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賢錄 景賢續錄下 [續錄下] / 書齋書院祠宇
甫老洞書院
在玄風烏舌里甫老洞先生墓側
初隆慶戊辰(1568,선조1)間玄風士子輩爲先生建院立祠於縣治之東二里許正堂曰中正左室曰東翼右室曰西翼東齋曰□□西齋曰□□又有九容寮九思寮四勿寮三省寮又有養正之齋敎誨蒙學門曰喚主溪上將構亭名以照寒取先生只呼明月照孤寒之詩也前有兩溪自東北交流故總名之曰雙溪書院具以上聞賜額賜書燬於壬辰兵火乙巳(1605,선조38)重修而以舊基閭閻偪側市井喧擾不宜於藏修講習且非先生平生足跡所嘗及其於歆想奠享亦不親切遂移設於是今方先立祠宇.齋堂廚庫之類時未及焉
쌍계서원터 달성군 유가읍 쌍계리 산16
.....................
112 面
書院 道東書院移建年月己見鄭先生所錄卽甫老洞書院者是也萬曆丁未方伯具以上聞賜額道東 庚戌四月命本道都事行奉安祭又禮曹入 啓倣中朝未子祠故事春秋享祀用敬奉朝命
113 面
之祝○鄭先生跋額版下曰李先生常眷眷致意 於金先生書院之建惜乎其不及於先生之時以 得備於十書院也 文集中有書院十詠而只有九書院不備十數 若在其 時則親題額號何後焉 諸書院額多先生所自寫 今者書院重 新而道東嘉名錫自九重宣額將下適又於 先生書額之中得四大字摹刻送于書院先師舊 筆聖主寵賜將交映內外庶幾使學者知所宗 範而亦所以成李先生之遺志也寧不幸歟凡我 入院之士盍相與觀瞻想慕深體道東之意勉勉 不已思所以不墜也哉
114 面
附養蒙齋在西齋前墻外洛皐齋在院之北隅 若干步○今上四年戊午院儒陳疏以文穆公 鄭先生配享本院 伊淵書院在陝川郡冶爐縣伊川之住鶴亭距末谷 十五里許亭之南舊有佔畢先生第先生往來門 下時與鄭一蠹相會於此亭崇禎間郡儒議以先 生書齋遺址在於末谷之地東巖則當就其地揭 虔而道里僻遠山路險艱鶴亭亦先生講道之所 其於歆想奠享可爲親切遂以營建於是正堂曰 明誠東齋曰存養西齋曰進修門曰造道奉安
115 面
祠版竝祀一蠹顯廟庚子賜額伊淵 道山書院在居昌加祚縣山際洞水泡臺一里許弘 治甲寅先生與鄭一蠹約會講論崇禎後己亥年 間居昌士子共立書院竝祀兩先生顯廟辛丑
......................
景賢錄 景賢錄上 寒暄堂金先生 事實
先生以自古中朝之名門盛族莫不有家訓而我東 國士大夫鮮有之是以化導不及於妻帑敎澤不下 於臧獲乃作
家範
以訓示子孫制爲儀節倣於內則 訓迪之方尤重彝倫下至婢僕分別內外之職皆有 名號量才授任各責其事拜跪業作咸有定規勤謹 者陞職有賞違慢者降職有刑其俸料之差視陞降 而增減其吉凶之儲因貧富而優約仍於每朔望親行讀法之禮以勉率之其家法之嚴且正如此
.....................
