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um
  • |
  • 카페
  • |
  • 테이블
  • |
  • 메일
  • |
  • 카페앱 설치
 
카페정보
소요유 (逍遙遊)
카페 가입하기
 
 
 
카페 게시글
주역입문 스크랩 周易下經 31~64
篤敬先生 추천 0 조회 41 12.10.19 10:41 댓글 0
게시글 본문내용 32

 

震上巽下 雷風恒

 

?傳? 恒 序卦 夫婦之道 不可以不久也 故受之以恒. 恒 久也. 咸 夫婦之道. 夫婦 終身不變者也 故咸之後 受之以恒也. 咸 少男在少女之下 以男下女 是男女交感之義. 恒 長男在長女之上 男尊女卑 夫婦居室之常道也. 論交感之情則少爲親切 論尊卑之序則長當謹正 故兌艮爲咸 而震巽爲恒也. 男在女上 男動于外 女順于內 人理之常 故爲恒也. 又剛上柔下 雷風相與巽而動 剛柔相應 皆恒之義也.

 

恒, 亨하야 无咎하니 利貞하니 利有攸往하니라.

?傳? 恒者 常久也. 恒之道 可以亨通 恒而能亨 乃无咎也. 恒而不可以亨 非可恒之道也 爲有咎矣. 如君子之恒於善 可恒之道也. 小人恒於惡 失可恒之道也 恒所以能亨 由貞正也 故云利貞. 夫所謂恒 謂可恒久之道 非守一隅而不知變也. 故利於有往 唯其有往 故能恒也 一定則不能常矣 又常久之道 何往不利.

?本義? 恒 常久也. 爲卦 震剛在上 巽柔在下 震雷巽風二物 相與巽順震動 爲巽而動 二體六爻 陰陽相應 四者皆理之常 故爲恒 其占 爲能久於其道 則亨而无咎 然又必利於守貞 則乃爲得所常久之道 而利有所往也.

 

彖曰, 恒은 久也니

?傳? 恒者 長久之義也 剛上而柔下하고 雷風이 相與하고 巽而動하고 剛柔 皆應이 恒이니 ?傳? 卦才 有此四者 成恒之義也 剛上而柔下 謂乾之初 上居於四 坤之初 下居於初 剛爻上而柔爻下也. 二爻 易處則成震巽 震上巽下 亦剛上而柔下也. 剛處上而柔居下 乃恒道也. 雷風相與 雷震則風發 二者相須 交助其勢 故云相與 乃其常也. 巽而動 下巽順上震動 爲以巽而動 天地造化 恒久不已者. 順動而已巽而動 常久之道也 動而不順 豈能常也. 剛柔皆能一卦 剛柔之爻 皆相應 剛柔相應 理之常也. 此四者 恒之道也 卦所以爲恒也.

 

?本義? 以卦體卦象卦德 釋卦名義 或以卦變 言剛上柔下之義曰恒 自豊來 剛上居二 柔下居初也 亦通.

 

恒亨无咎利貞은 久於其道也니

?傳? 恒之道 可致亨而无過咎 但所恒 宜得其正 失正則非可恒之道也. 故曰久於其道 其道可恒之正道也 不恒其德 與恒於不正 皆不能亨而有咎也.

 

天地之道 恒久而不已也니라

?傳? 天地之所以不已 蓋有恒久之道 人能恒於可恒之道則合天地之理也.

?本義? 恒固能亨 且无咎矣 然必利於正 乃爲久於其道 不正則久非其道矣 天地之道所以長久 亦以正而已矣.

 

利有攸往은 終則有始也일새라

?傳? 天下之理 未有不動而能恒者也 動則終而復始 所以恒而不窮. 凡天地所生之物 雖山嶽之堅厚 未有能不變者也 故恒非一定之謂也 一定則不能恒矣 唯隨時變易 乃常道也. 故云利有攸往 明理之如是 懼人之泥於常也. ?本義? 久於其道 終也 利有攸往 始也. 動靜相生 循環之理 然必靜爲主也.

 

日月이 得天而能久照하며 四時 變化而能久成하며 聖人이 久於其道而天下 化成하나니 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을 可見矣리라.

?傳? 此極言常理 日月 陰陽之精氣耳 唯其順天之道 往來盈縮 故能久照而不已 得天 順天理也. 四時 陰陽之氣耳 往來變化 生成萬物 亦以得天 故常久不已 聖人 以常久之道 行之有常而天下化之 以成美俗也 觀其所恒 謂觀日月之久照 四時之久成 聖人之道 所以能常久之理 觀此則天地萬物之情理 可見矣. 天地常久之道 天下常久之理 非知道者 孰能識之.

?本義? 極言恒久之道.

 

象曰, 雷風이 恒하니 君子 以立不易方하니라.

?傳? 君子 觀雷風相與成恒之象 以常久其德 自立於大中常久之道 不變易其方所也.

 

初六은 浚恒이니 貞하야 凶하니 无攸利하니라.

?傳? 初 居下而四爲正應 柔暗之人 能守常而不能度勢. 四 震體而陽性 以剛居高 志上而不下 又爲二三所隔 應初之志 異乎常矣 而初 乃求望之深 是 知常而不知變也 浚 深之也. 浚恒 謂求恒之深也. 守常而不度勢 求望於上之深 堅固守此 凶之道也 泥常如此 无所往而利矣 世之責望故素而致悔咎者 皆浚恒者也 志旣上求之深 是不能恒安其處者也 柔微而不恒安其處 亦致凶之道 凡卦之初終 淺與深微與盛之地也 在下而求深 亦不知時矣.

?本義? 初與四 爲正應 理之常也 然初居下而在初 未可以深有所求. 四 震體而陽性 上而不下 又爲二三所隔 應初之意 異乎常矣 初之柔暗 不能度勢 又以陰居巽下 爲巽之主 其性務入 故深以常理求之 浚恒之象也. 占者 如此則雖貞 亦凶而无所利矣.

 

象曰, 浚恒之凶은 始에 求深也일새라.

?傳? 居恒之始 而求望於上之深 是知常而不知度勢之甚也 所以凶 陰暗不得恒之宜也.

 

九二, 悔 亡하리라.

?傳? 在恒之義 居得其正則常道也. 九 陽爻 居陰位 非常理也. 處非其常 本當有悔而九二 以中德而應於五 五復居中 以中而應中 其處與動 皆得中也. 是能恒久於中也 能恒久於中則不失正矣. 中 重於正 中則正矣 正不必中也. 九二 以剛中之德而應於中 德之勝也 足以亡其悔矣 人能識重輕之勢則可以言易矣.

 

象曰, 九二悔亡은 能久中也라

?傳? 所以得悔亡者 由其能恒久於中也. 人能恒久於中 豈止亡其悔 德之善也.

 

九三, 不恒其德이라 或承之羞니 貞이면 吝하리라

?傳? 三 陽爻 居陽位 處得其位 是其常處也. 乃志從於上六 不唯陰陽相應 風復從雷 於恒處而不處 不恒之人也. 其德不恒 則羞辱或承之矣. 或承之 謂有時而至也 貞吝 固守不恒 以爲恒 豈不可羞吝乎.

?本義? 位雖得正 然過剛不中 志從於上 不能久於其所 故爲不恒其德 或承之羞之象 或者 不知其何人之辭. 承 奉也. 言人皆得奉而進之 不知其所自來也. 貞吝者 正而不恒 爲可羞吝 申戒占者之辭.

 

象曰, 不恒其德하니 无所容也로다

?傳? 人旣无恒 何所容處 當處之地 旣不能恒 處非其據 豈能恒哉 是不恒之人 无所容處其身也.

 

九四, 田无禽이라

?傳? 以陽居陰 處非其位 處非其所 雖常何益 人之所爲 得其道則久而成功 不得其道則雖久何益 故以田爲喩 言九之居四 雖使恒久 如田獵而无禽獸之獲 謂徒用力而无功也.

?本義? 以陽居陰 久非其位 故爲此象. 占者 田无所獲 而凡事亦不得其所求也.

 

象曰, 久非其位이니 安得禽也리오

?傳? 處非其位 雖久何所得乎 以田爲喩 故云安得禽也.

 

六五, 恒其德이면 貞하니 婦人은 吉코 夫子는 凶하니라.

?傳? 五應於二 以陰柔而應陽剛 居中而所應 又中陰柔之正也 故恒久其德則爲貞也. 夫以順從 爲恒者 婦人之道 在婦人則爲貞故吉. 若丈夫而以順從於人 爲恒則失其剛陽之正 乃凶也. 五 君位而不以君道 言者 如六五之義 在丈夫猶凶 況人君之道乎 在?卦 六 居君位而應剛 未爲失也 在恒故 不可耳 君道豈可以柔順爲恒也.

?本義? 以柔中而應剛中 常久不易 正而固矣 然乃婦人之道 非夫子之宜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婦人은 貞吉하니 從一而終也일새오 夫子는 制義어늘 從婦하면 凶也라

?傳? 如五之從二 在婦人則爲正而吉 婦人以從爲正 以順爲德 當終守於從一 夫子則以義制者也 從婦人之道則爲凶也.

 

上六, 振恒이니 凶하리라

?傳? 六 居恒之極 在震之終 恒極則不常 震終則動極 以陰居上 非其安處 又陰柔 不能堅固其守 皆不常之義也 故爲振恒 以振爲恒也. 振者 動之速也. 如振衣如振書 ??運動之意 在上而其動无節 以此爲恒 其凶宜矣.

?本義? 振者 動之速也. 上六 居恒之極 處震之終 恒極則不常 震終則過動 又陰柔 不能固守 居上 非其所安 故有振恒之象而其占則凶也.

 

象曰, 振恒在上하니 大无功也로라

?傳? 居上之道 必有恒德 乃能有功. 若躁動不常 豈能有所成乎. 居上而不恒 其凶甚矣. 象 又言其不能有所成立 故曰大无功也.

 

 

33.

 

 

 

周易傳義大典卷之十二    

 周易下經

 

 31.

 

兌上艮下 澤山咸 

 

?傳? 咸 序卦 有天地然後 有萬物 有萬物然後 有男女 有男女然後 有夫婦 有夫婦然後 有父子 有父子然後 有君臣 有君臣然後 有上下 有上下然後 禮義有所錯 天地 萬物之本 夫婦 人倫之始 所以上經 首乾坤 下經 首咸繼以恒也 天地 二物 故二卦 分爲天地之道 男女 交合而成夫婦 故咸與恒 皆二體 合爲夫婦之義. 咸 感也 以說爲主. 恒 常也. 以正爲本而說之道 自有正也. 正之道 固有說焉. 巽而動 剛柔 皆應 說也. 咸之爲卦 兌上艮下 少女少男也. 男女相感之深 莫如少者 故二少 爲咸也 艮體 篤實 止爲誠慤之義 男志 篤實以下交 女心 說而上應 男 感之先也 男 先以誠感則女 說而應也.

 

咸, 亨하니 利貞하니 取女면 吉하리라.

?傳? 咸 感也 不曰感者 咸有皆義 男女 交相感也. 物之相感 莫如男女而少復甚焉. 凡君臣上下 以至萬物 皆有相感之道 物之相感則有亨通之理 君臣能相感則君臣之道通 上下能相感則上下之志通 以至父子夫婦親戚朋友 皆情意相感則和順而亨通 事物皆然 故咸有亨之理也. 利貞 相感之道 利在於正也 不以正則入於惡矣. 如夫婦之以淫? 君臣之以媚說 上下之以邪僻 皆相感之不以正也. 取女吉 以卦才言也. 卦有柔上剛下 二氣 感應相與 止而說 男下女之義 以此義取女則得正而吉也.

 

?本義? 咸 交感也. 兌柔在上 艮剛在下 而交相感應 又艮止則感之專 兌說則應之至. 又艮 以少男 下於兌之少女 男先於女 得男女之正 婚姻之時 故其卦爲咸 其占亨而利貞 取女則吉 蓋感有必通之理. 然不?以貞則失其亨而所爲 皆凶矣.

 

彖曰, 咸은 感也니

?本義? 釋卦名義.

柔上而剛下하야 二氣 感應以相與하야 止而說하고 男下女라 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니라.

?傳? 咸之義 感也. 在卦則柔爻上 而剛爻下 柔上變剛而成兌 剛下變柔而成艮 陰陽相交 爲男女交感之義. 又兌女在上 艮男居下 亦柔上剛下也. 陰陽二氣 相感相應而和合 是相與也 止而說 止於說 爲堅慤之意 艮止於下 篤誠相下也. 兌說於上 和說相應也 以男下女 和之至也 相感之道如此 是以能亨通而得正 取女 如是則吉也. 卦才如此 大率感道 利於正也.

?本義? 以卦體卦德卦象 釋卦辭 或以卦變 言柔上剛下之義曰咸自旅來 柔上居六 剛下居五也 亦通.

 

天地 感而萬物이 化生하고 聖人이 感人心而天下 和平하나니 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을 可見矣리라.

?傳? 旣言男女相感之義 復推極感道 以盡天地之理. 聖人之用 天地二氣 交感而化生萬物 聖人至誠以感億兆之心而天下和平 天下之心 所以和平 由聖人感之也. 觀天地交感化生萬物之理 與聖人感人心致和平之道則天地萬物之情 可見矣. 感通之理 知道者 ?而觀之可也.

?本義? 極言感通之理.

 

象曰, 山上有澤이 咸이니 君子 以虛로 受人하니라.

?傳? 澤性 潤下. 土性 受潤. 澤在山上而其漸潤通徹 是二物之氣 相感通也. 君子 觀山澤通氣之象而虛其中 以受於人. 夫人中虛則能受 實則不能入矣. 虛中者 无我也. 中无私主則无感不通 以量而容之 擇合而受之 非聖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本義? 山上有澤 以虛而通也.

 

初六, 咸其拇라.

?傳? 初六 在下卦之下 與四相感 以微處初 其感未深 豈能動於人 故如人拇之動 未足以進也. 拇 足大指 人之相感 有淺深輕重之異 識其時勢 則所處不失其宜矣.

?本義? 拇 足大指也. 咸以人身取象 感於最下 咸拇之象也. 感之尙淺 慾進未能 故不言吉凶. 此卦雖主於感 然六爻 皆宜靜而不宜動也.

 

象曰, 咸其拇는 志在外也라

?傳? 初志之動 感於四也 故曰在外. 志雖動而感未深 如拇之動 未足以進也.

 

六二, 咸其?면 凶하니 居하면 吉하리라.

?傳? 二 以陰在下 與五爲應 故設咸?之戒. ? 足? 行則先動 足乃擧之 非如?之自動也. 二若不守道 待上之求而如?之動 則躁妄自失 所以凶也. 安其居而不動 以待上之求 則得進退之道而吉也. 二 中正之人 以其在咸而應五 故爲此戒. 復云居吉 若安其分 不自動則吉也.

?本義? ? 足?也. 欲行則先自動 躁妄而不能固守者也. 二當其處 又以陰柔不能固守 故取其象 然有中正之德 能居其所 故其占 動凶而靜吉也.

 

象曰, 雖凶居吉은 順하면 不害也라.

?傳? 二 居中得正所應 又中正 其才本善 以其在咸之時 質柔而上應 故戒以先動 求君則凶 居以自守則吉. 象 復明之云非戒之不得相感 唯順理則不害 謂守道不先動也.

 

九三, 咸其股라 執其隨니 往하면 吝하리라.

?傳? 九三 以陽居剛 有剛陽之才 而爲主於內. 居下之上 是宜自得於正道 以感於物而乃應於上六. 陽 好上而說陰 上居感說之極 故三感而從之. 股者 在身之下足之上 不能自由 隨身而動者也 故以爲象. 言九三 不能自主 髓物而動 如股然 其所執守者 髓於物也. 剛陽之才 感於所說而髓之 如此而往 可羞吝也.

 

?本義? 股 髓足而動 不能自專者也. 執者 主當持守之意. 下二爻 皆欲動者 三亦不能自守而髓之 往則吝矣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咸其股는 亦不處也니 志在髓人하니 所執이 下也라.

?傳? 云亦者 蓋象辭. 本不與易相比 自作一處. 故諸爻之象辭 意有相續者 此言亦者 承上爻辭也. 上云咸其拇志在外也 雖凶居吉 順不害也. 咸其股 亦不處也. 前二陰爻 皆有感而動 三雖陽爻亦然 故云亦不處也. 不處 謂動也 有剛陽之質而不能自主 志反在於髓人 是所操執者 卑下之甚也.

 

?本義? 言亦者 因前二爻 皆欲動而云也. 二爻陰躁 其動也宜. 九三 陽剛居止之極 宜靜而動 可吝之甚也.

 

九四, 貞이면 吉하야 悔 亡하리니 憧憧往來면 朋從爾思리라.

?傳? 感者 人之動也 故皆就人身取象. 拇 取在下而動之微. ? 取先動. 股 取其隨. 九四 无所取 直言感之道 不言咸其心 感乃心也. 四在中而居上 當心之位 故爲感之主而言感之道 貞正則吉而悔亡 感不以正則有悔也. 又四 說體居陰而應初 故戒於貞 感之道 无所不通 有所私係則害於感通 乃有悔也. 聖人感天下之心 如寒暑雨暘 无不通无不應者 亦貞而已矣. 貞者 虛中无我之謂也. 憧憧 往來朋從爾思. 夫貞一則所感 无不通. 若往來憧憧然 用其私心以感物 則思之所及者 有能感而動 所不及者 不能感也. 是其朋類則從其思也 以有係之私心 旣主於一隅一事 豈能廓然无所不通乎. 繫辭 曰天下何思何慮. 天下同歸而殊塗 一致而百慮. 天下何思何慮. 夫子 因咸極論感通之道 夫以思慮之私心 感物所感狹矣 天下之理一也. 塗雖殊而其歸則同 慮雖百而其致則一 雖物有萬殊 事有萬變 統之以一則无能違也. 故貞其意則窮天下无不感通焉 故曰天下何事何慮 用其思慮之私心 豈能无所不感也. 日往則月來 月往則日來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 暑往則寒來 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 來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此以往來屈信 明感應之理 屈則有信 信則有屈 所謂感應也. 故日月相推而明生 寒暑相推而歲成 功用由是而成 故曰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感 動也 有感 必有應. 凡有動 皆爲感 感則必有應 所應 復爲感 感復有應 所以不已也. 尺?之屈 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 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 以致用也. 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 未之或知也. 傳云屈信之理矣 復取物以明之 尺확?之行 先屈而後信 蓋不屈則无信 信而後有屈 觀尺?則知感應之理矣. 龍蛇之藏 所以存息其身而後 能奮迅也 不蟄則不能奮矣. 動息相感 乃屈信也 君子潛心精微之義 入於神妙 所以致其用也. 潛心精微 積也. 致用 施也. 積與施 乃屈信也. 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 承上文致用而言利其施用 安處其身 所以崇大其德業也 所爲合理則事正而身安 聖人能事盡於此矣 故云過此以往 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旣云過此以往未之或知 更以此語 終之云窮極至神之妙知化育之道 德之至盛也 无加於此矣.

 

?本義? 九四 居股之上?之下 又當三陽之中 心之象 咸之主也. 心之感物 當正而固 乃得其理. 今九四 乃以陽居陰 爲失其正而不能固. 故因占設戒 以爲能正而固 則吉而悔亡. 若憧憧往來 不能正固而累於私感 則但其朋類 從之 不復能及遠矣.

 

象曰,貞吉悔亡은 未感害也오 憧憧往來는 未光大也라.

?傳? 貞則吉而悔亡 未爲私感所害也 係私應則害於感矣 憧憧往來 以私心相感 感之道狹矣 故云未光大也.

?本義? 感害 言不正而感則有害也.

 

九五, 咸其?니 无悔러라.

?傳? 九居尊位 當以至誠 感天下而應二比上 若係二而說上則偏私淺狹 非人君之道 豈能感天下乎. ? 背肉也 與心相背而所不見也. 言能背其私心 感非其所見而說者則得人君感天下之正 而无悔也.

?本義? ? 背肉. 在心上而相背 不能感物而无私係. 九五 適當其處 故取其象而戒占者以能如是 則雖不能感物 而亦可以无悔也.

 

象曰, 咸其?는 志末也일새라.

?傳? 戒使背其心而咸?者 爲其存心淺末 係二而說上感於私欲也.

?本義? 志末 謂不能感物.

 

 

上六, 咸其輔頰舌이라

?傳? 上 陰柔而說體 爲說之主. 又居感之極 是其欲感物之極也. 故不能以至誠感物 而發見於口舌之間 小人女子之常態也 豈能動於人乎. 不直云口而輔頰舌 亦猶今人 謂口過曰唇吻曰頰舌也. 輔頰舌 皆所用以言也.

?本義? 輔頰舌 皆所以言者而在身之上. 上六 以陰居說之終 處咸之極 感人以言而无其實. 又兌爲口舌 故其象如此 凶咎可知.

 

象曰, 咸其輔頰舌은 ?口說也라.

?傳? 唯至誠 爲能感人 乃以柔說 騰揚於口舌言說 豈能感於人乎.

?本義? ? 騰 通用.

 

 

 


乾上艮下 天山遯

 

?傳? 遯 序卦 恒者 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故受之以遯. 遯者 退也. 夫久則有去 相須之理也 遯所以繼恒也. 遯 退也 避也 去之之謂也. 爲卦 天下有山. 天 在上之物 陽性 上進. 山 高起之物 形雖高起 體乃止物 有上陵之象而止不進 天乃上進而去之 下陵而上去 是相違遯 故爲遯去之義. 二陰 生於下 陰長將盛 陽消而退 小人漸盛 君子退而避之 故爲遯也.

 

遯, 亨하니 小利貞하니라

?傳? 遯者 陰長陽消 君子 遯藏之時也. 君子退藏 以伸其道 道不屈則爲亨 故遯所以有亨也 在事 亦有由遯避而亨者 雖小人道長之時 君子知幾退避 固善也 然事有不齊 與時消息 无必同也 陰柔 方長而未至於甚盛 君子尙有遲遲致力之道 不可大貞而尙利小貞也.

?本義? 遯 退避也. 爲卦 二陰浸長 陽當退避 故爲遯 六月之卦也. 陽雖當遯 然九五當位而下有六二之應 若猶可以有爲 但二陰 浸長於下 則其勢不可以不遯 故其占 爲君子 能遯則身雖退而道亨 小人則利於守正 不可以浸長之故而遂侵迫於陽也. 小 謂陰柔小人也. 此卦之占 與否之初二兩爻 相類.

 

彖曰, 遯亨은 遯而亨也나

?傳? 小人道長之時 君子遯退 乃其道之亨也. 君子遯藏 所以伸道也. 此言處遯之道 自剛當位而應以下則論時與卦才 尙有可爲之理也.

 

剛當位而應이라 與時行也니라

?傳? 雖遯之時 君子處之 未有必遯之義. 五 以剛陽之德 處中正之位. 又下與六二 以中正相應 雖陰長之時 如卦之才 尙當隨時消息 苟可以致其力 无不至誠自盡 以扶持其道 未必於遯藏而不爲 故曰與時行也.

?本義? 以九五一爻 釋亨義.

 

小利貞은 浸而長也일새라

?本義? 以下二陰 釋小利貞.

 

遯之時義 大矣哉라

?傳? 當陰長之時 不可大貞而尙小利貞者 蓋陰長 必以浸漸 未能遽盛 君子 尙可小貞 其道 所謂小利貞 扶持 使未遂亡也 遯者 陰之始長 君子知微 故當深戒而聖人之意 未便遽已也 故有與時行小利貞之敎 聖賢之於天下 雖知道之將廢 豈肯坐視其亂而不救 必區區致力於未極之間 强此之衰 艱彼之進 圖其暫安 苟得爲之 孔孟之所屑爲也 王久謝安之於漢晉 是也. 若有可變之道可亨之理 更不假言也. 此處遯時之道也 故聖人贊其時義大矣哉 或久或速 其義皆大也.

?本義? 陰方浸長 處之爲難 故其時義 爲尤大也.

 

象曰, 天下有山이 遯이니 君子 以하야 遠小人호대 不惡而嚴하니라

?傳? 天下有山 山 下起而乃止 天 上進而相違 是遯避之象也. 君子觀其象 以避遠乎小人 遠小人之道 若以惡聲?色 適足以致其怨忿 唯在乎矜莊威嚴 使知敬畏則自然遠矣.

?本義? 天體无窮 山高有限 遯之象也. 嚴者 君子自守之常 而小人自不能近.

 

 

初六, 遯尾라 ?하니 勿用有攸往이니라

?傳? 他卦 以下爲初 遯者 往遯也. 在前者先進 故初乃爲尾. 尾 在後之物也. 遯而在後 不及者也 是以危也. 初 以柔處微 旣已後矣 不可往也 往則危矣. 微者 易於晦藏 往旣有危 不若不往之无?也.

?本義? 遯而在後 尾之象 危之道也. 占者 不可以有所往 但晦處靜俟 可免?耳.

 

象曰, 遯尾之?는 不往이면 何?也리오

?傳? 見幾先遯 固爲善也. 遯而爲尾 危之道也 往旣有危 不若不往而晦藏 可免於? 處微故也 古人處微下 隱亂世而不去者多矣.

 

 

六二, 執之用黃牛之革이라 莫之勝說이니라

?傳? 二與五 爲正應 雖在相違遯之時 二以中正 順應於五 五以中正 親合於二 其交自固. 黃 中色. 牛 順物. 革 堅固之物. 二五 以中正順道 相與其固 如執係之以牛革也. 莫之勝說 謂其交之固 不可勝言也. 在遯之時 故極言之.

?本義? 以中順自守 人莫能解必遯之志也. 占者固守 亦當如是.

 

象曰, 執用黃牛는 固志也라

?傳? 上下 以中順之道 相固結 其心志甚堅 如執之以牛革也.

 

 

九三, 係遯이라 有疾하야 ?하니 畜臣妾에는 吉하니라

?傳? 陽志 說陰 三與二 切比 係乎二者也. 遯 貴速而遠 有所係累則安能速且遠也 害於遯矣 故爲有疾也. 遯而不速 是以危也. 臣妾 小人女子 懷恩而不知義 親愛之則忠其上 係戀之私恩 懷小人女子之道也 故以畜養臣妾則得其心 爲吉也 然君子之待小人 亦不如是也. 三與二 非正應以?比 相親 非待君子之道 若以正則雖係 不得爲有疾. 蜀先主之不忍棄士民是也 雖危 爲无咎矣.

?本義? 下比二陰 當遯而有所係之象 有疾而危之道也. 然以畜臣妾則吉 蓋君子之於小人 惟臣妾則不必其賢而可畜耳 故其占如此.

 

象曰, 係遯之?는 有疾하야 憊也오 畜臣妾吉은 不可大事也니라.

?傳? 遯而有係累 必以困憊致危 其有疾 乃憊也. 蓋力亦不足矣. 以此?愛之心 畜養臣妾則吉 豈可以當大事乎.

 

 

九四, 好遯이니 君子 吉코 小人은 否하니라.

?傳? 四與初 爲正應 是所好愛者也. 君子 雖有所好愛 義苟當遯則去而不疑 所謂克己復禮 以道制欲 是以吉也. 小人則不能以義處 ?於所好 牽於所私 至於陷辱其身而不能已 故在小人則否也. 否 不善也. 四 乾體 能剛斷者. 聖人 以其處陰而有係 故設小人之戒 恐其失於正也.

?本義? 下應初六而乾體 剛健有所好 而能絶之 以遯之象也. 惟自克之君子 能之而小人不能 故占者 君子則吉而小人 否也.

 

象曰, 君子는 好遯하고 小人은 否也니라.

?傳? 君子 雖有好而能遯 不失於義 小人則不能勝其私意 而至於不善也.

 

 

九五, 嘉遯이니 貞하야 吉하니라.

?傳? 九五 中正 遯之嘉美者也 處得中正之道 時止時行 乃所謂嘉美也 故爲貞正而吉. 九五 非无係應 然與二 皆以中正自處 是其心志 及乎動止 莫非中正而无私係之失 所以爲嘉也. 在彖則?言遯時 故云與時行小利貞 尙有濟遯之意. 於爻 至五 遯將極矣 故唯以中正處遯言之. 遯非人君之事 故不主君位言 然人君之所避遠 乃遯也. 亦在中正而已.

?本義?  剛陽中正 下應六二 亦柔順而中正 遯之嘉美者也. 占者如是而正則吉矣.

 

象曰, 嘉遯貞吉은 以正志也라.

?傳? 志正則動必由正 所以爲遯之嘉也. 居中得正而應中正 是其志正也 所以爲吉 人之遯也. 止也 唯在正其志而已矣.

 

 

上九, 肥遯이니 无不利하니라.

?傳? 肥者 充大寬裕之意. 遯者 唯飄然遠逝 无所係滯之爲善. 上九 乾體剛斷 在卦之外矣. 又下无所係 是遯之遠而无累 可謂寬綽有餘裕也. 遯者 窮困之時也 善處則爲肥矣. 其遯如此 何所不利.

?本義? 以剛陽 居卦外 下无係應 遯之遠而處之裕者也. 故其象占如此. 肥者 寬裕自得之意.

 

象曰, 肥遯无不利는 无所疑也라.

?傳? 其遯之遠 无所疑滯也. 蓋在外則已遠 无應則无累 故爲剛決无疑也.

 

 

 

周易傳義大全卷之十三

 

34.

 

震上乾下 雷天大壯

 

?傳? 大壯 序卦 遯者 退也. 物不可以終遯 故受之以大壯 遯爲違去之義 壯爲進盛之義 遯者 陰長而陽遯也. 大壯 陽之壯盛也. 衰則必盛 消息相須 故旣遯則必壯. 大壯所以次遯也. 爲卦 震上乾下 乾剛而震動 以剛而動 大壯之義也. 剛陽 大也 陽長 已過中矣. 大者 壯盛也. 又雷之威震而在天上 亦大壯之義也.

 

大壯은 利貞하니라

?傳? 大壯之道 利於貞正也 大壯而不得其正 强猛之爲耳 非君子之道. 壯 盛也.

?本義? 大 謂陽也. 四陽 盛長 故爲大壯 二月之卦也. 陽壯則占者 吉亨 不假言 但利在正固而已.

 

彖曰, 大壯은 大者 壯也니 剛以動故로 壯하니

?傳? 所以名大壯者 謂大者 壯也. 陰爲小 陽爲大 陽長以盛 是大者 壯也. 下剛而上動 以乾之至剛而動 故爲大壯 爲大者壯 與壯之大也.

?本義? 釋卦名義 以卦體 言則陽長過中. 大者 壯也. 以卦德 言則乾剛震動 所以壯也.

 

大壯利貞은 大者 正也니 正大而天地之情을 可見矣리라

?傳? 大者 旣壯則利於貞正 正而大者 道也. 極正大之理則天地之情 可見矣. 天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 至大至正也. 正大之理 學者 ?識心通 可也. 不云大正而云正大 恐疑爲一事也.

?本義? 釋利貞之義而極言之.

 

 

象曰, 雷在天上이 大壯이니 君子 以하야 非禮弗履하니라

?傳? 雷震於天上 大而壯也. 君子 觀大壯之象 以行其壯 君子之大壯者 莫若克己復禮 古人云自勝之謂强. 中庸 於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 皆曰强哉矯 赴湯火蹈白刃 武夫之勇 可能也. 至於克己復禮則非君子之大壯 不可能也 故云君子以非禮弗履.

?本義? 自勝者 强.

 

 

初九, 壯于趾니 征하면 凶이 有孚리라

?傳? 初 陽剛乾體而處下 壯于進者也. 在下而用壯 壯于趾也. 趾 在下而進動之物. 九 在下用壯而不得其中 夫以剛處壯 雖居上 猶不可行 況在下乎 故征則其凶. 有孚 孚 信也. 謂以壯往則得凶 可必也.

?本義? 趾 在下而進動之物也. 剛陽 處下而當壯時 壯于進者也 故有此象 居下而壯于進 其凶必矣 故其占 又如此.

 

象曰, 壯于趾하니 其孚窮也로다

?傳? 在最下而用壯以行 可必信其窮困而凶也.

?本義? 言必窮困.

 

九二, 貞하야 吉하니라

 

?傳? 二雖以陽剛 當大壯之時 然居柔而處中 是剛柔得中 不過於壯 得貞正而吉也. 或曰貞非以九居二 爲戒乎. 曰易取所勝爲義 以陽剛健體 當大壯之時 處得中道 无不正也. 在四則有不正之戒 人能識時義之輕重 則可以學易矣.

?本義? 以陽居陰 已不得其正矣 然所處 得中則猶可因以不失其正 故戒占者 使因中以求正然後 可以得吉也.

 

象曰, 九二貞吉은 以中也라.

?傳? 所以貞正而吉者 以其得中道也. 中則不失正 況陽剛而乾體乎.

 

 

九三, 小人은 用壯이요 君子는 用罔이니 貞이면 ?하니 ?羊이 觸藩하야 羸其角이로다.

?傳? 九三 以剛居陽而處壯 又當乾體之終 壯之極者也 極壯如此 在小人則爲用壯 在君子則爲用罔 小人尙力 故用其壯勇 君子志剛 故用罔. 罔 无也 猶云蔑也. 以其至剛 蔑視於事 而无所忌憚也. 君子小人 以地言 如君子有勇而无義 爲亂 剛柔得中則不折不屈 施於天下而无不宜 苟剛之太過則无和順之德 多償莫與 貞固守此則危道也 凡物 莫不用其壯 齒者 齧. 角者 觸. 蹄者 ?.. 羊 壯於首 ?爲喜觸 故取爲象. 羊 喜觸藩籬 以藩籬當其前也. 蓋所當必觸 喜用壯如此 必羸困其角矣. 猶人 尙剛壯 所當必用 必至?困也. 三 壯甚如此而不至凶 何也. 曰如三之爲 其往足以致凶而方言其危 故未及於凶也. 凡可以致凶而未至者則曰?也.

?本義? 過剛不中 當壯之時. 是小人 用壯而君子則 用罔也. 罔 无也. 視有如无 君子之過於勇者也. 如此則雖正 亦危矣. ?羊 剛壯喜觸之物. 藩 籬也. 羸 困也. 貞?之占 其象如此.

 

象曰, 小人은 用壯이오 君子는 罔也라.

?傳? 在小人則爲用其强壯之力 在君子則爲用罔 志氣剛强 蔑視於事 靡所顧憚也.

?本義? 小人 以壯敗 君子 以罔困.

 

 

九四, 貞이면 吉하야 悔亡하리니 藩決不羸하며 壯于大輿之輹이로다

?傳? 四 陽剛長盛 壯已過中 壯之甚也. 然居四爲不正 方君子道長之時 豈可有不正也 故戒以貞則吉而悔亡. 蓋方道長之時 小失則害亨進之勢 是有悔也. 若在他卦 重剛而居柔 未必不爲善也 大過是也. 藩 所以限隔也. 藩籬決開 不復羸困其壯也. 高大之車 輪輹强壯 其行之利可知. 故云壯于大輿之輹輹 輪之要處也. 車之敗 常在折輹 輹壯則車强矣. 云壯于輹 謂壯于進也. 輹 與輻同.

?本義? 貞吉悔亡 與咸九四 同占. 藩決不羸 承上文而言也. 決 開也. 三前有四 猶有藩焉. 四前二陰則藩決矣. 壯于大輿之輹 亦可進之象也. 以陽居陰 不極其剛故 其象占如此.

 

象曰, 藩決不羸은 尙往也일새라

?傳? 剛陽之長 必至於極 四雖已盛 然其往未止也. 以至盛之陽 用壯而進 故莫有當之 藩決開 而不羸困其力也 尙往其進 不已也.

 

 

六五, 喪羊于易면 无悔리라

?傳? 羊群行而喜觸 以象諸陽 ?進四陽 方長而?進. 五 以柔居上 若以力制則難勝而有悔 唯和易以待之則群陽 无所用其剛 是喪其壯于和易也 如此則可以无悔. 五 以位言則正 以德言則中. 故能用和易之道 使群陽雖壯 无所用也.

?本義? 卦體 似兌 有羊象焉. 外柔而內剛者也. 獨六五 以柔居中 不能抵觸 雖失其壯 然亦无所悔矣 故其象如此 而占亦與咸九五同. 易 容易之易 言忽然不覺其亡也. 或作疆場之? 亦通. 漢食貨志 ?作易.

 

象曰, 喪羊于易은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所以必用柔和者 以陰柔居尊位故也. 若以陽剛中正 得尊位則下无壯矣. 以六五 位不當也 故設喪羊于易之義. 然大率治壯 不可用剛. 夫君臣上下之勢 不相?也. 苟君之權 足以制乎下 則雖有强壯跋扈之人 不足謂之壯也. 必人君之勢 有所不足然後 謂之治壯. 故治壯之道 不可以剛也.

 

 

上六, ?羊이 觸藩하야 不能退하며 不能遂하야 无攸利니 艱則吉하리라

?傳? ?羊 但取其用壯 故陰爻亦稱之. 六 以陰處震 終而當壯極 其過可知. 如?羊之觸藩籬 進則?身 退則妨角 進退 皆不可也. 才本陰柔 故不能勝己以就義 是不能退也. 陰柔之人 雖極用壯之心 然必不能終其壯 有?必縮 是不能遂也. 其所爲如此 无所往而利也. 陰柔處壯 不能固其守. 若遇艱困 必失其壯 失其壯則反得柔弱之分矣. 是艱則得吉也 用壯則不利 知艱而處柔則吉也. 居壯之終 有變之義也.

?本義? 壯終動極 故觸藩而不能退 然其質本柔 故于不能遂其進也. 其象如此 其占可知. 然猶幸其不剛 故能艱以處 則尙可以得吉也.

 

象曰, 不能退不能遂는 不詳也오 艱則吉은 咎不長也일새라.

?傳? 非其處而處 故進退不能 是其自處之不詳愼也. 艱則吉 柔遇艱難 又居壯終 自當變矣. 變則得其分 過咎不長 乃吉也.

 

 

 

35. 離上坤下 火地晉

 

?傳? 晉 序卦 物不可以終壯 故受之以晉. 晉者 進也. 物无壯而終止之理 旣盛壯則必進 晉所以繼大壯也. 爲卦 離在坤上 明出地上也. 日出於地 升而益明 故爲晉. 晉 進而光明盛大之意야. 凡物漸盛爲進 故彖云晉 進也. 卦有有德者 有无德者 隨其宜也. 乾坤之外 云元亨者 固有也. 云利貞者 所不足而可以有功也. 有不同者 革漸是也 隨卦可見 晉之盛而无德者 无用有也 晉之明盛 故更不言亨 順乎大明 无用戒正也.

