶽樓中更靦顔。 却恐英靈恥重滓, 洞門牢與白雲關。”
淸香堂。 在客館西。 下有蓮溏。 郡守曺偉搆。 今無。
寺刹
見佛寺。 在智異山。 ○趙承肅詩: “寺在名山裏, 開從太古前。 禪床閑日月, 講席列人天。 聽爾無生理, 嗟予不學仙。 談餘還有味, 滿目好風煙。” 今無。
君子寺。 在智異山。 俗傳新羅眞平王避位居此, 生太子還國, 捨家爲寺。 〔舊增〕 兪好仁詩: “十年萍梗我何堪? 收迹雲山一夢酣。 落日閃霞橫鷲岾, 長風驅雨過龍潭。 白雲靑鶴空迷遠, 牙簡瓊膏奈飽參。 今夜拂窓松桂冷, 臥看明月印輕嵐。”
昇安寺。 在蛇巖山。 今無。
先涅菴。
古涅菴。
新涅菴。 俱在智異山。 今v004_112a無。
花長寺。 在花長山。 今無。
嚴川寺。 在嚴川北岸。
馬迹寺。 在智異山。 以高僧馬迹所居爲名。 前有瑜珈臺。 下有水潛灘, 灘上卽龍游潭。 今無。
金臺菴。 在智異山。
寶月菴。 在智異山。 今無。
安國寺。 在智異山。 本朝僧行乎所建。
無住菴。 在智異山。 ○《補閑集》云: “僧無己自號大昏子, 隱於此山, 一衲三十年, 每冬夏不出, 卷肚皮束于帶索, 春秋鼓肚遊山, 日食三四斗, 一坐必浹旬, 起行則朗吟作偈。 山中七十餘菴, 每食一菴, 輒留一偈。 無住菴偈云: ‘此境本無住, 何人起此堂? 唯餘無己者, 去住本無妨。’ 語若疎易而寄意高深, 殆寒拾之流歟。”
德峯寺。 在天王岾下。
登龜寺。 在悟道峯。 〔舊增〕 兪好仁詩: “好在頭流萬疊山, 暫偸休暇此登攀。 金堂玉室尋前約, 碧嶺丹崖摠舊顔。 歲律蒼茫鴻北去, 黃花搖落客南還。 鑾坡遠與雲林隔, 兩地歸來鬢已斑。” 今無。
彌陀寺。 在沙斤城山。
〔新增〕 道崇菴。 在鷲巖山。
開心菴。 在霜山。
靈隱寺。
默溪菴。
上蓮臺。 俱在白雲山。
安靜菴。 v004_112b在天王岾。
文殊寺。
碧松菴。
法華菴。 俱在智異山。
成道菴。 在八良峴。
古跡
古邑城。 在官邊里。 距今治四里。
功安部曲。 在府東南十五里。
馬川所。 川, 古作“淺”。 在府南三十里。 〔舊增〕 金宗直詩: “鳴騶入馬川, 賓從亦翛然。 陰壑凍將合, 陽崖楓尙鮮。 雪藏神母廟, 雷吼蟄龍淵。 曲岸遺柴槮, 叢祠罥紙錢。 斲材溪有柹, 燒炭谷生煙。 傖夫刈蕎麥, 小姑收木綿。 荏苒瓜期近, 玆遊應眷憐。” 今無。
義呑所。 在府南三十里。 所之吏, 今移居府西熊谷里。 今無。
月明塚。 在愁智峯上。 諺傳昔有東京商人, 悅沙斤驛女月明, 留數日而去。 月明思念不置, 得疾死瘞于此。 後商人來, 哭其墓亦死。 遂同穴焉。 〔舊增〕 金宗直詩: “塚上靑靑連理枝, 行人爲唱華山畿。 如今月黑狐狸嘯, 應是春魂化蝶飛。”
〔新增〕 吏隱臺。 在府西一里。 金宗直爲郡時所搆。 公退之暇, 嘯詠於斯, 名曰吏隱。 今遺址尙存。