景賢錄 景賢續錄下 [續錄下]
書齋書院祠字
寒暄堂在陜川初先生新娶未歸時築室于此以 爲潛修之所 其詳見年譜
書齋李勣所撰墓誌曰出就書齋危坐如泥塑人 則書齋當在先生所居之傍但未知在何所也丁 丑年間議政府以爲未有聚弟子講道之所强指 某處似非其實云則距先生歿纔十有餘年而已 未知其處矣
玄風率禮坊有曰禿山者前控大野爽割寬暢傳 以爲其麓有先生書齋至今海棠猶有叢生者
:: 0091 ::
城南別墅朱溪君與南秋江當訪先生讀書則先生 別墅亦當在漢都之城南矣然今未詳其所
迷原別墅在楊根郡距三十里西終面之水逾里洞 壑幽邃川原夷曠允合隱者之盤旋先生嘗與洪 上舍貴孫成上舍某讀書于郡之水鍾寺仍得其 地約共卜居各留奴婢亦將結茅而忽迫戊午今 其遺址尙在前郡守龜祥洪之曾孫也自言幼時 猶及見先生家奴仍其居地云至今居人傳之爲 鄭成基田云安知鄭成爲先生之奴名也耶
甫老洞書院在玄風烏舌里甫老洞先生墓側初隆
:: 0092 ::
慶戊辰間玄風士子輩爲先生建院立祠於縣治 之東二里許正堂曰中正左室曰東翼右室曰西 翼東齋曰□□西齋曰□□又有九容寮九思寮 四勿寮三省寮又有養正之齋敎誨蒙學門曰喚 主溪上將構亭名以照寒取先生只呼明月照孤 寒之詩也前有兩溪自東北交流故總名之曰雙 溪書院具以上聞賜額賜書燬於壬辰兵火乙巳 重修而以舊基閭閻偪側市井喧擾不宜於藏修 講習且非先生平生足跡所嘗及其於歆想奠享 亦不親切遂移設於是今方先立祠字齋堂廚庫
:: 0093 ::
之類時未及焉
川谷書院在星州治之西二十里許故牧使盧侯慶 麟所建初欲祀鄕賢李文烈公兆年李文忠公仁 復金七峯希參上書于盧候略曰道學百行之源 忠義道中之一事忠義固可尙矣學者之所宗不 可不以聖賢爲之依歸也伏聞寒暄堂金先生卓 然以學聖人爲己任潛心性理精思力踐以立誠 爲本居敬爲要靜存動察明體適用此豈非道學 之淵源眞儒之領袖歟一言一行動遵繩墨孝誠 天至居喪盡禮處變從容舍命不渝是特行檢之
:: 0094 ::
見於緖餘耳國朝特命追贈隆爵錄用子孫着 秋賜祭歲爲恒規有自來矣夫豈偶然哉此士 林之所屬望人無間然者也先生嘗娶于吾州豈 非可祭於社者歟愚之妄意以文烈公與寒暄先 生分位東西壁相對享禋以文忠公配享於文烈 則一以崇道學一以尙忠義其於後學之所景仰 翕然無不盡書院之名益重於世矣於是盧侯稟 定于李先生仍請撰記略曰本州居一道之中山 川秀美異材之出前後相望焉其尤著者有若李 文烈公有若李文忠公皆有補於名敎其在隣邦
:: 0095 ::
往來播芬有若金先生身任道學之倡爲近世儒 宗則寔有功於斯文慨然於其境內依山林卽閒 曠建置館宇以祀以養庶可以作新乎多士闡揚 乎聖化矣學者誠能以孜孜嚮道之誠易汲汲馳 外之心本之於性分而求之於方冊則凡古昔聖 賢一言一行皆可師法而況於此邦三賢忠義之 實道德之光無異於親炙之者乎夫忠義道德本 非二致而道德爲之本焉則服小學以培根本遵 大學以立規模力持誠敬而發揮六經以期至於 聖賢之域此金先生道學之緖可考者然也爲仁
:: 0096 ::
由已有爲者若是眞知而不眩於空言實踐而不 騖於他岐睹諸扁而如臨履瞻祠宇而想函丈麗 澤相資仞山莫虧則高者可入室而升堂下者猶 不失爲吉人脩士處則正家而表俗出則尊主而 庇民斯不失立院養士之本意矣旣又以三賢位 次爲難以爲以年代爲序東西相對二李居東而 議政居西雖若可矣然虛其南嚮之位只用東西 位古無其例則恐難義起以是爲未當而定主祀 南嚮之坐以東西爲配位則又未知誰爲主誰爲 配以年代爲定則以文烈爲主乎以道義爲定則