 

晉, 康侯를 用錫馬蕃庶하고 晝日三接이로다

?傳? 晉 爲進盛之時. 大明 在上而下體順附 諸侯承王之象也 故爲康侯. 康侯者 治安之侯也. 上之大明而能同德以順附 治安之侯也. 故受其寵數 錫之馬衆多也. 車馬 重賜也. 蕃庶 衆多也. 不唯錫與之厚 又見親禮 晝日之中 至於三接 言寵遇之至也. 晉 進盛之時 上明下順 君臣相得. 在上而言則進於明成 在臣而言則進升高顯. 受其光寵也.

?本義? 晉 進也. 康侯 安國之侯也. 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言多受大賜而顯被親禮也. 蓋其爲卦 上離下坤 有日出地上之象 順而麗乎大明之德. 又其變 自觀而來 爲六四之柔 進而上行 以至于五. 占者有是三者則亦當有是寵也.

 

彖曰, 晉은 進也니

?本義? 釋卦名義.

 

明出地上하야 順而麗乎大明하고 柔進而上行이라 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라.

?傳? 晉 進也 明進而盛也. 明出於地 益進而盛 故爲晉. 所以不謂之進者 進爲前進 不能包明盛之義. 明出地上 離在坤上也. 坤 麗於離以順 麗於大明. 順德之臣 上附於大明之君也 柔進而上行. 凡卦離在上者 柔居君位 多云柔進而上行 ???鼎 是也. 六五 以柔居君位 明而順麗 爲能待下寵遇親密之義. 是以爲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大明之君 安天下者也. 諸侯 能順附天子之明德 是康民安國之侯也. 故謂之康侯 是以享寵錫而見親禮 晝日之間 三接見於天子也. 不曰公卿而曰侯 天子 治於上者也. 諸侯 治於下者也. 在下而順附於大明之君 諸侯之象也.

?本義? 以卦象卦德卦變 釋卦辭.

 

 

象曰, 明出地上이 晉이니 君子 以하야 自昭明德하니라.

?傳? 昭 明之也. 傳曰昭德塞違 昭其度也. 君子觀明出地上 而益明盛之象 而以自昭其明德 去蔽致知 昭明德於己也. 明明德於天下 昭明德於外也. 明明德在己 故云自昭.

?本義? 昭 明之也.

 

 

初六, 晉如?如에 貞이면 吉하고 罔孚라도 裕면 无咎리라.

?傳? 初居晉之下 進之始也. 晉如 升進也. ?如 抑退也. 於始進而言遂其進不遂其進 唯得正則吉也. 罔孚者 在下而始進 豈遽能深見信於上. 苟上未見信 則當安中自守 雍容寬裕 无急於求上之信也. 苟欲信之心 切非汲汲以失其守 則??以傷於義矣 皆有咎也. 故裕則无咎 君子處進退之道也.

?本義? 以陰居下 應不中正 有欲進見?之象. 占者 如是而能守正則吉. 設不爲人所信 亦當處以寬裕 則无咎也.

 

象曰, 晉如?如는 獨行正也오 裕无咎는 未受命也일새라

?傳? 无進无抑 唯獨行正道也. 寬裕則无咎者 始欲進而未當位故也. 君子之於進退 或遲或速 唯義所當 未嘗不裕也. 聖人 恐後之人 不達寬裕之義. 居位者 廢職失守 以爲裕 故特云初六. 裕則无咎者 始進 未受命當職任故也. 若有官守 不信於上而失其職 一日 不可居也. 然事非一? 久速唯時 亦容有爲之兆者.

?本義? 初居下位 未有官守之命.

 

六二, 晉如 愁如나 貞이면 吉하리니 受玆介福于其王母리라

?傳? 六二 在下 上无應援 以中正柔和之德 非强於進者也. 故於進爲可憂愁 謂其進之難也. 然守其貞正則當得吉 故云晉如愁如貞吉. 王母 祖母也. 謂陰之至尊者 指六五也. 二以中正之道自守 雖上无應援 不能自進 然其中正之德 久而必彰. 上之人 自當求之 蓋六五大明之君 與之同德 必當求之 加之寵祿 受介福於王母也. 介 大也. ?本義? 六二 中正 上无應援 故欲進而愁. 占者 如是而能守正則吉 而受福于王母也. 王母 指六五. 蓋享先?之吉占 而凡以陰居尊者 皆其類也.

 

象曰, 受玆介福은 以中正也라.

?傳? 受玆介福 以中正之道也. 人能守中正之道 久而必亨. 況大明在上而同德 必受大福也.

 

 

六三, 衆允이라 悔 亡하니라

?傳? 以六居三 不得中正 宜有悔咎而三在順體之上 順之極者也. 三陰 皆順上者也 是三之順上 與衆同志 衆所允從 其悔所以亡也. 有順上向明之志 而衆允從之 何所不利. 或曰不由中正 而與衆同 得爲善乎. 曰衆所允者 必至當也. 況順上之大明 豈有不善也 是以悔亡. 蓋亡其不中正之失矣. 古人曰 謀從衆則合天心.

?本義? 三不中正 宜有悔者 以其與下二陰 皆欲上進 是以 爲衆所信而悔亡也. 象曰, 衆允之志는 上行也라 ?傳? 上行 上順麗於大明也 上從大明之君 衆志之所同也.

 

 

九四, 晉如 ?鼠니 貞이면 ?하리라.

?傳? 以九居四 非其位也. 非其位而居之 貪據其位者也. 貪處高位 旣非所安而又與上同德 順麗於上 三陰 皆在己下 勢必上進 故其心 畏忌之. 貪而畏人者 ?鼠也. 故云晉如?鼠 貪於非據而存畏忌之心 貞固守此 其危可知. 言貞?者 開有改之道也.

?本義? 不中不正 以竊高位 貪而畏人 蓋危道也. 故爲?鼠之象. 占者如是 雖正亦危.

 

象曰, ?鼠貞?는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賢者 以正德 宜在高位. 不正而處高位 則爲非據 貪而懼失則畏人 固處其地 危可知也.

 

六五, 悔亡하란대 失得을 勿恤이니 往에 吉하야 无不利리라.

?傳? 六 以柔居尊位 本當有悔. 以大明而下皆順附 故其悔 得亡也. 下旣同德順附 當推誠委任 盡衆人之才 通天下之志 勿復自任其明 恤其失得 如此而往則吉而无不利也. 六五 大明之主 不患其不能明照 患其用明之過. 至於察察 失委任之道 故戒以失得勿恤也. 夫私意偏任 不察則有蔽 盡天下之公 豈當復用私察也.

?本義? 以陰居陽 宜有悔矣. 以大明在上 而下皆順從 故占者得之 則其悔亡. 又一切去其計功謀利之心 則往吉而无不利也. 然亦必有其德 乃應其占耳.

 

象曰, 失得勿恤은 往有慶也리라

?傳? 以大明之德 得下之附 推誠委任 則可以成天下之大功 是往而有福慶也.

 

上九, 晉其角이니 維用伐邑이면 ?하니 吉코 无咎어니와 貞엔 吝하리라.

?傳? 角 剛而居上之物. 上九 以剛居卦之極 故取角爲象. 以陽居上 剛之極也. 在晉之上 進之極也. 剛極則有强猛之過 進極則有躁急之失 以剛而極於進 失中之甚也. 无所用而可 維獨用於伐邑 則雖?而吉且无咎也. 伐四方者 治外也 伐其居邑者 治內也. 言伐邑 謂內自治也. 人之自治剛極 則守道愈固 進極則遷善愈速 如上九者 以之自治則雖傷於? 而吉且无咎也. 嚴? 非安和之道 而於自治則有功也. 復云貞吝 以盡其義 極於剛進 雖自治有功 然非中和之德. 故於貞正之道 爲可吝也. 不失中正 爲貞.

?本義? 角 剛而居上. 上九 剛進之極 有其象矣. 占者 得之而以伐其私邑 則雖危而吉且无咎. 然以極剛 治小邑 雖得其正 亦可吝矣.

 

象曰, 維用伐邑은 道未光也일새라

?傳? 維用伐邑 旣得吉而无咎 復云貞吝者 貞道 未光大也. 以正理言之 尤可吝也. 夫道旣光大則无不中正 安有過也. 今以過剛自治 雖有功矣. 然其道 未光大 故亦可吝 聖人 言盡善之道.

 

 

36.

 

坤上離下 地火明夷

 

 

?傳? 明夷 序卦 晉者 進也. 進必有所傷 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 傷也. 夫進之不已 必有所傷. 理 自然也. 明夷所以次晉也. 爲卦 坤上離下 明入地中也. 反晉成明夷 故義與晉 正相反. 晉者 明盛之卦 明君在上 群賢?進之時也. 明夷 昏暗之卦 暗君在上 明者見傷之時也. 日入於地中 明傷而昏暗也 故爲明夷.

 

 

明夷, 利艱貞하니라

?傳? 君子 當明夷之時 利在知艱難 而不失其貞正也. 在昏暗艱難之時 而能不失其正 所以爲明君子也.

?本義? 夷 傷也. 爲卦 下離上坤 日入地中 明而見傷之象 故爲明夷. 又其上六 爲暗之主 六五 近之. 故占者 利於艱難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

 

彖曰, 明入地中이 明夷니

?本義? 以卦象 釋卦名.

 

內文明而外柔順하야 以蒙大難이니 文王以之하니라

?傳? 明入於地 其明滅也 故爲明夷. 內卦離 離者 文明之象. 外卦坤 坤者 柔順之象. 爲人 內有文明之德 而外能柔順也. 昔者文王如是 故曰文王以之. 當紂之昏暗 乃明夷之時 而文王內有文明之德 外柔順以事紂 蒙犯大難 而內不失其明聖 而外足以遠禍患 此文王所用之道也. 故曰文王以之.

?本義? 以卦德 釋卦義 蒙大難 謂遭紂之亂而見囚也.

 

利艱貞은 晦其明也라 內難而能正其志니 箕子 以之하니라

?傳? 明夷之時 利於處艱?而不失其貞正 謂能晦藏其明也. 不晦其明 則被禍患 不守其正 則非賢明. 箕子當紂之時 身處其國內 切近其難 故云內難. 然箕子能藏晦其明而自守其正志 箕子所用之道也. 故曰箕子以之.

?本義? 以六五 一爻之義 釋卦辭. 內難 謂爲紂近親 在其國內 如六五之近於上六也.

 

象曰, 明入地中이 明夷니 君子 以하야 ?衆에 用晦而明하니라

?傳? 明 所以照. 君子 无所不照. 然用明之過則傷於察 太察則盡事而无含弘之度. 故君子 觀明入地中之象 於?衆也. 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後 能容物和衆. 衆親而安 是用晦 乃所以爲明也. 若自任其明 无所不察 則己不勝其忿疾 而无寬厚含容之德. 人情 ?疑而不安 失?衆之道 適所以爲不明也. 古之聖人 設前旒屛樹者 不欲明之盡乎隱也.

 

初九, 明夷于飛에 垂其翼이니 君子 于行에 三日不食하야 有攸往에 主人有言이로다

?傳? 初九 明體而居明夷之初 見傷之始也. 九 陽明上升者也 故取飛象. 昏暗在上 傷陽之明 使不得上進 是于飛而傷其翼也. 翼見傷 故垂朶. 凡小人之害君子 害其所以行者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君子明照 見事之微 雖始有見傷之端 未顯也 君子則能見之矣 故行去避之. 君子于行 謂去其祿位而退藏也. 三日不食 言困窮之極也. 事未顯而處甚艱 非見幾之明 不能也. 夫知幾者 君子之獨見 非衆人 所能識也. 故明夷之始 其見傷 未顯而去之則世俗 孰不疑怪. 故有所往適則主人 有言也. 然君子 不以世俗之見怪 而遲疑其行也. 若俟衆人 盡識則傷己及而不能去矣. 此薛方所以爲明而楊雄所以不獲其去也 或曰傷至於垂翼 傷已明矣 何得衆人 猶未識也 曰初 傷之始也 云垂其翼 謂傷其所以飛爾 其事則未顯也. 君子見幾 故?去之 世俗之人 未能見也 故異而非之. 如穆生之去 楚申公白公 且非之 況世俗之人乎. 但譏其責小禮而不知穆生之去 避胥靡之禍也 當其言曰不去. 楚人 將鉗我於市 雖二儒者 亦以爲過甚之言也. 又如袁? 於黨事未起之前 名德之士 方鋒起而獨潛身土室 故人以爲狂生 卒免黨錮之禍 所往而人有言 胡足怪也.

?本義? 飛而垂翼 見傷之象. 占者 行而不食 所如不合 時義當然 不得而避也.

 

象曰, 君子于行은 義不食也라

?傳? 君子遯藏而困窮 義當然也 唯義之當然 故安處而无悶 雖不食可也.

?本義? 唯義所在 不食可也.

 

 

六二, 明夷에 夷于左股니 用拯馬 壯하면 吉하리라

?傳? 六二 以至明之才 得中正而體順 順時自處 處之至善也. 雖君子自處之善 然當陰闇小人傷明之時 亦不免爲其所傷. 但君子 自處有道 故不能深相傷害 終能違避之爾. 足者 所以行也. 股 在脛足之上 於行之用 爲不甚切. 左 又非便用者 手足之用 以右爲便. 唯蹶張用左 蓋右立爲本也. 夷于左股 謂傷害其行而不甚切也. 雖然亦必自免有道 拯用壯健之馬則獲免之速而吉也. 君子 爲陰闇所傷 其自處有道 故其傷不甚. 自拯有道 故獲免之疾 用拯之道 不壯則被傷深矣. 故云馬壯則吉也. 二 以明居陰闇之下 所謂吉者 得免傷害而已 非謂可以有爲於斯時也.

 

?本義? 傷而未切 救之速則免矣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六二之吉은 順以則也일새라

?傳? 六二之得吉者 以其順處而有法則也. 則 謂中正之道 能順而得中正 所以處明傷之時而能保其吉也.

 

 

九三, 明夷于南狩하야 得其大首니 不可疾貞이니라

?傳? 九三 離之上 明之極也 又處剛而進. 上六 坤之上 暗之極也. 至明 居下而爲下之上 至暗 在上而處窮極之地 正相敵應 將以明去暗者也. 斯義也 其湯武之事乎. 南 在前而明方也. 狩 ?而去害之事也. 南狩 謂前進而除害也. 當克獲其大首. 大首 謂暗之魁首 上六也. 三與上 正相應 爲至明 克至暗之象. 不可疾貞 謂誅其元惡 舊染汚俗 未能遽革 必有其漸. 革之遽則駭懼而不安 故酒誥云 惟殷之迪諸臣惟工 乃?于酒 勿庸殺之 姑惟敎之 至於旣久 尙曰餘風 未殄 是漸漬之俗 不可以遽革也. 故曰不可疾貞 正之 不可急也. 上六 雖非君位 以其居上而暗之極 故爲暗之主 謂之大首.

?本義? 以剛居剛 又在明體之上 而屈於至暗之下 正與上六闇主 爲應故 有向明. 除害得其首惡之象 然不可以極也 故有不可疾貞之戒. 成湯起於夏臺 文王興於?里 正合此爻之義 而小事亦有然者.

 

象曰, 南狩之志를 乃大得也로다

?傳? 夫以下之明 除上之暗 其志 在去害而已. 如商周之湯武 豈有意於利天下乎. 得其大首 是能去害 而大得其志矣. 志苟不然 乃悖亂之事也

 

 

六四, 入于左腹하야 獲明夷之心하야 于出門庭이로다

?傳? 六四 以陰居陰而在陰柔之體 處近君之位 是陰邪小人 居高位 以柔邪 順於君者也. 六五 明夷之君位 傷明之主也. 四 以柔邪 順從之 以固其交. 夫小人之事君 未有由顯明以道合者也. 必以隱僻之道 自結於上. 右 當用 故爲明顯之所. 左 不當用 故爲隱僻之所. 人之手足 皆以右爲用 世謂僻所爲僻左. 是左者 隱僻之所也. 四 由隱僻之道 深入其君 故云入于左腹. 入腹 謂其交深也. 其交之深 故得其心. 凡姦邪之見信於其君 皆由奪其心也. 不奪其心 能无悟乎. 于出門庭 旣信之於心而後 行之於外也. 邪臣之事暗君 必先蠱其心而後 能行於外.

?本義? 此爻之義 未詳. 竊疑左腹者 幽隱之處 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者 得意於遠去之義. 言筮而得此者 其自處 當如是也. 蓋離體 爲至明之德. 坤體 爲至闇之地. 下三爻 明在闇外 故隨其遠近高下而處之不同. 六四 以柔 正居闇地而尙淺. 故猶可以得意於遠去. 五 以柔中 居闇地而已迫 故爲內難正志 以晦其明之象 上則極乎闇矣 故爲自傷其明 以至於闇而又足以傷人之明. 蓋下五爻 皆爲君子 獨上一爻 爲闇君也.

 

象曰, 入于左腹은 獲心意也라

?傳? 入于左腹 謂以邪僻之道 入于君而得其心意也. 得其心 所以終不悟也.

 

 

六五, 箕子之明夷니 利貞하니라

?傳? 五爲君位 乃常也. 然易之取義 變動 隨時上六 處坤之上而明夷之極. 陰暗 傷明之極者也. 五 切近之 聖人 因以五 爲切近至暗之人 以見處之之義 故不專以君位. 言上六陰暗 傷明之極 故以爲明夷之主. 五 切近傷明之主 若顯其明則見傷害必矣. 故當如箕子之自晦藏 則可以免於難. 箕子商之舊臣而同姓之親 可謂切近於紂矣. 若不自晦其明 被禍可必也 故佯狂爲奴 以免於害. 雖晦藏其明而內守其正 所謂內難而能正其志 所以謂之仁與明也. 若箕子可謂貞矣 以五陰柔 故爲之戒云利貞 謂宜如箕子之貞固也. 若以君道言 義亦如是. 人君 有當含晦之時 亦外晦其明而內正其志也.

?本義? 居至闇之地 近至闇之君而能正其志 箕子之象也. 貞之至也 利貞 以戒占者.

 

象曰, 箕子之貞은 明不可息也라

?傳? 箕子 晦藏 不失其貞固. 雖遭患難 其明自存 不可滅息也. 若逼禍患 遂失其所守則是亡其明 乃滅息也. 古之人 如楊雄者是也.

 

 

上六, 不明하야 晦니 初登于天하고 後入于地로다.

?傳? 上 居卦之終 爲明夷之主 又爲明夷之極. 上 至高之地 明在至高 本當遠照 明旣夷傷 故不明而反昏晦也. 本居於高 明當及遠 初登于天也 乃夷傷其明而昏暗 後入于地也. 上 明夷之終 又坤陰之終 明傷之極者也.

?本義? 以陰 居坤之極 不明其德 以至於晦. 始則處高位 以傷人之明 終必至於自傷而墜厥命故 其象如此而占亦在其中矣.

 

象曰, 初登于天은 照四國也오 後入于地는 失則也라.

?傳? 初登于天 居高而明 則當照及四方也 乃被傷而昏暗 是後入于地 失明之道也. 失則失其道也.

?本義? 照四國 以位言.

 

 

37.

 

巽上離下 風火家人

 

?傳? 家人 序卦 夷者 傷也. 傷於外者 必反於家 故受之以家人 夫傷困於外則必反於內 家人所以次明夷也. 家人者 家內之道 父子之親 夫婦之義 尊卑長幼之序 正倫理篤恩義 家人之道也. 卦 外巽內離 爲風自火出 火熾則風生 風生自火 自內而出也 自內而出 由家而及於外之象 二與五 正男女之位於內外 爲家人之道 明於內而巽於外 處家之道也 夫人 有諸身者則能施於家 行於家者則能施於國 至於天下. 治 治天下之道 蓋治家之道也. 推而行之於外耳 故取自內而出之象 爲家人之義也. 文中子書 以明內齊外爲義. 古今善之 非取象之意也. 所謂齊乎巽 言萬物 潔齊於巽方 非巽有齊義也. 如戰乎乾 乾非有戰義也.

 

家人은 利女貞하니라

?傳? 家人之道 利在女正 女正則家道正矣. 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獨云利女貞者. 夫正者 身正也. 女正者 家正也 女正則男正 可知矣

?本義? 家人者 一家之人. 卦之九五六二 內外各得其正 故爲家人. 利女貞者 欲先正乎內也 內正則外无不正矣.

 

彖曰, 家人은 女 正位乎內하고 男 正位乎外하니 男女正이 天地之大義也라

?傳? 彖 以卦才而言 陽居五 在外也 陰居二 處內也. 男女 各得其正位也. 尊卑內外之道正 合天地陰陽之大義也.

?本義? 以卦體九五六二 釋利女貞之義..

 

 

家人에 有嚴君焉하니 父母之謂也라

?傳? 家人之道 必有所尊嚴而君長者 謂父母也. 雖一家之小 无尊嚴則孝敬衰 无君長則法度廢 有嚴君而後家道正 家者國之則也.

?本義? 亦謂二五.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 正하리니 正家而天下 定矣리라

?傳? 父子兄弟夫婦 各得其道則家道正矣. 推一家之道 可以及天下 故家正則天下定矣.

?本義? 上 父. 初 子. 五三 夫. 四二 婦. 五 兄. 三 弟. 以卦?推之 又有此象.

 

象曰, 風自火出이 家人이니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하니라

?傳? 正家之本 在正其身 正身之道 一言一動 不可易也. 君子 觀風自火出之象 知事之由內而出 故所言必有物 所行必有恒也. 物 謂事實. 恒 謂常度法則也. 德業之著於外 由言行之謹於內也 言愼行修則身正而家治矣.

?本義? 身修則家治矣.

 

 

初九, 閑有家면 悔 亡하리라

?傳? 初 家道之始也. 閑 謂防閑法度也. 治其有家之始 能以法度 爲之防閑則不至於悔矣. 治家者 治乎衆人也. 苟不閑之以法度則人情流放 必至於有悔 失長幼之序 亂男女之別 傷恩義害倫理 无所不至 能以法度 閑之於始則无是矣 故悔亡也. 九 剛明之才能閑其家者也. 不云无悔者 群居 必有悔 以能閑 故亡耳.

?本義? 初九 以剛陽 處有家之始 能防閑之 其悔亡矣 戒占者 當如是也.

 

象曰, 閑有家는 志未變也라

?傳? 閑之於始 家人志意 未變動之前也. 正志 未流散變動而閑之則不傷恩不失義 處家之善也. 是以悔亡 志變而後 治則所傷多矣 乃有悔也.

?本義? 志未變而豫防之.

 

六二, 无攸遂오 在中饋면 貞吉하리라

?傳? 人之處家 在骨肉父子之間 大率以情勝禮 以恩奪義. 唯剛立之人則能不以私愛 失其正理. 故家人卦 大要以剛爲善 初三上 是也. 六二 以陰柔之才而居柔 不能治於家者也. 故无攸遂 无所爲而可也. 夫以英雄之才 尙有溺情愛而不能自守者 況柔弱之人 其能勝妻子之情乎. 如二之才 若爲婦人之道則其正也 以柔順處中 正婦人之道也. 故在中饋則得其正而吉也 婦人居中而主饋者也 故云中饋.

?本義? 六二 柔順中正 女之正位乎內者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六二之吉은 順以巽也일새라 ?傳? 二 以陰柔 居中正 能順從而卑巽者也 故爲婦人之貞吉也.

 

九三, 家人이 ??하니 悔?나 吉하니 婦子 ??면 終吝하리라

?傳? ?? 未詳字義 然以文義及音意觀之 與??相類 又若急束之意. 九三 在內卦之上 主治乎內者也. 以陽居剛而不中 雖得正而過乎剛者也. 治內過剛則傷於嚴急 故家人 ??然. 治家過嚴 不能无傷 故必悔於嚴? 骨肉恩勝嚴過 故悔也. 雖悔於嚴? 未得寬猛之中 然而家道齊肅 人心祗畏 猶爲家之吉也. 若婦子 ??則終至羞吝矣. 在卦 非有??之象 蓋對??而言. 謂與其失於放肆 寧過於嚴也. ?? 笑樂无節也. 自恣无節則終至敗家 可羞吝也. 蓋嚴謹之過 雖於人情 不能无傷. 然苟法度立 倫理正 乃恩義之所存也. 若??无度 乃法度之所由廢 倫理之所由亂 安能保其家乎. ??之甚則致敗家之凶 但云吝者 可吝之甚則至於凶 故未遽言凶也.

?本義? 以剛居剛而不中 過乎剛者也. 故有??嚴?之象 如是則雖有悔?而吉也. ??者 ??之反 吝之道也. 占者各以其德爲應 故兩言之.

 

象曰, 家人??은 未失也오 婦子??는 失家節也라

?傳? 雖??於治家之道 未爲甚失 若婦子?? 是无禮法 失家之節 家必亂矣,

 

 

六四, 富家니 大吉하니라

?傳? 六 以巽順之體而居四 得其正位 居得其正 爲安處之義. 巽順於事而由正道 能保有其富者也. 居家之道 能保有其富則爲大吉也. 四 高位而獨云富者 於家而言 高位 家之尊也. 能有其富 是能保其家也 吉孰大焉.

?本義? 陽 主義 陰 主利. 以陰居陰而在上位 能富其家者也.

 

象曰, 富家大吉은 順在位也일새라

?傳? 以巽順而居正位 正而巽順 能保有其富者也. 富 家之大吉也.

 

九五, 王假有家니 勿恤하야 吉하리라

?傳? 九五 男而在外 剛而處陽 居尊而中正 又其應 順正於內 治家之至正至善者也. 王假有家. 五 君位 故以王言. 假 至也. 極乎有家之道也. 夫王者之道 修身以齊家 家正而天下治矣. 自古聖王 未有不以恭己正家爲本 故有家之道 旣至則不憂勞而天下治矣 勿恤而吉也. 五 恭己於外. 二 正家於內 內外同德 可謂至矣.

?本義? 假 至也 如假于大廟之假. 有家 猶言有國也. 九五 剛健中正 下應六二之柔順中正 王者以是 至于其家 則勿用憂恤而吉可必也. 蓋聘納后妃之吉占而凡有是德者 遇之皆吉也.

 

象曰, 王假有家는 交相愛也라

?傳? 王假有家之道者 非止能使之順從而已 必致其心化誠合 夫愛其內助 婦愛其刑家 交相愛也. 能如是者 文王之妃乎. 若身修法立而家未化 未得爲假有家之道也.

?本義? 程子曰 夫愛其內助 婦愛其刑家.

 

 

上九, 有孚코 威如면 終吉하리라

?傳? 上 卦之終 家道之成也 故極言治家之本. 治家之道 非至誠不能也 故必中有孚信則能常久而衆人 自化爲善. 不由至誠 己且不能常守也 況欲使人乎. 故治家 以有孚爲本. 治家者 在妻?情愛之間 慈過則无嚴 恩勝則掩義. 故家之患 常在禮法 不足而瀆慢生也. 長失尊嚴 少忘恭順而家不亂者 未之有也. 故必有威嚴則能終吉 保家之終 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 故於卦終 言之.

?本義? 上九 以剛居上 在卦之終 故言正家久遠之道. 占者必有誠信嚴威則終吉也.

 

象曰, 威如之吉은 反身之謂也라

?傳? 治家之道 以正身爲本 故云反身之謂. 爻辭 謂治家 當有威嚴而夫子 又復戒云當先嚴其身也. 威嚴 不先行於己則人怨而不服 故云威如而吉者 能自反於身也. 孟子所謂身不行道 不行於妻子也.

 

?本義? 謂非作威也 反身自治則人畏服之矣. 周易傳義大全卷之十四

 

 

 

38.

 

離上兌下 火澤?

 

?傳? ? 序卦 家道窮 必乖 故受之以?. ?者 乖也. 家道窮則?乖離散 理必然也. 故家人之後 受之以?也. 爲卦 上離下兌 離火炎上 兌澤潤下 二體相違 ?之義也. 又中少二女 雖同居而所歸各異 是其志 不同行也 亦意?義.

 

 

?는 小事는 吉하리라

?傳? ?者 ?乖離散之時 非吉道也 以卦才之善 雖處?時而小事吉也.

?本義? ? 乖異也. 爲卦 上火下澤 性相違異. 中女少女 志不同歸 故爲?. 然以卦德言之 內說而外明. 以卦變言之 則自離來者 柔進居三 自中孚來者 柔進居五 自家人來者兼之. 以卦體言之 則六五得中 而下應九二之剛. 是以其占 不可大事而小事 尙有吉之道也.

 

 

彖曰, ?는 火動而上하고 澤動而下하며 二女 同居하나 其志 不同行하니라

?傳? 彖 先釋?義 次言卦才 終言合?之道而贊其時用之大. 火之性 動而上. 澤之性 動而下. 二物之性 違異 故爲?義 中少二女 雖同居 其志不動行 亦爲?義 女之少也同處 長則各適其歸 其志異也. 言?者 本同也 本不同則非?也.

?本義? 以卦象 釋卦名義.

 

 

說而麗乎明하고 柔 進而上行하야 得中而應乎剛이라 是以小事吉이니라

?傳? 卦才如此 所以小事 吉也. 兌 說也. 離 麗也 又爲明. 故爲說順而附麗於明 凡離在上而彖 欲見柔居尊者則曰柔進而上行 晉鼎是也. 方?乖之時 六五 以柔居尊位 有說順麗明之善 又得中道而應剛 雖不能合天下之? 成天下之大事 亦可以小濟 是於小事 吉也. 五 以明而應剛 不能致大吉 何也. 曰五 陰柔 雖應二而?之時 相與之道 未能深固 故二必遇主于巷 五?膚則无咎也. 天下?散之時 必君臣 剛陽中正 至誠協力而後能合也.

?本義? 以卦德卦變卦體 釋卦辭.

 

 

天地 ?而其事 同也며 男女 ?而其志 通也며 萬物이 ?而其事 類也니 ?之時用이 大矣哉라

?傳? 推物理之同 以明?之時用 乃聖人合?之道也. 見同之爲同者 世俗之知也. 聖人則明物理之本同 所以能同天下而和合萬類也 以天地男女萬物 明之. 天高地下 其體?也 然陽降陰升 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則同也. 男女異質 ?也而相求之志則通也. 生物萬殊?也 然而得天地之和 ?陰陽之氣則相類也. 物雖異而理本同 故天下之大 群生之衆 ?散萬殊而聖人爲能同之. 處?之時 合?之用 其事至大 故云大矣哉.

?本義? 極言其理而贊之.

 

象曰, 上火下澤이 ?니 君子 以하야 同而異하니라

?傳? 上火下澤 二物之性 違異 所以爲?離之象. 君子觀?異之象 於大同之中而知所當異也. 夫聖賢之處世 在人理之常 莫不大同 於世俗所同者則有時而獨異 蓋於秉彛則同矣 於世俗之失則異也. 不能大同者 亂常拂理之人也. 不能獨異者 隨俗習非之人也. 要在同而能異耳 中庸曰和而不流是也.

?本義? 二卦 合體而性不同.

 

 

初九, 悔亡하니 喪馬하고 勿逐도 自復이니 見惡人하면 无咎리라

?傳? 九居卦初 ?之始也. 在?乖之時 以剛動於下 有悔可知 所以得亡者 九四在上 亦以剛陽 ?離无與 自然同類相合 同是陽爻 同居下 又當相應之位 二陽 本非相應者 以在? 故合也. 上下相與 故能亡其悔也. 在?諸爻 皆有應 夫合則有? 本異則何? 唯初與四 雖非應而同德相與 故相遇. 馬者 所以行也. 陽 上行者也. ?獨无與則不能行 是喪其馬也. 四旣與之合則能行矣 是勿逐而馬復得也. 惡人 與己乖異者也. 見者 與相通也. 當?之時 雖同德者相與 然小人乖異者至衆 若棄絶之 不幾盡天下以仇君子乎. 如此則失含弘之義 致凶咎之道也. 又安能化不善而使之合乎 故必見惡人則无咎也 古之聖王 所以能化姦凶爲善良 革仇敵爲臣民者 由弗絶也.

?本義? 上无正應 有悔也 而居?之時 同德相應 其悔亡矣 故有喪馬勿逐而自復之象 然亦必見惡人然後 可以?咎 如孔子之於陽貨也.

 

象曰. 見惡人은 以?咎也라

?傳? ?離之時 人情乖違 求和合之 且病其不能得也. 若以惡人而拒絶之則將衆仇於君子而禍咎至矣 故必見之 所以免?怨咎也 无怨咎則有可合之道.

 

 

九二, 遇主于巷하면 无咎리라

?傳? 二與五 正應 爲相與者也. 然在?乖之時 陰陽相應之道 衰而剛柔相戾之意勝 學易者 識此則知變通矣. 故二五 雖正應 當委曲以相求也. 二 以剛中之德居下 上應六五之君 道合則志行 成濟?之功矣 而居?離之時 其交非固 二當委曲 求於相遇 ?其得合也. 故曰遇主于巷 必能合而後无咎 君臣?離 其咎大矣. 巷者 委曲之途也. 遇者 會逢之謂也. 當委曲相求 期於會遇 與之合也. 所謂委曲者 以善道 宛轉將就 使合而已 非枉己屈道也.

?本義? 二五 陰陽正應 居?之時 乖戾不合 必委曲相求而得會遇 乃爲无咎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遇主于巷이 未失道也라

?傳? 當?之時 君心未合 賢臣在下 竭力盡誠 期使之信合而已. 至誠以感動之 盡力以扶持之. 明義理以致其知 杜蔽惑以誠其意 如是宛轉 以求其合也. 遇 非枉道迎逢也. 巷 非邪僻曲徑也. 故夫子特云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未 非必也 非必謂失道也.

?本義? 本其正應 非有邪也.

 

 

六三, 見輿曳코 其牛 ?며 其人이 天且?니 无初코 有終하리라

?傳? 陰柔 於平時 且不足以自立 況當?離之際乎. 三居二剛之間 處不得其所安 其見侵陵可知矣. 三 以正應在上 欲進與上合志而四 阻於前 二 牽於後. 車牛 所以行之具也. 輿曳 牽於後也. 牛? 阻於前也. 在後者 牽曳之而已. 當前者 進者之所力犯也 故重傷於上 爲四所傷也. 其人天且? 天 ?首也. ? 截鼻也. 三 從正應而四 隔止之. 三雖陰柔 處剛而志行 故力進以犯之 是以傷也. 天而又? 言重傷也 三不合於二與四 ?之時 自无合義 適合居剛守正之道也. 其於正應則?極 有終合之理 始爲二陽 所? 是无初也. 後必得合 是有終也. ? 從制從手 執止之義也.

?本義? 六三上九 正應而三 居二陽之間 後爲二所曳. 前爲四所?而當?之時 上九猜狼方深 故又有??之傷. 然邪不勝正 終必得合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見輿曳는 位不當也오 无初有終은 遇剛也일새라

?傳? 以六居三 非正也. 非正則不安 又在二陽之間 所以有如是艱? 由位不當也. 无初有終者 終必與上九 相遇而合 乃遇剛也. 不正而合 未有久而不離者也. 合以正道 自无終?之理 故賢者 順理而安行 智者知幾而固守.

 

 

九四, ?孤하야 遇元夫하야 交孚니 ?하나 无咎리라

?傳? 九四 當?時 居非所安 无應而在二陰之間 是?離孤處者也. 以剛陽之德 當?離之時 孤立无與 必以氣類 相求而合 是以遇元夫也. 夫 陽稱. 元 善也. 初九 當?之 初 遂能與同德而亡?之悔 處?之至善者也. 故目之爲元夫 猶云善士也. 四則過中 爲?已甚 不若初之善也. 四與初 皆以陽 處一卦之下 居相應之位 當?乖之時 各无應援 自然同德相親 故會遇也. 同德相遇 必須至誠相與交孚 各有孚誠也 上下二陽 以至誠相合則何時之不能行 何危之不能濟 故雖處危?而无咎也. 當?離之時 孤居二陰之間 處不當位 危且有咎也. 以遇元夫而交孚 故得无咎也.

?本義? ?孤 謂无應. 遇元夫 謂得初九. 交孚 謂同德相信. 然當?時 故必危? 乃得无咎. 占者 亦如是也.

 

象曰, 交孚无咎는 志行也리라

?傳? 初四 皆陽剛君子 當?乖之時 上下以至誠相交 協志同力則其志可以行 不止无咎而已. 卦辭 但言无咎 夫子又從而明之 云可以行其志 救時之?也. 蓋以君子陽剛之才 而至誠相輔 何所不能濟也 唯有君則能行其志矣.

 

 

六五, 悔亡하니 厥宗이 ?膚면 往에 何咎리오

?傳? 六 以陰柔 當?離之時而居尊位 有悔可知. 然而下有九二剛陽之賢 與之爲應 以輔翼之 故得悔亡. 厥宗 其黨也 謂九二正應也. ?膚 ?齧肌膚而深入之也. 當?之時 非入之者深 豈能合也. 五 雖陰柔之才 二 輔以陽剛之道而深入之 則可往而有慶 復何過咎之有. 以周成之幼稚而興盛王之治 以劉禪之昏弱而有中興之勢 蓋由任聖賢之輔而姬公孔明所以入之者 深也.

?本義?以陰居陽 悔也. 居中得應 故能亡之. 厥宗 指九二. ?膚 言易合. 六五 有柔中之德 故其象占如是.

 

象曰, 厥宗?膚는 往有慶也리라

?傳? 爻辭 但言厥宗 ?膚則可以往而无咎. 象 復推明其義 言人君 雖己才不足 若能信任賢輔 使以其道 深入於己則可以有爲 是往而有福慶也.

 

 

上九, ?孤하야 見豕負塗와 載鬼一車라 先張之弧라가 後說之弧하야 匪寇라 婚?니 往遇雨하면 則吉하리라 ?傳? 上 居卦之終 ?之極也. 陽剛居上 剛之極也. 在離之上 用明之極也. ?極則?戾而難合 剛極則躁暴而不詳 明極則過察而多疑. 上九 有六三之正應 實不孤而其才性如此 自?孤也. 如人 雖有親黨而多自疑猜 妄生乖離 雖處骨肉親黨之間而常孤獨也. 上之與三 雖爲正應 然居?極 无所不疑. 其見三 如豕之汚穢而又背負泥塗 見其可惡之甚也. 旣惡之甚則猜成其罪惡 如見載鬼滿一車也. 鬼本无形而見載之一車 言其以无爲有 妄之極也. 物理 極而必反 以近明之 如人適東 東極矣 動則西也. 如升高 高極矣 動則下也. 旣極則動而必反也. 上之?乖 旣極 三之所處者 正理. 大凡失道 旣極則必反正理. 故上 於三 始疑而終必合也. 先張之弧 始疑惡而欲射之也. 疑之者 妄也. 妄安能常 故終必復於正. 三 實无惡 故後說弧而弗射 ?極而反. 故與三 非復爲寇讐 乃婚?也. 此非寇婚?之語 與他卦 同而義則殊也. 陰陽 交而和暢則爲雨. 上 於三 始疑而? ?極則不疑而合. 陰陽 合而益和則爲雨 故云往遇雨則吉. 往者 自此以往也. 謂旣合而益和則吉也.

