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桥
【作者】周弼 【朝代】宋
日暮野桥边,都归醉客船。
数竿沙际日,一片水中天。
影落冲烟鸟,声移带雨蝉。
殆非人境得,江月又初圆。
野桥(野桥)
唐 沈佺期 咸阳览古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唐 许浑 春日郊园戏赠杨嘏评事 野桥沽酒茅檐醉,谁羡红楼一曲歌。
唐 李咸用 途中作 野桥寒树亚,山店暮云连。
宋 苏轼 江月五首,并引 其四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骈字类编》
周弼
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1224)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卒于理宗宝佑三年(1255)。周弼的诗词>>
咸阳览古 🔈
朝代:唐 作者: 沈佺期
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溜听疎。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余。
译文:
咸阳是秦朝的帝王都城,经过千年,这里的帝王坐位早已换了几茬。城中的宫殿楼阁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一片片残破的墙垣。大片的树林已经被砍伐一空,不再有往日的繁荣景象。原本热闹的坛场也变得空荡荡的,只有几个游人偶尔经过。
野外的小桥仿佛在期盼着太阳的出现,可天空却乌云密布,一直无法见到太阳的影子。远处的山上突然起了一场山火,犹如焚烧书籍般熊熊燃烧。只有骊山依然耸立,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这里空空荡荡,只余下一片凄凉。
.........................
馬跡橋
作者:朱熹
类别:全宋诗
内容:
下馬驅車過野橋,橋西一路上雲霄。
我來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遠見招。
“下马驱车过野桥”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马驱车过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
......................
용재집 제8권 / 화주문공남악창수집(和朱文公南岳唱酬集) /
對竹。用遇雪韻。 대나무를 대하고. ‘눈을 만나[遇雪]’ 시의 운자(韻字)를 사용하다.
십년 동안 한 원림에다 공력 쏟았나니 / 十年功力一園林
이 늙은이 마음 씀 깊은 것 뉘라서 알리요 / 誰識衰翁着意深
백발의 몸 다시는 지기의 벗이 없으니 / 白首更無知己在
차군을 마주하고서 이내 가슴 펼쳐야겠다 / 此君相對要開襟
[주-C001] 화주문공남악창수집(和朱文公南岳唱酬集) : 주자(朱子)가 벗 남헌(南軒) 장식(張栻)과 함께 남악(南岳)인 형산(衡山)을 등정하면서 지은 시들을, 그 차례에 따라 차운한 것이다. 주자의 원운(原韻)은 《주자대전(朱子大全)》 권5에 실려 있다.[주-D001] 눈을 만나 : 원제목은 〈7일, 악록을 출발하여 도중에 매화를 찾았으나 얻지 못하고 10일에 이르러서 눈을 만나 이 시를 짓다.[七日發嶽麓 道中尋梅不獲 至十日遇雪作此]〉이다.[주-D002] 차군(此君) : 대나무의 별칭으로, 진(晉)나라 왕휘지(王徽之)가 빈 집에 기거(寄居)할 때마다 대나무를 심게 하기에 어떤 사람이 그 까닭을 묻자, “어찌 하룬들 차군이 없어서야 되겠는가.”라고 대답한 데서 유래하였다. 《晉書 卷80 王徽之列傳》
ⓒ 한국고전번역원 | 이상하 (역) | 2000
..........................
시내 다리에서 달밤에 마적교의 운을 따서〔溪橋月夜次馬跡橋韻〕
용재집 제8권 / 화주문공남악창수집(和朱文公南岳唱酬集) / 돌다리. ‘마적교(馬迹橋)’ 시의 운자를 사용하다.
石橋。用馬迹橋韻。
나막신 신고 한가히 걸어 돌다리 지나니 / 步屧閑閑過石橋
홍진 세상에 푸른 하늘 있다고 뉘 믿으랴 / 紅塵誰信有靑霄
이 늙은이 집 문에 손이 없다 말하지 말라 / 莫言老子門無客
시내의 달과 산의 바람이 부르면 늘 오느니 / 澗月山風共赴招
[주-C001] 화주문공남악창수집(和朱文公南岳唱酬集) : 주자(朱子)가 벗 남헌(南軒) 장식(張栻)과 함께 남악(南岳)인 형산(衡山)을 등정하면서 지은 시들을, 그 차례에 따라 차운한 것이다. 주자의 원운(原韻)은 《주자대전(朱子大全)》 권5에 실려 있다.[주-D001] 홍진 …… 믿으랴 : 번잡한 도성에 이렇게 한적한 곳이 있는 줄 누가 알겠느냐는 뜻으로 말하였다.