:: 0097 ::
以議政爲主乎二者皆有所未安又若不分主配 而竝定南嚮之位爲自西徂東之列則其上下之 難定亦不異於上所云之礙 李先生答盧侯書中語 因此議 論紛然未決者十年至戊辰以書院在雲谷之里 欲用朱子祀諸葛侯於臥龍庵故事以雲谷名院 而祀朱子取質李先生則先生欣然愜意又謂前 有伊川不可獨取雲谷遂名以川谷而立廟於正 堂之北竝祀兩先生以寒暄堂從祀兩李則以鄕 賢別祠於東偏萬曆壬辰燬於兵火壬寅院長李 天培重建廟宇而齋堂則未遑云
:: 0098 ::
景賢堂在全羅順天府治之西三里許嘉靖甲子 府使李楨建○奇大升記曰人常賢於好而不肖 於惡是乃發於人心之所同然而有不能已者然 其能得好惡之正而不謬於賢不肖之實者蓋寡 矣夫賢不肖無定名而人之好惡難齊故一時之 好惡不足以定人之賢不肖而必待於後世之好 惡然後其是非乃定嗚呼士有見惡於一時流離 困窮終不能保其身而後世以爲賢者此豈勉强 苟且之爲哉亦發於所同然而已矣 大升 自少時 竊聞金先生之事未嘗不慨然而歎今幸獲睹斯
:: 0099 ::
堂之作於世之好惡者尤有所戚戚爲若先生者 眞所謂見惡於一時而後世以爲賢者乎先生諱 宏弼字大猷瑞興人也自號寒暄堂先生始學于 佔畢齋讀小學書有所覺悟治身御家動遵禮法 精積力久猶遑遑如不及成廟甲寅薦遺逸授 部參奉又用薦者擢主簿轉至都官郞燕山戊午 之獄譴先生遊佔畢門謫熙川未幾移配昇平竟 罹甲子之禍彼其惡之者極矣中宗受命萬事 重新普雪一時被罪之人例贈承旨後十餘年 大臣因公論獻議以先生世所罕出沒齒之後志
:: 0100 ::
於道學者尙多慕之例贈未足表異遂贈右 議政許於講道之鄕立廟以俎豆之此其好之者 亦極矣好之惡之時各不同而世道升降之機人 心邪正之分於是乎係焉然而今之人未必眞知 先生之爲可好也先生之沒迄今僅六十年其言 論風旨日就埋滅而昇平之人往往能道其一二 先生之孫今宗親府典簿立嘗宰谷城縣縣距昇 平不遠沿檄屢道其府有言先生於就刑之際陽 陽不亂徐理其鬚以伏質者又有以臨淸臺記文 一篇見遺者以爲子之先祖所著典簿以家乘散
:: 0101 ::
逸無以考訂其是否謹收而藏之思欲表而出之 以見先生流寓之實而不得有所屬嘗竊竊轉語 于交遊之間者久矣癸亥冬李侯楨爲便養分左 符于是府人皆知侯之必能眷眷於是而侯亦聞 而憙之自以爲事而不爲嫌焉到官之初卽命駕 往而尋之臺旣湮沒無可考者徒見溪淸石瘦籬 落蕭條而已於是得老人指視之旣又徵其遺事 於民間則記文非出於先生乃梅溪曺公之筆也 蓋梅溪亦以佔畢門下士初謫龍灣後與先生同 遷其僦舍相近兼有宿昔之好往來甚相適先一
:: 0102 ::
年以疾卒先生爲文以祭之有招邀笑語之語而 先生亦時時獨往徘徊於臺上云然則先生雖不 與眞率之會而亦非無意於臨淸者也遂規舊址 拓而築之高丈餘臺之北岸帖石成階作堂其上 凡三間繚以垣墻揭其額曰景賢以寓夫思慕先 生之意而臨淸之名則實起於梅溪梅溪亦賢人 不可使無傳故堂階下別立屋一間將賢小石碑 以勒臺扁而竝刻記文于其陰庶幾不泯其跡焉 侯仍以書來曰堂且完矣子實與知斯事之首末 子其記之 大升 以不敏辭而侯意益堅遂不敢辭
:: 0103 ::
嗚呼先生所逢者亂世而所事者暴君其得禍甚 酷雖曰不幸而後世之人亦皆知其賢而好之矣 得先生之學遇聖明之主欲有爲於一世而卒 被讒以死者其爲不幸與先生無異而世之所好 惡或不同何也抑猶有待於後世之好惡耶嘗觀 今世之士雖或有好賢惡不肖之心而未嘗無不 同其好惡者參錯倚伏於其間以爲他日無窮之 禍故人皆畏其禍憂其弊而不敢有所爲焉侯獨 不顧流俗之毁譽而爲此落落之擧其事固可尙 也然侯之心豈特在於葺臺構堂之間哉實乃好