 

?本義? ?孤 謂六三 爲二陽所制而已. 以剛處明極 ?極之地 又自猜狼而乖離也. 見豕負塗 見其汚也. 載鬼一車 以无爲有也. 張弧 欲射之也. 說弧 疑稍釋也. 匪寇婚? 知其非寇而實親也. 往遇雨則吉 疑盡釋而?合也. 上九之與六三 先?後合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遇雨之吉은 群疑 亡也라

?傳? 雨者 陰陽和也. 始?而能終和 故吉也. 所以能和者 以群疑盡亡也 其始?也 无所不疑 故云群疑 ?極而合則皆亡也.

 

 

 

 

39.

 

坎上艮下 水山蹇

 

?傳? 蹇 序卦 ?者 乖也. 乖必有難 故受之以蹇. 蹇者 難也. ?乖之時 必有蹇難 蹇所以次?也. 蹇 險阻之義 故爲蹇難. 爲卦 坎上艮下. 坎 險也. 艮 止也. 險在前而止 不能進也. 前有險陷 後有峻阻 故爲蹇也.

 

蹇은 利西南하고 不利東北하며 利見大人하니 貞이면 吉하리라

[傳] 西南 坤方 坤 地也 體順而易. 東北 艮方 艮 山也 體止而驗. 在蹇難之時 利於順處平易之地 不利止於危險也 處順易則難可? 止於險則難益甚矣. 蹇難之時 必有聖賢之人則能濟天下之難 故利見大人也. 濟難者 必以大正之道而堅固其守 故貞則吉也. 凡處難者 必在乎守貞正 設使難不解 不失正德 是以吉也. 若遇難而不能固其守 入於邪濫 雖使苟免 亦惡德也 知義命者 不爲也

[本義] 蹇 難也 足不能進 行之難也. 爲卦 艮下坎上 見險而止 故爲蹇. 西南 平易 東北 險阻 又艮方也. 方在蹇中 不宜走險. 又卦 自小過而來 陽進則往居五而得中 退則入於艮而不進 故其占 曰利西南而不利東北. 當蹇之時 必見大人然後 可以濟難. 又必守正然後 得吉而卦之九五 剛健中正 有大人之象. 自二以上五爻 皆得正位則又貞之義也. 故其占 又曰利見大人貞吉. 蓋見險者 貴於能止而又不可終於止 處險者 利於進而不可失其正也.

 

 

彖曰, 蹇은 難也니 險在前也니

[傳] 蹇 難也. 蹇之爲難 如乾之爲健 若易之爲難則義有未足. 蹇有險阻之義 屯亦難也 困亦難也 同爲難而義則異. 屯者 始難而未得通. 困者 力之窮. 蹇 乃險阻艱難之義 各不同也 險在前也. 坎險在前 下止而不得進 故爲蹇.

 

見險而能止하니 知矣哉라

[傳] 以卦才 言處蹇之道也. 上險而下止 見險而能止也. 犯險而進則有悔咎 故美其能止爲知也. 方蹇難之時 唯能止爲善 故諸爻 除五與二外 皆以往爲失 來爲得也.

[本義] 以卦德 釋卦明義而贊其美.

 

 

蹇利西南은 往得中也오 不利東北은 其道 窮也오

[傳] 蹇之時 利於處平易. 西南 坤方 爲順易. 東北 艮方 爲險阻. 九 上居五而得中正之位 是往而得平易之地 故爲利也. 五居坎險之中而謂之平易者 蓋卦本坤 由五 往而成坎 故但取往而得中 不取成坎之義也. 方蹇而又止危險之地則蹇益甚矣 故不利東北 其道窮也 謂蹇之極也.

 

利見大人은 往有功也오 當位貞吉은 以正邦也니

[傳] 蹇難之時 非聖賢 不能濟天下之蹇 故利於見大人也. 大人 當位則成濟蹇之功矣 往而有功也. 能濟天下之蹇者 唯大正之道 夫子 又取卦才而言蹇之諸爻 除初外 餘皆當正位 故爲貞正而吉也. 初六 雖以陰居陽而處下 亦陰之正也 以如此正道 正其邦 可以濟於蹇矣.

 

蹇之時用이 大矣哉라

[傳] 處蹇之時 濟蹇之道 其用至大 故云大矣哉. 天下之難 豈易平也 非聖賢不能 其用可謂大矣. 順時而處 量險而行 從平易之道 由至正之理 乃蹇之時用也.

[本義] 以卦變卦體 釋卦辭而贊其時用之大也.

 

 

象曰, 山上有水 蹇이니 君子 以하야 反身脩德하니라

[傳] 山之峻阻 上復有水 坎水 爲險陷之象 上下險阻 故爲蹇也. 君子 觀蹇難之象而以反身脩德 君子之遇艱阻 必反求諸己而益自脩. 孟子 曰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諸己. 故遇艱蹇 必自省於身 有失而致之乎 是反身也. 有所未善則改之 无?於心則加勉 乃自脩其德也. 君子修德 以俟時而已.

 

 

初六, 往하면 蹇코 來하면 譽리라

?傳? 六 居蹇之初 往進則益入於蹇 往蹇也. 當蹇之時 以陰柔无援而進 其蹇可知. 來者 對往之辭. 上進則爲往 不進則爲來. 止而不進 是有見幾知時之美 來則有譽也.

?本義? 往 遇險. 來 得譽.

 

象曰, 往蹇來譽는 宜待也니라

?傳? 方蹇之初 進則益蹇 時之未可進也 故宜見幾而止 以待時可行而後行也. 諸爻 皆蹇往而善來 然則无出蹇之義乎. 曰在蹇而往則蹇也. 蹇終則變矣 故上已有碩義.

 

 

六二, 王臣蹇蹇이 匪躬之故라

?傳? 二 以中正之德 居艮體 止於中正者也 與五相應 是中正之人 爲中正之君所信任 故謂之王臣 雖上下同德而五方在大蹇之中 致力於蹇難之時 其艱蹇至甚 故爲蹇於蹇也. 二雖中正 以陰柔之才 豈易勝其任 所以蹇於蹇也. 志在濟君於蹇難之中 其蹇蹇者 非爲身之故也. 雖使不勝 志義可嘉 故稱其忠藎 不爲已也. 然其才 不足以濟蹇也. 小可濟則聖人 當盛稱以爲勸矣.

?本義? 柔順中正 正應在上而在險中 故蹇而又蹇 以求濟之 非以其身之故也. 不言吉凶者 占者 但當鞠躬盡力而已 至於成敗利鈍則非所論也.

 

象曰, 王臣蹇蹇은 終无尤也리라

?傳? 雖艱?於蹇時 然其志 在濟君難 雖未成功 然終无過尤也 聖人取其志義 而謂其无尤 所以勸忠藎也.

?本義? 事雖不濟 亦无可尤.

 

 

九三, 往하면 蹇코 來하면 反이리라

?傳? 九三 以剛居正 處下體之上 當蹇之時 在下者皆柔 必依於三 是爲下所附者也. 三與上 爲正應. 上 陰柔而无位 不足以爲援 故上往則蹇也. 來 下來也. 反 還歸也. 三 爲下二陰所喜 故來爲反其所也 稍安之地也.

?本義? 反就二陰 得其所安.

 

象曰, 往蹇來反은 內 喜之也일새라

?傳? 內 在下之陰也. 方蹇之時 陰柔 不能自立 故皆附於九三之陽而喜愛之. 九之處三 在蹇 爲得其所也. 處蹇而得下之心 可以求安 故以來爲反 猶春秋之言歸也.

 

 

六四, 往하면 蹇코 來하면 連이리라

?傳? 往則益入於坎險之深 往蹇也. 居蹇難之時 同處艱?者 其志不謀而同也. 又四居上位而與在下者 同有得位之正. 又與三 相比相親者也. 二與初 同類相與者也 是與下同志 衆所從附也 故曰來連. 來則與在下之衆 相連合也. 能與衆合 得處蹇之道也.

?本義? 連於九三 合力以濟.

 

象曰, 往蹇來連은 當位 實也일새라

?傳? 四 當蹇之時 居上位 不往而來 與下同志 固足以得衆矣. 又以陰居陰 爲得其實 以誠實與下 故能連合而下之. 二三 亦各得其實. 初 以陰居下 亦其實也. 當同患之時 相交以實 其合可知. 故來而連者 當位以實也. 處蹇難 非誠實 何以濟. 當位 不曰正而曰實 上下之交 主於誠實 用各有其所也.

 

 

九五, 大蹇에 朋來로다

?傳? 五居君位而在蹇難之中 是天下之大蹇也. 當蹇而又在險中 亦爲大蹇. 大蹇之時而二在下 以中正相應 是其朋助之來也. 方天下之蹇而得中正之臣相輔 其助 豈小也. 得朋來而无吉何也 曰未足以濟蹇也. 以剛陽中正之君而方在大蹇之中 非得剛陽中正之臣 相輔之 不能濟天下之蹇也. 二之中正 固有助矣 欲以陰柔之助 濟天下之難 非所能也. 自古聖王 濟天下之蹇 未有不由賢聖之臣 爲之助者 湯武得伊呂是也. 中常之君 得剛明之臣而能濟大難者有矣. 劉禪之孔明 唐肅宗之郭子儀 德宗之李晟是也. 雖賢明之君 苟无其臣則不能濟於難也. 故凡六 居五. 九 居二者則多由助而有功 蒙泰之類是也. 九居五 六居二則其功 多不足 屯否之類是也. 蓋臣賢於君則輔君以君所不能 臣不及君則贊助之而已 故不能成大功也.

?本義? 大蹇者 非常之蹇也. 九五 居尊而有剛健中正之德 必有朋來而助之者. 占者 有是德則有是助矣.

 

 

象曰, 大蹇朋來는 以中節也라

?傳? 朋者 其朋類也. 五有中正之德而二亦中正 雖大蹇之時 不失其守 蹇於蹇以相應助 是以其中正之節也. 上下 中正而弗濟者 臣之才不足也. 自古守節秉義而才不足以濟者 豈小乎. 漢李固王允 晉周?王導之徒是也.

 

 

 

上六, 往하면 蹇코 來하면 碩이라 吉하리니 利見大人하니라

?傳? 六 以陰柔 居蹇之極 冒極險而往 所以蹇也 不往而來 從五求三 得剛陽之助 是以碩也. 蹇之道 ?塞窮蹙. 碩 大也 寬裕之稱. 來則寬大 其蹇?矣. 蹇之極 有出蹇之道. 上六 以陰柔 故不得出 得剛陽之助 可以?蹇而已. 在蹇極之時 得?則爲吉矣. 非剛陽中正 豈能出乎蹇也. 利見大人 蹇極之時 見大德之人則能有濟於蹇也. 大人 謂五 以相比 發此義. 五 剛陽中正而居君位 大人也. 在五 不言其濟蹇之功而上六 利見之 何也. 曰在五不言 以其居坎險之中 无剛陽之助 故无能濟蹇之義. 在上 六 蹇極而見大德之人則能濟於蹇 故爲利也. 各爻取義不同 如屯初九之志 正而於六二則目之爲寇也. 諸爻皆不言吉 上獨言吉者 諸爻皆得正 各有所善 然皆未能出於蹇 故未足爲吉. 唯上 處蹇極而得寬裕 乃爲吉也.

?本義? 已在卦極 往无所之 益以蹇耳. 來取九五 與之濟蹇則有碩大之功. 大人 指九五. 曉占者 宜如是也.

 

象曰, 往蹇來碩은 志在內也오 利見大人은 以從貴也라

?傳? 上六 應三而從五 志在內也. 蹇旣極而有助 是以碩而吉也. 六 以陰柔 當蹇之極 密近剛陽中正之君 自然其志從附 以求自濟 故利見大人 謂從九五之貴也. 所以云從貴 恐人不知大人 爲指五也.

 

 

 

40. 震上坎下 雷水解

 

 

 

?傳? 解 序卦 蹇者 難也 物不可以終難 故受之以解 物无終難之理 難極則必散. 解者 散也 所以次蹇也. 爲卦 震上坎下. 震 動也. 坎 險也. 動於險外 出乎險也. 故爲患難解散之象. 又震爲雷 坎爲雨 雷雨之作 蓋陰陽交感 和暢而緩散 故爲解. 解者 天下患難解散之時也.

 

解는 利西南하니 无所往이라 其來復이 吉하니 有攸往이어든 夙하면 吉하리라 ?傳? 西南 坤方. 坤之體 廣大平易. 當天下之難 方解 人始離艱苦 不可復以煩苛嚴急治之 當濟以寬大簡易 乃其宜也. 如是則人心 懷而安之 故利於西南也. 湯 除桀之虐而寬治 武王 誅紂之暴而反商政 皆從寬易也. 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无所往 謂天下之難 已解散 无所爲也 有攸往 謂尙有所當解之事也. 夫天下國家 必紀綱法度廢亂 而後禍患生 聖人旣解其難而安平无事矣. 是无所往也 則當脩復治道 正紀綱 明法度 進復先代明王之治 是來復也 謂反正理也 天下之吉也. 其 發語辭. 自古聖王 救難定亂 其始未暇遽爲也 旣安定則爲可久可繼之治. 自漢以下 亂旣除則不復有爲 姑隨時維持而已 故不能成善治 蓋不知來復之義也. 有攸往夙吉 謂尙有當解之事則早爲之 乃吉也 當解而未盡者 不早去則將復盛 事之復生者 不早爲則將漸大 故夙則吉也.

?本義? 解 難之散也. 居險能動則出於險之外矣 解之象也. 難之旣解 利於平易安靜 不欲久爲煩擾. 且其卦 自升來 三往居四 入於坤體 二居其所而又得中故 利於西南平易之地. 若无所往則宜來復其所而安靜 若尙有所往則宜早往早復 不可久煩擾也.

 

彖曰, 解는 險以動이니 動而免乎險이 解라

?傳? 坎險震動 險以動也. 不險則非難 不動則不能出難 動而出於險外 是免乎險難也. 故爲解.

 ?本義? 以卦德 釋卦名義.

 

解利西南은 往得衆也오

?傳? 解難之道 利在廣大平易 以寬易而往濟解則得衆心之歸也.

 

其來復吉은 乃得中也오

?傳? 不云无所往 省文爾. 救亂除難 一時之事 未能成治道也 必待難解无所往然後 來復先王之治 乃得中道 謂合宜也.

 

有攸往夙吉은 往有功也라

?傳? 有所爲則夙 吉也. 早則往而有功 緩則惡滋而害深矣.

?本義? 以卦變 釋卦辭 坤爲衆 得衆 謂九四 入坤體 得中有功 皆指九二.

 

天地 解而雷雨 作하고 雷雨 作而百果草木이 皆甲?이니 解之時 大矣哉라

?傳? 旣明處解之道 復言天地之解 以見解時之大 天地之氣 開散交感而和暢則成雷雨 雷雨作而萬物皆生發甲? 天地之功 由解而成 故贊解之時大矣哉. 王者法天道 行寬宥 施恩惠 養育兆民 至於昆蟲草木 乃順解之時 與天地合德也.

 ?本義? 極言而贊其大也.

 

象曰, 雷雨作이 解니 君子 以하야 赦過宥罪하니라

?傳? 天地 解散而成雷雨 故雷雨作而爲解也 與明兩而作離 語不同. 赦 釋之. 宥 寬之 過失則赦之可也. 罪惡而赦之則非義也 故寬之而已. 君子 觀雷雨作解之象 體其發育則施恩仁 體其解散則行寬釋也.

 

初六, 无咎하니라

?傳? 六 居解初患難旣解之時 以柔居剛 以陰應陽 柔而能剛之義 旣无患難而自處 得剛柔之宜 患難旣解 安寧无事 唯自處得宜 則爲无咎矣 方解之初 宜安靜以休息之 爻之辭. 寡 所以示意.

 ?本義? 難旣解矣 以柔在下 上有正應 何咎之有 故其占如此.

 

象曰, 剛柔之際라 義无咎也니라

?傳? 初四 相應 是剛柔 相際接也. 剛柔相際 爲得其宜 難旣解而處之 剛柔得宜 其義无咎也.

 

 

九二, 田獲三狐하야 得黃矢니 貞하야 吉토다

?傳? 九二 以陽剛得中之才 上應六五之君 用於時者也 天下小人常衆 剛明之君 在上則明足以照之 威足以懼之 剛足以斷之 故小人不敢用其情 然尤常存警戒 慮其有間而害正也. 六五 以陰柔 居尊位 其明易蔽 其威易犯 其斷不果而易惑 小人 一近之則移其心矣. 況難方解而時之初 其變尙易 二旣當用 必須能去小人 則可以正君心而行其剛中之道. 田者 去害之事. 狐者 邪媚之獸. 三狐 指卦之三陰 時之小人也. 獲 謂能變化除去之 如田之獲狐也. 獲之則得中直之道 乃貞正而吉也. 黃 中色. 矢 直物. 黃矢 謂中直也. 群邪不去 君心一入則中直之道 无由行矣 桓敬之不去武三思是也.

 ?本義? 此爻取象之意 未詳. 或曰卦凡四陰 除六五君位 餘三陰 卽三狐之象也. 大抵此爻 爲卜田之吉占 亦爲去邪媚而得中直之象 能守其正則无不吉矣.

 

象曰, 九二貞吉은 得中道也일새라

?傳? 所謂貞吉者 得其中道也. 除去邪惡 使其中直之道得行 乃正而吉也.

 

 

六三, 負且乘이라 致寇至니 貞이라도 吝하리라

?傳? 六三 陰柔 居下之上 處非其位 猶小人 宜在下 以負荷而且乘車 非其據也. 必致寇奪之至 雖使所爲得正 亦可鄙吝也. 小人而竊盛位 雖勉爲正事而氣質卑下 本非在上之物 終可吝也. 若能大正則如何. 曰大正 非陰柔 所能也. 若能之則是化爲君子矣. 三 陰柔小人 宜在下而反處下之上 猶小人 宜負而反乘 當致寇奪也. 難解之時而小人竊位 復致寇矣.

 ?本義? 繫辭 備矣. 貞吝 言雖以正得之 亦可羞也 唯避而去之 爲可免耳.

 

象曰, 負且乘이 亦可醜也며 自我致戎이어니 又誰咎也리오

?傳? 負荷之人而且乘載 爲可醜惡也. 處非其據 德不稱其器則寇戎之致 乃己招取 將誰咎乎. 聖人又於繫辭 明其致寇之道 謂作易者 其知盜乎. 盜者 乘?而至 苟无?隙則盜安能犯. 負者 小人之事. 乘者 君子之器. 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非其所能安也 故盜乘?而奪之 小人而居君子之位 非其所能堪也. 故滿假而陵慢其上 侵暴其下 盜則乘其過惡而伐之矣. 伐者 聲其罪也. 盜 橫暴而至者也. 貨財而輕慢其藏 是敎誨乎盜 使取之也. 女子而夭冶其容 是敎誨淫者 使暴之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是招盜使奪之也. 皆自取之之謂也.

 

 

九四, 解而拇면 朋至하야 斯孚리라

?傳? 九四 以陽剛之才 居上位 承六五之君 大臣也而下與初六之陰爲應. 拇 在下而微者 謂初也. 居上位而親小人則賢人正士 遠退矣. 斥去小人則君子之黨 進而誠相得也. 四 能解去初六之陰柔則陽剛君子之朋 來至而誠合矣. 不解去小人則己之誠未至 安能得人之孚也. 初六 其應 故謂遠之爲解.

?本義? 拇 指初. 初與四 皆不得其位而相應 應之不以正者也. 然四陽而初陰 其類則不同矣. 若能解而去之 則君子之朋 至而相信也.

 

象曰, 解而拇는 未當位也일새라 

?傳? 四雖陽剛 然居陰 於正疑不足 若復親比小人則其失正必矣 故戒必解其拇然後 能來君子 以其處未當位也. 解者 本合而離之也. 必解拇而後 朋孚. 蓋君子之交 而小人容於其間 是與君子之誠 未至也.

 

 

六五, 君子 維有解면 吉하니 有孚于小人이러라

?傳? 六五 居尊位 爲解之主 人君之解也. 以君子 通言之. 君子所親比者 必君子也 所解去者 必小人也 故君子 維有解則吉也. 小人去則君子進矣 吉孰大焉. 有孚者 世云見驗也 可驗之於小人 小人之黨去 則是君子能有解也 小人去則君子自進 正道自行 天下不足治也.

 ?本義? 卦凡四陰而六五 當君位 與三陰同類者 必解而去之則吉也. 孚 驗也. 君子有解 以小人之退 爲驗也.

 

象曰, 君子有解는 小人退也라

?傳? 君子之所解者  謂退去小人也 小人居 則君子之道行 是以吉也.

 

 

上六, 公用射?于高墉之上하야 獲之니 无不利로다

?傳? 上六 尊高之地而非君位 故曰公. 但據解終而言也. ? ?害之物. 象爲害之小人. 墉 墻 內外之限也. 害若在內則是未解之時也 若出墉外則是无害矣 復何所解 故在墉上 離乎內而未去也. 云高 見防限之嚴而未去者. 上 解之極也 解極之時而獨有未解者 乃害之堅强者也. 上居解極 解道已至 器已成也 故能射而獲之 旣獲之則天下之患 解已盡矣 何所不利. 夫子 於繫辭 復伸其義曰?者 禽也. 弓矢者 器也. 射之者 人也 君子 藏器於身 待時而動 何不利之有. 動而不括 是以出而有獲 語成器而動者也 ?害之物 在墉上 苟无其器 與不待時而發則安能獲之 所以解之之道 器也. 事之當解 與己解之之道 至者時也. 如是而動 故无括結 發而无不利矣. 括結 謂阻?. 聖人於此 發明藏器待時之義 夫行一身 至於天下之事 苟无其器與不以時而動 小則括塞 大則喪敗 自古喜有爲而无成功 或顚覆者 皆由是也.

 ?本義? 繫辭 備矣.

 

象曰, 公用射?은 以解悖也라

?傳? 至解終而未解者 悖亂之大者也. 射之 所以解之也 解則天下平矣.

 

 

 

周易傳義大全卷之十五

 

  41. ? ?

艮上兌下 山澤損

 

?傳? 損 序卦 解者 緩也. 緩必有所失 故受之以損. 縱緩則必有所失 失則損也. 損所以繼解也. 爲卦 艮上兌下 山體高 澤體深 下深則上益高 爲損下益上之義. 又澤在山下 其氣上通 潤及草木百物 是損下而益上也. 又下爲兌說. 三爻 皆上應 是說以奉上 亦損下益上之義. 又下兌之成兌.. 由六三之變也 上艮之成艮 自上九之變也 三本剛而成柔 上本柔而成剛 亦損下益上之義. 損上而益於下則爲益 取下而益於上則爲損 在人上者 施其澤 以及下則益也. 取其下 以自厚則損也 譬諸壘土 損於上 以培厚其基本則上下 安固矣 豈非益乎. 取於下 以增上之高則危墜至矣 豈非損乎. 故損者 損下益上之義 益則反是.

 

損은 有孚면 元吉코 无咎하야 可貞이라 利有攸往하니

?傳? 損 減損也. 凡損抑其過 以就義理 皆損之道也. 損之道 必有孚誠 謂至誠順於理也. 損而順理則大善而吉 所損无過差 可貞固常行而利有所往也 人之所損 或過或不及或不常 皆不合正理 非有孚也. 非有孚則无吉而有咎 非可貞之道 不可行也.

?本義? 損 減省也. 爲卦 損下卦上?之陽 益上卦上?之陰 損兌澤之深 益艮山之高 損下益上 損內益外 剝民奉君之象 所以爲損也. 損所當損而有孚信則其占 當有此下四者之應矣.

 

曷之用이리오 二? 可用享이니라

?傳? 損者 損過而就中 損浮末而就本實也. 聖人 以寧儉爲禮之本 故爲損發明其義 以享祀言之 享祀之禮 其文最繁 然以誠敬爲本 多儀備物 所以將飾其誠敬之心 飾過其誠則爲僞矣. 損飾 所以存誠也 故云曷之用二?可用享 二?之約 可用享祭 言在乎誠而已 誠爲本也 天下之害 无不由末之勝也. 峻宇雕墻 本於宮室 酒池肉林 本於飮食 淫酷殘忍 本於刑罰 窮兵?武 本於征討. 凡人欲之過者 皆本於奉養 其流之遠則爲害矣. 先王 制其本者 天理也 後人 流於末者 人欲也. 損之義 損人欲 以復天理而已.

?本義? 言當損時則至薄 无害.

 

彖曰, 損은 損下益上하야 其道 上行이니

?傳? 損之所以爲損者 以損於下而益於上也 取下以益上 故云其道上行. 夫損上而益下則爲益 損下而益上則爲損 損基本以爲高者 豈可謂之益乎.

?本義? 以卦體 釋卦名義.

 

損而有孚면 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이니

?傳? 謂損而以至誠則有此元吉以下四者 損道之盡善也.

 

曷之用二?可用享은 二? 應有時며 損剛益柔 有時니

?傳? 夫子 特釋曷之用二?可用享 卦辭簡直 謂當損去浮飾曰何所用哉. 二?可以享也 厚本損末之謂也. 夫子 恐後人不達 遂以爲文飾 當盡去 故詳言之. 有本必有末 有實必有文 天下萬事 无不然者. 无本不立 无文不行. 父子主恩 必有嚴順之體. 君臣主敬 必有承接之儀. 禮讓 存乎內 待威儀而後行. 尊卑 有其序 非物采則无別. 文之與實 相須而不可缺也. 及夫文之勝 末之流 遠本喪實 乃當損之時也 故云曷所用哉. 二? 足以薦其誠矣 謂當務實而損飾也. 夫子恐人之泥言也 故復明之曰二?之質 用之當有時 非其所用而用之 不可也. 謂文飾未過而損之 與損之至於過甚則非也 損剛益柔有時 剛爲過 柔爲不足 損益 皆損剛益柔也 必順時而行 不當時而損益之則非也.

 

損益盈虛를 與時偕行이니라

?傳? 或損或益或盈或虛 唯隨時而已. 過者損之 不足者益之 虧者盈之 實者虛之 與時偕行也. ?本義? 此釋卦辭 時 謂當損之時.

 

象曰, 山下有澤이 損이니 君子 以하야 懲忿窒欲하니라

?傳? 山下有澤 氣通上潤 與深下以增高 皆損下之象 君子 觀損之象 以損於己 在修己之道 所當損者 唯忿與欲 故以懲戒其忿怒 窒塞其意欲也.

?本義? 君子修身 所當損者 莫切於此.

 

 

初九, 己事어든 ?往이라가 无咎리니 酌損之니라

?傳? 損之義 損剛益柔 損下益上也. 初以陽剛 應於四 四以陰柔 居上位 賴初之益者也. 下之益上 當損己而不自以爲功 所益於上者 事旣已則速去之 不居其功 乃无咎也. 若享其成功之美 非損己益上也 於爲下之道 爲有咎矣. 四之陰柔 賴初者也 故聽於初 初當酌度其宜而損己以益之 過與不及 皆不可也.

?本義? 初九 當損下益上之時 上應六四之陰 輟所爲之事而速往以益之 无咎之道也. 故其象占如此. 然居下而益上 亦當斟酌其淺深也.

 

象曰, 己事?往은 尙合志也일새라

?傳? 尙 上也. 時之所崇用 爲尙. 初之所尙者 與上合志也. 四賴於初 初益於四 與上合志也. ?本義? 尙 上通.

 

 

九二, 利貞코 征이면 凶하니 弗損이라야 益之리라

?傳? 二以剛中 當損剛之時 居柔而說體 上應六五陰柔之君 以柔說應上則失其剛中之德 故戒所利 在貞正也. 征 行也. 離乎中則失其貞正而凶矣 守其中 乃貞也. 弗損益之 不自損其剛貞則能益其上 乃益之也. 若失其剛貞而用柔說 適足以損之而已 非損己而益上也 世之愚者 有雖无邪心而唯知竭力順上 爲忠者 蓋不知弗損益之之義也. ?本義? 九二 剛中 志在自守 不肯妄進 故占者 利貞而征則凶也 弗損益之 言不變其所守 乃所以益上也.

 

象曰, 九二利貞은 中以爲志也라

?傳? 九 居二 非正也. 處說 非剛也 而得中爲善 若守其中德 何有不善 豈有中而不正者 豈有中而有過者. 二所謂利貞 謂以中爲志也 志存乎中則自正矣. 大率中重於正 中則正矣 正不必中也 能守中則有益於上矣.

 

 

六三, 三人行엔 則損一人코 一人行엔 則得其友로다

?傳? 損者 損有餘也. 益者 益不足也. 三人 謂下三陽 上三陰. 三陽同行則損九三以益上 三陰同行則損上六以爲三 三人行則損一人也. 上 以柔易剛而謂之損 但言其減一耳. 上與三 雖本相應 由二爻升降而一卦 皆成兩相與也. 初二二陽 四五二陰 同德相比 三與相應 皆兩相與則其志專 皆爲得其友也. 三雖與四相比 然異體而應上 非同行者也. 三人則損一人 一人則得其友 蓋天下无不二者. 一與二 相對待 生生之本也. 三則餘而當損矣 此損益之大義也. 夫子又於繫辭 盡其義曰天地絪縕 萬物化醇 男女構精 萬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 則損一人 一人行則得其友 言致一也. 絪縕 交密之狀 天地之氣 相交而密則生萬物之化醇. 醇 謂?厚 ?厚 猶精一也. 男女精氣 交構則化生萬物 唯精醇專一 所以能生也. 一陰一陽 豈可二也 故三則當損 言專致乎一也. 天地之間 當損益之明且大者 莫過此也. ?本義? 下卦 本乾而損上爻以益坤 三人行而損一人也. 一陽上而一陰下 一人行而得其友也. 兩相與則專 三則雜而亂. 卦有此象 故戒占者 當致一也.

 

象曰, 一人行은 三이면 則疑也리라

?傳? 一人行而得一人 乃得友也. 若三人行則疑所與矣 理當損去其一人 損其餘也.

 

 

六四, 損其疾호대 使?이면 有喜하야 无咎리라

?傳? 四以陰柔 居上 與初之剛陽相應 在損時而應剛 能自損以從剛陽也 損不善以從善也 初之益四 損其柔而益之以剛 損其不善也 故曰損其疾. 疾 謂疾病 不善也. 損於不善 唯使之?速則有喜而无咎 人之損過 唯患不速 速則不致於深過 爲可喜也.

?本義? 以初九之陽剛 益己而損其陰柔之疾 唯速則善 戒占者 如是則无咎矣.

 

象曰, 損其疾하니 亦可喜也로다

?傳? 損其所疾 固可喜也. 云亦 發語辭.

 

 

六五, 或益之면 十朋之라 龜도 弗克違하리니 元吉하니라

?傳? 六五 於損時 以中順 居尊位 虛其中以應乎二之剛陽 是人君 能虛中自損 以順從在下之賢也 能如是 天下孰不損己自盡以益之 故或有益之之事則十朋助之矣 十 衆辭. 龜者 決是非吉凶之物. 衆人之公論 必合正理 雖龜莢 不能違也 如此可謂大善之吉矣 古人曰謀從衆則合天心.

?本義? 柔順虛中 以居尊位 當損之時 受天下之益者也. 兩龜爲朋 十朋之龜 大寶也 或以此益之而不能辭 其吉可知 占者有是德則獲其應也.

 

象曰, 六五元吉은 自上祐也라

?傳? 所以得元吉者 以其能盡衆人之見 合天地之理 故自上天降之福祐也.

 

 

上九, 弗損코 益之면 无咎코 貞吉하니 利有攸往이니 得臣이 无家리라

?傳? 凡損之義 有三. 損己從人也 自損以益於人也 行損道以損於人也. 損己從人 徙於義也. 自損益人 及於物也. 行損道以損於人 行其義也. 各因其時 取大者言之. 四五二爻 取損己從人 下體三爻 取自損以益人 損時之用 行損道以損天下之當損者也. 上九則取不行其損爲義 九居損之終 損極而當變者也. 以剛陽居上 若用剛以損削於下 非爲上之道 其咎大矣. 若不行其損 變而以剛陽之道 益於下則无咎而得其正且吉也. 如是則宜有所往 往則有益矣. 在上 能不損其下而益之 天下孰不服從. 從服之衆 无有內外也 故曰得臣无家. 得臣 謂得人心歸服. 无家 謂无有遠近內外之限也.

?本義? 上九 當損下益上之時 居卦之上 受益之極而欲自損以益人也. 然居上而益下 有所謂惠而不費者 不待損己然後 可以益人也 能如是則无咎. 然亦必以正則吉而利有所往 惠而不費 其惠廣矣. 故又曰得臣无家.

 

象曰, 弗損益之는 大得志也라

?傳? 居上 不損下而反益之 是君子 大得行其志也. 君子之志 唯在益於人而已.

 

 

  42. ??

巽上震下 風雷益

 

?傳? 益 序卦 損而不已必益 故受之以益 盛衰損益 如循環 損極必益 理之自然 益所以繼損也. 爲卦 巽上震下 雷風二物 相益者也. 風烈則雷迅 雷激則風怒 兩相助益 所以爲益 此以象言也. 巽震二卦 皆由下變而成 陽變而爲陰者 損也. 陰變而爲陽者 益也. 上卦損而下卦益 損上益下 損以爲益 此以義言也. 下厚則上安 故益下 爲益.

 

益은 利有攸往하며 利涉大川하니라

?傳? 益者 益於天下之道也 故利有攸往 益之道 可以濟險難 利涉大川也.

?本義? 益 增益也. 爲卦 損上卦初?之陽 益下卦初?之陰 自上卦而下於下卦之下 故爲益 卦之九五六二 皆得

中正 下震上巽 皆木之象 故其占 利有所往而利涉大川也.

 

彖曰, 益은 損上益下하니  民說无疆이요 自上下下하니 其道 大光이라

?傳? 以卦義與卦才言也 卦之爲益 以其損上益下也. 損於上而益下則民說之无疆 謂无窮極也. 自上而降己以下下 其道之大光顯也. 陽下居初 陰上居四 爲自上下下之義.

?本義? 以卦體 釋卦名義.

 

利有攸往은 中正하야 有慶이요

?傳? 五以剛陽中正 居尊位 二復以中正應之. 是以中正之道 益天下 天下受其福慶也.

 

利涉大川은 木道 乃行이라

?傳? 益之爲道 於平常无事之際 其益猶小 當艱危險難則所益至大 故利涉大川也. 於濟艱險 乃益道大行之時也. 益 誤作木 或以爲上巽下震 故云木道 非也.

?本義? 以卦體卦象 釋卦辭.

 

益은 動而巽하야 日進无疆하며

?傳? 又以二體言 卦才 下動而上巽 動而巽也. 爲益之道 其動巽順於理則其益日進 廣大无有疆限也. 動而不順於理 豈能成大益也.

 

天施地生하야 其益이 无方하니

?傳? 以天地之功 言益道之大 聖人體之 以益天下也. 天道資始 地道生物 天施地生 化育萬物 各正性命 其益可謂无方矣. 方 所也. 有方所則有限量. 无方 謂廣大无窮極也. 天地之益萬物 豈有窮際乎.

 

凡益之道 與時偕行하니라

?傳? 天地之益 无窮者 理而已矣 聖人利益天下之道 應時順理 與天地合 與時偕行也.

?本義? 動巽 二卦之德 乾下施坤上生 亦上文卦體之義 又以此極言 贊益之大.

 

象曰, 風雷 益이니 君子 以하야 見善則遷하고 有過則改하니라

?傳? 風烈則雷迅 雷激則風怒 二物 相益者也. 君子 觀風雷相益之象而求益於己 爲益之道 无若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也. 見善能遷則可以盡天下之善 有過能改則无過矣 益於人者 无大於是.

?本義? 風雷之勢 交相助益 遷善改過 益之大者而其相益 亦猶是也.

 

 

初九, 利用爲大作이니 元吉이라야 无咎니라

?傳? 初九 震動之主 剛陽之盛也. 居益之時 其才足以益物 雖居至下而上有六四之大臣 應於己. 四 巽順之主 上能巽於君 下能順於賢才也. 在下者 不能有爲也 得在上者 應從之則宜以其道 輔於上 作大益天下之事 利用爲大作也. 居下而得上之用 以行其志 必須所爲大善而吉 則无過咎 不能元吉則不唯在己有咎 乃累乎上 爲上之咎也 在至下而當大任 小善不足以稱也 故必元吉然後 得无咎.

?本義? 初雖居下 然當益下之時 受上之益者也 不可徒然无所報效 故利用爲大作 必元吉然後 得无咎.

 

象曰, 元吉无咎는 下 不厚事也일새라

?傳? 在下者 本不當處厚事 厚事 重大之事也 以爲在上所任 所以當大事  必能濟大事而致元吉 乃爲无咎 能致元吉則在上者 任之爲知人 己當之爲勝任 不然則上下 皆有咎也.

?本義? 下 本不當任厚事 故不如是 不足以塞咎也.

 

 

六二, 或益之면 十朋之龜도 弗克違나 永貞이면 吉하니 王用享于帝라도 吉하리라

?傳? 六二 處中正而體柔順 有虛中之象 人 處中正之道 虛其中以求益而能順從天下 孰不願告而益之 孟子曰夫苟好善則四海之內 皆將輕千里而來 古之以善 夫滿則不受 虛則來物 理自然也 故或有可益之事則衆朋 助而益之. 十者 衆辭 衆人所是 理之至當也. 龜者 占吉凶辨是非之物 言其至是 龜不能違也. 永貞吉 就六二之才而言 二 中正虛中 能得衆人之益者也 然而質本陰柔 故戒在常永貞固則吉也. 求益之道 非永貞則安能守也. 損之六五 十朋之則元吉者 蓋居尊自損 應下之剛 以柔而居剛 柔爲虛受 剛爲固守 求益之至善 故元吉也. 六二 虛中求益 亦有剛陽之應而以柔居柔 疑益之未固也 故戒能常永貞固則吉也. 王用享于帝吉 如二之虛中而能永貞 用以享上帝 猶當獲吉 況與人接物 其意有不通乎. 求益於人 有不應乎 祭天 天子之事 故云王用也.

?本義? 六二 當益下之時 虛中處下 故其象占 與損六五同 然爻位 皆陰故 以永貞爲戒 以其居下而受上之益 故又爲卜郊之吉占.