주자의 원운(原韻)에는 “말 내려 수레 몰고 들의 다리 지나니, 다리 서쪽 한 가닥 길이 하늘로 오르도다.
[下馬驅車過野橋 橋西一路上雲霄]” 하였다.
ⓒ 한국고전번역원 | 이상하 (역) | 2000
..........................
송담집(松潭集) 송남수(宋柟壽)생년1537년(중종 32)몰년1626년(인조 4)자영로(靈老)호송담(松潭), 오도산인(五道山人), 백졸노인(百拙老人)본관은진(恩津)특기사항이해수(李海壽), 심희수(沈喜壽), 이호민(李好閔) 등과 교유
松潭集卷之一 / 七言絶句 百七十一首 / 和朱文公南嶽唱酬韻 十三首
次口占韻
霏霏山靄晝常昏。列樹寬圍水上村。野老溪翁爭席罷。滿川明月照空樽。
次擧韓退之話韻
死生哀樂捴茫茫。萬事從今信彼蒼。除却琴書無別事。泊然相對一爐香。
溪橋月夜。次馬跡橋韻。
扶藜閑度柳邊橋。橋下淸湖蘸碧霄。明月滿川罇有酒。隔溪詩老可相招。
溪橋雪後。次半嶺小憇韻。
雪晴溪路聳吟肩。汀樹蒼茫捲暝烟。驢背風流人不識。斷橋扶醉夕陽天。
秋夜獨坐。次景物甚佳。吟賞不暇韻。
月逗踈林鴈有聲。窮愁無賴鬂絲新。舊時行樂渾如夢。誰記荒村白首人。
次雪壓竹枝韻
雪壓脩篁箇箇垂。百年淸賞惱吟詩。山窓夜靜寒無寐。直待蟾光相映時。
次泉聲韻
觸石寒泉徹夜吟。宮商歷歷自成音。眞源發處
雲常掩。不許風塵俗子尋。
詠雪梅。次枯木韻。
竹邊三樹老槎牙。雪裡寒梢已結花。寄語東風桃與李。暫時繁盛莫須誇。
松潭次蓮華峰韻
秋晩林塘雨打蓮。紅房翠盖自嬋姸。千年幽賞無人續。默誦濂溪凈友篇。
雪夜。次林間殘雪韻。
松邊竹裏散瓊瑤。山檻寥寥夜尙遙。香盡獸爐人不寐。桂花澄澈上層霄。
閑居。次望岳市韻。
牢掩荊扉斷俗緣。鶴庭松竹帶茶烟。極知身外無餘事。閑伴漁樵送暮年。
草堂夜坐。次讀信老詩韻。
山窓靜夜坐無言。彈罷瑤琴獨悵然。感古傷今仍不寐。小梅新竹月娟娟。
登雪峯。憶見丈老。次醉下祝融峯韻。
怳馭秋天鶴背風。百年淸賞滌塵胸。高僧更憶雲蘿外。板屋蕭條對雪峯。
..........................