:: 0104 ::
其道焉耳好其道而俛焉日有孶孶則亦可以不 愧乎景賢之名矣 大升 於先生之道雖不得窺其 涯涘而竊有志焉第以文獻無徵故不敢妄爲之 說只以世所好惡者反覆言之以告後之來者其 尙有以識之也 嘉靖甲子十二月日
玉川書院在景賢堂之右嘉靖乙丑府中儒生請 於其太守李楨建○奇大升記曰嘉靖癸亥冬龜 巖李公出宰昇平以寒暄金先生謫是土以歿慨 然追慕適得臨淸臺記文一篇意其出於先生也 旣下車訪所謂臨淸臺故址詢于府之人乃知記
:: 0105 ::
文爲梅溪曺公筆也遂就其址爲堂三間名以景 賢以 大升 與聞其事俾記之而拜書退溪李先生 通其稟裁竝請寫額事在景賢錄及記語中明年 乙丑士子輩謁李公若更立精舍使有以守之庶 幾堂亦有賴久而不墜李公諾焉卜地於堂之右 傍地屬民家給官田以易之於是量工命事樂趨 者衆凡五閱月而告成其制中爲堂兩翼爲序左 右有齋而廚庫在其後堂扁曰玉川精舍齋曰志 道曰依仁皆退溪先生所名而書之也落之之日 李公率士子設先聖位干景賢之堂且設寒暄先
:: 0106 ::
生梅溪曺公位醊以告之告訖徹位仍安寒暄先 生位于堂之左一間以堂爲祠定爲俎豆之儀令 於春秋仲月次丁行之又爲之聚弟子員于精舍 而儲偫供億書籍臧獲無所不用其力至於倡道 希賢之意尤眷眷焉又明年李公丁內艱以去而 扶寧金侯啓寔來尸之周視規制以神位在一邊 爲未愜伻質李公更安神位于堂中儀式旣飭條 貫亦備隆慶戊辰夏士子輩以精舍之立未有以 上聞故國家恩典不與他書院竝遂陳疏以請得 蒙明降賜玉川書院之額竝頒四書諸生無不
:: 0107 ::
競勸而後來爲守者亦無不留心措畵院中諸事 益完而無憾矣初李公錄寒暄先生遺事及構堂 事始末爲景賢錄而精舍之役則不及錄焉今府 使李侯選以書來曰景賢之事子旣書之而其間 有所沿革書院之故不可無述而尙未有所屬願 吾子之終賜之也而院生許上舍思曾不憚跋涉 之勞再抵弊廬請之愈堅且日此非獨使君之意 亦龜巖意也大升固不敢辭而疾病支離重以人 事之冗久不能把筆恒自愧也抑侯及諸生欲求 鄙文屢請而不置者意其有謂而顧以所見之昧
:: 0108 ::
陋恐無以應之也吾東方素稱文獻之邦自三國 以來非無豪傑之士而求其道德之光照於後世 者蓋寡矣寒暄先生生於數千載之下挺然特立 力爲古人之學其遺風餘韻足以淑人心而扶世 道今之學者頗知聖賢之爲可學而自勵於禮義 之敎者烏可不知其所自乎天相國家道術寢 明書院之建比比有之是固爲賁飾太平之具矣 但未知諸生所以爲學者亦能有得於聖賢之遺 法而無負於國家敎育之美意乎竊聞之古之 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夫學以爲己聖賢可至
:: 0109 ::
學以爲人則不過爲科名利祿計而已豈不戾哉 玆者斯文不幸哲人其萎退溪先生旣棄後學而 龜巖公又復奄忽爲吾徒者寧不深痛而龍亡虎 逝事又有不可知者諸生其亦有感於吾道興喪 之際乎夫人心天理不容泯滅者無時而不發見 於日用之間諸生苟能不挫不變俛焉從事於爲 己之學則雖前脩日遠而道未嘗不在是也豈不 足以盡其心乎幸諸生之相與勉之也噫 隆慶辛未九月 日
....................
.........................