 

象曰, 或益之는 自外來也라

?傳? 旣中正虛中 能受天下之善而固守則有有益之事 衆人 自外來益之矣 或曰自外來 豈非謂五乎. 曰如二之中正虛中 天下孰不願益之 五爲正應 固在其中矣.

?本義? 或者 衆无定主之辭.

 

 

六三, 益之用凶事엔 无咎어니와 有孚中行이라야 古公用圭리라

?傳? 三 居下體之上 在民上者也 乃守令也. 居陽應剛 處動之極 居民上而剛決 果於爲益者也 果於爲益 用之凶事則无咎 凶事 謂患難非常之事. 三 居下之上 在下 當承?於上 安得自任 擅爲益乎. 唯於患難非常之事則可量宜應卒 奮不顧身 力庇其民 故无咎也. 下專自任 上必忌疾 雖當凶難以義在可爲 然必有其孚誠而所爲 合於中道則誠意 通於上而上 信與之矣. 專爲而无爲上愛民之至誠 固不可也. 雖有誠意而所爲 不合中行 亦不可也. 圭者 通信之物. 禮云大夫 執圭而使 所以申信也. 凡祭祀朝聘 用圭玉 所以通達誠信也. 有誠孚而得中道則能使上信之 是猶告公上 用圭玉也 其孚 能通達於上矣. 在下而有爲之道 固當有孚中行. 又三 陰爻而不中 故發此義 或曰三乃陰柔 何得反以剛果任事 爲義. 曰三 質雖本陰 然其居陽 乃自處以剛也. 應剛 乃志在乎剛也. 居動之極 剛果於行也 以此行益 非剛果而何. 易 以所勝爲義 故不論其本質也.

?本義? 六三 陰柔不中不正 不當得益者也. 然當益下之時 居下之上 故有益之以凶事者. 蓋警戒震動 乃所以益之也. 占者如此然後 可以无咎. 又戒以有孚中行而告公用圭也. 用圭 所以通信.

 

象曰, 益用凶事는 固有之也일새라

?傳? 六三 益之獨可用於凶事者 以其固有之也 謂專固自任其事也. 居下 當?承於上 乃專任其事. 唯救民之凶災 拯時之艱急則可也. 乃處急難變故之權宜 故得无咎 若平時則不可也.

?本義? 益用凶事 欲其困心衡慮而固有之也.

 

 

六四, 中行이면 告公從하리니 利用爲依며 遷國이니라

?傳? 四 當益時 處近君之位 居得其正 以柔巽輔上而下順應於初之剛陽 如是可以益於上也. 唯處不得其中而所應又不中 是不足於中也 故云若行得中道則可以益於君上 告於上而獲信從矣. 以柔巽之體 非有剛特之操 故利用爲依遷國. 爲依 依附於上也. 遷國 順下而動也. 上依剛中之君而致其益 下順剛陽之才 以行其事 利用如是也. 自古國邑 民不安其居則遷 遷國者 順下而動也.

[本義? 三四 皆不得中 故皆以中行爲戒 此言以益下 爲心而合於中行則告公而見從矣. 傳曰周之東遷 晉鄭焉依. 蓋古者 遷國以益下 必有所依然後能立 此爻又爲遷國之吉占也.

 

象曰, 告公從은 以益志也라

?傳? 爻辭 但云得中行則告公而獲從象 復明之曰告公而獲從者 告之以益天下之志也. 志苟在於益天下 上必信而從之 事君者 不患上之不從 患其志之不誠也.

 

 

九五, 有孚惠心이라 勿問하야도 元吉하니 有孚하야 惠我德하리라

?傳? 五 剛陽中正 居尊位 又得六二之中正相應 以行其益 何所不利 以陽實在中 有孚之象也. 以九五之德之才之位而中心至誠 在惠益於物 其至善大吉 不問可知 故云勿問元吉. 人君居得致之位 操可致之權 苟至誠益於天下 天下受其大福 其元吉 不假言也. 有孚惠我德 人君至誠益於天下 天下之人 无不至誠愛戴 以君之德澤 爲恩惠也. ?本義? 上有信以惠于下則下亦有信以惠於上矣 不問而元吉可知.

 

象曰, 有孚惠心이라 勿問之矣며 惠我德이 大得志也라

?傳? 人君 有至誠惠益天下之心 其元吉 不假言也 故云勿問之矣. 天下 至誠懷吾德 以爲惠 是其道大行 人君之志得矣.

 

 

上九, 莫益之라 或擊之리니 立心勿恒이니 凶하니라

?傳? 上 居无位之地 非行益於人者也. 以剛處益之極 求益之甚者也. 所應者陰 非取善自益者也. 利者 衆人所同欲也. 專欲益己 其害大矣. 欲之甚則昏蔽而忘義理 求之極則侵奪而致仇怨 故夫子 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孟子 謂先利則不奪不厭 聖賢之深戒也. 九 以剛而求益之極 衆人所共惡 故无益之者而或攻擊之矣. 立心勿恒凶 聖人 戒人存心不可專利 云勿恒 如是凶之道也 所當速改也.

?本義? 以陽居益之極 求益不已 故莫益而或擊之. 立心勿恒 戒之也.

 

象曰, 莫益之는 偏辭也오 或擊之는 自外來也라

?傳? 理者 天下之至公 利者 衆人所同欲 苟公其心 不失其正理則與衆同利 无侵於人 人亦欲與之 若切於好利 蔽於自私 求自益以損於人則人亦與之力爭 故莫肯益之而有擊奪之者矣. 云莫益之者 非有偏己之辭也 苟不偏己 合於公道則人亦益之 何爲擊之乎. 旣求益於人 至於甚極則人皆惡而欲攻之 故擊之者 自外來也. 人爲善則千里之外應之. 六二 中正虛己 益之者 自外而至是也. 苟爲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 上九 求益之極 擊之者 自外而至是也 繫辭曰君子 安其身而後動 易其心而後語 定其交而後求 君子修此三者 故全也. 危以動 則民不與也 懼以語 則民不應也. 无交而求 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 則傷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 或擊之 立心勿恒凶 君子言動與求 皆以其道 乃完善也 不然則取傷而凶矣.

?本義? 莫益之者 猶從其求益之偏辭而言也 若究而言之則又有擊之者矣.

 

 

 

  43. ??

兌上乾下 澤天?

 

?傳? ? 序卦 益而不已 必決 故受之以?. ?者 決也. 益之極 必決而後止 理无常益 益而不已 已乃決也. ?所以次益也. 爲卦 兌上乾下 以二體言之 澤 水之聚也 乃上於至高之處 有潰決之象. 以爻言之 五陽在下 長而將極 一陰在上 消而將盡 衆陽上進 決去一陰 所以爲?也. ?者 剛決之義 衆陽進而決去一陰 君子道長小人消衰將盡之時也.

 

?은 揚于王庭이니 孚號有?니라

?傳? 小人 方盛之時 君子之道未勝 安能顯然以正道 決去之 故含晦俟時 漸圖消之之道 今旣小人衰微 君子道盛 當顯行之於公朝 使人明知善惡 故云揚于王庭. 孚 信之在中誠意也. 號者 命衆之辭 君子之道 雖長盛而不敢忘戒備 故至誠以命衆 使知尙有危道 雖以此之甚盛 決彼之甚衰 若易而无備則有不虞之悔 是尙有危理 必有戒懼之心則无患也. 聖人設戒之意深矣.

 

告自邑이오 不利卽戎이며 利有攸往이니라

?傳? 君子之治小人 以其不善也. 必以己之善道 勝革之 故聖人誅亂 必先脩己 舜之敷文德是也. 邑 私邑. 告自邑 先自治也. 以衆陽之盛 決於一陰 力固有餘 然不可極其剛 至於太過. 太過 乃如蒙上九之爲寇也. 戎兵者 强武之事 不利卽戎 謂不宜尙壯武也. 卽 從也. 從戎 尙武也. 利有攸往 陽雖盛 未極乎上. 陰雖微 猶有未去. 是小人

尙有存者 君子之道 有未至也. 故宜進而往也. 不尙剛武而其道益進 乃?之善也.

?本義? ? 決也. 陽決陰也 三月之卦也. 以五陽 去一陰 決之而已. 然其決之也 必正名其罪而盡誠以呼號其衆 相與合力 然亦尙有危? 不可安肆. 又當先治其私而不可專尙威武 則利有所往也 皆戒之之辭.

 

彖曰, ?는 決也니 剛決柔也니 健而說하고 決而和하니라

?傳? ?爲決義 五陽 決上之一陰也. 健而說決而和 以二體 言卦才也. 下健而上說 是健而能說決而能和 決之至善也. 兌說 爲和.

?本義? 釋卦名義而贊其德.

 

揚于王庭은 柔 乘五剛也오

?傳? 柔雖消矣 然居五剛之上 猶爲乘陵之象 陰而乘陽 非理之甚 君子勢旣足以去之 當顯揚其罪於王朝大庭 使衆知善惡也.

 

孚號有?는 其危 乃光也오

?傳? 盡誠信以命其衆而知有危懼則君子之道 乃无虞而光大也.

 

告自邑不利卽戎은 所尙이 乃窮也오

?傳? 當先自治 不宜專尙剛武 卽戎則所尙 乃至窮極矣. ?之時所尙 謂剛武也.

 

利有攸往은 剛長이 乃終也리라

?傳? 陽剛 雖盛 長猶未終 尙有一陰 更當決去 則君子之道 純一而无害之者矣 乃剛長之終也. ?本義? 此釋卦辭 柔乘五剛. 以卦體言 謂以一小人 加于衆君子之上 是其罪也. 剛長乃終 謂一變則爲純乾也.

 

象曰, 澤上於天이 ?니 君子 以하야 施祿及下하며 居德하야 則忌하니라

?傳? 澤 水之聚也而上於天至高之處 故爲?象. 君子觀澤決於上而注漑於下之象 則以施祿及下 謂施其祿澤 以及於下也. 觀其決潰之象 則以居德則忌. 居德 謂安處其德. 則 約也. 忌 防也 謂約立防禁. 有防禁 則无潰散也. 王弼 作明忌 亦通 不云澤在天上而云澤上於天 上於天則意不安而有決潰之勢. 云在天上 乃安辭也.

?本義? 澤上於天 潰決之勢也. 施祿及下 潰決之意也. 居德則忌 未詳.

 

 

初九, 壯于前趾니 往하야 不勝이면 爲咎리라

?傳? 九 陽爻而乾體 剛健在上之物 乃在下而居決時 壯于前進者也. 前趾 謂進行 人之決於行也. 行而宜則其決爲是 往而不宜則決之過也 故往而不勝則爲咎也. ?之時而往 往決也 故以勝負言. 九 居初而壯於進 躁於動者也 故有不勝之戒. 陰雖將盡而己之躁動 自宜有不勝之咎 不計彼也.

?本義? 前 猶進也. 當決之時 居下任壯 不勝宜矣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不勝而往이 咎也라

?傳? 人之行 必度其事 可爲然後 決之則无過矣 理不能勝而且往 其咎可知 凡行而有咎者 皆決之過也.

 

 

九二, ?號니 莫夜에 有戎이라도 勿恤이로다

?傳? ?者 陽決陰 君子決小人之時 不可忘戒備也. 陽長將極之時而二 處中居柔 不爲過剛 能知戒備 處?之至善也. 內懷兢?而外嚴誡號 雖莫夜 有兵戎 亦可勿恤也.

?本義? 九二 當決之時 剛而居柔 又得中道 故能憂?號呼 以自戒備而莫夜有戎 亦可无患也.

 

象曰, 有戎勿恤은 得中道也일새라

?傳? 莫夜 有兵戎 可懼之甚也 然可勿恤者 以自處之善也. 旣得中道 又知?懼 且有戒備 何事之足恤也. 九居二 雖得中 然非正 其爲至善何也. 曰陽決陰 君子決小人而得中 豈有不正也. 知時識勢 學易之大方也.

 

 

九三, 壯于?하야 有凶코 君子는 ??니라 獨行遇雨니 若濡有?이면 无咎리라

?傳? 爻辭 差錯. 安定胡公 移其文曰壯于? 有凶 獨行遇雨 若濡有? 君子 ??无咎. 亦未安也. 當云壯于? 有凶 獨行遇雨 君子?? 若濡有? 无咎. ?決 尙剛健之時 三居下體之上 又處健體之極 剛果於決者也. ? ?骨也 在上而未極於上者也. 三居下體之上 雖在上而未爲最上 上有君而自任其剛決 壯于?者也 有凶之道也. 獨行遇雨 三與上六 爲正應 方群陽 共決一陰之時 己若以私應之 故不與衆同而獨行則與上六 陰陽和合 故云遇雨. 易中言雨者 皆謂陰陽和也. 君子道長 決去小人之時而已獨與之和 其非可知. 唯君子 處斯時則能?? 謂?其? 果決其斷也. 雖其私與 當遠絶之 若見濡汚有?惡之色 如此則无過咎也. 三 健體而處正 非必有是失也 因此義 以爲敎耳. 爻文所以交錯者 由有遇雨者 又有濡字 故誤以爲連也.

?本義? ? ?也. 九三 當決之時 以剛而過乎中 是欲決小人而剛壯 見于面目也. 如是則有凶道矣. 然在衆陽之中 獨與上六爲應 若能果決其決 不係私愛則雖合於上六 如獨行遇雨. 至於若濡而爲君子所? 然終必能決去小人而无所咎也. 溫嶠之於王敦 其事類此.

 

象曰, 君子는 ??라 終无咎也니라

?傳? 牽梏於私好 由无決也. 君子義之與比 決於當決 故終不至於有咎也.

 

 

九四, 臀无膚며 其行次且니 牽羊하면 悔亡이련마는 聞言하야도 不信하리라

?傳? 臀无膚 居不安也. 行次且 進不前也. 次且 進難之狀. 九四 以陽居陰 剛決不足 欲止則衆陽 ?進於下 勢不得安 猶臀傷而居不能安也. 欲行則居柔失其剛壯 不能强進 故其行 次且也. 牽羊悔亡 羊者 群行之物 牽者 挽?之義. 言若能自强而牽挽 以從群行則可以亡其悔 然旣處柔 必不能也. 雖使聞是言 亦必不能信用也. 夫過而能改 聞善而能用 克己以從義 唯剛明者能之. 在?卦 九居四 其失未至如此之甚 在?而居柔 其害大矣.

?本義? 以陽居陰 不中不正 居則不安 行則不進 若不與衆陽 競進而安出其後則可以亡其悔. 然當決之時 志在上進 必不能也. 占者 聞其言而信則轉凶而吉矣. 牽羊者 當其前則不進 縱之使前而隨其後則可以行矣.

 

象曰, 其行次且는 位不當也오 聞言不信은 聰不明也라

?傳? 九 處陰 位不當也. 以陽居柔 失其剛決 故不能强進 其行次且 剛然後能明 處柔則遷 失其正性 豈復有明也. 故聞言而不能信者 蓋其聰聽之不明也.

 

 

九五, ?陸??면 中行에 无咎니라

?傳? 五 雖剛陽中正 居尊位 然切近於上六 上六 說體而卦獨一陰 陽之所比也. 五爲決陰之主而反比之 其咎大矣. 故必決其決 如?陸然 則於其中行之德 爲无咎也. 中行 中道也. ?陸 今所謂馬齒? 是也. 曝之難乾 感陰氣之多者也 而脆易折. 五 若如?陸 雖感於陰而決斷之易則於中行 无過咎矣. 不然則失其中正也 感陰多之物 ?陸 爲易斷 故取爲象.

?本義? ?陸 今馬齒? 感陰氣之多者. 九五 當決之時 爲決之主而切近上六之陰 如?陸然. 若決而決之而又不爲過暴 合於中行則无咎矣. 戒占者 當如是也.

 

象曰, 中行无咎나 中未光也라

?傳? 卦辭 言??則於中行 爲无咎矣. 象 復盡其義 云中未光也. 夫人心正意誠 乃能極中正之道而充實光輝. 五 心有所比 以義之不可而決之. 雖行於外 不失中正之義 可以无咎 然於中道 未得爲光大也. 蓋人心 一有所欲則離道矣. 夫子於此 示人之意深矣.

?本義? 程傳 備矣.

 

 

上六, 无號니 終有凶하니라

?傳? 陽長將極 陰消將盡 獨一陰 處窮極之地 是衆君子得時 決去危極之小人也. 其勢必須消盡 故云无用號?畏懼 終必有凶也. ?本義? 陰柔小人 居窮極之時 黨類已盡 无所號呼 終必有凶也. 占者 有君子之德則其敵當之 不然反是.

 

象曰, 无號之凶은 終不可長也니라

?傳? 陽剛君子之道 進而益盛 小人之道 旣已窮極 自然消亡 豈復能長久乎. 雖號? 无二爲也 故云終不可長也. 先儒 以卦中 有孚號?號 欲以无號 爲无號作去聲 謂无用更加號令 非也. 一卦中 適有兩去聲字一平聲字 何害而讀易者 率皆疑之. 或曰聖人之於天下 雖大惡 未嘗必絶之也 今直使之无號 謂必有凶可乎. 曰?者 小人之道 消亡之時也 決去小人之道 豈必盡誅之乎. 使之變革 乃小人之道亡也 道亡 乃其凶也.

 

 

 

 

周易傳義大全卷之十六

 

44. 乾上巽下 天風?

 

?傳? ? 序卦 ? 決也. 決必有遇 故受之以?. ? 遇也. 決 判也. 物之決判則有遇合 本合則何遇 ?所以次?也. 爲卦 乾上巽下 以二體言之 風行天下 天之下者 萬物也. 風之行 无不經觸 乃遇之象. 又一陰 始生於下 陰與陽遇也 故爲?.

 

?는 女壯이니 勿用取女니라 ?傳? 一陰 始生 自是而長 漸以盛大 是女之將長壯也. 陰長則陽消 女壯則男弱 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 取女者 欲其柔和順從 以成家道.. ? 乃方進之陰 漸壯而敵陽者 是以不可取也. 女漸壯則失男女之正 家道敗矣. ?雖一陰 甚微 然有漸壯之道 所以戒也.

?本義? ? 遇也. 決盡則爲純乾四月之卦 至?然後 一陰可見而爲五月之卦 以其本非所望而卒然値之 如不期而遇者 故爲遇. 遇已非正 又一陰而遇五陽則女德 不貞而壯之甚也. 取以自配 必害乎陽 故其象占如此.

 

彖曰, ?는 遇也니 柔遇剛也라

?傳? ?之義 遇也. 卦之爲? 以柔遇剛也. 一陰方生 始與陽 相遇也.

?本義? 釋卦名.

 

勿用取女는 不可與長也일새라

?傳? 一陰旣生 漸長而盛 陰盛則陽衰矣. 取女者 欲長久而成家也 此漸盛之陰 將消勝於陽 不可與之長久也. 凡女子小人夷狄 勢苟漸盛 何可與久也 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

?本義? 釋卦辭.

 

天地相遇하니 品物이 咸章也오

?傳? 陰 始生於下 與陽相遇 天地相遇也. 陰陽不相交遇則萬物不生 天地相遇則化育庶類 品物咸章 萬物章明也.

?本義? 以卦體言.

 

剛遇中正하니 天下에 大行也니

?傳? 以卦才言也. 五與二 皆以陽剛 居中與正 以中正相遇也. 君得剛中之臣 臣遇中正之君 君臣以剛陽遇中正 其道可以大行於天下矣. ?本義? 指九五.

 

?之時義 大矣哉라

?傳? 贊?之時與?之義 至大也. 天地不相遇則萬物不生 君臣不相遇則政治不興 聖賢不相遇則道德不亨 事物不相遇則功用不成 ?之時與義 皆甚大也.

?本義? 幾微之際 聖人所謹.

 

象曰, 天下有風이 ?니 后 以하야 施命誥四方하니라

?傳? 風行天下 无所不周 爲君后者 觀其周?之象 以施其命令 周誥四方也. 風行地上 與天下有風 皆爲周?庶物之象而行於地上 ?觸萬物則爲觀 經歷觀省之象也. 行於天下 周?四方則爲? 施發命令之象也. 諸象 或稱先王 或稱后 或稱君子大人. 稱先王者 先王所以立法制 建國作樂省方?法閉關育物享帝 皆是也. 稱后者 后王之所爲也. 財成天地之道施命誥四方 是也. 君子則上下之通稱. 大人者 王公之通稱.

 

 

初六, 繫于金?면 貞吉하야 有攸往이면 見凶하리니 羸豕 孚??하니라

?傳? ? 陰始生而將長之卦 一陰生則長而漸盛 陰長則陽消 小人道長也. 制之當於其微而未盛之時. ? 止車之物 金爲之 堅强之至也. 止之以金?而又繫之 止之固也. 固止 使不得進則陽剛貞正之道吉也. 使之進往則漸盛而害於陽 是見凶也. 羸豕孚?? 聖人重爲之戒 言陰雖甚微 不可忽也. 豕 陰躁之物 故以爲況羸弱之豕 雖未能强猛 然其中心 在乎??. ?? 跳?也. 陰微而在下 可謂羸矣 然其中心 常在乎消陽也. 君子小人異道 小人雖微弱之時 未嘗无害君子之心 防於微則无能爲矣.

?本義? ? 所以止車 以金爲之 其剛可知. 一陰始生 靜正則吉 往進則凶 故以二義 戒小人使不害於君子 則有吉而无凶 然其勢不可止也. 故以羸豕??曉君子 使深爲之備云.

 

象曰, 繫于金?는 柔道 牽也일새라

?傳? 牽者 引而進也. 陰始生而漸進 柔道 方牽也 繫之于金? 所以止其進也. 不使進則不能消正道 乃貞吉也. ?本義? 牽 進也 以其進 故止之.

 

 

九二, 包有魚면 无咎하리니 不利賓하니라

?傳? ? 遇也. 二與初 密比 相遇者也. 在他卦則初 正應於四 在?則以遇爲重 相遇之道 主於專一 二之剛中 遇固以誠 然初之陰柔 群陽在上而又有所應者 其志所求也 陰柔之質 鮮克貞固 二之於初 難得其誠心矣. 所遇不得其誠心 遇道之乖也. 包者 ??也. 魚 陰物之美者 陽之於陰 其所悅美 故取魚象. 二於初 若能固畜之 如包?之有魚則於遇 爲无咎矣. 賓 外來者也. 不利賓 包?之魚 豈能及賓 謂不可更及外人也. 遇道 當專一 二則雜矣.

?本義? 魚 陰物. 二與初遇 爲包有魚之象 然制之在己 故猶可以无咎. 若不制而使遇於衆則其爲害廣矣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包有魚는 義不及賓也라

?傳? 二之遇初 不可使有二於外 當如包?之有魚 包?之魚 義不及於賓客也.

 

 

九三, 臀无膚나 其行은 次且니 ?하면 无大咎리라

?傳? 二與初 旣相遇. 三 說初而密比於二 非所安也. 又爲二所忌惡 其居不安 若臀之无膚也. 處旣不安則當去之而居?之時 志求乎遇 一陰在下 是所欲也. 故處雖不安而其行則又次且也. 次且 進難之狀 謂不能遽舍也. 然三剛正而處巽 有不終迷之義 若知其不正而懷危懼 不敢妄動則可以无大咎也. 非義求遇 固己有咎矣 知危而止則不至於大也.

?本義? 九三 過剛不中 下不遇於初 上无應於上 居則不安 行則不進 故其象占如此. 然旣无所遇則无陰邪之傷 故雖危?而无大咎也.

 

象曰, 其行次且는 行未牽也라

?傳? 其始 志在求遇於初 故其行遲遲未牽 不促其行也. 旣知危而改之 故未至於大咎也.

 

 

九四, 包无魚니 起凶하리라

?傳? 包者 所?畜也. 魚 所美也. 四與初 爲正應 當相遇者也 而初已遇於二矣 失其所遇 猶包之无魚 亡其所有也. 四 當?遇之時 居上位而失其下 下之離 由己之失德也. 四之失者 不中正也 以不中正而失其民 所以凶也. 曰初之從二 以比近也 豈四之罪乎. 曰在四而言 義當有咎 不能保其下 由失道也 豈有上不失道而下離者乎. 遇之道 君臣民主夫婦朋友 皆在焉. 四 以下? 故主民而言 爲上而下離 必有凶變 起者 將生之謂 民心旣離 難將作矣. ?本義? 初六正應 己遇於二而不及於己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无魚之凶은 遠民也일새라

?傳? 下之離 由己致之 遠民者 己遠之也 爲上者 有以使之離也. ?本義? 民之去己 猶己遠之.

 

 

九五, 以杞包瓜니 含章이면 有隕自天이리라

?傳? 九五 下亦无應 非有遇也 然得遇之道 故終必有遇. 夫上下之遇 由相求也. 杞高木而葉大 處高體大而可以包物者 杞也. 美實之在下者 瓜也. 美而居下者 側微之賢之象也. 九五 尊居君位而下求賢才 以至高而求至下 猶以杞葉而包? 能自降屈如此. 又其內蘊中正之德 充實章美 人君如是則无有不遇所求者也. 雖屈己求賢 若其德不正 賢者不屑也 故必含蓄章美 內積至誠則有隕自天矣. 猶云自天而降 言必得之也 自古人君 至誠降屈 以中正之道 求天下之賢 未有不遇者也. 高宗感於夢寐 文王遇於漁釣 皆由是道也.

?本義? 瓜 陰物之在下者 甘美而善潰. 杞 高大堅實之木也. 五以陽剛中正 主卦於上而下防始生必潰之陰 其象如此 然陰陽迭勝 時運之常 若能含晦章美 靜以制之則可以回造化矣 有隕自天 本无而?有之象也.

 

象曰, 九五含章은 中正也오

?傳? 所謂含章 謂其含蘊中正之德也 德充實則成章而有輝光.

隕自天은 志不舍命也일새라

?傳? 命 天理也. 舍 違也. 至誠中正 屈己求賢 存志合於天理 所以有隕自天 必得之矣.

 

上九, ?其角이라 吝하니 无咎니라

?傳? 至剛而在最上者 角也. 九 以剛居上 故以角爲象. 人之相遇 由降屈以相從 和順以相接 故能合也. 上九 高亢而剛極 人誰與之 以此求遇 固可吝也. 己則如是 人之遠之 非他人之罪也 由己致之 故无所歸咎.

?本義? 角 剛乎上者也. 上九 以剛居上而无位 不得其遇 故其象占 與九三 類.

 

象曰, ?其角은 上窮하야 吝이라

?傳? 旣處窮上 剛亦極矣 是上窮而致吝也. 以剛極 居高而求遇 不亦難乎.

 

 

 


45. 兌上坤下 澤地萃

 

?傳? 萃 序卦 ?者 遇也. 物相遇而后 聚 故受之以萃. 萃者 聚也. 物相會遇則成群 萃所以次?也. 爲卦 兌上坤下 澤上於地 水之聚也 故爲萃. 不言澤在地上而云澤上於地 言上於地則爲方聚之義也.

 

萃는 亨王假有廟니

?傳? 王者萃聚天下之道 至於有廟 極也. 群生 至衆也 而可一其歸仰 人心莫知其鄕也 而能致其誠敬 鬼神之不可度也 而能致其來格 天下萃合人心 總攝衆志之道 非一 其至大 莫過於宗廟 故王者 萃天下之道 至於有廟則萃道之至也. 祭祀之報 本於人心 聖人 制禮以成其德耳 故豺獺 能祭其性 然也. 萃下有亨字 羨文也. 亨字自在下 與渙不同 渙則先言卦才 萃 乃先言卦義 彖辭甚明.

 

利見大人하니 亨하니 利貞하리라

?傳? 天下之聚 必得大人以治之. 人聚則亂 物聚則爭 事聚則紊 非大人治之則萃 所以致爭亂也. 萃以不正則人聚 爲苟合財聚 爲悖入安得亨乎 故利貞.

 

用大牲이 吉하니 利有攸往하니라

?傳? 萃者 豊厚之時也 其用宜稱 故用大牲吉 事莫重於祭 故以祭享而言. 上交鬼神 下接民物 百用莫不皆然 當萃之時而交物以厚則是享豊富之吉也. 天下莫不同其富樂矣 若時之厚而交物以薄 乃不享其豊美 天下莫之與而悔吝生矣. 蓋隨之宜 順理而行 故彖云順天命也. 夫不能有爲者 力之不足也 當萃之時 故利有攸往. 大凡興工立事 貴得可爲之時 萃而後用 是動而有裕 天理然也.

?本義? 萃 聚也. 坤順兌說 九五 剛中而二應之 又爲澤上於地 萬物萃聚之象 故爲萃. 亨字 衍文. 王假有廟 言王者 可以至乎宗廟之中 王者卜祭之吉也. 祭義曰公假于太廟 是也. 廟 所以聚祖考之精神 又人必能聚己之精神則可以至于廟而承祖考也. 物旣聚則必見大人而後 可以得亨 然又必利於正 所聚不正則亦不能亨也. 大牲 必聚而後有聚則可以有所往 皆占吉而有戒之辭.

 

彖曰, 萃는 聚야니 順以說하고 剛中而應이라 故聚也니라

?傳? 萃之義 聚也. 順以說 以卦才言也. 上說而下順 爲上以說道 使民而順於人心 下說上之政令而順從於上 旣上下順說 又陽剛 處中正之位而下有應助如此 故能聚也. 欲天下之萃 才非如是 不能也.

?本義? 以卦德卦體 釋卦名義.

 

王假有廟는 致孝享也오

?傳? 王者萃人心之道 至於建立宗廟 所以致其孝享之誠也. 祭祀 人心之所自盡也 故萃天下之心者 无如孝享 王者萃天下之道 至於有廟則其極也.

 

利見大人亨은 聚以正也일새라

?傳? 萃之時 見大人則能亨 蓋聚以正道也. 見大人則其聚 以正道 得其正則亨矣 萃不以正 其能亨乎.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은 順天命也니

?傳? 用大牲 承上有廟之文 以享祀而言 凡事莫不如是 豊聚之時 交於物者當厚 稱其宜也. 物聚而力贍 乃可以有爲 故利有攸往 皆天理然也 故云順天命也.

?本義? 釋卦辭.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을 可見矣리라

?傳? 觀萃之理 可以見天地萬物之情也. 天地之化育 萬物之生成 凡有者 皆聚也. 有无動靜終始之理 聚散而已 故觀其所以聚則天地萬物之情 可見矣.

?本義? 極言其理而贊之.

 

象曰, 澤上於地 萃니 君子 以하야 除戎器하야 戒不虞하니라

?傳? 澤上於地 爲萃聚之象 君子觀萃象 以除治戎器 用戒備於不虞. 凡物之萃則有不虞度之事 故衆聚則有爭 物聚則有奪. 大率旣聚則多故矣 故觀萃象而戒也. 除 謂簡治也 去弊惡也. 除而聚之 所以戒不虞也.

?本義? 除者 修而聚之之謂.

 

 

初六, 有孚나 不終이면 乃亂乃萃할새 若號하면 一握爲笑하리니 勿恤코 往하면 无咎리라

?傳? 初與四 爲正應 本有孚以相從者也. 然當萃時 三陰聚處 柔无守正之節 若捨正應而從其類 乃有孚而不終也. 乃亂 惑亂其心也. 乃萃 與其同類聚也. 初若守正不從 號呼以求正應則一握笑之矣. 一握 俗語 一團也 謂衆以爲笑也. 若能勿恤而往從剛陽之正應則无過咎 不然則入小人之群矣.

?本義? 初六 上應九四而隔於二陰 當萃之時 不能自守 是有孚而不終 志亂而妄聚也. 若呼號正應則衆以爲笑 但勿恤而往從正應則无咎矣 戒占者 當如是也.

 

象曰, 乃亂乃萃는 其志亂也일새라

?傳? 其心志 爲同類所惑亂 故乃萃於群陰也. 不能固其守則爲小人 所惑亂而失其正矣.

 

 

六二, 引하면 吉하야 无咎하리니 孚乃利用?이리라

?傳? 初 陰柔 又非中正 恐不能終其孚 故因其才而爲之戒. 二雖陰柔而得中正 故雖戒而微辭. 凡爻之辭 關得失二端者 爲法爲戒 亦各隨其才而設也. 引吉无咎 引者 相牽也 人之交 相求則合 相待則離. 二與五 爲正應當萃者也而相遠 又在群陰之間 必相牽引則得其萃矣. 五居尊位 有中正之德 二亦以中正之道 往與之萃 乃君臣和合也 其所共致 豈可量也 是以吉而无咎也. 无咎者 善補過也. 二與五 不相引則過矣. 孚乃利用? 孚 信之在中 誠之謂也. ? 祭之簡薄者也. 菲薄而祭 不尙備物 直以誠意 交於神明也. 孚乃者 謂有其孚則可不用文飾 專以至誠 交於上也. 以?言者 謂薦其誠而已 上下相聚而尙飾焉 是未誠也. 蓋其中實者 不假飾於外 用?之義也. 孚信者 萃之本也 不獨君臣之聚 凡天下之聚 在誠而已.

?本義? 二應五而雜於二陰之間 必牽引以萃 乃吉而无咎. 又二中正柔順 虛中以上應 九五 剛健中正 誠實而下交 故卜祭者 有其孚誠則雖薄物 亦可以祭矣.

 

象曰, 引吉无咎는 中하야 未變也일새라

?傳? 萃之時 以得聚爲吉 故九四 爲得上下之萃. 二與五 雖正應 然異處有間 乃當萃而未合者也. 故能相引而萃則吉而无咎 以其有中正之德 未遽至改變也 變則不相引矣. 或曰二旣有中正之德而象云未變 辭若不足 何也. 曰群陰 比處 乃其類聚 方萃之時 居其間 能自守不變 遠須正應 剛立者能之. 二 陰柔之才 以其有中正之德 可?其未至於變耳. 故象 含其意以存戒也.

 

 

六三, 萃如嗟如라 无攸利하니 往하면 无咎어니와 小吝하니라

?傳? 三 陰柔不中正之人也 求萃於人而人莫與 求四則非其正應 又非其類 是以不正 爲四所棄也 與二則二. 二自中正應五 是以不正 爲二所不與也. 故欲萃如則爲人棄絶而嗟如 不獲萃而嗟恨也. 上下皆不與 无所利也 唯往而從上六則得其萃 爲无咎也. 三與上 雖非陰陽正應 然萃之時 以類相從 皆以柔 居一體之上 又皆无與 居相應之地. 上 復處說順之極 故得其萃而无咎也. 易道 變動无常 在人識之 然而小吝 何也. 三 始求萃於四與二 不獲而後 往從上六 人之動爲如此 雖得所求 亦可小羞吝也.

?本義? 六三 陰柔不中不正 上无應與 欲求萃於近而不得 故嗟如而无所利 唯往從於上 可以无咎. 然不得其萃 困然後往 復得陰極无位之爻 亦可小羞矣. 戒占者 當近捨不正之强援而遠結正應之窮交 則无咎矣.

 

象曰, 往无咎는 上이 巽也일새라

?傳? 上居柔說之極 三往而无咎者 上六 巽順而受之也.

 

 

九四, 大吉이라야 无咎리라

?傳? 四 當萃之時 上比九五之君 得君臣之聚也. 下比下體群陰 得下民之聚也. 得上下之聚 可謂善矣. 然四 以陽居陰 非正也 雖得上下之聚 必得大吉然後 爲无咎也. 大爲周遍之義 无所不周然後爲大 无所不正則爲大吉 大吉則无咎也. 夫上下之聚 固有不由正道而得者 非理枉道而得君者 自古多矣 非理枉道而得民者 蓋亦有焉. 如齊之陳恒 魯之季氏是也. 然得爲大吉乎 得爲无咎乎. 故九四 必能大吉然後 爲无咎也.

?本義? 上比九五 下比衆陰 得其萃矣 然以陽居陰不正 故戒占者 必大吉然後 得无咎也.

 

象曰, 大吉无咎는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以其位之不當 疑其所爲 未能盡善 故云必得大吉然後 无咎也. 非盡善 安得爲大吉乎.

 

 

九五, 萃有位코 无咎하나 匪孚어든 元英貞이면 悔亡하리라

?傳? 九五 居天下之尊 萃天下之衆而君臨之 當正其位脩其德 以陽剛 居尊位 稱其位矣 爲有其位矣. 得中正之道 无過咎也. 如是而有不信而未歸者則當自反 以脩其元永貞之德 則无思不服而悔亡矣. 元永貞者 君之德 民所歸也 故比天下之道 與萃天下之道 皆在此三者 王者旣有其位 又有其德 中正无過咎而天下 尙有未信服歸附者. 蓋其道未光大也. 元永貞之道 未至也 在脩德以來之 如苗民逆命 帝乃誕敷文德 舜德非不至也. 蓋有遠近昏明之異 故其歸有先後. 旣有未歸則當脩德也 所謂德 元永貞之道也. 元 首也 長也. 爲君德 首出庶物 君長群生 有尊大之義焉 有主統之義焉 而又恒永貞固則通於神明 光於四海 无思不服矣 乃无匪孚而其悔 亡也. 所謂悔 志之未光 心之未慊也.

?本義? 九五 剛陽中正 當萃之時而居尊 固无咎矣. 若有未信則亦脩其元永貞之德而悔亡矣. 戒占者 當如是也.

 

象曰, 萃有位는 志未光也일새라

?傳? 象 擧爻上句 王者之志 必欲誠信 著於天下 有感必通 含生之類 莫不懷歸 若尙有匪孚 是其志之未光大也. ?本義? 未光 謂匪孚.

 

上六, 齎咨涕?니 无咎니라

?傳? 六 說之主 陰柔小人 說高位而處之 天下 孰肯與也. 求萃而人莫之與 其窮 至於齎咨而涕?也. 齎咨 咨嗟也. 人之絶之 由己自取 又將誰咎 爲人惡絶 不知所爲則隕穫而至嗟涕 眞小人之情狀也.

?本義? 處萃之終 陰柔无位 求萃不得 故戒占者 必如此而後 可以无咎也.

 

象曰, 齎咨涕?는 未安上也라

?傳? 小人所處 常失其宜 旣貪而從欲 不能自擇安地 至於困窮則顚沛不知所爲 六之涕? 蓋不安於處上也. 君子愼其所處 非義不居 不幸而有危困則泰然自安 不以累其心 小人居不擇安 常履非據 及其窮迫則隕穫躁橈 甚至涕? 爲可羞也. 未者 非遽之辭 猶俗云未便也. 未便能安於上也. 陰而居上 孤處无與 旣非其據 豈能安乎.


 

46. 坤上巽下 地風升

 

?傳? 升 序卦 萃者 聚也. 聚而上者 謂之升 故受之以升. 物之積聚而益高大 聚而上也 故爲升. 所以次於萃也. 爲卦 坤上巽下 木在地下 爲地中生木 木生地中 長而益高 爲升之象也.