눌은집(訥隱集) 이광정(李光庭)생년1674년(현종 15)몰년1756년(영조 32)자천상(天祥)호눌은(訥隱)본관원주(原州)특기사항이현일(李玄逸), 권두경(權斗經), 권두인(權斗寅)의 문인. 김성탁(金聖鐸), 권구(權榘) 등과 교유
訥隱先生文集卷之二 / 詩 / 敬次南嶽唱酬詩韻 四十九首○幷序
五嶽之中。衡山居最南。有七十二峯之勝。乾道丁亥秋。朱夫子同林用中擇之。訪南軒張先生于湘水上。仲冬始還。歸路。擕南軒同遊南嶽。自甲戌至庚辰凡七日。有唱酬諸作。余思五嶽爲大山。名於中土。而邈無遊賞之便。又喜玆山遇二夫子。益大有名。讀其序若詩。不翅若身奉几杖。從容於雲山雪月之中也。病餘。輒就原韻。逐篇步次。時以自覽。非以能道得先生意中事。聊以寓曠世感慨。寤寐拳拳之至意云爾。
七日發嶽麓。道中尋梅不獲。至十日遇雪。作此。晦庵韻
籃輿十月向穹林。洞裏烟霞處處深。縱欠梅花迎客路。已看飛雪爽幽襟。
大雪馬上 南軒韻
山中歲華晩。寒木羅參差。嚴風驅密雪。萬里層陰垂。岡巒換舊色。嫮顔掩素妃。蕭蕭林木間。粲粲珠與璣。陵洞失高深。巖徑不可知。行看崖松改。已覺林篁低。皎㓗自盈懷。淸冷復含姿。悠悠涉長郊。澹蕩遺所思。偶此値佳賞。山行添一奇。杖屨旣同攀。同人亦相隨。靜探造化機。浪吟觀物詩。前行且勿疑。會有靑天時。
風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風樓韻。南軒韻
迢迢雪中嶽。高處有臺觀。縹緲凌紫空。皓皚鄰河漢。長懷出雲表。快覩靑天畔。凍塗滑逾殆。崖冰流或斷。尺寸艱步履。彌高發浩歎。何當凍塗乾。幾時崖冰冸。且復忍其苦。旭日生朝朝。避諱 精誠無障礙。一理良已貫。
十三日晨起霜晴。用定王臺韻。賦詩。南軒韻
飄然南嶽想。昨日定王臺。政待雲容捲。劃看雪意回。天晴谷裏寺。日出嶺頭梅。直至高峯上。凌風捻酒杯。
又用定王臺韻 晦庵韻
日轉瓊瑤窟。風迎杖屨來。林低聞墜雪。山凈見危臺。倦步行難强。煩襟鬱未開。夜中應有月。僧閣聽猿哀。
馬上口占 南軒韻
山中雲日遞明昏。遊屐翩翩度野村。滿目風烟酬不得。行逢佳境便傾尊。
馬上。擧韓退之語口占。
莫說天人遠杳茫。寸心元可徹蒼蒼。忽看晴日穿林壁。不待韓公一炷香。
雪消溪漲。山色尤可喜。口占。晦庵韻
峯頭秀色漸看靑。萬壑驚雷墮石汀。亂眼枝柯成白鳳。一時飛下水晶屛。
馬迹橋 晦庵韻
雪後聯筇馬迹橋。仰看靑嶂揷層霄。山靈亦喜吾人至。低送林柯代手招。
登山有作 南軒韻
盡日登登不厭尋。卻忘身已入雲深。上方淸夜看明月。萬里澄光一寸心。
方廣道中。半嶺小憇。南軒韻
拄杖巖頭暫息肩。山河脚底散雲烟。而今始識乾坤大。向日規規井裏天。
道中景物甚勝。吟賞不暇。因復作此。南軒韻
萬般猿鳥弄泉聲。無奈風光觸面新。也是化翁多意思。卻將奇玩餉行人。
崖邊積雪。取食淸甚。賦此。南軒韻
深林殘雪凈留光。喉渴還思急一嘗。纔到口來淸入肺。不須瓊液潤枯腸。
後洞山口晩賦 晦庵韻
已覺離塵遠。林崖幾曲深。平臨飛鳥背。俯瞰宿雲陰。猿子杉中嘯。泉淙壑底吟。飄飄淸滿袖。無用强排心。
後洞雪壓竹枝橫道 晦庵韻
篁林迎雪盡披垂。聯袂行吟折竹詩。定是仙靈自孤潔。故敎低掃客來時。
方廣奉懷定叟 晦庵韻
方廣寺中霽景新。不堪遙夜憶同人。應愁世務乖心事。坐羨山中自在身。
方廣聖燈 南軒韻
僧道神燈有異焰。每敎遊客日追尋。吾家自有光明燭。未有肎來覔寸心。
羅漢果 南軒韻
禪家羅漢味芬芳。郤漏炎皇檢藥方。今日煑來試慰渴。不知何品代珍湯。
壁間古畫精絶。未聞有賞音者。晦庵韻
老榦誰留古壁陰。塵埃墨迹尙能尋。分明認是龍眠手。不槪千秋過客心。
方廣版屋 晦庵韻
山高風坼瓦。裁木覆參差。入室蒲團靜。興來成小詩。
泉聲 林擇之韻
細泉巖際和風吟。瀉作寒霄玉玦音。淸絶人間無此地。不妨高卧息參尋。
霜月 擇之韻
雪霽霜淸月滿天。上方人靜裊茶烟。風吹竹韻空中去。疑有峯頭舞嬋娟。
枯木 擇之韻
風磨奇響獸磨牙。雲作繁陰雪作花。誰把離奇弄機巧。裁成好器亦堪誇。
方廣。聞長老化去。有作。南軒韻