景賢錄(경현록)
金宏弼(1454 ~ 1504)
景賢錄上
附諸賢詩
贈金大猷
...無他語末谷村纔十里間聞說金公 棲築處倻山應是武夷山 景賢錄上
40 面
年譜 皇明恭宗景皇帝景泰五年 我魯山二年 甲戌五月二十 五日乙亥戊寅時先生生于漢京貞陵洞之私第 小字孝童 與先生同乳而生先男子一人不育先生同産凡十二而惟先生成長云 六年 我世祖惠莊大王元年 乙亥 先生二歲 七年 我世祖二年 丙子 先生三歲
41 面
英宗睿皇帝天順元年 我世祖三年 丁丑 先生四歲 二年 我世祖四年 戊寅 先生五歲 三年 我世祖五年 己卯 先生六歲 四年 我世祖六年 庚辰 先生七歲 先生六七歲時豪邁跌宕英 氣發越游嬉市街群兒畏避見有無禮嘲傲者輒 用捶楚鞭朴其所售魚泡之類人用恐怖聞先生 之至各自藏匿其物人頗異之 五年 我世祖七年 辛巳 先生八歲 六年 我世祖八年 壬午 生生九歲 七年 我世祖九年 癸未 先生十歲
42 面
八年 我世祖十年 甲申 先生十一歲 憲宗純皇帝成化元年 我世祖十一年 乙酉 先生十二歲 二年 我世祖十二年 丙戌 先生十三歲 三年 我世祖十三年 丁亥 先生十四歲 四年 我世祖十四年 戊子 先生十五歲 五年 我睿宗襄悼大王元年 己丑 先生十六歲 六年 我成宗康靖大王元年 庚寅 先生十七歲 七年 我成宗二年 辛卯 先生十八歲 八年 我成宗三年 壬辰 先生十九歲 是歲先生聘于陜川郡冶 爐縣末谷藍橋洞居順天朴氏之家○先生外舅
43 面
司猛朴府君節制柳星之子檢判尹可權之孫世 居星州伽川夫人亦生長於其家故先生時或往 來與止止堂先生之居相與接隣○先生旣娶未 歸之前築小齋于朴氏家傍隔溪小巖 巖名地東 之下 寓以寒暄堂之號先生詩所謂數頃烟波數疊山 者蓋此也旣棲遯於斯而又往來讀書於伽倻山 在內院寺最久金慕齋詩所謂聞說金公棲築處 倻山應是武夷山者眞不誣矣 堂後爲回祿所毀 九年 我成宗四年 癸巳 先生二十歲 是歲女子子生長適南部 參奉晉州河珀 無子
44 面
十年 我成宗五年 甲午 先生二十一歲 是歲暮春間佔畢齋有答 金郭二秀才詩 金卽先生郭名承華 有曰窮荒何幸遇斯人 云則蓋是先生初就畢齋之門也 十一年 我成宗六年 乙未 先生二十二歲 是歲女子子生長適訓 鍊院正星州李長培先生執友承彦之子 生子男雲南女 適申順美 ○暮春間佔畢齋有贈無比師詩序云師年 七十有五與吾黨金大猷申挺之共登頭流宿天 王峯脚力甚壯挺之等亦不及焉云其後丁未南 秋江智異錄天王峯堂內友人金大猷等名字書 在板上云
45 面
十二年 我成宗七年 丙申 先生二十三歲 十三年 我成宗八年 丁酉 先生二十四歲 是歲仲夏間先生與李 生昌承彦元參奉槪李生員鐵均郭進士承華周 秀才允昌會于善山鄕校討論墳典時佔畢齋金 先生宰善山時就問辨者數月當罷佔畢齋有詩 七月間作也 十四年 我成宗九年 戊戌 先生二十五歲 十二月子彦塾生字士 訓補展力副尉 生子男曰岱東部參奉女適權績 ○有呈止止堂 兩絶句蓋先生詩文之幸存者皆少作也晩年德 立之後則其不復致意於文章之作乎
46 面
十五年 我成宗十年 己亥 先生二十六歲 十六年 我成宗十一年 庚子 先生二十七歲 是歲生員試三等第 三十二人入格○是歲圓覺寺僧潛轉佛像謂佛 自回立士女奔波臺諫交章請罪不許先生上疏 乞窮覈姦狀肆諸市朝是六月十六日也竟不報 ○子彦庠生生員蔭補官至司憲府監察 生子立生員蔭 補官至繕工監副正後以老加階通政壽至八十七 十七年 我成宗十二年 辛丑 先生二十八歲 十八年 我成宗十三年 壬寅 先生二十九歲 佔畢齋有和先生詩 五首是年四月也○九月女子子生長歸我先祖