v004_112c名宦
新羅
令忠。 憲德王十四年, 熊川都督憲昌反脅武珍、完山等州爲己屬。 完山長史崔雄與令忠遁走, 至京告之。 王卽拜令忠速含郡太守, 位級飡。
崔致遠。 致遠寄海印僧希朗詩下題: “防虜太監天嶺郡太守遏粲崔致遠。” 〔新增〕 顯廟朝庚戌, 享于柏淵書院。
本朝
宋希璟。
李次若。 崇仁之子。
蔡倫。
崔德之。
曺尙治。
鄭從韶。 俱知郡。
〔舊增〕 金宗直。 邑人追慕, 爲立生祠。 〔新增〕 顯廟朝庚戌, 享于柏淵書院。
曺偉。
〔新增〕 崔漢侯。 勸農興學, 治化大行。 邑人追慕立碑。 官至大司諫。
趙宗道。 丁酉倭亂, 收義兵, 入黃石山城, 死之。 肅廟朝, 享于安陰黃巖忠烈祠。
人物
高麗
朴忠佐。 登第, 官至判三司事, 封咸陽府院君。 性溫厚儉約, 雖爲卿相, 居室、衣服, 如布衣時。 好讀《易》, 老不輟。
本朝
朴子安。 官至都摠制。 有將才。
呂稱。 官至知議政府事。
朴實。 子安之子。 太祖朝, 子安爲慶尙、全羅道都安撫使, 應接降倭, 失誤軍機, 罪當v004_112d斬。 已移書誅之, 以事干彼人, 秘而不宣。 實聞之, 卽詣太宗邸, 投地痛哭, 請活父命。 太宗心傷之, 卽啓請減子安死。 太祖初怒之, 俄命中樞院錄事沈龜壽盡力疾馳, 及救子安之死。 龜壽行已過半而墜馬, 令驛吏代送其書。 書未到, 官已漆子安面, 褫其衣, 刀刃已具。 吏於廣野揮之以笠, 官望見, 停刑以待, 子安得不死。 實本無學術、武藝, 而太宗賢其救父, 使掌禁旅。 位至摠制。
吳凝。 丁丑科壯元, 官至全羅道觀察使。
〔舊增〕 呂自新。 登武科, 官至判書。 諡貞莊。 性淸白簡直。
呂允哲。 自新之子。 登武科, 官至節度使。 淸白如其父。
寓居
本朝
兪好仁。 登第。 有詩名。 成宗常令繕寫所著以進。 〔新增〕 肅廟朝己巳, 享于灆溪別祠。
孝子
本朝
朴安行。 有孝行, 旌閭。
朴由孝。 方廬父墳而母疾篤, 嘗其糞味甘, 憂懼。 及歿合窆, 居廬凡六年。
烈女
高麗
宋氏。 驛丞鄭寅妻也。 洪武中有倭寇, 宋被掠, 賊欲汚之, 誓死不從, 遂見害。 事聞旌閭。
本朝
金氏。 李陽妻也。 陽無子早死, 司直呂自勤欲娶之, 金走至v004_113a夫墳, 披草宿三夜。 後有朴德龍者, 亦求爲妻, 金不應, 自經而死。 成宗三年, 令守令祭其墓, 旌其門。
〔新增〕 人物
高麗
趙承肅。 璥之子。 登第, 入皇朝, 賜紫金魚袋。 麗朝賜沈香几, 序曰: “爾性堅剛, 適與此物相似, 故乃賜以類。” 我朝初棄官還鄕。 太宗朝賜祭文, 有曰: “首陽明月, 栗里淸風。” 肅廟朝辛巳, 享于道谷書院。
本朝
盧叔仝。 登第, 官至大司憲。 出按三道, 蔚有聲績。 文章、德業著於世。 封淸白吏。 肅廟朝辛巳, 享于道谷書院。