 

升은 元亨하니 用見大人호대 勿恤코 南征하면 吉하리라

?傳? 升者 進而上也. 升進則有亨義而以卦才之善 故元亨也. 用此道 以見大人 不假憂恤 前進則吉也. 南征 前進也.

?本義? 升 進而上也. 卦 自解來 柔上居四 內巽外順. 九二 剛中而五應之 是以其占如此. 南征 前進也.

 

彖曰, 柔 以時升하야

?本義? 以卦變 釋卦名.

 

巽而順하고 剛中而應이라 是以大亨하니라

?傳? 以二體言 柔升 謂坤 上行也. 巽 旣體卑而就下. 坤 乃順時而上 升以時也 謂時當升也. 柔旣上而成升則下巽而上順 以巽順之道升 可謂時矣 二以剛中之道 應於五 五以中順之德 應於二 能巽而順 其升以時 是以元亨也. 彖文 誤作大亨 解在大有卦.

?本義? 以卦德卦體 釋卦辭.

 

用見大人勿恤은 有慶也오

?傳? 凡升之道 必由大人 升於位則由王公 升於道則由聖賢 用巽順剛中之道 以見大人 必遂其升. 勿恤 不憂其不遂也. 遂其升則己之福慶而福慶及物也.

 

南征吉은 志行也라

?傳? 南 人之所向 南征 謂前進也. 前進則遂其升而得行其志 是以吉也.

 

象曰, 地中生木이 升이니 君子 以하야 順德하야 積小以高大하니라

?傳? 木生地中 長而上升 爲升之象. 君子 觀升之象 以順脩其德 積累微小 以至高大也. 順則可進 逆乃退也. 萬物之進 皆以順道也. 善不積 不足以成名 學業之充實 道德之崇高 皆由積累而至積小 所以成高大 升之義也.

?本義? 王肅本 順作愼. 今按他書 引此亦多作愼 意尤明白 蓋古字通用也. 說見上篇蒙卦.

 

 

初六, 允升이니 大吉하니라

?傳? 初以柔 居巽體之下 又巽之主 上承於九二之剛 巽之至者也. 二以剛中之德 上應於君 當升之任者也. 允者 信從也. 初之柔巽 唯信從於二 信二而從之同升 乃大吉也. 二 以德言則剛中 以力言則當任 初之陰柔 又无應援 不能自升 從於剛中之賢以進 是由剛中之道也 吉孰大焉.

?本義? 初以柔順居下 巽之主也. 當升之時 巽於二陽 占者如之則信能升而大吉矣.

 

象曰, 允升大吉은 上合志也라

?傳? 與在上者 合志同升也. 上 謂九二 從二而升 乃與二同志也. 能信從剛中之賢 所以大吉.

 

 

九二, 孚乃利用?이니 无咎리라

?傳? 二 陽剛而在下. 五 陰柔而居上. 夫以剛而事柔 以陽而從陰 雖有時而然 非順道也. 以暗而臨明 以剛而事弱 若?勉於事勢 非誠服也. 上下之交 不以誠 其可以久乎 其可以有爲乎. 五雖陰柔 然居尊位 二雖剛陽 事上者也 當內存至誠 不假文飾於誠 積於中則自不事外飾 故曰利用?. 謂尙誠敬也. 自古剛强之臣 事柔弱之君 未有不爲矯飾者也. ? 祭之簡質者也. 云孚乃 謂旣孚 乃宜不用文飾 專以其誠 感通於上也. 如是則得无咎 以剛强之臣而事柔弱之君 又當升之時 非誠意相交 其能免於咎乎.

?本義? 義見萃卦.

 

象曰, 九二之孚는 有喜也라

?傳? 二 能以孚誠 事上則不唯爲臣之道 无咎而已 可以行剛中之道 澤及天下 是有喜也. 凡象 言有慶者 如是則有福慶 及於物也. 言有喜者 事旣善而又有可喜也. 如大畜童牛之?元吉 象云有喜 蓋?於童則易 又免强制之難 是有可喜也.

 

 

九三은 升虛邑이로다

?傳? 三 以陽剛之才 正而且巽 上皆順之 復有援應 以是而升 如入无人之邑 孰禦哉.

?本義? 陽實陰虛而坤有國邑之象. 九三 以陽剛 當承時而進臨於坤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升虛邑은 无所疑也라

?傳? 入无人之邑 其進无疑阻也.

 

 

六四, 王用亨于岐山이면 吉코 无咎하리라

?傳? 四 柔順之才 上順君之升 下順下之進 己則止其所焉. 以陰居柔 陰而在下 止其所也. 昔者 文王之居岐山之下 上順天子而欲致之有道 下順天下之賢而使之升進 己則柔順謙恭 不出其位 至德如此 周之王業 用是而亨也. 四 能如是則亨而吉 且无咎矣 四之才 固自善矣 復有无咎之辭 何也. 曰四之才 雖善而其位 當戒也. 居近君之位 在升之時 不可復升 升則凶咎可知 故云如文王則吉而无咎也. 然處大臣之位 不得无事於升 當上升其君之道 下升天下之賢 己則止其分焉. 分雖當止而德則當升也 道則當亨也. 盡斯道者 其唯文王乎.

?本義? 義見隨卦.

 

象曰, 王用亨于岐山은 順事也라

?傳? 四 居近君之位而當升時 得吉而无咎者 以其有順德也. 以柔居坤 順之至也. 文王之亨于岐山 亦以順時而已. 上順於上 下順乎下 己順處其義 故云順事也.

?本義? 以順而升 登祭于山之象.

 

 

九五, 貞이라야 吉하리니 升階로다

?傳? 五 以下有剛中之應 故能居尊位而吉 然質本陰柔 必守貞固 乃得其吉也. 若不能貞固則信賢不篤 任賢不終 安能吉也. 階 所由而升也. 任剛中之賢 輔之而升 猶登進自階 言有由而易也. 指言九二正應 然在下之賢 皆用升之階也 能用賢則彙升矣.

?本義? 以陰居陽 當升而居尊位 必能正固則可以得吉而升階矣. 階 升之易者.

 

象曰, 貞吉升階는 大得志也리라

?傳? 倚任賢才而能貞固 如是而升 可以致天下之大治 其志可大得也. 君道之升 患无賢才之助爾 有助則猶自階而升也.

 

 

上六, 冥升이니 利于不息之貞하니라

?傳? 六 以陰居升之極 昏冥於升 知進而不知止者也 其爲不明甚矣. 然求升不已之心 有時而用於貞正而當不息之事則爲宜矣 君子於貞正之德 終日乾乾 自强不息 如上六不已之心 用之於此則利也. 以小人貪求无已之心 移於進德則何善如之.

?本義? 以陰 居升極 昏冥不已者也. 占者遇此 无適而利 但可反其不已於外之心 施之於不息之正而已.

 

象曰, 冥升在上하니 消不富也로다

?傳? 昏冥於升極 上而不知已 唯有消亡 豈復有加益也. 不富 无復增益也. 升旣極則有退而无進也.

 

 

 

 

周易傳義大全卷之十七

 

47. 兌上坎下 澤水困

  

?傳? 困 序卦 升而不已必建 故受之以困. 升者 自下而上 自下升上 以力進也不已 必困矣. 故升之後 受之以困也. 困者 憊乏之義. 爲卦 兌上而坎下 水居澤上則澤中有水也. 乃在澤下 枯?无水之象 爲困乏之義. 又兌 以陰在上 坎 以陽居下 與上六 在二陽之上而九二 陷於二陰之重 皆陰柔 ?於陽剛 所以爲困也. 君子 爲小人所?蔽 窮困之時也.

 

困은 亨코 貞하니 大人이라 吉코 无咎하니 有言이면 不信하리라

?傳? 如卦之才則困而能亨 且得貞正 乃大人處困之道也 故能吉而无咎. 大人處困 不唯其道自吉 樂天安命 乃不失其吉也 況隨時善處 復有裕乎. 有言不信 當困而言 人誰信之.

?本義? 困者 窮而不能自振之義. 坎剛 爲兌柔所?. 九二 爲二陰所? 四五 爲上六所?. 所以爲困 坎險兌說 處險而說 是身雖困而道則亨也. 二五 剛中 又有大人之象 占者 處困能亨則得其正矣. 非大人 其孰能之 故曰貞 又曰大人者 明不正之小人 不能當也. 有言不信 又戒以當務晦? 不可尙口 益取困窮.

 

彖曰, 困은 剛?也니

?傳? 卦所以爲困 以剛 爲柔所掩蔽也. 陷於下而掩於上 所以困也 陷亦掩也. 剛陽君子而爲陰柔 小人所掩蔽 君子之道 困窒之時也.

?本義? 以卦體 釋卦名.

 

險以說하야 困而不失其所亨은 其唯君子乎인져

?傳? 以卦才 言處困之道也. 下險而上說 爲處險而能說 雖在困窮艱險之中 樂天安義 自得其說樂也. 時雖困也 處不失義則其道自亨 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能如是者 其唯君子乎. 若時當困而反亨 身雖亨 乃其道之困也. 君子 大人通稱.

 

貞大人吉은 以剛中也오

?傳? 困而能正 大人所以吉也. 蓋其以剛中之道也. 五與二 是也. 非剛中則遇困而失其正矣.

 

有言不信은 尙口 乃窮也라

?傳? 當困而言 人所不信 欲以口免困 乃所以致窮也. 以說處困 故有尙口之戒.

?本義? 以卦德卦體 釋卦辭.

 

象曰, 澤无水 困이니 君子 以하야 致命遂志하니라

?傳? 澤无水 困乏之象也. 君子當困窮之時 旣盡其防慮之道而不得免則命也. 當推致其命 以遂其志 知命之當然也則窮塞禍患 不以動其心 行吾義而已. 苟不知命則恐懼於險難 隕穫於窮? 所守亡矣 安能遂其爲善之志乎.

?本義? 水下漏則澤上枯 故曰澤无水. 致命 猶言授命 言持以與人而不之有也 能如是則雖困而亨矣.

 

 

初六, 臀困于株木이라 入于幽谷하야 三歲라도 不?이로다

?傳? 六 以陰柔 處於至卑 又居坎險之下 在困不能自濟者也. 必得在上剛明之人 爲援助則可以濟其困矣. 初與四 爲正應 九四 以陽而居陰 爲不正. 失剛而不中 又方困於陰? 是惡能濟人之困 猶株木之下 不能蔭覆於物. 株木 无枝葉之木也. 四 近君之位. 在他卦 不爲无助 以居困而不能庇物 故爲株木. 臀 所以居也. 臀困于株木 謂无所庇而不得安其居 居安則非困也. 入于幽谷 陰柔之人 非能安其所遇 旣不能免於困則益迷暗妄動 入於深困. 幽谷 深暗之所也. 方益入於困 无自出之勢 故至於三歲不? 終困者也. 不? 不遇其所亨也.

?本義? 臀 物之底也 困于株木 傷而不能安也. 初六 以陰柔 處困之底 居暗之甚.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入于幽谷은 幽不明也라

?傳? 幽 不明也. 謂益入昏暗 自陷於深困也 明則不至於陷矣.

 

 

九二, 困于酒食이나 朱?이 方來하리니 利用亨祀니 征이면 凶하니 无咎니라

?傳? 酒食 人所欲而所以施惠也. 二以剛中之才而處困之時 君子 安其所遇 雖窮?險難 无所動其心 不恤其爲困也. 所困者 唯困於所欲耳 君子之所欲者 澤天下之民 濟天下之困也 二未得遂其欲施其惠 故爲困于酒食也. 大人君子 悔其道而困於下 必得有道之君 求而用之然後 能施其所蘊. 二以剛中之德 困於下 上有九五剛中之君 道同德合 必來相求 故云朱?方來. 方來 方且來也. 朱? 王者之服 蔽膝也. 以行來爲義 故以蔽膝言之. 利用亨祀 亨祀以至誠 通神明也. 在困之時 利用至誠 如亨祀然 其德旣誠 自能感通於上. 自昔賢哲 困於幽遠而德卒升聞 道卒爲用者 唯自守至誠而已. 征凶无咎 方困之時 若不至誠安處 以俟命 往而求之則犯難得凶 乃自取也 將誰咎乎. 不度時而征 乃不安其所 爲困所動也. 失剛中之德 自取凶悔 何所怨咎. 諸卦二五 以陰陽相應而吉 唯小畜與困 乃?於陰 故同道相求. 小畜 陽爲陰所畜. 困 陽爲陰所?也.

?本義? 困于酒食 厭?苦惱之意. 酒食 人之所欲 然醉飽過宜則是反爲所困矣. 朱?方來 上 應之也. 九二 有剛中之德 以處困時 雖无凶害而反困於得其所欲之多 故其象 如此而其占 利以亨祀. 若征行則非其時 故凶而於義 爲无咎也.

 

象曰, 困于酒食은 中이라 有慶也리라

?傳? 雖困于所欲 未能施惠於人 然守其剛中之德 必能致亨而有福慶也. 雖使時未亨通 守其中德 亦君子之道. 亨 乃有慶也.

 

 

六三, 困于石하며 據于??라 入于其宮이라도 不見其妻니 凶토다

?傳? 六三 以陰柔不中正之質 處險極而用剛 居陽用剛也 不善處困之甚者也. 石 堅重難勝之物. ?? 刺不可據之物. 三 以剛險而上進則二陽在上 力不能勝 堅不可犯 益自困耳 困于石也. 以不善之德 居九二剛中之上 其不安猶藉刺 據于??也. 進退 旣皆益困 欲安其所 益不能矣. 宮 其居所安也. 妻 所安之主也. 知進退之不可而欲安其居則失其所安矣. 進退與處 皆不可 唯死而已 其凶可知. 繫辭曰非所困而困焉 名必辱 非所據而據焉 身必危 旣辱且危 死期將至 妻其可得見耶. 二陽 不可犯也而犯之以取困 是非所困而困也. 名辱 其事惡也. 三在二上 固爲據之 然苟能謙柔以下之則无害矣. 乃用剛險以乘之則不安而取困 如據??也 如是死期將至 所安之主 可得而見乎. ?本義? 陰柔而不中正 故有此象而其占則凶. 石 指四. ?? 指二. 宮 謂三而妻則六也. 其義則繫辭備矣.

 

象曰, 據于??는 乘剛也일새오 入于其宮不見其妻는 不祥也라

?傳? 據于?? 謂乘九二之剛. 不安 猶藉刺也. 不祥者 不善之徵. 失其所安者 不善之效 故云不見其妻不祥也.

 

 

九四, 來徐徐는 困于金車일새니 吝하나 有終하리라

?傳? 唯力不足 故困. 亨困之道 必由援助 當困之時 上下相求 理當然也. 四與初 爲正應 然四以不中正 處困 其才 不足以濟人之困. 初 比二 二有剛中之才 足以拯困則宜爲初所從矣. 金 剛也. 車 載物者也. 二 以剛在下 載己 故謂之金車. 四 欲從初而阻於二 故其來遲疑而徐徐 是困于金車也. 己之所應 疑其少己而之他 將從之則猶豫不敢遽前 豈不可羞吝乎. 有終者 事之所歸者 正也. 初四 正應 終必相從也. 寒士之妻 弱國之臣 各安其正而已 苟擇勢而從則惡之大者 不容於世矣. 二與四 皆以陽居陰而二以剛中之才 所以能濟困也. 居陰者 尙柔也. 得中者 不失剛柔之宜也.

?本義? 初六 九四之正應 九四 處位不當 不能濟物而初六方困於下 又爲九二所隔 故其象如此. 然邪不勝正 故其占 雖爲可吝而必有終也. 金車 爲九二象 未詳 疑坎有輪象也.

 

象曰, 來徐徐는 志在下也니 雖不當位나 有與也니라

?傳? 四 應於初而隔於二 志在下求 故徐徐而來 雖居不當位 爲未善 然其正應相與 故有終也.

 

 

九五, ??이니 困于赤?하나 乃徐有說하리니 利用祭祀니라

?傳? 截鼻曰? 傷於上也. 去足 爲? 傷於下也. 上下 皆?於陰 爲其傷害 ??之象也. 五 君位也. 人君之困 由上下 无與也. 赤? 臣下之服 取行來之義 故以?言. 人君之困 以天下不來也 天下皆來則非困也. 五雖在困而有剛中之德 下有九二剛中之賢 道同德合 徐必相應而來 共濟天下之困 是始困而徐有喜說也. 利用祭祀 祭祀之事 必致其誠敬而後受福. 人君在困時 宜念天下之困 求天下之賢 若祭祀然 致其誠敬 則能致天下之賢 濟天下之困矣. 五與二 同德而云上下无與 何也. 曰陰陽相應者 自然相應也 如夫婦骨肉 分定也. 五與二 皆陽爻 以剛中之德 同而相應 相求而後 合者也. 如君臣朋友 義合也. 方其始困 安有上下之與. 有與則非困 故徐合而後有說也. 二云亨祀 五云祭祀 大意則宜用至誠 乃受福也. 祭與祀享 泛言之則可通 分而言之 祭 天神. 祀 地祗. 享 人鬼. 五 君位 言祭. 二 在下 言享. 各以其所當用也.

?本義? ??者 傷於上下 下旣傷則赤? 无所用而反爲困矣. 九五 當困之時 上爲陰? 下則乘剛 故有此象. 然剛中而說體 故能遲久而有說也. 占具象中 又利用祭祀 久當獲福.

 

象曰, ??은 志未得也오 乃徐有說은 以中直也오 利用祭祀는 受福也리라

?傳? 始爲陰?无上下之與 方困未得志之時也 徐而有說 以中直之道 得在下之賢 共濟於困也. 不曰中正 與二合者 云直 乃宜也. 直 比正 意 差緩 盡其誠意 如祭祀然 以求天下之賢則能亨天下之困而享受其福慶也.

 

 

上六, 困于葛?와 于??이니 曰動悔라하야 有悔면 征하야 吉하리라

?傳? 物極則反 事極則變 困旣極矣 理當變矣. 葛? 纏束之物. ?? 危動之狀. 六 處困之極 爲困所纏束而居最高危之地 困于葛?與??也. 動悔 動輒有悔 无所不困也. 有悔 咎前之失也. 曰 自謂也. 若能曰如是 動皆得悔 當變前之所爲 有悔也 能悔則往而得吉也. 困極而征則出於困矣 故吉. 三 以陰在下卦之上而凶 上 居一卦之上而无凶 何也. 曰三 居剛而處險 困而用剛險 故凶. 上 以柔居說 唯爲困極耳. 困極則有變 困之道也 困與屯之上 皆以无應 居卦終 屯則泣血漣如 困則有悔征吉. 屯 險極而困 說體故也 以說順進 可以離乎困也.

?本義? 以陰柔 處困極 故有困于葛?于??曰動悔之象 然物窮則變 故其占 曰若能有悔則可以征而吉矣.

 

象曰, 困于葛?는 未當也오 動悔有悔는 吉行也라

?傳? 爲困所纏而不能變 未得其道也 是處之未當也. 知動則得悔 遂有悔而去之 可出於困 是其行而吉也.

 

 

 

 

48. 坎上巽下 水風井

 

?傳? 井 序卦 困乎上者 必反下 故受之以井 承上升而不已 必困爲言 謂上升不已而困則必反於下也. 物之在下者 莫如井 井所以次困也. 爲卦 坎上巽下 坎 水也. 巽之象則木也 巽之義則入也. 木 器之象 木入於水下而上乎水 汲井之象也.

 

井은 改邑호대 不改井이니 无喪无得하며 往來 井井하나니

?傳? 井之爲物 常而不可改也. 邑 可改而之他 井 不可遷也. 故曰改邑不改井 汲之而不竭 存之而不盈 无喪无得也. 至者 皆得其用 往來井井也 无喪无得 其德也常. 往來井井 其用也周 常也周也 井之道也.

 

?至 亦未?井이니 羸其甁이면 凶하니라

?傳? ? 幾也. ? ?也. 井 以濟用爲功 幾至而未及用 亦與未下?於井 同也 君子之道 貴乎有成 所以五穀不熟 不如荑稗 掘井九?而不及泉 猶爲棄井 有濟物之用而未及物 猶无有也. 羸 敗其甁而失之 其用喪矣 是以凶也. 羸 毁敗也.

?本義? 井者 穴地出水之處 以巽木 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 故爲井. 改邑不改井 故无喪无得而往者來者 皆井其井也. ? 幾也. ? ?也. 羸 敗也. 汲井幾至 未盡?而敗其甁則凶也. 其占 爲事仍舊无得喪而又當敬勉 不可幾成而敗也.

 

彖曰, 巽乎水而上水 井이니 井은 養而不窮也하니라

?本義? 以卦象 釋卦名義.

 

改邑不改井은 乃以剛中也오

?傳? 巽入於水下而上其水者 井也. 井之養於物 不有窮已 取之而不竭 德有常也. 邑可改 井不可遷 亦其德之常也. 二五之爻剛中之德 其常乃如是 卦之才與義 合也.

 

?至亦未?井은 未有功也오 羸其甁이라 是以凶也라

?傳? 雖使幾至 旣未爲用 亦與未?井 同. 井 以濟用爲功 水出乃爲用 未出則何功也. 甁 所以上水而致用也. 羸敗其甁則不爲用矣 是以凶也.

?本義? 以卦體 釋卦辭 无喪无得往來井井兩句 意與不改井同 故不復出 剛中 以二五而言 未有功而敗其甁 所以凶也.

 

象曰, 木上有水 井이니 君子 以하야 勞民勸相하니라

?傳? 木承水而上之 乃器汲水而出井之象 君子 觀井之象 法井之德 以勞徠其民而勸勉以相助之道也. 勞徠其民 法井之用也 勸民使相助 法井之施也.

?本義? 木上有水 津潤上行 井之象也. 勞民者 以君養民 勸相者 使民相養 皆取井養之義.

 

初六. 井泥不食이라 舊井에 无禽이로다

?傳? 井與鼎 皆物也 就物以爲義. 六 以陰柔居下 上无應援 无上水之象 不能濟物 乃井之不可食也. 井之不可食 以泥?也. 在井之下 有泥之象 井之用 以其水之養人也 无水則舍置不用矣. 井水之上 人獲其用 禽鳥亦就而求焉 舊廢之井 人旣不食 水不復上則禽鳥亦不復往矣 蓋无以濟物也. 井 本濟人之物. 六 以陰居下 无上水之象 故爲不食 井之不食 以泥也. 猶人 當濟物之時而才弱无援 不能及物 爲所舍也.

?本義? 井 以陽剛爲泉 上出爲功. 初六 以陰居下 故爲此象 蓋不泉而泥則人所不食而禽鳥亦莫之顧也.

 

象曰, 井泥不食은 下也일새오 舊井无禽은 時舍也라

?傳? 以陰而居井之下 泥之象也. 无水而泥 人所不食也 人不食則水不上 无以及禽鳥 禽鳥亦不至矣 見其不能濟物 爲時所舍置不用也 若能及禽鳥 是亦有所濟也. 舍 上聲 與乾之時舍 音不同.

?本義? 言爲時所棄.

 

 

九二, 井谷이라 射?오 甕?漏로다

?傳? 二雖剛陽之才而居下 上无應而比於初 不上而下之象也. 井之道 上行者也 澗谷之水則旁出而就下. 二 居井而就下 失井之道 乃井而如谷也. 井 上出則養人而濟物 今乃下就汚泥 注於?而已. ? 或以爲蝦 或以爲? 井泥中微物耳. 射 注也. 如谷之下流 注於?也. 甕?漏 如甕之破漏也. 陽剛之才 本可以養人濟物而上无應援 故不能上而就下 是以无濟用之功 如水之在甕 本可爲用 乃破?而漏之 不爲用也. 井之初二 无功而不言悔咎何也. 曰失則有悔 過則爲咎 无應援而不能成用 非悔咎乎 居二比初 豈非過乎. 曰處中 非過也 不能上 由无援 非以比初也.

?本義? 九二 剛中 有泉之象 然上无正應 下比初六 功不上行 故其象如此.

 

象曰, 井谷射?는 无與也일새라

?傳? 井 以上出爲功. 二 陽剛之才 本可濟用 以在下而上无應援 是以下比而射? 若上有與之者則當汲引而上 成井之功矣.

 

 

九三, 井渫不食하야 爲我心惻하야 可用汲이니 王明하면 ?受其福하리라

?傳? 三 以陽剛 居得其正 是有濟用之才者也. 在井下之上 水之淸潔可食者也. 井 以上爲用居下 未得其用也. 陽之性 上 又志應上六 處剛而過中 汲汲於上進 乃有才用而切於詩爲 未得其用 則如井之渫治淸潔而不見食 爲心之惻?也. 三 居井之時 剛而不中 故切於施爲 異乎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者也. 然明王用人 豈求備也 故王明則受福矣. 三之才 足以濟用 如井之淸潔 可用汲而食也. 若上有明王則當用之而得其效 賢才見用則己得行其道 君得享其功 下得被其澤 上下?受其福也.

?本義? 渫 不停?也. 井渫不食而使人心惻 可用汲矣 王明則汲井以及物而施者受者 ?受其福也. 九三 以陽居陽 在下之上而未爲時用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井渫不食은 行을 惻也오 求王明은 受福也라

?傳? 井渫治而不見食 乃人有才知而不見用 以不得行 爲憂惻也. 旣以不得行 爲惻則豈免有求也 故求王明而受福 志切於行也.

?本義? 行惻者 行道之人 皆以爲惻也.

 

 

六四, 井?면 無咎리라

?傳? 四雖陰柔而處正 上承九五之君 才不足以廣施利物 亦可自手者也 故能修治則得无咎. ? ?累也 謂修治也. 四雖才弱 不能廣濟物之功 修治其事 不至於廢可也. 若不能修治 廢其養人之功則失井之道 其咎大矣. 居高位而得剛陽中正之君 但能處正承上 不廢其事 亦可以免咎也.

?本義? 以六居四 雖得其正 然陰柔不泉 則但能修治 而无及物之功 故其象 爲井?而占則无咎 占者 能自修治則雖无及物之功 而亦可以无咎矣.

 

象曰, 井?无咎는 修井也일새라

?傳? ?者 修治於井也 雖不能大其濟物之功 亦能修治不廢也 故无咎 僅能免咎而已. 若在剛陽 自不至如是 如是則可咎矣.

 

 

九五, 井冽寒泉食이로다

?傳? 五以陽剛中正 居尊位 其才其德 盡善盡美 井冽寒泉食也. 冽 謂甘潔也. 井泉 以寒爲美 甘潔之寒泉 可爲人食也 於井道 爲至善也. 然而不言吉者 井 以上出爲成功 未至於上 未及用也 故至上而後 言元吉.

?本義? 冽 潔也. 陽剛中正 功及於物 故爲此象 占者 有其德則契其象也.

 

象曰, 寒泉之食은 中正也일새라

?傳? 寒泉而可食 井道之至善者也. 九五中正之德 爲至善之義.

 

 

上六, 井收勿幕고 有孚라 元吉이니라

?傳? 井 以上出爲用 居井之上 井道之成也. 收 汲取也. 幕 蔽覆也. 取而不蔽 其利无窮 井之施 廣矣大矣. 有孚 有常而不變也 博施而有常 大善之吉也. 夫體井之用 博施而有常 非大人孰能 他卦之終 爲極爲變 唯井與鼎. 終 乃爲成功 是以吉也.

?本義? 收 汲取也. ?氏云 收 鹿盧收?者也 亦通. 幕 蔽覆也. 有孚 謂其出 有源而不窮也. 井 以上出爲功而坎口不? 故上六 雖非陽剛而其象如此 然占者應之 必有孚 乃元吉也.

 

象曰, 元吉在上이 大成也라

?傳? 以大善之吉 在卦之上 井道之大成也. 井 以上爲成功.

 

 

 

 

49. 兌上離下 澤火革 

 

?傳? 革 序卦 井道 不可不革 故受之以革 井之爲物 存之則穢敗 易之則淸潔 不可不革者也 故井之後 受之以革也. 爲卦 兌上離下 澤中有火也. 革 變革也. 水火 相息之物 水滅火 火?水 相變革者也. 火之性上 水之性下 若相違行則?而已 乃火在下水在上 相就而相剋 相滅息者也 所以爲革也. 又二女 同居而其歸各異 其志不同 爲不相得也 故爲革也.

 

革은 己日이라도 乃孚하리니 元亨코 利貞하야 悔 亡하니라

?傳? 革者 變其故也. 變其故則人未能遽信 故必己日然後 人心信從 元亨利貞悔亡 弊壞而後革之. 革之 所以致其通也 故革之而可以大亨 革之而利於正道則可久而得去故之義 无變動之悔 乃悔亡也 革而无甚益 猶可悔也 況反害乎. 古人所以重改作也.

 

?本義? 革 變革也. 兌澤在上 離火在下 火然則水乾 水決則火滅. 中少二女 合爲一卦而少上中下 志不相得 故其卦 爲革也. 變革之初 人未之信 故必己日而後信. 又其內有文明之德而外有和說之氣 故其占 爲有所更革 皆大亨而得其正 所革皆當而所革之悔亡也. 一有不正則所革 不信不通而反有悔矣.

 

彖曰, 革은 水火 相息하며 二女 同居호대 其志不相得이 曰革이라

?傳? 澤火 相滅息 又二女 志不相得 故爲革. 息 爲止息 又爲生息 物止而後有生 故爲生義 革之相息 謂止息也.

?本義? 以卦象 釋卦名義. 大略與?相似 然以相違而爲? 相息而爲革也. 息 滅息也 又爲生息之義. 滅息而後 生息也.

 

己日乃孚는 革而信之라

?傳? 事之變革 人心豈能便信 必終日而後孚. 在上者 於改爲之際 當詳告申令 至於己日 使人信之. 人心不信 雖强之行 不能成也. 先王政令 人心始以爲疑者有矣 然其久也必信 終不孚而成善治者 未之有也.

 

文明以說하야 大亨以正하니 革而當할새 其悔乃亡하니라

?傳? 以卦才 言革之道也. 離爲文明 兌爲說 文明則理无不盡 事无不察. 說則人心和順 革而能照察事理 和順人心 可致大亨而得貞正如是 變革得其至當 故悔亡也. 天下之事 革之不得其道則反致弊害 故革有悔之道. 唯革之至當則 新舊之悔 皆亡也.

?本義? 以卦德 釋卦辭.

 

天地革而四時 成하고 湯武 革命하야 順乎天而應乎人하니 革之時 大矣哉라

?傳? 推革之道 極乎天地變易 時運終始也. 天地陰陽 推遷改易而成四時 萬物 於是生長成終 各得其宜 革而後 四時成也. 時運旣終 必有革而新之者. 王者之興 受命於天 故易世 謂之革命. 湯武之王 上順天命 下應人心 順乎天而應乎人也. 天道變改 世故遷易 革之至大也 故贊之曰革之時大矣哉.

?本義? 極言而贊其大也.

 

象曰, 澤中有火 革이니 君子 以하야 治歷明時하니라

?傳? 水火相息爲革. 革 變也. 君子觀變革之象 推日月星辰之遷易 以治歷數 明四時之序也. 夫變易之道 事之至大 理之至明 跡之至著 莫如四時. 觀四時而順變革則與天地 合其序矣.

?本義? 四時之變 革之大者.

 

 

初九, 鞏用黃牛之革이니라

?傳? 變革 事之大也 必有其時 有其位 有其才 審慮而愼動而後 可以无悔. 九 以時則初也. 動於事初則无審愼之意而有躁易之象. 以位則下也 无時无援而動於下則有僭妄之咎而无體勢之重. 以才則離體而陽也. 離 性上而剛體健 皆速於動也 其才如此 有爲則凶咎至矣. 蓋剛不中而體躁所不足者 中與順也. 當以中順 自固而无妄動 則可也. 鞏 局束也. 革 所以包束. 黃 中色. 牛 順物. 鞏用黃牛之革 謂以中順之道自固 不妄動也. 不云吉凶 何也. 曰妄動則有凶咎 以中順自固則不革而已 安得便有吉凶乎.

?本義? 雖當革時 居初无應 未可有爲 故爲此象. 鞏 固也. 黃 中色. 牛 順物. 革 所以固物 亦取卦名而義不同也. 其占 爲當堅確固守而不可以有爲 聖人之於變革 其謹如此.

 

象曰, 鞏用黃牛는 不可以有爲也일새라

?傳? 以初九時位才 皆不可以有爲 故當以中順 自固也.

 

六二, 己日이어야 乃革之니 征이면 无咎하리라

?傳? 以六居二 柔順而得中正 又文明之主 上有剛陽之君 同德相應 中正則无偏蔽 文明則盡事理 應上則得權勢 體順則无違悖 時可矣 位得矣 才足矣 處革之至善者也. 然臣道 不當爲革之先 又必待上下之信 故己日乃革之也. 如二之才德 所居之地 所進之時 足以革天下之弊. 新天下之治 當進而上輔於君 以行其道 則吉而无咎也. 不進則失可爲之時 爲有咎也. 以二體柔而處當位 體柔則其進緩 當位則其處固 變革者 事之大 故有此戒. 二 得中而應剛 未至失於柔也. 聖人 因其有可戒之疑而明其義耳 使賢才 不失可爲之時也.

?本義? 六二 柔順中正而爲文明之主 有應於上 於是可以革矣 然必己日然後 革之則征吉而无咎 戒占者 猶未可遽變也.

 

象曰, 己日革之는 行有嘉也라

?傳? 己日而革之 征則吉而无咎者 行則有嘉慶也. 謂可以革天下之弊 新天下之事 處而不行 是无救弊濟世之心 失時而有咎也.

 

九三, 征이면 凶하니 貞?할지니 革言이 三就면 有孚리라

?傳? 九三 以剛陽 爲下之上 又居離之上而不得中 躁動於革者也. 在下而躁於變革 以是而行則有凶也. 然居下之上 事苟當革 豈可不爲也. 在乎守貞正而懷危懼 順從公論則可行之不疑. 革言 猶當革之論. 就 成也 合也. 審察當革之言 至於三而皆合則可信也. 言重愼之至 能如是則必得至當 乃有孚也. 己可信而衆所信也 如此則可以革矣. 在革之時 居下之上 事之當革 若畏懼而不爲則失時爲害 唯當愼重之至 不自任其剛明 審稽公論 至於三就而後 革之則无過矣.

?本義?過剛不中 居離之極 躁動於革者也. 故其占 有征凶貞?之戒 然其時則當革 故至於革言三就則亦有孚而可革也.

 

象曰, 革言三就어니 又何之矣리오

?傳? 稽之衆論 至於三就 事至當也 又何之矣. 乃俗語 更何往也. 如是而行 乃順理時行 非己之私意所欲爲也 必得其宜矣.

[本義] 言已甚.

 

 

九四, 悔亡하니 有孚면 改命하야 吉하리라

?傳? 九四 革之盛也. 陽剛 革之才也 離下體而進上體 革之時也. 居水火之際 革之勢也 得近君之位 革之任也. 下无係應 革之志也. 以九居四 剛柔相際 革之用也. 四 旣具此 可謂當革之時也. 事之可悔而後革之 革之而當其悔 乃亡也. 革之旣當 唯在處之以至誠 故有孚則改命吉. 改命 改爲也 謂革之也. 旣事當而弊革 行之以誠 上信而下順 其吉可知. 四非中正而至善 何也. 曰唯其處柔也 故剛而不過 近而不逼 順承中正之君 乃中正之人也. 易之取義 无常也 隨時而已.

?本義? 以陽居陰 故有悔. 然卦已過中 水火之際 乃革之時而剛柔不偏 又革之用也 是以悔亡. 然又必有孚然後 革 乃可獲吉 明占者 有其德而當其時 又必有信 乃悔亡而得吉也.

 

象曰, 改命之吉은 信志也일새라

?傳? 改命而吉 以上下 信其志也 誠旣至則上下信矣. 革之道 以上下之信爲本 不當不孚則不信 當而不信 猶不可行也 況不當乎.

 

 

九五, 大人이 虎變이니 未占에 有孚리라

?傳? 九五 以陽剛之才中正之德 居尊位 大人也. 以大人之道 革天下之事 无不當也 无不時也 所過變化 事理炳著 如虎之文采 故云虎變. 龍虎 大人之象也. 變者 事物之變 曰虎 何也. 曰大人 變之 乃大人之變也. 以大人中正之道 變革之 炳然昭著 不待占決 知其至當而天下必信也. 天下蒙大人之革 不待占決 知其至當而信之也.

?本義? 虎 大人之象. 變 謂希革而毛?也. 在大人則自新新民之極 順天應人之時也. 九五 以陽剛中正 爲革之主 故有此象 占而得此則有此應 然亦必自其未占之時 人己信其如此 乃足以當之耳.

 

象曰, 大人虎變은 其文이 炳也라

?傳? 事理明著 若虎文之炳煥明盛也. 天下有不孚乎.

 

 

上六, 君子는 豹變이오 小人은 革面이니 征이면 凶코 居貞이면 吉하리라

?傳? 革之終 革道之成也. 君子 謂善人. 良善則己從革而變 其著見 若豹之彬蔚也. 小人 昏愚難遷者 雖未能心化 亦革其面 以從上之敎令也. 龍虎 大人之象 故大人. 云虎 君子 云豹也. 人性本善 皆可以變化 然有下愚 雖聖人 不能移者. 以堯舜爲君 以聖繼聖 百有餘年 天下被化 可謂深且久矣 而有苗有象 其來格烝乂 蓋亦革面而已. 小人 旣革其外 革道 可以爲成也. 苟更從而深治之則爲己甚 己甚 非道也. 故至革之終而又征則凶也 當貞固以自守. 革 至於極而不守以貞則所革 隨復變矣. 天下之事 始則患乎難革 已革則患乎不能守也 故革之終 戒以居貞則吉也. 居貞 非爲六戒乎 曰爲革終言也 莫不在其中矣. 人性本善 有不可革者 何也. 曰語其性則皆善也 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 所謂下愚 有二焉 自暴也自棄也. 人苟以善自治則无不可移者 雖昏愚之至 皆可漸磨而進也. 有自暴者 拒之以不信 自棄者 絶之以不爲. 雖聖人與居 不能化而入也 仲尼之所謂下愚也. 然天下自暴自棄者 非必皆昏愚也 往往强戾而才力有過人者 商辛是也. 聖人 以其自絶於善 謂之下愚 然考其歸則誠愚也. 旣曰下愚 其能革面 何也. 曰心雖絶於善道 其畏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 唯其有與人同 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本義? 革道已成 君子如豹之變 小人亦革面以聽從矣 不可以往而居正則吉 變革之事 非得己者 不可以過而上六之才 亦不可以有行也 故占者 如之.