空寂門中浪說眞。前人惑去又來新。休言老衲今宵化。學佛當年已棄身。
蓮花峯 南軒韻
二四奇峯列玉蓮。霜淸月白貌逾姸。千年秀色誰攬結。浪詠芙蓉太白篇。
奉題春風樓 南軒樓有原韻
已占臨湖勝。更抗臨風觀。微吟聆瑤瑟。沈影看星漢。至樂在滄洲。枯容非澤畔。泂然靈臺上。生意無時斷。春風儘多情。使我却興歎。子夜聽餘旨。鄙滯渾消冸。亹亹到本源。嘉誨逮申朝。避諱 願言承遺訣。六籍恣淹貫。
方廣睡覺 南軒韻。不見集中。
禪堂伴宿有深情。卧聽風泉徹夜聲。這裏塵埃全不到。覺來魂夢十分淸。
感尙子平事 晦庵韻
一屐千巖萬壑行。山中夷險亦難平。琳宮坐感前人事。却向前途戒又生。
殘雪未消 擇之韻
遙空數點着歸鴉。脚底平堆萬疊霞。山深不許春來早。自有琪林一色花。
自方廣過高臺 南軒韻
朝來攀雪逕。渾似上層城。雲壑千崖暗。冰林萬樹明。沿登酬宿債。泉石契深盟。宴坐看脩竹。翛然淸韻生。
石廩峯 南軒韻
屛迴素錦入靑天。石廩峯名世共傳。藏得風烟知幾斛。閒排物色自年年。
行林間幾三十里。寒甚。道傍有殘火。溫酒擧白。方覺有暖意。南軒韻
洞林逗雪亂雲堆。小逕穿山幾曲迴。行逢殘火仍溫酒。爛慰飢腸三四杯。
林間殘雪時落。鏘然有聲。
步步層林潑白瑤。巖巒淸瑩却忘遙。風前玉佩時時響。疑有仙人降紫霄。
至上封和看雪 擇之韻
布韈凌千嶂。瑤林近五城。天垂晴月照。山擁晩霞明。眞界同開眼。斯文有主盟。更須談太極。地底一陽生。
福巖寺。回望嶽市。
象外襟懷自洒然。塵間回首渺風烟。明朝更去千峯上。笑把浮丘覔一天。
福巖。讀張湖南舊詩。
元來衡嶽烟霞窟。自是張公湖海姿。勝日巖厓成獨往。白雲深處已題詩。
登祝融峯 擇之韻
試登高頂上。送目碧雲端。吳楚南圖盡。山河北望寬。霜風吹客急。朔氣拂鬚寒。願棄人間世。遨遊不復還。
穹林閣。讀張湖南七月十五日夜詩。詠歎久之。因次其韻。
久知遊山術。要當據高峯。看水別千派。看山辨萬重。西僧領其要。山頭寄琳宮。濯足弄飛泉。禮佛鳴宵鏞。逸士有高想。所愛各異鍾。超然仁智樂。曠世泝餘風。
晩霞 晦庵韻
夕陽無數眼前峯。拖起晴霞映雪紅。憑眺暫時亦自好。忽然飛去逐輕風。
過高臺。擕信老詩集。夜讀上封方丈。次韻。南軒韻。集中無。
釋子高吟五七言。一編詩語覺琅然。胷中自有烟霞氣。不待安排已造姸。
梵宮天畔寄林端。對榻論襟到夜闌。更得詩僧語孤絶。一回吟讀頰牙寒。晦庵和韻。大全不載。
贈上封諸老 晦庵韻
上封是絶頂。神境不勝淸。雪對千峯色。泉聽萬壑聲。空門又經宿。仙衲更多情。他日林牕下。白雲夢裏生。
自上封登祝融峯絶頂 南軒韻。集中不載。
我行豈不深。我足亦已高。奇巖與邃壑。羅列莫遁逃。特立羣峯表。雪月與相遭。天星栖高標。河漢飜銀濤。瀛壺落眼底。何處抃六鰲。八公去不迴。那復擕白毫。諸山儼侍衛。天籟鳴調刁。曠然心境爽。不禁寒風饕。但得纖埃盡。豈辭再上勞。明朝期快覩。川原辨秋毛。洞庭雲夢間。俯首聽滔滔。一眼盡九州。從子更爬搔。
十五日。再登祝融。用臺字韻。
祝融千嶂外。日出最高臺。漸見坌埃捲。欣迎遠色回。風泉響瑤瑟。林雪想瓊梅。煖酒須窮賞。臨風索大杯。
胡丈廣仲與范伯崇自嶽市來。同登絶頂。擧酒極談。得聞比日講論之樂。
倚筇高頂上。喜見故人來。衣上千峯雪。吟邊幾處臺。忽聞講磨樂。頓覺襟懷開。夜月寺樓靜。冰泉萬壑哀。
醉下祝融峯作 晦庵韻
翩然兩腋馭泠風。一點塵埃肯着胷。醉裏雲烟都領略。眼前蒼翠幾千峯。
十六日下山。各賦一篇。仍迭和韻。
雲山萬里興。丈室一燈明。風雪然留恨。烟霞空復情。經行磴壁路。滿耳松泉聲。莫道今宵永。朝來異送迎。
和南軒韻
名山勝賞知爲幸。到處工夫勉日新。靜界仍探仁智樂。分明消息此中眞。
和擇之韻 次南嶽唱酬韻止此
不緣雲壑想。那得此時來。信宿烟霞裏。貪觀冰雪堆。眼中千嶂月。坐處萬泉雷。他日江湖上。疑從天外回。
..........................
马迹桥的来历
马迹桥的来历与两个主要传说有关,这些传说增加了桥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