47 面
考司憲府監察贈承政院左承旨諱應祥 生子男三 人長我先考諱思中次思誠次思敬 十九年 我成宗十四年 癸卯 先生三十歲 先生自受小學書於 佔畢齋之門一以律身未嘗釋手人問國家事必 曰小學童子何知大義年三十歲後始讀他書訓 後進不倦執灑掃之禮修六藝之學者滿於前後 見冷話師友錄 二十年 我成宗十五年 甲辰 先生三十一歲 子彦序生端秀淸敏 早卒 二十一年 我成宗十六年 乙巳 先生三十二歲 是歲四月南秋江
48 面
遊金剛山有錄曰松蘿庵壁上有故人大猷名字 及絶句一首云蓋先生已於前此遊歷金剛矣○ 秋江又於九月遊松都靈鷲山玄化寺前有石塔 塔有故人大猷德優名云先生松都之遊亦已在 此歲前矣 二十二年 我成宗十七年 丙午 先生三十三歲 佔畢齋爲吏曹參 判亦無建立事先生上詩諷之畢齋不悅其和詩 頗不平自是貳於畢齋 二十三年 我成宗十八年 丁未 先生三十四歲 十一月女子子生 長適士人晉州姜文叔先生門人進士訢之子也
49 面
未幾而寡懿德淑行滿於家庭人謂婦人而傳先 生之風者也壽八十六 有遺腹子漑業儒未成 ○十二月十 二日先生丁司勇府君憂饘粥哭泣絶而復蘇躬 卜地于烏舌里甫老洞之原葬焉廬于墓次一遵 家禮孝誠純至感化鄕閭 孝宗敬皇帝弘治元年 我成宗十九年 戊申 先生三十五歲 二年 我成宗二十年 己酉 先生三十六歲 先生服闋事大夫人每 鷄鳴必櫛盥整衣冠先拜家廟次省大夫人出就 書齋危坐如泥塑人講論不怠及昏定如儀夜深 講論而罷
50 面
三年 我成宗二十一年 庚戌 先生三十七歲 奉六夫人入京當在此 年 四年 我成宗二十二年 辛亥 先生三十八歲 六月子彦學生 有子二人曰翊 曰昱 ○朱溪君與南秋江訪先生讀書城南別墅當 在此年 五年 我成宗二十三年 壬子 先生三十九歲 曾與秋江絶交及聞其 病重馳往問之秋江拒不欲見先生卽排門直入 其臥內秋江轉身向壁則先生手自開衾撫其肌 膚羸敗已甚先生深加嗟惜從容告訣而退秋江 終無一語酬答未幾秋江下世
51 面
六年 我成宗二十四年 癸丑 先生四十歲 成廟命擧遺逸○女 子子生長適思義衛東萊鄭成璘 生四女長適李讓次適河仁範 次適宋瓘次適河啓沃 ○鳴陽副正賢孫送先生奉大夫人 歸玄風詩有曰醒狂老丘壑秋江長已矣先生奉 還玄風當在此年 七年 我成宗二十五年 甲寅 先生四十一歲 夏慶尙監司上先生行 義授南部參奉○是年十二月成廟賓天○鄭 文獻公之爲安陰在是年非汝川之相會亦當在 此年以後而此時先生方在玄風則其自玄風來 會兩半之地歟
52 面
八年 我燕山元年 乙卯 先生四十二歲 十月移拜典牲署參奉未 幾吏曹上稟特敍六品 九年 我燕山二年 丙辰 先生四十三歲 春拜軍資監主簿俄遷司 憲府監察冬金浦縣有獄奉命往鞫 十年 我燕山三年 丁巳 先生四十四歲 春移拜刑曹佐郞剖決獄 訟一出至誠咸服公正進退周旋動中規矩判簿 升堂擧止有法雖甚悤遽未嘗少違 十一年 我燕山四年 戊午 先生四十五歲 七月史獄起謂先生以 佔畢齋門徒結爲朋黨互相稱譽或譏議國政謗 訕時事決杖八十熙川郡付處○修成廟實錄
53 面