 

象曰, 君子豹變은 其文이 蔚也오 小人革面은 順以從君也라

?傳? 君子 從化遷善 成文彬蔚 章見於外也. 中人以上 莫不變革 雖不移之小人 則亦不敢肆其惡. 革易其外 以順從君上之敎令 是革面也 至此革道成矣. 小人 勉而假善 君子所容也 更往而治之則凶矣.

 

 

 

周易傳義大全卷之十八

 

 

50. 離上巽下 火風鼎

 

?傳? 鼎 序卦 革物者 莫若鼎 故受之以鼎 鼎之爲用 所以革物也. 變腥而爲熟 易堅而爲柔 水火不可同處也 能使相合爲用而不相害 是能革物也 鼎所以次革也. 爲卦 上離下巽 所以爲鼎 則取其象焉 取其義焉. 取其象者 有二. 以全體言之則下植爲足 中實爲腹 受物在中之象 對峙於上者 耳也. 橫亘乎上者 鉉也. 鼎之象也. 以上下二體言之則中虛在上 下有足以承之 亦鼎之象也. 取其義則木從火也. 巽 入也 順從之義 以木從火 爲然之象. 火之用 唯燔與烹 燔不假器 故取烹象而爲鼎. 以木巽火 烹?之象也. 制器 取其象也 乃象器以爲卦乎. 曰制器 取於象也. 象存乎卦而卦不必先器 聖人制器 不待見卦而後知象 以衆人之不能知象也 故設卦以示之. 卦器之先後 不害於義也. 惑疑鼎非自然之象 乃人爲也. 曰固人爲也 然烹? 可以成物 形制如是則可用 此非人爲 自然也. 在井亦然 器雖在卦先 而所取者 乃卦之象 卦復用器以爲義也.

 

 

鼎은 元吉亨하니라

?傳? 以卦才 言也. 如卦之才 可以致元亨也. 止當云元亨 文羨吉字. 卦才 可以致元亨 未便有元吉也. 彖 復止云元亨 其羨明矣.

?本義? 鼎 烹?之器. 爲卦 下陰爲足 二三四陽爲腹  五陰爲耳 上陽爲鉉 有鼎之象. 又以巽木 入離火而致烹? 鼎之用也. 故其卦爲鼎 下巽 巽也 上離 爲目而五爲耳. 有內巽順而外聰明之象. 卦 自巽來 陰進居五而下應九二之陽 故其占曰元亨. 吉 衍文也.

 

彖曰, 鼎은 象也니

?傳? 卦之爲鼎 取鼎之象也. 鼎之爲器 法卦之象也 有象而後有器 卦復用器而爲義也. 鼎 大器也 重寶也. 故其制作形模 法象尤嚴 鼎之名 正也. 古人訓方 方 實正也. 以形言則耳 對植於上 足 分峙於下 周圓內外 高卑厚薄 莫不有法而至正 至正然後 成安重之象 故鼎者 法象之器 卦之爲鼎 以其象也.

 

以木巽火 亨?也니 聖人이 亨하야 以享上帝하고 而大亨하야 以養聖賢하니라

?傳? 以二體 言鼎之用也. 以木巽火 以木從火 所以亨?也. 鼎之爲器 生人所賴至切者也. 極其用之大則聖人亨 以亨上帝. 大亨 以養聖賢. 聖人 古之聖王. 大 言其廣.

?本義? 以卦體二象 釋卦名義因極其大而言之. 享帝貴誠 用犢而已. 養賢則饔?牢禮 當極其盛 故曰大亨.

 

巽而耳目이 聰明하고 柔進而上行하고 得中而應乎剛이라 是以元亨하니라

?傳? 上 旣言鼎之用矣 復以卦才言 人能如卦之才 可以致元亨也. 下體巽 爲巽順於理 離 明而中虛於上 爲耳目聰明之象. 凡離在上者 皆云柔進而上行 柔在下之物 乃居尊位 進而上行也. 以明居尊而得中道 應乎剛 能用剛陽之道也. 五 居中而又以柔而應剛 爲得中道 其才如是 所以能元亨也.

 ?本義? 以卦象卦變卦體 釋卦辭.

 

象曰, 木上有火 鼎이니 君子 以하야 正位하야 凝命하니라

?傳? 木上有火 以木巽火也 烹?之象 故爲鼎. 君子觀鼎之象 以正位凝命. 鼎者 法象之器 其形端正 其體安重 取其端正之象則以正其位 謂正其所居之位. 君子所處 必正其小 至於席不正不坐 毋跛毋倚 取其安重之象則凝其命令 安重其命令也. 凝 聚止之義 謂安重也. 今世俗 有凝然之語 以命令而言耳. 凡動爲 皆當安重也.

?本義? 鼎 重器也. 故有正位凝命之意. 凝 猶至道不凝之凝 傳所謂協于上下 以承天休者也.

 

 

初六, 鼎이 顚趾나 利出否하니 得妾하면 以其子无咎리라

?傳? 六 在鼎下 趾之象也. 上應於四 趾而向上 顚之象也. 鼎覆則趾顚 趾顚則覆其實矣 非順道也. 然有當顚之時 謂傾出敗惡 以致潔取新則可也. 故顚趾 利在於出否 否 惡也. 四 近君大臣之位. 初 在下之人而相應 乃上求於下 下從其上也. 上能用下之善 下能輔上之爲 可以成事功 乃善道. 如鼎之顚趾 有當顚之時 未爲悖理也 得妾以其子无咎. 六 陰而卑 故爲妾. 得妾 謂得其人也. 若得良妾則能輔助其主 使无過咎也. 子 主也. 以其子 致其主於无咎也. 六 陰 居下而卑巽從陽 妾之象也. 以六 上應四 爲顚趾而發此義. 初六 本无才德可取 故云得妾 言得其人則如是也.

?本義? 居鼎之下 鼎趾之象也 上應九四則顚矣. 然當卦初 鼎未有實而舊有否惡之積焉 因其顚而出之則爲利矣. 得妾而因得其子 亦由是也. 此爻之象如此 而其占无咎 蓋因敗以爲功 因賤以致貴也.

 

象曰, 鼎顚趾나 未悖也오

?傳? 鼎覆而趾顚 悖道也. 然非必爲悖者 蓋有傾出否惡之時也.

 

利出否는 以從貴也라

?傳? 去故而納新 瀉惡而受美 從貴之義也. 應於四 上從於貴者也.

?本義? 鼎而顚趾 悖道也而因可出否 以從貴則未爲悖也. 從貴 謂應四 亦爲取新之意.

 

 

九二, 鼎有實이나 我仇 有疾하니 不我能卽이면 吉하리라

?傳? 二以剛實居中 鼎中有實之象 鼎之有實 上出則爲用. 二 陽剛 有濟用之才 與五相應. 上從六五之君則得正而其道可亨 然與初密比. 陰 從陽者也. 九二 居中而應中 不至失正 己雖自守 彼必相求 故戒能遠之 使不來卽我則吉也. 仇 對也. 陰陽 相對之物 謂初也. 相從則非正而害義 是有疾也. 二當以正自守 使之不能來就己 人能自守以正則不正 不能就之矣 所以吉也.

?本義? 以剛居中 鼎有實之象也. 我仇 謂初 陰陽相求而非正則相陷於惡而爲仇矣. 二能以剛中自守則初雖近 不能以就之矣. 是以其象 如此而其占 爲如是則吉也.

 

象曰, 鼎有實이나 愼所之也니

?傳? 鼎之有實 乃人之有才業也. 當愼所趨向 不愼所往則亦陷於非義 二能不?於初而上從六五之正應 乃是愼所之也.

 

我仇有疾은 終无尤也리라

?傳? 我仇有疾 擧上文也. 我仇 對己者 謂初也. 初 比己而非正 是有疾也. 旣自守以正則彼不能卽我 所以終无過尤也.

?本義? 有實而不愼所往 則爲仇所卽而陷於惡矣.

 

 

九三, 鼎耳 革하야 其行이 塞하야 雉膏를 不食하나 方雨하야 虧悔 終吉이리라

?傳? 鼎耳 六五也 爲鼎之主. 三 以陽居巽之上 剛而能巽 其才足以濟務 然與五 非應而不同. 五 中而非正. 三 正而非中 不同也 未得於君者也. 不得於君則其道 何由而行 革. 變革爲異也 三與五 異而不合也. 其行塞 不能亨也. 不合於君則不得其任 无以施其用. 膏 甘美之物 象祿位. 雉 指五也 有文明之德 故謂之雉. 三 有才用而不得六五之祿位 是不得雉膏食之也. 君子 蘊其德 久而必彰 守其道 其終必亨. 五 有聰明之象而三 終上進之物 陰陽 交暢則雨. 方雨 且將雨也. 言五與三 方將和合 虧悔終吉 謂不足之悔 終當獲吉也. 三 懷才而不偶 故有不足之悔. 然其有陽剛之德 上聰明而下巽正 終必相得 故吉也. 三雖不中 以巽體 故无過剛之失 若過剛則豈能終吉.

 ?本義? 以陽 居鼎腹之中 本有美實者也. 然以過剛失中 越五應上 又居下之極 爲變革之時 故爲鼎耳方革而不可擧移. 雖承上卦文明之? 有雉膏之美而不得以爲人之食. 然以陽居陽 爲得其正 苟能自守則陰陽 將和而失其悔矣. 占者 如是則初雖不利而終得吉也.

 

象曰, 鼎耳革은 失其義也일새라

?傳? 始與鼎耳革異者 失其相求之義也. 與五非應 失求合之道也. 不中 非同志之象也. 是以其行 塞而不通 然上明而下才 終必和合 故方雨而吉也.

 

 

九四, 鼎이 折足하야 覆公?하니 其形이 渥이라 凶토다

?傳? 四 大臣之位 任天下之事者也. 天下之事 豈一人所能獨任 必當求天下之賢智 與之?力 得其人則天下之治 可不勞而致也. 用非其人則敗國家之事 貽天下之患. 四 下應於初. 初 陰柔小人 不可用者也而四用之 其不勝任而敗事 猶鼎之折足也. 鼎 折足則傾覆公上之?. ? 鼎實也. 居大臣之位 當天下之任而所用非人 至於覆敗 乃不勝其任 可羞愧之甚也. 其形渥 謂?汗也 其凶可知. 繫辭 曰德薄而位尊 知小而謀大 力少而任重 鮮不及矣. 言不勝其任也 蔽於所私 德薄知小也.

 ?本義? 晁氏曰形渥 諸本 作刑? 謂重刑也. 今從之. 九四 居上任重者也而下應初六之陰則不勝其任矣. 故其象 如此而其占凶也.

 

象曰, 覆公?하니 信如何也오

?傳? 大臣 當天下之任 必能成天下之治安則不誤君上之所倚 下民之所望. 與己致身任道之志 不失所期 乃所謂信也. 不然則失其職 誤上之委任 得爲信乎. 故曰信如何也. ?本義? 言失信也.

 

 

六五, 鼎黃耳金鉉이니 利貞하니라

?傳? 五在鼎上 耳之象也. 鼎之擧措 在耳 爲鼎之主也. 五有中德 故云黃耳. 鉉 加耳者也. 二應於五 來從於耳者 鉉也. 二有剛中之德 陽體. 剛 中色 黃 故爲金鉉. 五 文明得中而應剛 二 剛中巽體而上應 才无不足也 相應 至善矣 所利 在貞固而已. 六五 居中應中 不至於失正而質本陰柔 故戒以貞固於中也.

 ?本義? 五 於象 爲耳而有中德 故云黃耳. 金 堅剛之物. 鉉 貫耳以擧鼎者也. 五 虛中 以應九二之堅剛 故其象如此 而其占則利在貞固而已. 或曰金鉉 以上九而言 更詳之.

 

象曰, 鼎黃耳는 中以爲實也라

?傳? 六五 以得中爲善 是 以中爲實德也. 五之所以聰明應剛 爲鼎之主 得鼎之道 皆由得中也.

 

 

上九, 鼎玉鉉이니 大吉하야 无不利니라

?傳? 井與鼎 以上出爲用 處終 鼎功之成也. 在上 鉉之象 剛而溫者 玉也. 九雖剛陽而居陰履柔 不極剛而能溫者也. 居成功之道 唯善處而已 剛柔適宜 動靜不過 則爲大吉 无所不利矣. 在上爲鉉 雖居无位之地 實當用也 與他卦異矣. 井 亦然.

?本義? 上 於象 爲鉉而以陽居陰 剛而能溫 故有玉鉉之象而其占 爲大吉无不利 蓋有是德則如其占也.

 

象曰, 玉鉉在上은 剛柔 節也일새라

?傳? 剛而溫 乃有節也. 上 居成功致用之地而剛柔中節 所以大吉 无不利也. 井鼎 皆以上出爲成功 而鼎不云元吉 何也. 曰井之功用 皆在上. 井 又有博施有常之德 是以元吉. 鼎 以烹?爲功 居上爲成. 德 與井異 以剛柔節 故得大吉也.

 

 

 

 

51. 震上震下 重雷震

 

?傳? 震 序卦 主器者 莫若長子 故受之以震. 鼎者 器也. 震爲長男 故取主器之義而繼鼎之後. 長子 傳國家繼位號者也 故爲主器之主. 序卦 取其一義之大者 爲上繼之義. 震之爲卦 一陽生於二陰之下 動而上者也 故爲震. 震 動也. 不曰動者 震 有動而奮發震驚之義 乾坤之交 一索而成震 生物之長也 故爲長男. 其象則爲雷 其義則爲動 雷有震奮之象 動爲驚懼之義.

 

震은 亨하니 ?傳? 陽生於下而上進 有亨之義 又震爲動 爲恐懼 爲有主 震而奮發 動而進 懼而脩有 主而保大 皆可以致亨 故震則有亨.

 

震來에 ??이면 笑言이 啞啞이리라

?傳? 當震動之來則恐懼不敢自寧 旋顧周慮 ??然也. ?? 顧慮不安之貌. 蠅虎 謂之?者 以其周環顧慮 不自寧也. 處震 如是則能保其安裕 故笑言啞啞. 啞啞 言笑和適之貌.

 

震驚百里에 不喪匕?하니라

?傳? 言震動之大而處之之道 動之大者 莫若雷 震爲雷 故以雷言. 雷之震動 驚及百里之遠 人无不懼而自失 雷聲所及 百里也. 唯宗廟祭祀 執匕?者則不致於喪失 人之致其誠敬 莫如祭祀. 匕 以載鼎實 升之於俎 ? 以灌地而降神 方其酌?以求神 薦牲而祈享 盡其誠敬之心則雖雷震之威 不能使之懼而失守 故臨大震懼 能安而不自失者 唯誠敬而已 此處震之道也. 卦才 无取故 但言處震之道.

 

?本義? 震 動也. 一陽 始生於二陰之下 震而動也. 其象爲雷 其屬爲長子 震有亨道 震來 當震之來時也. ?? 恐懼驚顧之貌 震驚百里 以雷言. 匕 所以擧鼎實. ? 以?黍酒 和鬱金 所以灌地降神者也. 不喪匕? 以長子言也 此卦之占 爲能恐懼則致福而不失其所主之重.

 

彖曰 震은 亨하니

?本義? 震有亨道 不待言也.

 

震來??은 恐致福也오 笑言啞啞는 後有則也라

?傳? 震 自有亨之義 非由卦才 震來而能恐懼 自脩自愼則可反致福吉也. 笑言啞啞 言自若也. 由能恐懼而後 自

處有法則也. 有則則安而不懼矣 處震之道也.

?本義? 恐致福 恐懼以致福也. 則 法也.

 

震驚百里는 驚遠而懼邇也니

?傳? 雷之震 及於百里 遠者 驚 邇者 懼. 言其威 遠大也.

 

出可以守宗廟社稷하야 以爲祭主也리라

?傳? 彖文 脫不喪匕?一句 卦辭 云不喪匕? 本謂誠敬之至 威懼 不能使之自失. 彖 以長子 宜如是 因承上文用長子之義通解之 謂其誠敬 能不喪匕?則君出而可以守宗廟社稷 爲祭主也 長子 如是而後 可以守世祀承國家也.

?本義? 程子 以爲邇也下 脫不喪匕?四字 今從之. 出 謂繼世而主祭也. 或云出 卽?字之誤.

 

象曰, ?雷 震이니 君子 以하야 恐懼脩省하니라

?傳? ? 重襲也. 上下皆震 故爲?雷. 雷重仍則威益盛 君子 觀?雷威震之象 以恐懼自脩飭循省也. 君子畏天之威則脩正其身 思省其過咎而改之 不唯雷震 凡遇驚懼之事 皆當如是.

 

 

初九, 震來??이라야 後에 笑言啞啞이리니 吉하리라

?傳? 初九 成震之主 致震者也. 在卦之下 處震之初也 知震之來 當震之始 若能以爲恐懼而周旋顧慮 ??然不敢寧止則終必保其安吉 故後笑言啞啞也.

?本義? 成震之主 處震之初 故其占如此.

 

象曰, 震來??은 恐致福也오 笑言啞啞는 後有則也라

?傳? 震來而能恐懼周顧則无患矣 是能因恐懼而反致福也. 因恐懼而自脩省 不敢違於法度 是由震而後 有法則 故能保其安吉而笑言啞啞也.

 

 

六二, 震來?라 億喪貝하야 ?于九陵이니 勿逐하면 七日得하리라

?傳? 六二 居中得正 善處震者也而乘初九之剛. 九 震之主 震剛 動而上奮 孰能禦之. ? 猛也 危也. 彼來旣猛則已 處危矣. 億 度也. 貝 所有之資也. ? 升也. 九陵 陵之高也. 逐 往追也. 以震來之? 度不能當而必喪其所有則升至高以避之也, 九 言其重 岡陵之重 高之至也. 九 重之多也 如九天九地也. 勿逐七日得 二之所貴者 中正也. 遇震懼之來 雖量勢巽避 當守其中正 无自失也 億之必喪也. 故遠避以自守 過則復其常矣 是勿逐而自得也. 逐 卽物也 以己卽物 失其守矣 故戒勿逐. 避遠自守 處震之大方也. 如二者 當危懼而善處者也. 卦位 有六 七乃更始 事旣終 時旣易也 不失其守 雖一時 不能禦其來 然時過事已則復其常 故云七日得.

?本義? 六二 乘初九之剛 故當震之來而危?也. 億字 未詳 又當喪其貨貝而升於九陵之上 然柔順中正 足以自守 故不求而自獲也. 此爻 占具象中 但九陵七日之象則未詳耳.

 

象曰, 震來?는 乘剛也일새라

?傳? 當震而乘剛 是以彼?而己危 震剛之來 其可禦乎.

 

 

六三, 震蘇蘇니 震行하면 无?하리라

?傳? 蘇蘇 神氣緩散自失之狀. 三 以陰居陽 不正 處不正 於平時 且不能安 況處震乎 故其震懼而蘇蘇然 若因震懼而能行 去不正而就正則可以无過. ? 過也. 三 行則至四 正也. 動 以就正爲善 故二 勿逐則自得 三能行則无? 以不正而處震懼 有?可知.

?本義? 蘇蘇 緩散自失之狀. 以陰居陽 當震時而居不正 是以如此 占者 若因懼而能行 以去其不正則可以无?矣.

 

象曰, 震蘇蘇는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其恐懼自失蘇蘇然 由其所處 不當故也. 不中不正 其能安乎.

 

 

九四, 震이 遂泥라

?傳? 九四 居震動之時 不中不正 處柔 失剛健之道. 居四 无中正之德 陷溺於重陰之間 不能自震奮者也 故云遂泥. 泥 滯溺也. 以不正之陽而上下重陰 安能免於泥乎. 遂 无反之意 處震懼則莫能守也 欲震動則莫能奮也. 震道 亡矣 豈復能光亨也.

?本義? 以剛處柔 不中不正 陷於二陰之間 不能自震也. 遂者 无反之意. 泥 滯溺也.

 

象曰, 震遂泥는 未光也로다

?傳? 陽者 剛物. 震者 動義. 以剛處動 本有光亨之道 乃失其剛正而陷於重陰 以致遂泥 豈能光也. 云未光 見陽剛 本能震也 以失德 故泥耳.

 

 

六五, 震이 往來 ?하니 億하야 无喪有事니라

?傳? 六五 雖以陰居陽 不當位爲不正 然以柔居剛 又得中 乃有中德者也. 不失中則不違於正矣 所以中爲貴也. 諸卦 二五 雖不當位 多以中爲美. 三四 雖當位 或以不中 爲過. 中 常重於正也. 蓋中則不違於正 正不必中也. 天下之理 莫善於中 於六二六五可見. 五之動 上往則柔不可居動之極 下來則犯剛 是往來 皆危也. 當君位 爲動之主 隨宜應變 在中而已. 故當億度 无喪失其所有之事而已. 所有之事 謂中德 苟不失中 雖有危 不至於凶也. 億度 謂圖慮 求不失中也. 五所以危 由非剛陽而无助 若以剛陽有助 爲動之主則能亨矣 往來皆危 時則甚難 但期於不失中則可自守 以柔主動 固不能致亨濟也.

?本義? 以六居五而處震時 无時而不危也. 以其得中 故无所喪而能有事也. 占者不失其中則雖危无喪矣.

 

象曰, 震往來?는 危行也오 其事 在中하니 大无喪也니라

?傳? 往來皆? 行則有危也. 動皆有危 唯在无喪其事而已 其事 謂中也. 能不失其中則可自守也. 大无喪 以无喪 爲大也.

 

上六, 震이 索索하야 視 ??이니 征이면 凶이니 震不于其躬이오 于其?이면 无咎리니 婚?는 有言이리라

?傳? 索索 消索不存之狀 謂其志氣如是. 六 以陰柔 居震動之極 其驚懼之甚 志氣 彈索也. ?? 不安定貌. 志氣 索索則視瞻徊徨 以陰柔不中正之質而處震動之極 故征則凶也. 震之及身 乃于其躬也 不于其躬 謂未及身也. ?者 近於身者也. 能震懼於未及身之前則不至於極矣 故得无咎. 苟未至於極 尙有可改之道 震終當變 柔不固守 故基畏?戒而能變之義. 聖人 於震終 示人知懼能改之義 爲勸深矣. 婚? 所親也 謂同動者. 有言 有怨咎之言也. 六 居震之上 始爲衆動之首 今乃畏?戒而不敢進 與諸處震者異矣 故婚?有言也.

?本義? 以陰柔 處震極 故爲索索??之象. 以是而行 其凶必矣 然能及其震未及其身之時 恐懼脩省則可以无咎 而亦不能免於婚?之有言 戒占者 當如是也.

 

象曰, 震索索은 中未得也일새오 雖凶无咎는 畏?戒也일새라

?傳? 所以恐懼自失如此 以未得於中道也 謂過中也. 使之得中 則不至於索索矣 極而復征則凶也. 若能見?戒而知懼 變於未極之前則无咎也. 上六 動之極 震極則有變義也.

?本義? 中 謂中心.


 


52. 艮上艮下 重山艮

 

?傳? 艮 序卦 震者 動也.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 故受之以艮. 艮者 止也. 動靜相因 動則有靜 靜則有動 物无常動之理 艮所以次震也. 艮者 止也. 不曰止者 艮 山之象 有安重堅實之意 非止義 可盡也. 乾坤之交 三索而成艮. 一陽 居二陰之上 陽 動而上進之物 旣至於上則止矣. 陰者 靜也 上止而下靜 故爲艮也. 然則與畜止之義 何異. 曰畜止者 制畜之義 力止之也. 艮止者 安止之義 止其所也.

 

艮其背면 不獲其身하며 行其庭하야도 不見其人하야 无咎리라

?傳? 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 動於欲也. 欲牽於前而求其止 不可得也. 故艮之道 當艮其背 所見者 在前而背 乃背之 是所不見也. 止於所不見則无欲以亂其心而止 乃安 不獲其身 不見其身也 謂忘我也 无我則止矣. 不能无我 无可止之道 行其庭不見其人 庭除之間 至近也. 在背則雖至近不見 謂不交於物也. 外物不接 內欲不萌 如是而止 乃得止之道 於止爲无咎也.

 

?本義? 艮 止也. 一陽 止於二陰之上 陽自下升 極上而止也. 其象爲山 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狀 亦止於極而不進之意也. 其占則必能止于背而不有其身 行其庭而不見其人 乃无咎也. 蓋身 動物也 唯背爲止 艮其背則止於所當止也. 止於所當止則不隨身而動矣 是不有其身也. 如是則雖行於庭除有人之地 而亦不見其人矣. 蓋艮其背而不獲其身者 止而止也. 行其庭而不見其人者 行而止也. 動靜 各止其所而皆主夫靜焉 所以得无咎也.

 

彖曰, 艮은 止也니 時止則止하고 時行則行하고 動靜不失其時 其道 光明이니

?傳? 艮爲止 止之道 唯其時 行止動靜 不以時則妄也. 不失其時則順理而合義 在物爲理 處物爲義 動靜合理義 不失其時也 乃其道之光明也. 君子所貴乎時 仲尼行止久速是也. 艮體篤實 有光明之義.

?本義? 此釋卦名. 艮之義則止也. 然行止 各有其時 故時止而止 止也 時行而行 亦止也. 艮體篤實 故又有光明之義. 大畜於艮 亦以輝光言之.

 

艮其止는 止其所也일새라

?傳? 艮 其止謂止之而止也. 止之而能止者 由止得其所也. 止而不得其所則无可止之理. 夫子 曰於止 知其所止 謂當止之所也. 夫有物 必有則 父止於慈 子止於孝 君止於仁 臣止於敬 萬物庶事 莫不各有其所 得其所則安 失其所則悖 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 非能爲物作則也. 唯止之 各於其所而已.

 

上下 敵應하야 不相與也일새

?傳? 以卦才言也. 上下二體 以敵相應 无相與之義. 陰陽相應則情通而相與 乃以其敵 故不相與也. 不相與則相背 爲艮其背 止之義也.

 

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라

?傳? 相背 故不獲其身不見其人 是以能止 能止則无咎也.

?本義? 此釋卦辭 易背爲止 以明背卽止也. 背者 止之所也. 以卦體言 內外之卦 陰陽敵應而不相與也. 不相與則內不見己 外不見人而无咎矣. 晁氏云艮其止 當依卦辭 作背.

 

象曰, 兼山이 艮이니 君子 以하야 思不出其位하니라

?傳? 上下 皆山 故爲兼山. 此而幷彼爲兼 謂重復也 重艮之象也. 君子 觀艮止之象而思安所止 不出其位也. 位者 所處之分也. 萬事 各有其所 得其所則止而安 若當行而止 當速而久 或過或不及 皆出其位也 況踰分非據乎.

 

 

初六, 艮其趾라 无咎하니 利永貞하니라

?傳? 六 在最下 趾之象. 趾 動之先也. 艮其趾 止於動之初也. 事止於初 未至失正 故无咎也. 以柔處下 當趾之時也 行則失其正矣 故止乃无咎. 陰柔 患其不能常也 不能固也. 故方止之初 戒以利在常永貞固則不失止之道也.

?本義? 以陰柔 居艮初 爲艮趾之象 占者如之則无咎而又以其陰柔 故又戒其利永貞也.

 

象曰, 艮其趾는 未失正也라

?傳? 當止而行 非正也. 止之於初 故未至失正. 事止於始則易而未至於失也.

 

 

六二, 艮其?니 不拯其隨라 其心不快로다

?傳? 六二 居中得正 得止之道者也 上无應援 不獲其君矣. 三 居下之上 成止之主 主乎止者也. 內剛而失中 不得止之宜 剛止於上 非能降而下求. 二 雖有中正之德 不能從也. 二之行止 係乎所主 非得自由 故爲?之象 股動則?隨 動止 在股而不在?也. 二旣不得以中正之道 拯救三之不中則必勉而隨之 不能拯而唯隨也. 雖咎不在己 然豈其所欲哉 言不聽道不行也 故其心不快 不得行其志也. 士之處高位則有拯而无隨 在下位則有當拯 有當隨 有拯之不得而後 隨.

?本義? 六二 居中得正 旣止其?矣. 三爲限則?所隨也而過剛不中 以止乎上 二雖中正而體柔弱 不能往而拯之 是以其心不快也. 此爻占在象中 下爻放此.

 

象曰, 不拯其隨는 未退聽也일새라

?傳? 所以不拯之而唯隨者 在上者 未能下從也. 退聽 下從也.

?本義? 三 止乎上 亦不肯退而聽乎二也.

 

 

九三, 艮其限이라 列其?이니 ? 薰心이로다

?傳? 限 分隔也. 謂上下之際 三 以剛居剛而不中 爲成艮之主 決止之極也. 己在下體之上而隔上下之限 皆爲止義 故爲艮其限 是確乎止而不復能進退者也. 在人身 如列其? ? ?也. 上下之際也 列絶其?則上下 不相從屬 言止於下之堅也. 止道 貴乎得宜 行止 不能以時而定於一. 其堅强如此則處世乖戾 與物?絶 其危甚矣. 人之固止一隅而擧世 莫與宜者則艱蹇忿畏 焚撓其中 豈有安裕之理. ?薰心 謂不安之勢 薰?其中也.

?本義? 限 身上下之際 卽腰?也. ? ?也. 止于?則不進而已. 九三 以過剛不中 當限之處而艮其限 則不得屈伸而上下判隔 如列其?矣. 危?薰心 不安之甚也.

 

象曰, 艮其限이라 危 薰心也라

?傳? 謂其固止不能進退 危懼之慮 常薰?其中心也.

 

六四, 艮其身이니 无咎니라

?傳? 四 大臣之位 止天下之當止者也. 以陰柔而不遇剛陽之君 故不能止物 唯自止其身則可无咎 所以能无咎者 以止於正也. 言止其身无咎則見其不能止物 施於政則有咎矣 在上位而僅能善其身 无取之甚也.

?本義? 以陰居陰 時止而止 故爲艮其身之象而占得无咎也.

 

象曰 艮其身은 止諸躬也라

?傳? 不能爲天下之止 能止於其身而已 豈足稱大臣之位也.

 

六五, 艮其輔라 言有序니 悔亡하리라

?傳? 五 君位 艮之主也. 主天下之止者也而陰柔之才 不足以當此義 故止以在上 取輔義言之 人之所當愼而止者 唯言行也. 五 在上 故以輔言. 輔 言之所由出也. 艮於輔則不妄出而有序也. 言輕發而无序則有悔 止之於輔則悔亡也. 有序 中節 有次序也. 輔與頰舌 皆言所由出而輔在中 艮其輔 謂止於中也.

?本義? 六五 當輔之處 故其象如此而其占悔亡也. 悔 謂以陰居陽.

 

象曰, 艮其輔는 以中으로 正也라

?傳? 五之所善者 中也. 艮其輔 謂止於中也. 言以得中爲正 止之於輔 使不失中 乃得正也.

?本義? 正字 羨文 ?韻 可見.

 

 

上九, 敦艮이니 吉하니라

?傳? 九 以剛實 居上而又成艮之主 在艮之終 止之至堅篤者也. 敦 篤實也. 居止之極 故不過而爲敦 人之止 難於久終 故節或移於晩 守或失於終 事或廢於久 人之所同患也. 上九 能敦厚於終 止道之至善 所以吉也. 六爻之德 唯此爲吉.

?本義? 以陽剛 居止之極 敦厚於止者也.

 

象曰, 敦艮之吉은 以厚終也일새라

?傳? 天下之事 唯終守之爲難 能敦於止 有終者也. 上之吉 以其能厚於終也.

 


周易傳義大全卷之十九

 

 

53. 巽上艮下 風山漸

 

?傳? 漸 序卦 艮者 止也. 物不可以終止 故受之以漸. 漸者 進也. 止必有進 屈伸消息之理也. 止之所生亦進也 所反 亦進也. 漸所以次艮也 進以序 爲漸. 今人以緩進爲漸 進以序 不越次 所以緩也. 爲卦 上巽下艮 山上有木 木之高而因山 其高有因也. 其高有因 乃其進也 有序也 所以爲漸也.

 

漸은 女歸 吉하니 利貞이니라

?傳? 以卦才 兼漸義而言也. 乾坤之變 爲巽艮 巽艮 重而爲漸 在漸體而言. 中二爻 交也. 由二爻之交然後 男女各得正位. 初終二爻 雖不當位 亦陽上陰下 得尊卑之正. 男女 各得其正 亦得位也. 與歸妹 正相對. 女之歸 能如是之正則吉也. 天下之事 進必以漸者 莫如女歸. 臣之進於朝 人之進於事 固當有序. 不以其序則陵節犯義 凶咎隨之. 然以義之輕重 廉恥之道 女之從人 最爲大也 故以女歸爲義. 且男女 萬事之先也. 諸卦 多有利貞而所施或不同 有涉不正之疑而爲之戒者 有其事必貞 乃得其宜者. 有言所以利者 以其有貞也. 所謂涉不正之疑而爲之戒者 損之九二 是也. 處陰居說 故戒以宜貞也 有其事必貞 乃得宜者 大畜是也. 言所畜 利於貞也 有言所以利者 以其有貞者. 漸 是也 言女歸之所以吉 利於如此貞正也. 蓋其固有 非設戒也. 漸之義 宜能亨而不云亨者 蓋亨者 通達之義 非漸進之義也.

?本義? 漸 漸進也. 爲卦 止於下而巽於上 爲不遽進之義 有女歸之象焉. 又自二至五 位皆得正 故其占 爲女歸吉而又戒以利貞也.

 

彖曰, 漸之進也 女歸의 吉也라

?傳? 如漸之義而進 乃女歸之吉也 謂正而有漸也. 女歸爲大耳 他進亦然.

?本義? 之字 疑衍 或是漸字.

 

進得位하니 往有功也오

?傳? 漸進之時而陰陽各得正位 進而有功也. 四 復由上進而得正위. 三 離下而爲上 遂得正位 亦爲進得位之義.

 

進以正하니 可以正邦也니

?傳? 以正道而進 可以正邦國 至於天下也. 凡進於事 進於德 進於位 莫不皆當以正也.

?本義? 以卦變 釋利貞之意 蓋此卦之變 自渙而來 九進居三 自旅而來 九進居五 皆爲得位之正.

 

其位는 剛得中也라

?傳? 上 云進得位往有功也 統言陰陽得位 是以進而有功 復云其位剛得中也. 所謂位者. 五 以剛陽中正 得尊位也. 諸爻之得正 亦可謂之得位矣 然未若五之得尊位 故特言之.

?本義? 以卦體言 謂九五也.

 

止而巽할새 動不窮也라

?傳? 內艮止 外巽順 止爲安靜之象. 巽爲和順之義 人之進也 若以欲心之動則躁而不得其漸 故有困窮 在漸之義 內止靜而外巽順 故其進動 不有困窮也.

?本義? 以卦德 言漸進之義.

 

象曰, 山上有木이 漸이니 君子 以하야 居賢德하야 善俗하니라

?傳? 山上有木 其高有因 漸之義也. 君子觀漸之象 以居賢善之德 化美於風俗 人之進於賢德 必有其漸 習而後能安 非可陵節而遽至也. 在己且然 敎化之於人 不以漸 其能入乎 移風易俗 非一朝一夕 所能成 故善俗 必以漸也.

?本義? 二者 皆當以漸而進 疑賢字衍 或善下 有脫字.

 

 

初六, 鴻漸于干이니 小子 ?하야 有言이나 无咎니라

?傳? 漸諸爻 皆取鴻象. 鴻之爲物 至有時而群有序 不失其時序 乃爲漸也. 干 水湄. 水鳥 止於水之湄. 水 至近也. 其進 可謂漸矣. 行而以時 乃所謂漸 漸進不失漸 得其宜矣. 六 居初 至下也. 陰之才 至弱也而上無應援 以此而進 常情之所憂也. 君子則深識遠照 知義理之所安 時事之所宜 處之不疑. 小人幼子 唯能見己然之事 從衆人之知 非能燭理也 故危懼而有言. 蓋不知在下 所以有進也. 用柔 所以不躁也. 无應 所以能漸也. 於義 自无咎也. 若漸之初而用剛急進則失漸之義 不能進而有咎必矣.

?本義? 鴻之行 有序而進有漸. 干 水涯也. 始進於下 未得所安而上復无應 故其象 如此而其占則爲小子? 雖有言而於義則无咎也.

 

象曰, 小子之?나 義无咎也니라

?傳? 雖小子 以爲危? 在義理 實无咎也.

 

 

六二, 鴻漸于磐이라 飮食이 ??하니 吉하니라

?傳? 二 居中得正 上應於五 進之安裕者也. 但居漸 故進不速. 磐 石之安平者 江河之濱所有. 象進之安 自干之磐 又漸進也. 二與九五之君 以中正之道相應 其進之安固平易 莫加焉 故其飮食 和樂??然 吉可知也.

?本義? 磐 大石也. 漸遠於水 進於干而益安矣, ?? 和樂意. 六二 柔順中正 進以其漸而上有九五之應 故其象如此 而占則吉也.

 

象曰, 飮食??은 不素飽也라

?傳? 爻辭 以其進之安平 故取飮食和樂爲言 夫子恐後人之未喩 又釋之云中正君子 遇中正之主 漸進于上 將行其道 以及天下 所謂飮食?? 謂其得志和樂 不謂空飽飮食而已. 素 空也.

?本義? 素飽 如詩言素?. 得之以道則不爲徒飽而處之安矣.

 

 

九三, 鴻漸于陸이니 夫征이면 不復하고 婦孕이라도 不育하야 凶하니 利禦寇하니라

?傳? 平高曰陸 平原也, 三 在下卦之上 進至於陸也. 陽 上進者也. 居漸之時 志將漸進而上无應援 當守正以俟時 安處平地 則得漸之道. 若或不能自守 欲有所牽 志有所就則失漸之道. 四陰在上而密比 陽所說也. 三陽 在下而相親 陰所從也. 二爻 相比而无應 相比則相親而易合. 无應則无適而相求 故爲之戒. 夫 陽也. 夫 謂三. 三 若不守正而與四合 是知征而不知復. 征 行也. 復 反也. 不復 謂不反顧義理. 婦 謂四. 若以不正而合則雖孕而不育 蓋非其道也 如是則凶也. 三之所利 在於禦寇 非理而至者 寇也. 守正以閑邪 所謂禦寇也 不能禦寇則自失而凶矣.

?本義? 鴻 水鳥. 陸 非所安也. 九三 過剛不中而无應 故其象如此而其占 夫征則不復 婦孕則不育 凶莫甚焉. 然以其過剛也 故利禦寇.

 

象曰, 夫征不復은 離群하야 醜也오 婦孕不育은 失其道也오 利用禦寇는 順相保也라

?傳? 夫征不復則失漸之正 從欲而失正 離叛其群類 爲可醜也. 卦之諸爻 皆无不善 若獨失正 是離其群類. 婦孕 不由其道 所以不育也. 所利 在禦寇 謂以順道相保 君子之與小人比也. 自守以正 豈唯君子 自完其己而已乎 亦使小人 得不陷於非義 是以順道相保 禦止其惡 故曰禦寇.