2021年1月29日,久不见晴的长沙,在知晓中南大学“诗话桥梁”项目组即日启程南岳衡山考察古桥后,也初显冬日暖阳的模样。而在854年前的朱熹、张栻登山时,适逢十一月,雨雪纷飞。张栻在《游南岳酬唱序》中写道:“丙子,小憇,甚雨”。“日下照林间,冰堕,锵然有声。云阴骤起,飞霰交集,顷之乃止。”相距八百多年的两次寻访,相近的季节、不同的天气让每位考察组成员的心头对于此次衡山之旅都更增几分期待。
本次衡阳古桥考察,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下,衡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张霞、衡阳市社科联主席罗东云、衡山县委书记尹培国以及衡山县委和南岳区委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衡山之行的路程安排早已确定。中南大学考察组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何旭辉教授带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雨教授等师生七人参加,驱车两辆从长沙出发,耗时两个半小时,于上午十点半到达衡山县。在衡山县领导的引导下,终于到达本次考察主要目的地——马迹桥。
与众多古桥来历相似,马迹桥的修建也伴随着几个传说,其中较为主流的有两个,其一是:桥在商议修建之初,桥址定在何处众说纷纭,久议难决。一天晚上,建桥首事梦见一白髯老者对他说:“修桥一事宜从速,以济乡民。我已在适宜建桥处留有足迹,望毋迟疑。”第二天与人沿溪查看,果真在一块青石板上看见一只马蹄印。众人幡然醒悟,白髯老者系天马化变,马迹桥也就在马蹄印位置修建起来。其二是:相传古时候风和日丽的一日,一匹天马由北向南飞驰,途经此地时,因双眼发现地下有无数非金属矿藏而突然降临。它见矿藏不曾被开采,实属可惜。于是心生一计,长啸一声后,在桥头青石板上留下深深足迹,随后腾空而去。
清光绪二年,衡山县境内居民开采瓷泥烧制日用瓷,新中国成立后,衡山县地下瓷泥、钾、纳长石等矿藏得到有序开采。从这一点看来,第二个传说更具有合理性,因此被编入衡山县地方志。而第一个传说来源于衡山县高龄村民的诉说,天马入梦这一浪漫、梦幻的故事得以代代相传。
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张栻及朱熹的弟子林用中同游南岳时,正是以马迹桥作为起点登山。行至马迹桥,朱熹曾乘兴赋诗:“下马驱车过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张栻即兴应和:“便请行从马迹桥,何必乘鹤簉丛霄。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林用中再和:“此日驱车马迹桥,远从师友步青霄。登临不用还歧想,为爱山翁喜见招。”
三人同游南岳七日,作诗149首,一路上的泉场、霜月、残雪、晚霞皆入诗中,后编成《南岳唱酬集》,清朝时此集收录入《四库全书》。朱熹,字元晦,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世称紫阳先生;张栻,字敬夫,号南轩,乾道元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两人在当时都是颇为有名的大学者。而说起这南岳唱酬之旅,也真可谓理学与诗歌的福祉。朱熹一生三次当过监南岳庙的祠官,但这三次都只是遥领食俸,并未亲临南岳。乾道三年,朱熹听说张栻得南岳名儒胡安国之学,特从福建崇安来潭州访问张栻,留住两月后,他与张栻、林用中同游南岳,三人归来后共同编成了《南岳唱酬集》。衡山脚下的马迹桥,就是这一理学盛事的见证者,用它桥身的斑驳向后人诉说着它所听到的千年之音。