時李克墩爲堂上嘗於金濯纓之爲獻納重被論 劾及見史草書已惡甚悉又見書光廟朝事載 佔畢齋弔義帝文遂謀於柳子光以爲禍胎時宰 亦有相應者從差備門告之燕山常憤爲文士所 拘不能縱惡欲一施快而未得其釁聞子光等所 啓大喜鍛鍊成獄佔畢論以大逆卽令剖棺金馹 孫權五福權景裕以黨惡相濟置極刑李穆許磐 姜謙以傳相告語按律表沿沫洪瀚鄭汝昌宗室 摠罪犯亂言姜景敍李守恭鄭希良鄭承祖知而 不告竝論決遠配李宗準崔溥李黿李胄朴漢柱
54 面
任熙載康伯珍李繼孟姜渾與先生俱以朋黨謗 訕分輕重論決或極邊或遠方付處竝定烽燧庭 爐干之役 十二年 我燕山五年 已未 先生四十六歲 十三年 我燕山六年 庚申 先生四十七歲 夏無雨而雷震人于闕 門命決冤獄又命移配平安道付處朝士于兩南 先生量移順天府僑寓北門外時禍機叵測先生 處之晏如不變常操 十四年 我燕山七年 辛酉 先生四十八歲 十五年 我燕山八年 壬戌 先生四十九歲 府之西有溪名玉川水
55 面
石淸奇老樹槎牙曺梅溪偉亦與同謫就其岸累 石爲臺往來爲詩酒之適先生亦時時獨往徘徊 不事吟詠 十六年 我燕山九年 癸亥 先生五十歲 冬曺梅溪下世先生爲 治其喪又爲文以祭之 十七年 我燕山十年 甲子 先生五十一歲 九月搢紳禍再起命加 罪戊午黨人十月初一日禍及謫所是日先生聞 有命卽沐浴冠帶而出神色不變偶屨脫還著以 手理其鬚御之口從容而就年五十一子彦塾彦 庠彦學壻河珀李長培鄭應祥等奉柩葬于玄風
56 面
烏舌里甫老洞先塋東距一里許之岡卯向之原 家被籍沒諸子皆分配彦塾河東彦庠泗川彦學 以幼免丙寅靖國皆放還 武宗毅皇帝正德元年 我中宗恭僖大王元年 丙寅中廟卽 位靖國○是歲九月初七日先生母夫人韓氏下 世 二年 我中宗二年 丁卯追雪被罪諸人之冤贈先生 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兼經筵參贊官尙瑞 院正 十二年 我中宗十二年 丁丑八月十二日領議政鄭光弼
57 面
等議例贈未足表異請加贈其爵廩其妻搜訪 其子孫錄用○同日弘文館副提學金淨等請隆 爵尊諡從祀文廟以明士趨○是月館學儒生上 疏請鄭夢周金某竝從祀文廟二十一日議政府 議鄭夢周陞於從祀之列金某就平日講道之所 置立祠宇列於群祀官爲致祭何如啓依允○ 二十六日鄭光弼等請依前議施行於是贈大 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議政兼領經筵事 ○禮曹以所居鄕講道之處置立祠宇春秋仲月 官爲致祭事報議政府○十月二十八日議政府
58 面
啓未有聚弟子講道之所令於家廟春秋仲月 官爲致祭何如同副承旨柳雲次知啓依允 今 皇帝萬曆三年 我今上八年 乙亥賜贈大匡輔國崇祿 大夫議政府右議政兼領經筵監春秋館事金 宏弼諡文敬公 道德博聞曰文夙夜警戒曰敬 四年 我今上九年 丙子秋七月日吏曹正郞金誠一奉 諡宣賜本家 穆宗皇帝隆慶二年 我今上元年 戊辰館學諸生上疏請 金某鄭汝昌趙光祖李彦迪從祀文廟累月陳請
59 面
自是之後每年陳疏或新榜入泮之後率新生員 陳疏逐榜籲懇以爲常規 六年 我今上五年 壬申自是歲以後請竝李滉五賢從祀 每榜陳疏 神宗皇帝萬曆三十八年 光海二年 庚戌館學及八道儒 生陳疏得請九月初四日命列從祀孔子廟庭 依文 獻公實記例追補此一款 景賢續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