鄭汝昌。 六乙之子。 以道學爲東國儒宗。 被史禍, 歿于鍾城。 正德丁丑, 贈右議政。 萬曆乙亥, 贈諡文獻, 從享文廟。
宣國忠。 官至大司成。
宣一德。 國忠之子。 官至校理。
金光鍊。 官至吏曹正郞。
趙從禮。 承肅之子。 官至直提學。
盧昐。 叔仝之子。 俱中司馬。 登第。 以注書, 擢拔英試, 官至校理。
梁灌。 成廟朝, 自義州, 秩滿而歸, 行李蕭然, 只有杜草堂一卷、野鶴一雙布衾而已。 御史馳啓, 上嘉其廉貞, 特書淸白吏, 命畫其行色, 傅之殿壁。 肅廟朝辛巳, 享于龜川書院。
朴孟v004_113b智。 以文行, 名於世。 俱中司馬。 登第, 官至校理。 肅廟朝辛巳, 享于龜川書院。
姜漢。 學行篤實, 筆法精妙。 中司馬, 官至縣監。 燕山初棄官而歸。 肅廟朝辛巳, 享于龜川書院。
表沿沫。 登第, 官至直提學。 文章、名行, 爲一世所推。 以金宗直門人, 被史禍。 肅廟朝辛巳, 享于龜川書院。
盧友明。 昐之子。 中司馬。 天資高潔, 行篤孝友。 受業於鄭汝昌之門, 以墳典自怡。 以金安國薦, 除顯陵參奉。 載《己卯名賢錄》。 肅廟朝辛巳, 享于道谷書院。
陳騫。 中司馬。 好古有才。 以趙光祖薦, 除獻陵參奉。 事在《己卯名賢錄》。
盧禛。 友明之子。 登第, 官至吏曹判書。 學問誠孝, 爲世所重。 宣廟朝乙亥, 命旌其閭。 辛巳享于溏洲書院, 贈諡文孝。 錄淸白吏。
表憑。 沿沫之子。 官至舍人。
姜翼。 漢之孫。 中司馬。 學究性理, 造詣精深。 明廟朝除昭格署參奉。 肅廟朝己巳, 享于灆溪書院。
李後白。 登第, 官至吏曹判書。 以文章、淸白, 名於世。 諡文淸, 享于康津月巖書院。
梁喜。 灌之孫。 登第, 官至參判。 宣廟朝奉命朝天, 卒于玉河關。 皇帝遣禮部侍郞致祭曰: “文章、v004_113c節義, 東表之英。 肅將使命, 來余闕庭, 季子觀周, 德禮修考。 盡悴長終, 良深感悼。” 肅廟朝辛巳, 享于龜川書院。
姜繗。 漢之玄孫。 登第, 官至弘文校理。
盧亨弼。 禛之曾孫。 以文行, 除大君師傅。 享于雲峯龍巖書院。
寓居
高麗
趙璥。 官至領敦正。
本朝
鄭悛。 文章行誼, 爲世所推。 以寶文閣提學, 退歸。
宋千喜。 登第, 官至觀察使。
姜顯。 登第, 官至刑曹判書。 嘗按四道, 皆有聲績。 諡惠平。
忠臣
鄭六乙。 復周之子。 以咸吉道虞候, 死於李施愛之亂。 褒贈左尹。
朴𧂍。 丁酉倭亂, 賊執之使行, 奮罵不屈而死。 事聞旌閭。
崔汴。 丁酉倭亂, 以義兵將, 累捷倭寇, 因入晉陽城, 死之。 配于晉州忠烈祠。
孝子
高麗
鄭復周。 官至判典農寺事。 有孝行旌閭。 肅廟朝辛巳, 享于道谷書院。
本朝