马迹桥为单孔式石拱桥,全长15米,桥面宽4.5米,高7米,净跨度10.1米,主拱圈接近半圆拱。桥面有条石护栏,桥头各有19级台阶,与其他寻常的乡间石拱桥并无太大差别。桥的拱为了防止被洪水淹没,修砌时坡度较高,无法行车马。根据张栻的《南岳酬唱序》中可知,朱熹张栻一行人当年也是在此处下马,换竹舆前行;后来王船山隐居续梦庵时亦曾多次经过此桥。时至今日,桥上依旧只能过行人,也颇有古今同景的意味了。桥底青苔攀援,桥侧处则存有斑驳的石碑图案14幅,由于时间久远,长时间的风雨侵蚀使得图案本身到底表达什么含义暂时无从可知。桥身岩石呈现赤、青两色,可见桥本身应该进行过多次修缮。
桥下细流名曰“泗水”(又有村民说此水或称涓水、马迹溪),水流潺潺,虽没有大江大河的宏伟气势,却尽存一份绵延不绝,且与被视为儒学源头的山东泗水遥相呼应,仿佛这水来处是千百年前孔、孟、张脚下流过的水流,去处却是不尽的未来。水流较为浑浊,或是因为村镇排污管道生活用水排放,导致水质较差。考察组认为对于马迹桥的保护与修缮,改组马迹镇下水管道排放、维护桥周边生态环境是相当有必要的。未来对于古桥的维护修缮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考察组组长、桥梁专家、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何旭辉教授说:“马迹桥虽然规模不大、构造和建筑工艺也算不上复杂,但从其承载的文化历史底蕴来说,完全可以作为见证湖湘理学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所以我们将它列为诗话桥梁考察的重要研究对象。”
考察组成员分为两组,一组在衡山县领导及当地村民陪同下,对马迹桥本身进行拍摄,对当地流传的关于马迹桥的趣事传说进行采录。另一组对马迹桥的桥高、桥长、跨度等进行测量。当地人对于这座生活中每天经过的古桥原来有着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感到非常讶异,纷纷聚集过来围观考察组的研究活动,十分高兴地主动与考察组成员交流,诉说自己记忆中的马迹桥,甚至有当天迎亲的村民给考察组成员送来了喜糖,足见当地人已从心底里把马迹桥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又惊喜于生活中的这一座桥梁有着这么大“来头”,有人来研究考察、修缮维护马迹桥,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从上封寺出来,从山间小路,复行二十分钟,祝融峰顶已然近在隔涧。行途中,山中护栏上刻有许多著名诗人游览南岳留下的诗词,不免感叹衡山文化底蕴之深厚。台阶上行,山壁上有字刻:会仙桥,转弯见到两处高石,中间一块青石板,两侧有护栏。石板下方是高耸的悬崖,桥上风声呼唳,铁锁摆荡。一如张栻在当年到此地时,也难免心惊胆战,后来他在《游南岳唱酬序》中写道:“乙卯,武陵胡实广仲、范彦德伯崇来会。同游仙人桥。路并石,侧足以入。前岩挺出,下临万仞之壑,凛凛不敢久驻。”这时从崖边巨石看向远天,夕阳拨开云层洒下,折射溢彩,一时竟有半分佛光普照之势。
会仙桥上缓缓行下,暮色渐渐弥漫开来。一天的朱张之路,让所有人心中收获满满。一座乡间石桥出发作为起点,一座山顶石桥作为终点。桥始桥终,可见文人的浪漫与诗意。当年先哲的风采、作诗的文思泉涌、辩理时的思维火花,今日的我们虽已无缘亲历,但那一座座古桥上的青苔石痕,却仿若一位位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记录着时代的万千变幻,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无尽怀想、努力追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