 

 

六四, 鴻漸于木이니 或得其?이면 无咎리라

?傳? 當漸之時 四 以陰柔 進據剛陽之上 陽剛而上進 豈能安處陰柔之下 故四之處非安地 如鴻之進于木也. 木 漸高矣 而有不安之象. 鴻 趾連 不能握枝 故不木棲. ? 橫木之柯. 唯平柯之上 乃能安處. 謂四之處 本危. 或能自得安寧之道則无咎也. 如鴻之於木 本不安. 或得平柯而處之則安也. 四 居正而巽順 宜无咎者也. 必以得失言者 因得失 以明其義也.

?本義? 鴻不木棲 ? 平柯也 或得平柯則可以安矣. 六四 乘剛而順巽 故其象如此 占者 如之則无咎也.

 

象曰, 或得其?은 順以巽也일새라

?傳? ?者 平安之處 求安之道 唯順與巽 若其義順正 其處卑巽 何處而不安 如四之順正而巽 乃得?也.

 

九五, 鴻漸于陵이니 婦 三歲를 不孕하나 終莫之勝이라 吉하리라

?傳? 陵 高阜也. 鴻之所止 崔高處也. 象君之位 雖得尊位 然漸之時 其道之行 固亦非遽 與二 爲正應而中正之德同 乃隔於三四. 三 比二. 四 比五. 皆隔其交者也. 未能卽合 故三歲不孕. 然中正之道 有必亨之理. 不正 豈能隔害之 故終莫之能勝. 但其合有漸耳 終得其吉也. 以不正而敵中正 一時之爲耳 久其能勝乎.

?本義? 陵 高阜也. 九五 居尊. 六二正應 在下而爲三四所隔 然終不能奪其正也. 故其象如此 而占者如是則吉也.

 

象曰, 終莫之勝吉은 得所願也라

?傳? 君臣 以中正相交 其道當行 雖有間其間者 終豈能勝哉. 徐必得其所願 乃漸之吉也.

 

 

上九, 鴻漸于陸이니 其羽 可用爲儀니 吉하니라

?傳? 安定胡公 以陸爲逵 逵 雲路也. 謂虛空之中. 爾雅 九達 謂之逵. 逵 通達无阻蔽之義也. 上九 在至高之位 又益上進 是出乎位之外 在他時則爲過矣 於漸之時 居巽之極. 必有其序 如鴻之離所止而飛于雲空 在人則超逸乎常事之外者也. 進至於是而不失其漸 賢達之高致也 故可用爲儀法而吉也. 羽 鴻之所用進也 以其進之用 況上九進之道也.

?本義? 胡氏程氏皆云陸 當作逵. 謂雲路也. 今以韻讀之 良是. 儀 羽?旌纛之飾也. 上九 紙高 出乎人位之外而其羽毛 可用以爲儀飾 位雖極高而不爲无用之象 故其占 爲如是則吉也.

 

象曰, 其羽可用爲儀吉은 不可亂也일새라

?傳? 君子之進 自下而上 由微而著 ?步造次 莫不有序 不失其序則无所不得其吉 故九雖窮高而不失其吉 可用爲儀法者 以其有序而不可亂也.

?本義? 漸進愈高而不爲无用 其志卓然 豈可得而亂哉.

 

 


54. 震上兌下 雷澤歸妹

 

?傳? 歸妹 序卦 漸者 進也. 進必有所歸 故受之以歸妹. 進則必有所至 故漸有歸義 歸妹所以繼漸也. 歸妹者 女之歸也. 妹 少女之稱. 爲卦 震上兌下 以少女 從長男也. 男動而女說 又以說而動 皆男說女女從男之義. 卦有男女配合之義者. 四 咸恒漸歸妹也. 咸 男女之相感也. 男下女 二氣感應 止而說 男女之情 相感之象. 恒 常也. 男上女下 巽順而動 陰陽皆相應 是男女居室 夫婦唱隨之常道. 漸 女歸之得其正也. 男下女而各得正位 止靜而巽順 其進有漸 男女配合 得其道也. 歸妹 女之嫁歸也. 男上女下 女從男也而有說少之義 以說而動 動以說則不得其正矣 故位皆不當. 初與上 雖當陰陽之位而陽在下 陰在上 亦不當位也. 與漸正相對 咸恒 夫婦之道 漸歸妹 女歸之義 咸與歸妹 男女之情也. 咸 止而說 歸妹 動於說 皆以說也. 恒與漸 夫婦之義也. 恒 巽而動 漸 止而巽 皆以巽順也. 男女之道 夫婦之義 備於是矣. 歸妹爲卦 澤上有雷 雷震而澤動 從之象也 物之隨動 莫如水. 男 動於上而女從之 嫁歸從男之象. 震 長男. 兌 少女. 少女 從長男 以說而動 動而相說也. 人之所說者 少女 故云妹 爲女歸之象 又有長男 說少女之義 故爲歸妹也.

 

歸妹는 征하면 凶하니 无攸利하리라

?傳? 以說而動 動而不當 故凶. 不當 位不當也. 征凶 動則凶也. 如卦之義 不獨女歸 无所往而利也.

?本義? 婦人 謂嫁曰歸. 妹 少女也. 兌以少女而從震之長男而其情 又爲以說而動 皆非正也. 故卦爲歸妹而卦之諸爻 自二至五 皆不得正. 三五 又皆以柔乘剛. 故其占 征凶而无所利也.

 

彖曰, 歸妹는 天地之大義也니

?傳?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交感 男女配合 天地之常理也. 歸妹 女歸於男也 故云天地之大義也. 男在女上 陰從陽動 故爲女歸之象.

 

天地不交而萬物이 不興하나니 歸妹는 人之終始也라

?傳? 天地不交則萬物 何從而生 女之歸男 乃生生相續之道 男女交而後有生息 有生息而後 其終不窮 前者有終而後者有始 相續不窮 是人之終始也.

?本義? 釋卦名義也. 歸者 女之終 生育者 人之始.

 

說以動하야 所歸 妹也니

?本義? 又以卦德言之.

 

征凶은 位不當也오

?傳? 以二體 釋歸妹之義 男女相感 說而動者 少女之事 故以說而動 所歸者妹也. 所以征則凶者 以諸爻 皆不當位也. 所處皆不正 何動而不凶 大率以說而動 安有不失正者.

 

无攸利는 柔乘剛也일새라

?傳? 不唯位不當也 又有乘剛之過. 三五 皆乘剛. 男女 有尊卑之序. 夫婦 有唱隨之禮. 此常理也. 如恒 是也. 苟不由常正之道 徇情肆欲 唯說. 是動則夫婦瀆亂 男牽欲而失其剛 婦?說而忘其順 如歸妹之乘剛 是也. 所以凶 无所往而利也. 夫陰陽之配合 男女之交? 理之常也. 然從欲而流放 不由義理則淫邪無所不至 傷身敗德 豈人理哉. 歸妹之所以凶也.

?本義? 又以卦體 釋卦辭. 男女之交 本皆正理 唯若此卦則不得其正也.

 

象曰, 澤上有雷 歸妹니 君子 以하야 永終하야 知?하니라

?傳? 雷震於上 澤隨而動 陽動於上 陰說而從 女從男之象也 故爲歸妹. 君子觀男女配合生息相續之象而以永其終 知有?也. 永終 謂生息嗣續 永久其傳也. 知? 謂知物 有?壞而爲相繼之道也 女歸則有生息 故有永終之義 又夫婦之道 當常永有終 必知其有?壞之理而戒愼之. ?壞 謂離隙. 歸妹 說以動者也. 異乎恒之巽而動 漸之止而巽也. 少女之說 情之感動 動則失正 非夫婦正而可常之道 久必?壞 知其必?則當思永其終也. 天下之反目者 皆不能永終者也 不獨夫婦之道 天下之事 莫不有終有? 莫不有可繼可久之道 觀歸妹則當思永終之戒也.

?本義? 雷動澤隨 歸妹之象. 君子觀其合之不正 知其終之有?也. 推之事物 莫不皆然.

 

 

初九, 歸妹以?니 跛能履라 征이면 吉하리라

?傳? 女之歸 居下而无正應 ?之象也. 剛陽 在婦人爲賢 貞之德而處卑順 ?之賢正者也. 處說居下 爲順義 ?之卑下 雖賢何所能爲 不過自善其身 以承助其君而已 如跛之能履 言不能及遠也. 然在其分爲善 故以是而行則吉也.

?本義? 初九 居下而无正應 故爲?象 然陽剛在女子 爲賢正之德 但爲?之賤 僅能承助其君而已 故又爲跛能履之象而其占則征吉也.

 

象曰, 歸妹以?나 以恒也오 跛能履吉은 相承也일새라

?傳? 歸妹之義 以說而動 非夫婦能常之道. 九 乃剛陽有賢貞之德 雖?之微 乃能以常者也. 雖在下 不能有所爲 如跛者之能履 然征而吉者 以其能相承助也. 能助其君 ?之吉也.

?本義? 恒 謂有常久之德.

 

 

九二, ?能視니 利幽人之貞하니라

?傳? 九二 陽剛而得中 女之賢正者也. 上有正應而反陰柔之質 動於說者也 乃女賢而配不良 故二雖賢 不能自遂 以成其內助之功 適可以善其身而小施之 如?者之能視而已 言不能及遠也. 男女之際 當以正禮 五雖不正 二 自守其幽靜貞正 乃所利也 二有剛正之德 幽靜之人也. 二之才 如是而言利貞者 利言宜於如是之貞 非不足而爲之戒也.

?本義? ?能視 承上爻而言. 九二 陽剛得中 女之賢也. 上有正應而反陰柔不正 乃女賢而配不良 不能大成內助之功 故爲?能視之象而其占則利幽人之貞也. 幽人 亦抱道守正而不偶者也.

 

象曰, 利幽人之貞은 未變常也라

?傳? 守其幽貞 未失夫婦常正之道也. 世人以?狎爲常 故以貞靜爲變常 不知乃常久之道也.

 

 

六三, 歸妹以須니 反歸以?니라

?傳? 三 居下之上 本非賤者 以失德而无正應 故爲欲有歸而未得其歸. 須 待也. 待者 未有所適也. 六居三 不當位 德不正也. 柔而尙剛 行不順也. 爲說之主 以說求歸 動非禮也. 上无應 无受之者也 无所適 故須也. 女子之處如是 人誰取之 不可以爲人配矣 當反歸而求爲??則可也 以不正而失其所也.

?本義? 六三 陰柔而不中正 又爲說之主 女之不正 人莫之取者也. 故爲未得所適而反歸爲?之象. 或曰須 女之賤者.

 

象曰, 歸妹以須는 未當也일새라

?傳? 未當者 其處其德其求歸之道 皆不當 故无取之者 所以須也.

 

 

九四, 歸妹愆期니 遲歸 有時니라

?傳? 九 以陽居四 四 上體 地之高也. 陽剛 在女子 爲正德賢明者也 无正應 未得其歸也. 過時未歸 故云愆期. 女子 居貴高之地 有賢明之資 人情所願娶 故其愆期 乃爲有時. 蓋自有待 非不?也 待得佳配而後行也. 九居四 雖不當位而處柔 乃婦人之道 以无應 故爲愆期之義而聖人 推理 以女賢而愆期 蓋有待也.

?本義? 九四 以陽居上體而无正應 賢女 不輕從人而愆期以待所歸之象 正與六三相反.

 

象曰, 愆期之志는 有待而行也라

?傳? 所以愆期者 由己而不由彼 賢女 人所願娶 所以愆期 乃其志欲有所待 待得佳配而後行也.

 

六五, 帝乙歸妹니 其君之袂 不如其?之袂 良하니 月幾望이면 吉하리라

?傳? 六五 居尊位 妹之貴高者也. 下應於二 爲下嫁之象. 王姬下嫁 自古而然 至帝乙而後 正婚姻之禮 明男女之分. 雖至貴之女 不得失柔巽之道 有貴驕之志 故易中 陰尊而謙降者則曰帝乙歸妹 泰六五是也. 貴女之歸 唯謙降以從禮 乃尊高之德也. 不事容飾以說於人也. ??者以容飾爲事者也. 衣袂 所以爲容飾也. 六五 尊貴之女 尙禮而不尙飾故 其袂 不及其?之袂 良也. 良 美好也. 月望 陰之盈也 盈則敵陽矣. 幾望 未至於盈也. 五之貴高 常不至於盈極則不亢其夫 乃爲吉也 女之處尊貴之道也.

?本義? 六五 柔中居尊 下應九二 尙德而不貴飾 故爲帝女下嫁而服不盛之象 然女德之盛 无以加此 故又爲月幾望之象而占者 如之則吉也.

 

象曰, 帝乙歸妹不如其?之袂良也는 其位在中하야 以貴行也라

?傳? 以帝乙歸妹之道言 其袂不如其?之袂良 尙禮而不尙飾也. 五 以柔中 在尊高之位 以尊貴而行中道也. 柔順降屈 尙禮而不尙飾 乃中道也.

?本義? 以其有中德之貴而行 故不尙飾.

 

上六, 女 承筐无實이라 士 ?羊无血이니 无攸利하니라

?傳? 上六 女歸之終而无應 女歸之无終者也. 婦者 所以承先祖奉祭祀 不能奉祭祀則不可以爲婦矣. 筐?之實 婦職所供也. 古者 房中之俎??之類 后夫人 職之. 諸侯之祭 親割牲 卿大夫皆然. 割 取血以祭 禮云血祭 盛氣也. 女 當承事筐?而无實 无實則无以祭 謂不能奉祭祀也. 夫婦 共承宗廟 婦 不能奉祭祀 乃夫不能承祭祀也. 故?羊而无血 亦无以祭也 謂不可以承祭祀也. 婦不能奉祭祀則當離絶矣 是夫婦之无終者也 何所往利利哉.

?本義? 上六 以陰柔 居歸妹之終而无應 約婚而不終者也. 故其象 如此而於占 爲无所利也.

 

象曰, 上六无實은 承虛筐也라

?傳? 筐无實 是空筐也. 空筐 可以祭乎. 言不可以奉祭祀也. 女不可以承祭祀則離絶而已 是女歸之无終者也.

 

 

 


55. 震上離下 雷火豊

 

 

?傳? 豊 序卦 得其所歸者必大 故受之以豊. 物所歸聚必成其大 故歸妹之後 受之以豊也. 豊 盛大之義. 爲卦 震上離下. 震 動也. 離 明也. 以明而動 動而能明 皆致豊之道 明足以照 動足以亨然後 能致豊大也.

 

豊은 亨하니 王이아 假之하나니 勿憂하던 宜日中이니라 ?傳? 豊爲盛大 其義自亨 極天下之光大者 唯王者能至之. 假 至也. 天位之尊 四海之富 群生之衆 王道之大 極豊之道 其唯王者乎. 豊之時 人民之繁庶 事物之殷盛 治之. 豈易周 爲可憂慮 宜如日中之盛明廣照 无所不及然後 无憂也.

?本義? 豊 大也. 以明而動 盛大之勢也 故其占有亨道焉 然王者至此. 盛極當衰則又有憂道焉 聖人以爲徒憂无益 但能守常 不至於過盛則可矣. 故戒以勿憂宜日中也.

 

彖曰, 豊은 大也니 明以動이라 故로 豊이니

?傳? 豊者 盛大之義 離明而震動 明動 相資而成豊大也.

?本義? 以卦德 釋卦名義.

 

王假之는 尙大也오

?傳? 王者 有四海之廣 兆民之衆 極天下之大也. 故豊大之道 唯王者能致之 所有旣大 其保之治之之道 亦當大也. 故王者之所尙 至大也.

 

勿憂宜日中은 宜照天下也라

?傳? 所有旣廣 所治旣衆 當憂慮其不能周及 宜如日中之盛明 普照天下 无所不至 則可勿憂矣. 如是然後 能保其豊大 保有豊大 豈小才小知之所能也.

?本義? 釋卦辭.

 

日中則?하며 月盈則食하나니 天地盈虛도 與時消息이온 而況於人乎며 況於鬼神乎여

?傳? 旣言豊盛之至 復言其難常 以爲誡也. 日中盛極則當?? 月旣盈滿則有虧缺 天地之盈虛 尙與時消息 況人與鬼神乎. 盈虛 謂盛衰 消息 謂進退 天地之運 亦隨時進退也. 鬼神 謂造化之迹 於萬物盛衰 可見其消息也. 於豊盛之時而爲此誡 欲其守中 不至過盛 處豊之道 豈易也哉.

?本義? 此又發明卦辭外意 言不可過中也.

 

象曰, 雷電皆至 豊이니 君子 以하야 折獄致刑하니라

?傳? 雷電皆至 明震竝行也. 二體相合 故云皆至. 明動相資 成豊之象. 離 明也 照察之象. 震 動也 威斷之象. 折獄者 必照其情實 唯明克允. 致刑者 以威於姦惡 唯斷乃成. 故君子 觀雷電明動之象 以折獄致刑也. ?? 言先王飭法. 豊 言君子折獄 以明在上而麗於威震. 王者之事 故爲制刑立法 以明在下而 麗於威震 君子之用 故爲折獄致刑. 旅 明在上而云君子者 旅 取愼用刑與不留獄 君子 皆當然也.

?本義? 取其威照竝行之象.

 

 

初九, 遇其配主호대 雖旬이나 无咎하니 往하면 有尙이리라

?傳? 雷電皆至 成豊之象. 明動相資 致豊之道 非明无以照 非動无以行. 相須 猶形影. 相資 猶表裏. 初九 明之初. 九四 動之初. 宜相須以成其用 故雖旬而相應. 位則相應 用則相資 故初. 謂四爲配主 己所配也. 配雖匹稱 然就之者也. 如配天以配君子 故初 於四 云配. 四 於初 云夷也. 雖旬无咎 旬 均也. 天下之相應者 常非均敵 如陰之應陽 柔之從剛 下之附上 敵則安肯相從. 唯豊之初四 其用則相資 其應則相成 故雖均是陽剛 相從而无過咎也. 蓋非明則動无所之 非動則明无所用 相資而成用 同舟則胡越 一心共難則仇怨協力 事勢使然也. 往而相從則能成其豊 故云有尙 有可嘉尙也. 在他卦則不相下而離隙矣.

?本義? 配主 謂四. 旬 均也. 謂皆陽也. 當豊之時 明動相資 故初九之遇九四 雖皆陽剛而其占 如此也.

 

象曰, 雖旬无咎니 過旬이면 災也리라

?傳? 聖人 因時而處宜 隨事而順理 夫勢均則不相下者 常理也. 然有雖敵而相資者則相求也. 初四 是也. 所以雖旬而无咎也. 與人同而力均者 在乎降己以相求 協力以從事 若懷先己之私 有加上之意則患當至矣. 故曰過旬災也. 均而先己 是過旬也. 一求勝則不能同矣 ?本義? 戒占者 不可求勝其配 亦爻辭外意.

 

 

六二, 豊其?라 日中見斗니 往하면 得疑疾하리니 有孚發若하면 吉하리라

?傳? 明動相資 乃能成豊. 二爲明之主 又得中正 可謂明者也 而五 在正應之地 陰柔不正 非能動者. 二五 雖皆陰而在明動相資之時 居相應之地. 五 才不足 旣其應之才 不足資則獨明 不能成豊 旣不能成豊則喪其明功 故爲豊其? 日中見斗. 二 至明之才 以所應 不足與而不能成其豊 喪其明功 无明功則爲昏暗 故云見斗. 斗 昏見者也. ? 周?之義 用障蔽之物 掩晦於明者也. 斗 屬陰而主運平. 象五 以陰柔而當君位 日中盛明之時 乃見斗 猶豊大之時 乃遇柔弱之主 斗以昏見 言見斗則是明喪而暗矣. 二雖至明中正之才 所遇 乃柔暗不正之君 旣不能下求於己 若往求之則反得疑猜忌疾 暗主 如是也. 然則如之何而可 夫君子之事上也 不得其心則盡其至誠 以感發其志意而已 苟誠意能動則雖昏夢可開也. 雖柔弱可輔也 雖不正可正也. 古人之事庸君常主而克行其道者 己之誠意上達 而君見信之篤耳. 管仲之相桓公 孔明之輔後主是也. 若能以誠信 發其志意則得行其道 乃爲吉也.

?本義? 六二 居豊之時 爲離之主 至明者也而上應六五之柔暗 故爲豊?見斗之象.. ? 障蔽也. 大其障蔽 故日中而昏也. 往而從之則昏暗之主 必反見疑 唯在積其誠意 以感發之則吉. 戒占者 宜如是也. 虛中 有孚之象.

 

象曰, 有孚發若은 信以發志也라

?傳? 有孚發若 謂以己之孚信 感發上之心志也 苟能發則其吉可知 雖柔暗 有可發之道也.

 

 

九三, 豊其沛라 日中見沫이오 折其右肱이니 无咎니라

?傳? 沛字 古本有作?字者 王弼以爲幡? 則是?也. 幡? 圍蔽於內者 豊其沛 其暗 更甚於?也. 三 明體而反暗於四者 所應 陰暗故也. 三 居明體之上 陽剛得正 本能明者也. 豊之道 必明動 相資而成. 三 應於上. 上 陰柔 又无位而處震之終 旣終則止矣 不能動者也. 他卦 至終則極震 至終則止矣. 三 无上之應則不能成豊. 沫 星之微小无名數者. 見沫 暗之甚也. 豊之時而遇上六 日中而見沫者也. 右肱 人之所用 乃折矣 其无能爲可知. 賢智之才 遇明君則能有爲於天下 上无可賴之主則不能有爲 如人之折其右肱也. 人之爲 有所失則有所歸咎曰由是 故致是. 若欲動而無右肱 欲爲而上无所賴則不能而已. 更復何言 无所歸咎也.

?本義? 沛 一作? 謂幡?也. 其蔽 甚於?矣. 沫 小星也. 三 處明極而應上六 雖不可用而非咎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豊其沛라 不可大事也오 折其右肱이라 終不可用也라

?傳? 三 應於上. 上 應而无位 陰柔无勢力而處旣終 其可共濟大事乎. 旣无所賴 如右肱之折 終不可用矣.

 

 

九四, 豊其?라 日中見斗니 遇其夷主하면 吉하리라

?傳? 四 雖陽剛 爲動之主 又得大臣之位. 然以不中正 遇陰暗柔弱之主 豈能致豊大也 故爲豊其?. ? 周圍掩蔽之物 周圍則不大 掩蔽則不明. 日中見斗 當盛明之時 反昏暗也. 夷主 其等夷也相應 故謂之主. 初四 皆陽而居初 是其德同 又居相應之地 故爲夷主 居大臣之位而得在下之賢 同德相輔 其助豈小也哉 故吉也. 如四之才 得在下之賢 爲之助則能致豊大乎. 曰在下者 上有當位 爲之與 在上者 下有賢才 爲之助 豈无益乎 故吉也. 然而致天下之豊 有君而後能也. 五 陰柔 居尊而震體 无虛中巽順下賢之象 下雖多賢 亦將何爲 蓋非陽剛中正 不能致天下之豊也.

?本義? 象 與六二同. 夷 等夷也. 謂初九也. 其占 爲當豊而遇暗主 下就同德則吉也.

 

象曰, 豊其?는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位不當 謂以不中正 居高位 所以闇而不能致豊.

 

日中見斗는 幽不明也일새오

?傳? 謂幽暗不能光明 君陰柔而臣不中正故也.

 

遇其夷主는 吉行也라

?傳? 陽剛相遇 吉之行也. 下就於初 故云行. 下求則爲吉也.

 

 

六五, 來章이면 有慶譽하야 吉하리라

?傳? 五 以陰柔之才 爲豊之主 固不能成其豊大 若能來致在下章美之才而用之則有福慶 復得美譽 所謂吉也. 六二 文明中正 章美之才也. 爲五者 誠能致之在位而委任之 可以致豊大之慶 名譽之美 故吉也. 章美之才 主二而言 然初與三四 皆陽剛之才. 五 能用賢則彙征矣. 二雖陰 有文明中正之德 大賢之在下者也. 五與二 雖非陰陽正應 在明動相資之時 有相爲用之義. 五 若能來章則有慶譽而吉也. 然六五 无虛己下賢之義 聖人設此義 以爲敎耳. ?本義? 質雖柔暗 若能來致天下之明則有慶譽而吉矣 蓋因其柔暗而設此以開之 占者 能如是則如其占矣.

 

象曰, 六五之吉은 有慶也라

?傳? 其所謂吉者 可以有慶福 及于天下也. 人君雖柔暗 若能用賢才則可以爲天下之福 唯患不能耳.

 

 

上六은 豊其屋하고 ?其家라 ?其戶하니 ?其无人이라야 三歲라도 不?이로소니 凶하리라

?傳? 六 以陰柔之質而居豊之極 處動之終 其滿假躁動甚矣. 處豊大之時 宜乎謙屈而處極高 致豊大之功. 在乎剛健 而體陰柔 當豊大之任 在乎得時 而不當位. 如上六者 處无一當 其凶可知. 豊其屋 處太高也. ?其家 居不明也. 以陰柔 居豊大而在无位之地 乃高亢昏暗 自絶於人. 人誰與之 故?其戶 ?其无人也. 至於三歲之久而不知變 其凶宜矣. 不? 謂尙不見人 蓋不變也. 六 居卦終 有變之義而不能遷 是其才不能也.

?本義? 以陰柔 居豊極 處動終 明極而反暗者也. 故爲豊大其屋而反以自蔽之象 无人不? 亦言障蔽之深 其凶甚矣.

 

象曰, 豊其屋은 天際翔也오 ?其戶?其无人은 自藏也라

?傳? 六 處豊大之極 在上而自高 若飛翔於天際 謂其高大之甚 ?其戶而无人者 雖居豊大之極而實无位之地 人以其昏暗自高大 故皆棄絶之 自藏避而弗與親也.

?本義? 藏 謂障蔽.

 

 



56. 離上艮下 火山旅

 

[傳] 旅 序卦 豊 大也. 窮大者 必失其居 故受之以旅. 豊盛 至於窮極則必失其所安. 旅所以次豊也. 爲卦 離上艮下. 山止而不遷 火行而不居 違去爲不處之象 故爲旅也. 又麗乎外 亦旅之象.

 

旅는 小亨코 旅貞하야 吉하니라.

[傳] 以卦才 言也 如卦之才 可以小亨 得旅之貞正而吉也.

[本義] 旅 ?旅也. 山止於下 火炎於上 爲去其所止而不處之象 故爲旅. 以六五 得中於外而順乎上下之二陽. 艮 止而離 麗於明  故其占 可以小亨而能守其旅之貞則吉 旅非常居 若可苟者 然道无不在 故自有其正 不可須臾離也.

 

彖曰 旅小亨은 柔 得中乎外而順乎剛하고 止而麗乎明이라 是以小亨旅貞吉也니

[傳] 六 上居五 柔得中乎外也 .麗乎上下之剛 順乎剛也. 下艮止 上離麗 止而麗於明也. 柔順而得在外之中 所止 能麗於明 是以小亨得旅之貞正而吉也 旅困之時 非陽剛中正 有助於下 不能致大亨也. 所謂得在外之中 中非一揆 旅有旅之中也 止麗於明則不失時宜 然後得處旅之道.

[本義]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旅之時義大矣哉라.

[傳] 天下之事 當隨時各適其宜而旅爲難處 故稱其時義之大.

[本義] 旅之時 爲難處.

 

象曰 山上有火 旅하니 君子 以明愼用刑하며 而不留獄하니라.

[傳] 火之在高 明无不照 君子觀明照之象則以明愼用刑 明不可悖 故戒於愼明而止 亦愼象 觀火行不處之象則不留獄 獄者不得已而設 民有罪而入 豈可留滯淹久也.

[本義] 愼刑 如山 不留 如火.

 

 

初六, 旅??니 斯其所取災니라.

[傳]六 以陰柔 在旅之時 處於卑下 是柔弱之人 處旅困而在卑賤 所存 汚下者也 志卑之人 旣處旅困 鄙猥?細 无所不至 乃其所以致悔辱取災咎也 ?? 猥細之狀 當旅困之時 才質如是 上雖有援 无能爲也. 四 陽性而離體 亦非就下者也. 又在旅 與他卦爲大臣之位者異矣.

[本義] 當旅之時 以陰柔 居下位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旅??는 志窮하야 라.災也

[傳] 志意 窮迫 益自取災也. 災? 對言則有分 獨言則謂災患耳.

 

 

六二, 旅卽次하야 懷其資하고 得童僕貞이로다.

[傳] 二有柔順中正之德 柔順則衆與之 中正則處不失當 故能保其所有 童僕亦盡其忠信 雖不若五 有文明之德 上下之助 亦處旅之善者也 次舍 旅所安也 財貨 旅所資也 童僕 旅所賴也 得就次舍 懷畜其資財 又得童僕之貞良 旅之善也. 柔弱在下者 童也 剛壯處外者僕也. 二 柔順中正 故得內外之心. 在旅 所親比者 童僕也.不云吉者 旅寓之際 得免於災?則已善矣.

[本義] 卽次則安 懷資則裕 得其童僕之貞信則无欺而有賴 旅之最吉者也.二有柔順中正之德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童僕貞은 終无尤也리라.

[傳] ?旅之人 所賴者 童僕也. 旣得童僕之忠貞 終无尤悔矣.

 

 

九三, 旅焚其次하고 喪其童僕貞하니 ?하니라.

[傳] 處旅之道 以柔順謙下 爲先. 三 剛而不中 又居下體之上 與艮之上 有自高之象.在旅而過剛自高 致困災之道也. 自高則不順於上 故上不與而焚其次 失所安也. 上離 爲焚象 過剛則暴下 故下離而喪其童僕之貞 信謂失其心也 如此則危?之道也.

[本義] 過剛不中 居下之上 故其象占如此. 喪其童僕則不止於失其心矣 故貞字 連下句爲義.

 

象曰 旅焚其次하니 亦以傷矣오 以旅與下하니 其義 喪也라.

[傳] 旅 焚失其次舍 亦以困傷矣. 以旅之時而與下之道如此 義當喪也.在旅而以過剛自高待下 必喪其忠貞 謂失其心也. 在旅而失其童僕之心 爲可危也.

[本義] 以旅之時而與下之道如此 義當喪也.

 

 

九四, 旅于處하고 得其資斧하나 我心은 不快로다.

[傳] 四 陽剛 雖不居中而處柔 在上體之下 有用柔能下之象 得旅之宜也. 以剛明之才 爲五所與 爲初所應 在旅之善者也. 然四 非正位 故雖得其處止 不若二之就次舍也. 有剛明之才 爲上下所與 乃旅而得貨財之資 器用之利也. 雖在旅 爲善 然上无剛陽之與 下唯陰柔之應 故不能伸其才行其志 其心不快也. 云我者 據四而言.

[本義] 以陽居陰 處上之下 用柔能下 故其象占如此 然非其正位 又上无剛陽之與 下唯陰柔之應 故其心有所不快也.

 

象曰, 旅于處는 未得位也니 得其資斧하나 心未快也라.

[傳] 四 以近君 爲當位 在旅 五 不取君義 故四爲未得位也. 曰然則以九居四 不正 爲有咎矣 曰以剛居柔 旅之宜也 九以剛明之才 欲得時而行其志 故雖得資斧 於旅爲善 其心志未快也.

 

 

六五, 射雉一矢亡이라 終以譽命이리라.

[傳] 六五 有文明柔順之德 處得中道而上下與之 處旅之至善者也. 人之處旅 能合文明之道 可謂善矣. ?旅之人 動而或失則困辱隨之 動而无失然後爲善 離爲雉 文明之物 射雉 謂取則於文明之道而必合 如射雉 一矢而亡之 發无不中則終能致譽命也 譽 令聞也. 命 福祿也. 五 居文明之位 有文明之德 故動必中文明之道也. 五 君位 人君 无旅 旅則失位 故不取君義.

[本義] 雉 文明之物 離之象也. 六五 柔順文明 又得中道 爲離之主 故得此爻者 爲射雉之象 雖不无亡矢之費而所喪不多 終有譽命也.

 

象曰, 終以譽命은 上逮也일새라.

[傳] 有文明柔順之德則上下 與之. 逮 與也. 能順承於上而上 與之 爲上所逮也. 在上而得乎下 爲下所上逮也. 在旅而上下 與之 所以致譽命也. 旅者 困而未得所安之時也終以譽命 終當致譽命也. 已譽命則非旅也 困而親寡則爲旅 不必在外也.

[本義] 上逮 言其譽命 聞於上也.

 

 

上九, 鳥焚其巢니 旅人이 先笑後號?라 喪牛于易니 凶하니라.

[傳] 鳥 飛騰處高者也. 上九 剛不中而處最高. 又離體 其亢 可知 故取鳥象. 在旅之時 謙降柔和 乃可自保而過剛自高 失其所宜安矣. 巢 鳥所安止.焚其巢 失其所安 无所止也. 在離上 爲焚象. 陽剛 自處於至高 始快其意 故先笑 旣而失安莫與 故號? 輕易以喪其順德 所以凶也. 牛 順物 喪牛于易 謂忽易以失其順也 離火 性上 爲躁易之象 上承鳥焚其巢 故更可旅人字 不云旅人則是鳥笑哭也.

[本義] 上九 過剛 處旅之上離之極 驕而不順 凶之道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以旅在上하니 其義焚也오 喪牛于易하니 終莫之聞也라

[傳] 以旅在上而以尊高自處 豈能保其居 .其義當有焚巢之事 方以極剛自高 爲得志而笑 不知喪其順德於躁易 是終莫之聞 謂終不自聞知也 使自覺知則不至於極而號?矣 陽剛不中而處極 固有高亢躁動之象而火復炎上則又甚焉.

 

 



周易傳義大傳卷之二十

 

 

57. 巽上巽下 重風巽

 

[傳] 巽 序卦 旅而无所容 故受之以巽 巽者 入也 ?旅 親寡 非巽順 何所取容 苟能巽順 雖旅困之中 何往而不能入 巽所以次旅也 爲卦 一陰在二陽之下 巽順於陽 所以爲巽也.

 

巽은 小亨하니 利有攸往하며 利見大人하니라.

[傳] 卦之才 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也 巽與兌 皆剛中正 巽說 義亦相類而兌則亨 巽乃小亨者 兌陽之爲也 巽陰之爲也 兌柔在外 用柔也 巽柔在內 性柔也 巽之亨 所以小也.

[本義] 巽 入也. 一陰 伏於二陽之下 其性 能巽以入也 其象 爲風 亦取入義 陰爲主 故其占 爲小亨 以陰從陽 故又利有所往 然必知所從 乃得其正 故又曰利見大人也.

 

彖曰, 重巽으로 以申命하나니

[傳] 重巽者 上下皆巽也 上順道以出命 下奉命而順從 上下皆順 重巽之象也 又重爲重複之義 君子體重巽之義 以申復其命令 申 重復也 丁寧之謂也.

[本義] 釋卦義也 巽順而入 必究乎下 命令之象 重巽故 爲申命也.

 

剛이 巽乎中正而志行하며 柔 皆順乎剛이라 是以小亨하니

[傳] 以卦才言也 陽剛 居巽而得中正 巽順於中正之道也. 陽性 上 其志 在以中正之道 上行也 又上下之柔 皆巽順於剛 其才如是 雖內柔 可以小亨也.

 

利有攸往하며 利見大人하니라.

[傳] 巽順之道 无往不能入 故利有攸往 巽順雖善道 必知所從 能巽順於陽剛中正之大人則爲利 故利見大人也 如五二之陽剛中正 大人也 巽順 不於大人 未必不爲過也.

[本義] 以卦體 釋卦辭 剛 巽乎中正而志行 指九五 柔 謂初四.

 

象曰, 隨風이 巽이니 君子 以申命行事하나니라.

[傳] 兩風相重 隨風也 隨 相繼之義 君子觀重巽相繼以順之象而以申命令行政事 隨與重 上下皆順也 上 順下而出之 下 順上而從之 上下皆順 重巽之義也 命令政事 順理則合民心而民順從矣.

[本義] 隨 相繼之義.

 

 

初六, 進退니 利武人之貞이니라.

[傳] 六 以陰柔 居卑巽而不中 處最下而承剛 過於卑巽者也 陰柔之人 卑巽 太過則志意 恐畏而不安 或進或退 不知所從 其所利 在武人之貞 若能用武人剛貞之志則爲宜也 勉爲剛貞則无過卑恐畏之失矣.

[本義] 初 以陰居下 爲巽之主 卑巽之過 故爲進退不果之象 若以无人之貞 處之則有以濟其所不及而得所宜矣

 

象曰, 進退는 志疑也오 利武人之貞은 志治也라.

[傳] 進退不知所安者 其志疑懼也 利用武人之剛貞以立其志則其志 治也 治謂脩立也.

 

 

九二, 巽在牀下니 用史巫粉若하면 吉코 无咎리라.

[傳] 二居巽時 以陽處陰而在下 過於巽者也 牀 人之所安 巽在牀下 是過於巽 過所安矣 人之過於卑巽 非恐怯則諂說 皆非正也 二實剛中 雖巽體而居柔 爲過於巽 非有邪心也 恭巽之過 雖非正禮 可以遠恥辱絶怨咎 亦吉道也 史巫者 通誠意於神明者也 粉若 多也 苟至誠安於謙巽 能使通其誠意者 多則吉而无咎 謂其誠 足以動人也 人不察其誠意則以過巽 爲諂矣.

[本義] 二 以陽處陰而居下 有不安之意 然當巽之時 不厭其卑而二又居中 不至已甚 故其占 爲能過於巽而丁寧煩悉其辭 以自道達則可以吉而无咎 亦竭誠意以祭祀之吉占也.

 

象曰, 粉若之吉은 得中也일새라.

[傳] 二以居柔在下 爲過巽之象而能使通其誠意者 衆多粉然 由得中也 陽居中 爲中實之象 中旣誠實則人 自當信之 以誠意則非諂畏也 所以吉而无咎.

 

 

九三, 頻巽이니 吝하니라.

[傳] 三 以陽處剛 不得其中 又在下體之上 以剛亢之質而居巽順之時 非能巽者 勉而爲之 故屢失也 居巽之時 處下而上 臨之以巽 又四 以柔巽相親 所乘者剛而上復有重剛 雖欲不巽得乎 故頻失而頻巽 是可吝也.

[本義] 過剛不中 居下之上 非能巽者 勉爲屢失 吝之道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頻巽之吝은 志窮也라.

[傳] 三之才質 本非能巽而上 臨之以巽 承重剛而履剛 勢不得行其志 故頻失而頻巽 是其志窮困 可吝之甚也.

 

 

六四, 悔 亡하니 田獲三品이로다.