河孟寶。 心潛義理, 孝出天性。 父喪居廬啜粥, 嘗憂祭需之乏, 山獐自至, 獲而用之。 人爲孝感, 事聞旌閭。 肅廟朝辛巳, 享于龜川書院。
盧友良。 叔仝之孫。 以孝行, 贈持平。
盧士豫。 年十三, 遭父喪, v004_113d哀毁若成人。 母病禱天願代, 及喪, 廬墓啜粥。 事聞旌閭。
盧士尙。 中司馬。 有學行。 父歿, 執喪盡禮, 事母至孝。 事聞旌閭。
盧士俊。 孝友出天。 居喪盡禮。 事聞, 贈刑曹參判。
趙光立、趙光獻、趙光德、趙光建、趙光成。 承肅之五代孫。 兄弟五人, 丁酉倭亂, 奉母避賊, 賊至, 兄弟列坐母側, 卒皆被害。 事聞旌閭。
許宏。 丁酉倭亂, 負父避賊, 賊至, 挺身彎弓以衛父。 一日矢窮力竭, 中丸而仆。 望見父被執, 急走抱父同死。 事聞旌閭。
愼孝先。 誠孝出天。 當父母兩喪之竝行, 時値季冬, 路阻二大水, 遂停喪。 仰天哀號, 水卽斷流, 人皆嘆異。 事聞於朝, 旌其閭。
梁天翼。 學行爲士林所重, 事親盡職, 多有孝感。 事聞, 贈工曹佐郞。
朴崇圭。 操履純篤, 世稱長德。 孝友出天, 人無間言。 事聞, 贈工曹佐郞。
徐於屯金。 父病革, 欲食生魚, 而時値冬節, 忽有一童子, 持生魚與之。 父又思生棗, 忽見生棗十餘枚散在庭中。 隣人異之, 封進於官。 事聞於朝, 復其身, 旌閭。
許五萬。 私賤也。 火賊屯聚白也村, v004_114a自官捕捉, 賊逃走, 路遇五萬父子, 欲殺其父。 五萬以身衛父, 死於賊鋒, 其父免禍。 事聞旌閭。
朴時華。 鄕吏也。 母病殞絶, 斷指試藥, 因以回蘇, 延壽八十, 人爲感天。 事聞復戶。
烈女
本朝
房氏。 奉事禹鏶妻也。 丁酉倭亂, 避賊山中, 賊至殺其祖母, 次執房氏。 房氏仆地, 蒙面罵賊, 遂被害。 事聞旌閭。
處女鄭氏。 敎官慶雲之女。 丁酉倭亂, 遇賊奮罵, 不汚而死。 事聞旌閭。
處女朴氏。 士人泓之女。 丁酉倭亂, 賊引劍誘㥘, 仆地不屈, 竟死兇鋒。 事聞旌閭。 在《三綱錄》。
金氏。 鄭汝昌後孫履基之妻。 成婚未久, 夫病已劇, 親執藥餌, 竟至不救。 搥胸叩頭, 流血狼藉, 爲舅姑所救, 不得自盡。 絶食八日, 蒙衾自盡。 肅廟癸巳, 事聞復戶。
李氏。 學諭金簋之妻。 夫喪, 以死自誓, 累進毒藥, 頻墮危檻, 死而得生者, 非止一二。 故肌膚毁傷, 血痕遍身, 因以自盡。 事聞復戶。
李氏。 崔龍海之妻。 夫病嘗糞, 及歿, 結項而死。 事聞于朝, 旌閭。
孝婦
天女。 私奴友立之妻。 姑患厲疾, 幕於川邊, 夜雨水漲, 隣幕者知不兩全, 欲與俱去, 天女曰: “吾豈忍捨v004_114b母求活?” 遂漂沒同死。 事聞旌閭。
題詠
咸陽小縣亂山深。 李穡詩: “云云, 海遠懸崖更萬尋。”
咸陽舊物但靑山。 趙承肅詩: “云云, 幾閱興亡屬一官。”
天極頭流倚半空。 申叔舟詩: “云云, 湖南一望彩雲中。 試登樓上憑軒看, 千古蒼顔面面同。”
旱田
元帳付壹千陸百貳拾參結參拾貳負捌束內, 各樣免稅、陳雜頉竝捌百漆拾陸結伍拾肆負伍束, 己卯時起漆百肆拾陸結漆拾捌負參束。
水田
元帳付貳千貳百玖拾伍結拾肆負捌束內, 各樣免稅、陳雜頉幷伍百參結陸拾壹負壹束, 己卯時起壹千漆百玖拾壹結伍拾參負漆束。
進貢
早紅柹, 乾柹, 生猪, 生雉, 人參, 天南星, 赤芍藥, 紫草茸, 白芍藥, 柴v004_114c胡, 蓮花蘂, 蟬退, 生淸, 枸杞子, 甘菊, 白茯苓, 赤茯苓, 茯神, 五味子, 苽蔞仁, 當歸, 柹雪, 靑大竹。
糶糴
元會。 米漆百參拾肆石玖斗捌升陸合, 雜穀參千漆百參拾肆石捌斗參升漆合。
賑色。 米肆百捌拾貳石漆斗參合, 雜穀肆千漆百壹石陸斗捌升壹合。
常平廳。 米玖百玖拾玖石參斗貳升陸合, 雜穀貳萬伍千貳百漆石拾斗陸升參合。
私賑。 雜穀參千壹百參石拾壹斗貳升肆合。
別會。 米壹千拾參石肆斗玖升貳合, 雜穀肆千漆百捌拾陸石參斗伍升肆合。 ○每年十月開倉, 十二月封庫。 己卯條爲準。
田稅
作木伍拾陸同肆拾伍疋拾尺捌寸。 四月收捧, 六月上納戶曹。 位木參同肆拾伍疋。 田稅一時收捧, 以陸路, 十日達于京, 納于宣惠廳。 己卯條爲準。
v004_114d大同
作布陸拾漆同。 錢布參半, 田稅一時收捧, 上納宣惠廳。 米參百漆拾玖石拾參斗參升肆合捌舍。 儲置本府, 一從惠廳區劃, 多寡無常。 己卯條爲準。
均稅
田稅條木貳同貳拾伍疋玖尺陸寸, 大同條布肆同拾疋拾陸尺壹寸, 結錢壹千肆百陸拾玖兩參分。 田稅一時收捧上納。 選武布壹同伍疋。 每年九月收捧, 十月以陸路, 十日達于京, 納均廳。 己卯條爲準。
俸廩
衙祿位。 肆拾結。 太肆石拾壹斗玖升參合, 米拾壹石參斗陸合。
公須位。 拾伍結。 太壹石捌斗捌升捌合, 米肆石陸斗壹升貳合。
官需。 米參百石。
民結所出: 每夫, 雉一首, 鷄一首, 柴陸拾參束, 炭陸斗式捧用。
軍兵
訓鍊都監。 砲手保捌拾壹名, 軍餉保肆名。
御營。 正軍陸拾貳名, 資保陸拾陸名。 官保壹百玖拾肆名。
禁衛。 正軍伍拾漆名, 資保陸拾名。 官保壹百肆名。
兵曹。 騎兵肆名, 步兵貳v004_115a拾壹名, 禁軍保貳拾名, 扈輦隊保漆名, 內吹保陸名, 餘丁貳名。 掌樂院樂工貳名, 保玖名。 司僕寺諸員陸拾肆名, 餘射夫捌名。
統營。 分防水軍玖百名, 寺奴貳百玖拾參名, 親兵軍肆拾捌名, 主鎭軍壹百參拾貳名, 差備軍貳名。 把任末保拾伍名。 親兵參拾肆名, 保人參拾肆名。 良餘保參拾肆名。 吹打手貳名。 束伍馬軍參拾參名, 保人陸拾陸名。 步軍漆百貳拾捌名, 保人漆百貳拾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