[傳] 陰柔 无援而承乘 皆剛 宜有悔也而四 以陰居陰 得巽之正 在上體之下 居上而能下也 居上之下 巽於上也 以巽臨下 巽於下也 善處如此 故得悔亡 所以得悔亡 以如田之獲三品也 田獲三]品 及於上下也 田獵之獲 分三品 一爲乾豆 一供賓客與充? 一頒徒御. 四 能巽於上下之陽 如田之獲三品 謂遍及上下也 四之地 本有悔 以處之至善 故悔亡而後有功 天下之事 苟善處則悔或可以爲功也.

[本義] 陰柔无應 承乘皆剛 宜有悔也而以陰居陰 處上之下 故得悔亡而又爲卜田之吉占也 三品者 一爲乾豆 一爲賓客 一以充?.

 

象曰, 田獲三品은 有功也라

[傳] 巽於上下 如田之獲三品而遍及上下 成巽之功也.

 

 

九五, 貞이면 吉하야 悔 亡하야 无不利니 无初有終이라 先庚三日하며 後庚三日이면 吉하니

[傳] 五居尊位 爲巽之主 命令之所出也 處得中正 盡巽之善 然巽者 柔順之道 所利在貞 非五之不足 在巽 當戒也 旣貞則吉而悔亡无所不利 貞 正中也 處巽出令 皆以中正爲吉 柔巽而不貞則有悔 安能无所不利也 命令之出 有所變更也 无初 始未善也 有終 更之使善也 若己善則何用命也 何用更也 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出命更改之道 當如是也 甲者 事之端也 庚者 變更之始也 十干 戊己爲中 過中則變 故謂之庚 事之改更 當原始要終 如先甲後甲之義 如是則吉也 解在蠱卦.

[本義] 九五 剛健中正而居巽體 故有悔 以有貞而吉也 故得亡其悔而无不利 有悔 是无初也 亡之 是有終也 庚 更也 事之變也 先庚三日 丁也 後庚三日 癸也 丁 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 癸 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 有所變更而得此占者 如是則吉也.

 

象曰, 九五之吉은 位中正也일새라.

[傳] 九五之吉 以處正中也 得正中之道則吉而其悔亡也 正中 謂不過无不及 正得其中也 處柔巽 與出命令 唯得中爲善 失中則悔也.

 

 

上九, 巽在牀下하야 喪其資斧니 貞에 凶하니라.

[傳] 牀 人所安也 在牀下 過所安之義也. 九 居巽之極 過於巽者也. 資 所有也. 斧 以斷也. 陽剛 本有斷 以過巽而失其剛斷 失其所有 喪資斧也 居上而過巽 至於自失 在正道 爲凶也.

[本義] 巽在牀下 過於巽者也 喪其資斧 失所以斷也 如是則雖貞 亦凶矣 居巽之極 失其陽剛之德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巽在牀下는 上窮也오 喪其資斧는 正乎아 凶也라.

[傳] 巽在牀下 過於巽也 處卦之上 巽至於窮極也 居上而過極於巽 至於自失 得爲正乎 乃凶道也 巽 本善行 故疑之曰得爲正乎 復斷之曰乃凶也.

[本義] 正乎凶 言必凶.

 

 



58. 澤上澤下 重澤兌

 

[傳] 兌 序卦 巽者 入也 入而後 說之 故受之以兌 兌者 說也 物相入則相說 相說則相入 兌所以次巽也.

 

兌, 亨하니 利貞하니라.

[傳] 兌 說也 說 致亨之道也 能說於物 物莫不說而與之 足以致亨 然爲說之道 利於貞正 非道求說則爲邪諂而有悔咎 故戒利貞也.

[本義] 兌 說也 一陰 進乎二陽之上 喜之見乎外也 其象爲澤 取其說萬物 又取坎水而塞其下流之象 卦體 剛中而柔外 剛中故說而亨 柔外故利於貞 蓋說有亨道而其妄說 不可以不戒 故其占如此 又柔外故爲說亨 剛中故利於貞 亦一義也.

 

彖曰, 兌는 說也니

[本義] 釋卦名義.

 

剛中而柔外하야 說以利貞이라 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하야 說以先民하면 民忌其勞하고 說以犯難하면 民忘其死하나니 說之大 民勸矣哉아.

[傳] 兌之義 說也 一陰 居二陽之上 陰說於陽而爲陽所說也 陽剛居中 中心誠實之象 柔爻在外 接物和柔之象 故爲說而能貞也 利貞 說之道 宜正也 卦有剛中之德 能貞者也 說而能貞 是以上順天理 下應人心 說道之至正至善者也 若夫違道以千百姓之譽者 苟說之道 違道不順天 千譽非應人 苟取一時之說耳 非君子之正道 君子之道 其說於民 如天地之施 感於其心而說服无? 故以之先民則民心 說隨而忘其勞 率之以犯難則民心 說服於義而不恤其死 說道之大 民莫不知勸 勸 謂信之而勉力順從 人君之道 以人心說服爲本 故聖人贊其大.

[本義] 以卦體 釋卦辭而極言之.

 

象曰, 麗澤이 兌니 君子 以朋友講習하니라.

[傳] 麗澤 二澤 相附麗也 兩澤相麗 交相浸潤 互有滋益之象 故君子觀其象而以朋友講習 朋友講習 互相益也 先儒謂天下之可說 莫若朋友講習 朋友講習 固可說之大者 然當明相益之象.

[本義] 兩澤 相麗 相滋益 朋友講習 其象如此

 

 

初九, 和兌니 吉하니라.

[傳] 初雖陽爻 居說體而在最下 无所係應 是能卑下和順 以爲說而无所偏私者也 以和爲說而无所偏私 說之正也 陽剛則不卑 居下則能巽 處說則能和 无應則不偏 處說如是 所以吉也.

[本義] 以陽爻 居說體而處最下 又无係應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和兌之吉은 行未疑也일새라.

[傳] 有求而和則涉於邪諂 初隨時順處 心无所係 无所爲也 以和而已 是以吉也 象又以其處說在下而非中正 故云行未疑也 其行未有可疑 謂未見其有失也 若得中正則无是言也 說以中正爲本 爻 直陳其義 象則推而盡之.

[本義] 居卦之初 其說也正 未有所疑也.

 

 

九二, 孚兌니 吉코 悔亡하니라.

[傳] 二 承比陰柔 陰柔 小人也 說之則當有悔. 二 剛中之德 孚信內充 雖比小人 自守不失 君子和而不同 說而不失剛中 故吉而悔亡 非二之剛中則有悔矣 以自守而亡也.

[本義] 剛中 爲孚 居陰 爲悔 占者 以孚而說則吉而悔亡矣.

 

象曰, 孚兌之吉은 信志也일새라

[傳] 心之所存 爲志. 二 剛實居中 孚信存於中也 志存誠信 豈至說小人而自失乎 是以吉也.

 

 

六三, 來兌니 凶하니라.

[傳] 六三 陰柔不中正之人 說不以道者也 來兌 就之以求說也 比於在下之陽 枉己非道 就以求說 所以凶也 之內 爲來 上下 俱陽而獨之內者 以同體而陰性 下也 失道下行也.

[本義] 陰柔不中正 爲兌之主 上无所應而反來就二陽 以求說 凶之道也.

 

象曰, 來兌之凶은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自處不中正 无與而妄求說 所以凶也.

 

 

九四, 商兌未寧이니 介疾이면 有喜리라.

[傳] 四 上承中正之五而下比柔邪之三 雖剛陽而處非正. 三 陰柔 陽所說也 故不能決而商度未寧 謂擬議所從而未決 未能有定也 兩間 謂之介 分限也 地之界則加田 義乃同也 故人有節守 謂之介 若介然守正而疾遠邪惡則有喜也 從五 正也 說三 邪也. 四 近君之位 若剛介守正 疾遠邪惡 將得君以行道 福慶及物 爲有喜也 若四者 得失未有定 繫所從耳.

[本義] 四 上承九五之中正而下比六三之柔邪 故不能決而商度所說 未能有定 然疾本陽剛 故能介然守正而疾惡柔邪也 如此則有喜矣 象占如此 爲戒深矣.

 

象曰, 九四之喜는 有慶也라.

[傳] 所謂喜者 若守正而君 說之則得行其剛陽之道而福慶 及物也.

 

 

九五, 孚于剝이면 有?리라.

[傳] 九五 得尊位而處中正 盡說道之善矣而聖人 復設有?之戒 蓋堯舜之盛 未嘗无戒也 戒所當戒而已 雖聖賢在上 天下未嘗无小人 然不敢肆其惡也 聖人亦說其能勉而革面也 彼小人者 未嘗不知聖賢之可說也 如四凶 處堯朝 隱惡而順命是也 聖人非不知其終惡也 取其畏罪而强仁耳 五若誠心信小人之假善爲實善而不知其包藏則危道也 小人者 備之不至則害於善 聖人爲戒之意深矣 剝者 消陽之名 陰 消陽者也 蓋指上六 故孚于剝則危也 以五 在說之時而密比於上六 故爲之戒 雖舜之聖 且畏巧言令色 安得不戒也 說之感人 易入而可懼也如此.

[本義] 剝 謂陰能剝陽者也 九五 陽剛中正 然當說之時而居尊位 密近上六 上六陰柔 爲說之主 處說之極 能妄說以剝陽者也 故其占但戒以信于上六則有危也.

 

象曰, 孚于剝은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戒孚于剝者 以五處之位 正當戒也 密比陰柔 有相說之道 故戒在信之也.

[本義] 與履九五 同.

 

 

上六, 引兌라

[傳] 他卦 至極則變 兌爲說 極則愈說 上六 成說之主 居說之極 說不知已者也 故說旣極矣 又引而長之 然而不至悔咎何也 曰方言其說不知已 未見其所說善惡也 又下乘九五之中正 无所施其邪說 六三則承乘 皆非正 是以有凶. [本義] 上六 成說之主 以陰居說之極 引下二陽 相與爲說而不能必其從也 故九五 當戒而此爻 不言其吉凶.

 

象曰,上六引兌 未光也라.

[傳] 說旣極矣 又引而長之 雖說之之心 不已而事理 已過 實无所說 事之盛則有光輝 旣極而强引之長 其无意味甚矣 豈有光也. 未 非必之辭. 象中多用 非必能有光輝 謂不能光也.

 

 


59. 巽上坎下 風水渙

 

[傳] 渙 序卦 兌者 說也 說而後 散之 故受之以渙 說則舒散也 人之氣 憂則決聚 說則舒散 故說有散義 渙所以繼兌也 爲卦巽上坎下 風行於水上 水遇風則渙散 所以爲渙也.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傳] 渙 離散也 人之離散 由乎中 人心離則散矣 治乎散 亦本於中 能收合人心則散可聚也 故卦之義 皆主於中 利貞 合渙散之道 在乎正固也.

[本義] 渙 散也 爲卦下坎上巽 風行水上 離披解散之象 故爲渙 其變則本自漸卦. 九 來居二而得中. 六 往居三 得九之位而上同於四 故其占可亨 又以祖考之精神旣散 故王者 當至於廟以聚之 又以巽木坎水 舟楫之象 故利涉大川 其曰利貞則占者之深戒也.

 

彖曰, 渙亨은 剛 來而不窮하고 柔 得位乎外而上同할새라

[傳] 渙之能亨者 以卦才如是也 渙之成渙 由九來居二 六上居四也 剛陽之來則不窮極於下而處得其中 柔之往則得正位於外而上同於五之中 巽順於五 乃上同也 四五 君臣之位 當渙而比 其義相通 同五 乃從中也 當渙之時而守其中則不至於離散 故能亨也.

[本義] 以卦變 釋卦辭.

 

王假有廟는 王乃在中也라

[傳] 王假有廟之義 在萃卦詳矣 天下離散之時 王者收合人心 至於有廟 乃是在其中也 在中 謂求得其中 攝其心之謂也. 中者 心之象 剛來而不窮 柔得位而上同 卦才之義 皆主於中也 王者拯渙之道 在得其中而已. 孟子曰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享帝立廟 民心所歸從也 歸人心之道 无大於此 故云至于有廟 拯渙之道 極於此也.

 

利涉大川은 乘木하야 有功也라.

[傳] 治渙之道 當濟於險難而卦有乘木濟川之象 上巽 木也 下坎 水 大天也 利涉險以濟渙也 木在水上 乘木之象 乘木所以涉川也 涉則有濟渙之功 卦有是義 有是象也.

 

象曰, 風行水上이 渙이니 先王이 以享于帝하며 立廟하니라.

[傳] 風行水上 有渙散之象 先王觀是象 救天下之渙散 至于享帝立廟也 收合人心 无如宗廟 祭祀之報 出於其心 故享帝立廟 人心之所歸也 係人心合離散之道 无大於此.

[本義] 皆所以合其散.

 

 

初六, 用拯호대 馬 壯하니 吉하니라.

[傳] 六 居卦之初 渙之始也 始渙而拯之 又得馬壯 所以吉也 六爻 獨初不云渙者 離散之勢 辨之宜早 方始而拯之則不至於渙也 爲敎深矣 馬 人之所託也 託於壯馬 故能拯渙 馬 謂二也 二有剛中之才 初陰柔順 兩皆无應 无應則親比相求 初之柔順而託於剛中之才 以拯其渙 如得壯馬以致遠 必有濟矣 故吉也 渙拯於始 爲力則易 時之順也. [本義] 居卦之初 渙之始也 始渙而拯之 爲力旣易 又有壯馬 其吉可知 初六 非有濟渙之才 但能順乎九二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初六之吉은 順也일새라.

[傳] 初之所以吉者 以其能順從剛中之才也 始渙而用拯 能順乎時也.

 

 

九二, 渙에 奔其机면 悔 亡하리라.

[傳] 諸爻 皆云渙 謂渙之時也 在渙離之時而處險中 其有悔可知 若能奔就所安則得悔亡也 机者 俯憑以爲安者也. 俯 就下也. 奔 急往也. 二與初 雖非正應而當渙離之時 兩皆无與 以陰陽親比 相求則相賴者也 故二 目初爲机 初 謂二爲馬 二 急就於初 以爲安則能亡其悔矣 初雖坎體而不在險中也 或疑初之柔微 何足賴 蓋渙之時 合力爲勝 先儒皆以五 爲机 非也 方渙離之時 二陽 豈能同也 若能同則成濟渙之功 當大 豈止悔亡而已. 机 謂俯就也. [本義] 九而居二 宜有悔也 然當渙之時 來而不窮 能亡其悔者也 故其象占如此 蓋九奔而二机也.

 

象曰. 渙奔其机는 得願也라.

[傳] 渙散之時 以合爲安 二居險中 急就於初 求安也 賴之如机而亡其悔 乃得所願也.

 

 

六三, 渙에 其躬이 无悔니라.

[傳] 三 在渙時 獨有應與 无渙散之悔也 然以陰柔之質 不中正之才 上居无位之地 豈能拯時之渙而及人也 止於其身 可以无悔而已 上加渙字 在渙之時 躬无渙之悔也.

[本義] 陰柔而不中正 有私於己之象也 然居得陽位 志在濟時 能散其私 以得无悔 故其占如此 大率此上四爻 皆因渙以濟渙者也.

 

象曰, 渙其躬은 志在外也일새라.

[傳] 志應於上 在外也 與上相應 故其身得免於渙而无悔 悔亡者 本有而得亡 无悔者 本无也.

 

 

六四, 渙에 其?이라 元吉이니 渙에 有丘 匪夷所思니라.

[傳] 渙四五二爻 義相須 故通言之 彖故曰上同也. 四 巽順而正 居大臣之位. 五 剛中而正 居君位 君臣合力 剛柔相濟 以拯天下之渙者也 方渙散之時 用剛則不能使之懷附 用柔則不足爲之依歸. 四 以巽順之正道 輔剛中正之君 君臣同功 所以能濟渙也 天下渙散而能使之?聚 可謂大善之吉也 渙有丘匪夷所思 贊美之辭也. 丘 聚之大也.方渙散而能致其大聚 其功甚大 其事甚難 其用至妙. 夷 平常也. 非平常之見 所能思及也 非大賢智 孰能如是.

[本義] 居陰得正 上承九五 當濟渙之任者也 下无應與 爲能散其朋黨之象 占者 如是則大善而吉 又言能散其小? 以成大? 使所散者 聚而若丘則非常人思慮之所及也.

 

象曰, 渙其?元吉은 光大也라.

[傳] 稱元吉者 謂其功德光大也 元吉光大 不在五而在四者 二爻之義 通言也 於四 言其施用 於五 言其成功 君臣之分也.

 

 

九五, 渙에 汗其大號면 渙에 王居니 无咎리라.

[傳] 五與四 君臣合德 以剛中正巽順之道 治渙 得其道矣 唯在浹洽於人心則順從也 當使號令 洽於民心 如人身之汗 浹於四體 則信服而從矣 如是則可以濟天下之渙 居王位 爲稱而无咎 大號 大政令也 謂新民之大命 救渙之大政 再云渙者 上謂渙之時 下謂處渙 如是則无咎也 在四 已言元吉. 五 唯言稱其位也 渙之四五 通言者. 渙 以離散 爲害 拯之使合也 非君臣 同功合力 其能濟乎 爻義 相須 時之宜也.

[本義] 陽剛中正 以居尊位 當渙之時 能散其號令 與其居積則可以濟渙而无咎矣 故其象占如此. 九五 巽體 有號令之象.  汗 謂如汗之出而不及也. 渙王居 如陸贄所謂散小儲而成大儲之意.

 

象曰,王居无咎는 正位也라.

[傳] 王居 謂正位 人君之尊位也 能如五之爲則居尊位 爲稱而无咎也.

 

 

上九, 渙에 其血이 居하며 ?에 出하면 无咎리라.

[傳] 渙之諸爻 皆无係應 亦渙離之象 唯上 應於三. 三 居險陷之極. 上 若下從於彼則不能出於渙也. 險 有傷害畏懼之象 故云血? 然九以陽剛 處渙之外 有出渙之象 又居巽之極 爲能巽順於事理 故云若能使其血去 其?出則无咎也. 其者 所有也.渙之時 以能合 爲功 獨九 居渙之極 有係而臨險 故以能出渙遠害 爲善也.

[本義] 上九 以陽居渙極 能出乎渙 故其象占如此. 血 謂傷害. ? 當作?. 與小畜六四同 言渙其血則去 渙其?則出也.

 

象曰, 渙其血은 遠害也라.

[傳] 若如象文 爲渙其血 乃與屯其膏同也. 義則不然 蓋血字下 脫去字 血去?出 謂能遠害則无咎也.

 



60. 坎上兌下 水澤節

 

 

[傳] 節 序卦 渙者 離也 物不可以終離 故受之以節 物旣離散則當節止之 節所以次渙也 爲卦 澤上有水 澤之容有限 澤上置水 滿則不容 爲有節之象 故爲節.

 

節은 亨하니 苦節은 不可貞이리라.

[傳] 事旣有節則能致亨通 故節有亨義 節貴適中 過則苦矣 節至於苦 豈能常也 不可固守以爲常 不可貞也. [本義] 節 有限而止也. 爲卦 下兌上坎 澤上有水 其容有限 故爲節 節固自有亨道矣 又其體 陰陽各半而二五 皆陽 故其占得亨 然至於太甚則苦矣 故又戒以不可守以爲貞也.

 

彖曰, 節亨은 剛柔 分而剛得中할새오

[傳] 節之道 自有亨義 事有節則能亨也 又卦之才 剛柔分處 剛 得中而不過 亦所以爲節 所以能亨也.

?本義? 以卦體 釋卦辭.

 

苦節不可貞은 其道 窮也일새라.

[傳] 節 至於極而苦則不可堅固常守 其道 已窮極也.

[本義] 又以理 言.

 

說以行險하고 當位以節하고 中正以通하니라.

[傳] 以卦才 言也 內兌外坎 說以行險也 人於所說則不知已 遇艱險則思止 方說而止 爲節之義 當位以節 五居尊位 當位也 在澤上 有節也 當位而以節 主節者也 處得中正 節而能通也 中正則通 過則苦矣.

[本義] 又以卦德卦體 言之 當位中正 指五 又坎爲通.

 

天地節而四時成하나니 節以制度하야 不傷財하며 不害民하니라

[傳] 推言節之道 天地有節 故能成四時 无節則矢序也 聖人立制度 以爲節 故能不傷財害民 人欲之无窮也 苟非節以制度則侈肆 至於傷財害民矣.

[本義] 極言節道.

 

象曰, 澤上有水 節이니 君子 以制數度하며議德行하나니라.

[傳] 澤之容水有限 過則盈溢 是有節 故爲節也. 君子觀節之象 以制立數度. 凡物之大小輕重高下文質 皆有數度 所以爲節也. 數 多寡. 度 法制. 議德行者 存諸中. 爲德 發於外. 爲行 人之德行. 當義則中節. 議 謂商度求中節也.

 

 

初九, 不出戶庭이면 无咎리라.

[傳] 戶庭 戶外之庭. 門庭 門內之庭. 初 以陽在下 上復有應 非能節者也. 又當節之初 故戒之謹守 至於不出戶庭則无咎也. 初能固守 終或?之 不謹於初 安能有卒 故於節之初爲戒 甚嚴也.

[本義] 戶庭 戶外之庭也. 陽剛得正 居節之初 未可以行 能節而止者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不出戶庭이나 知通塞也니라.

[傳] 爻辭 於節之初 戒之謹守 故云不出戶庭則无咎也. 象 恐人之泥於言也. 故復明之云雖當謹守 不出戶庭 又必知時之通塞也 通則行 塞則止 義當出則出矣. 尾生之信 水至不去 不知通塞也. 故君子貞而不諒 繫辭所解 獨以言者 在人 所節 唯言與行 節於言則行可. 知 言當在先也.

 

 

九二, 不出門庭이라 凶하니라.

[傳] 二雖剛中之質 然處陰居說而承柔. 處陰 不正也. 居說 失剛也. 承柔 近邪也. 節之道 當以剛中正. 二 失其剛中之德 與九五剛中正異矣. 不出門庭 不之於外也. 謂不從於五也. 二五 非陰陽正應 故不相從. 若以剛中之道 相合則可以成節之功 唯其失德失時 是以凶也. 不合於五 乃不正之節也 以剛中正 爲節 如懲忿窒慾 損過抑有餘是也 不正之節 如嗇節於用 懦節於行 是也.

[本義] 門庭 門內之庭也. 九二 當可行之時而失剛不正 上无應與 知節而不知通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不出門庭凶은 失時 極也일새라.

[傳]  不能上從九五剛中正之道 成節之功 乃係於私?之陰柔 是失時之至極 所以凶也. 失時 失其所宜也.

 

 

六三, 不節若이면 則嗟若하리니 无咎리라.

[傳] 六三 不中正 乘剛而臨險 固宜有咎 然柔順而和說 若能自節而順於義則可以无過 不然則凶咎 必至 可傷嗟也 故不節若 則嗟若 己所自致 无所歸咎也.

[本義] 陰柔而不中正 以當節時 非能節者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不節之嗟를 又誰咎也리오.

[傳] 節則可以免過而不能自節 以致可嗟 將誰咎乎.

[本義] 此无咎 與諸爻異 言无所歸咎也.

 

 

六四, 安節이니 亨하니라.

[傳] 四 順承九五剛中正之道是 以中正 爲節也. 以陰居陰 安於正也. 當位 爲有節之象 下應於初. 四 坎體 水也. 水 上溢 爲无節 就下 有節也 如四之義 非强節之 安於節者也 故能致亨. 節 以安爲善 强守而不安則不能常 豈能亨也.

[本義] 柔順得正 上承九五 自然有節者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安節之亨은 承上道也라.

[傳] 四 能安節之義 非一. 象 獨擧其重者 上承九五剛中正之道 以爲節 足以亨矣. 餘善 亦不出於中正也.

 

 

九五, 甘節이라 吉하니 往하면 有尙하리라.

[傳] 九五 剛中正 居尊位 爲節之主 所謂當位以節中正以通者也. 在己則安行 天下則說從 節之甘美者也. 其吉可知 以此而行 其功大矣 故往則有可嘉尙也.

[本義] 所謂當位以節中正以通者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甘節之吉은 居位中也일새라.

[傳] 旣居尊位 又得中道 所以吉而有功. 節 以中爲貴 得中則正矣. 正不能盡中也.

 

 

上六, 苦節이니 貞이면 凶코 悔면 亡하리라.

[傳] 上六 居節之極 節之苦者也. 居險之極 亦爲苦義 固守則凶 悔則凶亡 悔損過從中之謂也. 節之悔亡 與他卦之悔亡 辭同而義異也.

[本義] 居節之極 故爲苦節 旣處過極 故雖得正而不免於凶 然禮奢寧儉 故雖有悔而終得亡之也.

 

象曰, 苦節貞凶은 其道 窮也일새라.

[傳] 節旣苦而貞固守之則凶 蓋節之道 至於窮極也.

 


周易傳義大典卷之二十一

 

 

 

61. 巽上兌下 風澤中孚

 

?傳?中孚 序卦 節而信之 故受之以中孚 節者 爲之制節 使不得過越也 信而後能行 上能信守之 下則信從之 節而信之也 中孚所以次節也 爲卦 澤上有風 風行澤上而感于水中 爲中孚之象 感 謂感而動也 內外皆實而中虛 爲中孚之象 又二五 皆陽中實 亦爲孚義 在二體則中實 在全體則中虛 中虛 信之本 中實 信之質.

 

中孚는 豚魚면 吉하니 利涉大川하고 利貞하니라.

?傳? 豚躁魚冥 物之難感者也. 孚信 能感於豚魚則无不至矣 所以吉也 忠信 可以蹈水火 況涉川乎 守信之道 在乎堅正 故利於貞也.

?本義? 孚 信也 .爲卦 二陰在內 四陽在外 而二五之陽 皆得其中 以一卦言之 爲中虛 以二體言之 爲中實 皆孚信之象也 又下說以應上 上巽以順下 亦爲孚義 豚魚 无知之物 又木在澤上 外實內虛 皆舟楫之象 至信 可感豚魚 涉險難而不可以失其貞 故占者 能致豚魚之應則吉而利涉大川 又必利於貞也.

 

彖曰, 中孚는 柔在內而剛得中할새니

?傳? 二柔在內 中虛 爲誠之象 二剛 得上下體之中 中實 爲孚之象 卦所以爲中孚也.

 

說而巽할새 孚 乃化邦也니라.

?傳? 以二體 言卦之用也 上巽下說 爲上 至誠以順巽於下 下 有孚以說從其上 如是 其孚 乃能化於邦國也 若人不說從 或違拂事理 豈能化天下乎.

?本義? 以卦體卦德 釋卦名義.

 

豚魚吉은 信及豚魚也오

?傳? 信能及於豚魚 信道至矣  所以吉也.

 

利涉大川은 乘木코 舟虛也오.

?傳? 以中孚 涉險難 其利如乘木濟川而以虛舟也 舟虛則无?覆之患 卦虛中 爲虛舟之象.

?本義? 以卦象言

 

中孚코 以利貞이면 乃應乎天也리라.

?傳? 中孚而貞則應乎天矣 天之道 孚貞而已.

?本義? 信而正則應乎天矣.

 

象曰, 澤上有風이 中孚니 君子 以議獄하며 緩死하니라.

?傳? 澤上有風 感于澤中 水體虛 故風能入之 人心虛 故物能感之 風之動乎澤 猶物之感于中 故爲中孚之象 君子觀其象 以議獄與緩死 君子之於議獄 盡其忠而已 於決死 極於惻而已 故誠意常求於緩. 緩 寬也. 於天下之事 无所不盡其忠而議獄緩死 最其大者也.

?本義? 風感水受 中孚之象 議獄緩死 中孚之意.

 

 

初九, 虞하면 吉하니 有他면 不燕하리라.

?傳? 九 當中孚之初 故戒在審其所信. 虞 度也.度其可信而後 從也. 雖有至信 若不得其所則有悔咎 故虞度而後 信則吉也. 旣得所信則當誠一 若有他則不得其燕安矣. 燕 安裕也. 有他 志不定也. 人志不定則惑而不安. 初與四 爲正應 四 巽體而居正 无不善也 爻以謀始之義大 故不取相應之義 若用應則非虞也.

?本義? 當中孚之初 上應六四 能度其可信而信之則吉 復有他焉則失其所以度之之正而不得其所安矣 戒占者之辭也.

 

象曰, 初九虞吉은 志未變也일새라.

?傳? 當信之始 志未有所存而虞度所信則得其正 是以吉也. 蓋其志 未有變動 志有所從則是變動 虞之不得其正矣. 在初 言求所信之道也.

 

 

九二, 鳴鶴이 在陰이어늘 其子 和之로다 我有好爵하야 吾與爾靡之하노라.

?傳? 二 剛實於中 孚之至者也 孚至則能感通 鶴鳴於幽隱之處 不聞也而其子相應和 中心之願 相通也 好爵 我有而彼亦係慕 說好爵之意同也. 有孚於中 物无不應 誠同故也. 至誠 无遠近幽深之間 故繫辭 云善則千里之外應之 不善則千里違之 言誠通也至誠感通之理 知道者 爲能識之.

?本義? 九二 中孚之實而九五 亦以中孚之實 應之 故有鶴鳴子和我爵爾靡之象 鶴在陰 謂九居二  好爵 謂得中 靡與?同 言懿德 人之所好 故好爵 雖我之所獨有而彼亦繫戀之也.

 

象曰, 其子和之는 中心願也라.

?傳? 中心願 謂誠意所願也 故通而相應.

 

 

六三, 得敵하야 或鼓或罷或泣或歌로다.

?傳? 敵 對敵也 謂所交孚者 正應上九是也. 三四 皆以虛中 爲成孚之主 然所處則異. 四 得位居正 故亡匹以從上. 三 不中失正 故得敵以累志 以柔說之質 旣有所係 唯所信是從 或鼓張 或罷廢 或悲泣 或歌樂 動息憂樂 皆係乎所信也. 唯係所信 故未知吉凶 然非明達君子之所爲也.

?本義? 敵 謂上九 信之窮者. 六三 陰柔不中正 以居說極而與之爲應 故不能自主而其象如此.

 

象曰, 或鼓或罷는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居不當位 故无所主 唯所信是從 所處得正 則所信有方矣.

 

 

六四, 月幾望이니 馬匹亡하면 无咎리라.

?傳? 四爲成孚之主 居近君之位 處得其正而上信之至 當孚之任者也. 如月之幾望 盛之至也 已望則敵矣. 臣而敵君 禍敗必至 故以幾望 爲至盛. 馬匹亡 四與初 爲正應 匹也. 古者駕車 用四馬 不能備純色則兩眼兩? 各一色. 又小大 必相稱 故兩馬 爲匹 謂對也. 馬者 行物也. 初 上應四而四亦進從五 皆上行 故以馬爲象. 孚道 在一 四旣從五 若復下係於初則不一而害於孚 爲有咎矣 故馬匹 亡則无咎也. 上 從五而不係於初 是亡其匹也 係初則不進 不能成孚之功也.

?本義? 六四 居陰得正 位近於君 爲月幾望之象. 馬匹 謂初與己爲匹 四乃絶之而上 以信於五 故爲馬匹亡之象. 占者如是則无咎也.

 

象曰, 馬匹亡은 絶類하야 上也라.

?傳? 絶其類而上從五也. 類 謂應也.

 

 

九五, 有孚 ?如면 无咎리라.

?傳? 五居君位 人君之道 當以至誠 感通天下 使天下之心信之 固結如拘?然 則爲无咎也. 人君之孚 不能使天下固結 如是則億兆之心 安能保其不離乎.

?本義? 九五 剛健中正 中孚之實而居尊位 爲孚之主者也. 下應九二 與之同德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有孚?如는 位正當也일새라.

?傳? 五 居君位之尊 由中正之道 能使天下 信之如拘?之固 乃稱其位 人君之道 當如是也.

 

 

上九, 翰音이 登于天이니 貞하야 凶토다.

?傳? 翰音者 音飛而實不從 處信之終 信終則衰 忠篤內喪 華美外? 故云翰音登天 正亦滅矣 陽性上進 風體飛?. 九 居中孚之時 處於最上 孚於上進而不知止者也. 其極至於羽翰之音 登聞于天 貞固於此而不知變 凶可知矣. 夫子 曰好信不好學 其蔽也賊 固守而不通之謂也.

?本義? 居信之極而不知變 雖得其貞 亦凶道也 故其象占如此. ?曰翰音 乃巽之象 居巽之極 爲登于天 ?非登天之物而欲登天 信非所信而不知變 亦猶是也.

 

象曰, 翰音登于天이니 何可長也리오.

?傳? 守孚 至於窮極而不知變 豈可長久也. 固守而不通 如是則凶也.

 

 



62. 震上艮下 雷山小過

 

?傳? 小過 序卦 有其信者 必行之 故受之以小過. 人之所信則必行 行則過也. 小過所以繼中孚也. 爲卦 山上有雷 雷震於高 其聲過常 故爲小過 又陰居尊位 陽失位而不中 小者 過其常也. 蓋爲小者 過 又爲小事過 又爲過之小.

 

小過, 亨하니 利貞하니

[傳] 過者 過其常也. 若矯枉而過正 過 所以就正也. 事有時而當然 有待過而後 能亨者 故小過 自有亨義 利貞者 過之道 利於貞也 不失時宜之謂正.

 

可小事오 不可大事니 飛鳥遺之音에 不宜上이오 宜下면 大吉하리라.

?傳? 過 所以求就中也. 所過者 小事也. 事之大者 豈可過也. 於大過 論之詳矣. 飛鳥遺之音 謂過之不遠也. 不宜上宜下 謂宜順也. 順則大吉 過以就之 蓋順理也. 過而順理 其吉必大.

?本義? 小 謂陰也. 爲卦 四陰在外 二陽在內 陰多於陽 小者 過也. 旣過於陽 可以亨矣. 然必利於守貞則又不可以不戒也. 卦之二五 皆以柔而得中 故可小事. 三四皆以剛失位而不中 故不可大事. 卦體 內實外虛 如鳥之飛 其聲下而不上 故能致飛鳥遺音之應則宜下而大吉 亦不可大事之類也.

 

彖曰, 小過는 小者 過而亨也니

?傳? 陽大陰小 陰得位 剛失位而不中 是小者 過也. 故爲小事過 過之小小者 與小事 有時而當過 過之亦小 故爲小過. 事固有待過而後 能亨者 過之所以能亨也.

?本義? 以卦體 釋卦名義 與其辭.

 

過以利貞은 與時行也라.

?傳? 過而利於貞  謂與時行也. 時當過而過 乃非過也 時之宜也 乃所謂正也,

 

柔得中이라 是以小事 吉也니라.

[본의? 以二五 言.

 

剛失位而不中이라 是以不可大事也니라.

[본의? 以三四 言.

 

有飛鳥之象焉하니라.

?傳? 小過之道 於小事 有過則吉者而彖以卦才 言吉義 柔得中. 二五 居中也. 陰柔得位 能致小事吉耳 不能濟大事也. 剛失位而不中 是以不可大事. 大事 非剛陽之才 不能濟. 三 不中. 四 失位. 是以不可大事. 小過之時 自不可大事而卦才 又不堪大事 與時合也. 有飛鳥之象焉 此一句 不類彖體. 蓋解者之辭 誤入彖中. 中剛外柔 飛鳥之象 卦有此象 故就飛鳥爲義.

 

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은 上逆而下順也일새라.

[傳] 事有時而當過 所以從宜 然豈可甚過也. 如過恭過哀過儉 大過則不可 所以在小過也. 所過 當如飛鳥之遺音 飛鳥迅疾 聲出而身已過 然豈能相遠也. 事之當過者 亦如是 身不能甚遠於聲 事不可遠過其常 在得宜耳. 不宜上宜下 更就鳥音 取宜順之義 過之道 當如飛鳥之遺音. 夫聲 逆而上則難 順而下則易 故在高則大 山上有雷 所以爲過也. 過之道 順行則吉 如飛鳥之遺音 宜順也. 所以過者 爲順乎宜也 能順乎宜 所以大吉.

 

象曰, 山上有雷 小過니 君子 以行過乎恭하며 喪過乎哀하며 用過乎儉하니라.

?傳? 雷震於山上 其聲過常 故爲小過. 天下之事 有時當過而不可過甚 故爲小過. 君子觀小過之象 事之宜過者則勉之. 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是也. 當過而過 乃其宜也 不當過而過則過矣.

?本義? 山上有雷 其聲小過. 三者之過 皆小者之過 可過於小而不可過於大 可以小過而不可甚過 彖所謂可小事而宜下者也.

 

 

初六, 飛鳥라 以凶이니라.

?傳? 初六 陰柔在下 小人之象 又上應於四 四復動體 小人 躁易而上有應助 於所當過 必至過甚 況不當過而過乎. 其過 如飛鳥之迅疾 所以凶也. 躁疾如是 所以過之速且遠 救止莫及也.

?本義? 初六陰柔 上應九四 又居過時 上而不下者也. 飛鳥遺音 不宜上宜下 故其象占如此 郭璞洞林 占得此者 或致羽蟲之?.

 

象曰, 飛鳥以凶은 不可如何也라.

?傳? 其過之疾 如飛鳥之迅 豈容救止也. 凶其宜矣 不可如何 无所用其力也.

 

 

六二, 過其祖하야 遇其?니 不及其君이요 遇其臣이면 无咎리라.

?傳? 陽之在上者 父之象 尊於父者 祖之象 四在三上 故爲祖. 二與五 居相應之地 同有柔中之德 志不從於三四 故過四而遇五 是過其祖也. 五 陰而尊 祖?之象 與二同德相應 在?卦則陰陽相求 過之時 必過其常 故異也. 无所不過 故二從五 亦戒其過 不及其君遇其臣. 謂上進而不陵及於君 適當臣道則无咎也. 遇 當也. 過臣之分則其咎可知.

?本義? 六二 柔順中正 進則過三四而遇六五 是過陽而反遇陰也. 如此則不及六五而自得其分 是不及君而適遇其臣也. 皆過而不過守正得中之意 无咎之道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不及其君은 臣不可過也라.

?傳? 過之時 事无不過其常 故於上進則戒及其君 臣不可過 臣之分也.

?本義] 所以不及君而還遇臣者 以臣不可過故也.

 

 

九三, 弗過防之면 從或?之라 凶하리라.

?傳? 小過 陰過陽失位之時 三獨居正 然在下 无所能爲而爲陰所忌惡 故有當過者. 在過防於小人 若弗過防之則或從而?害之矣 如是則凶也. 三 於陰過之時 以陽居剛 過於剛也. 旣戒之過防則過剛 亦在所戒矣. 防小人之道 正己爲先. 三 不失正 故无必凶之義 能過防則免矣 三居下之上 居上爲下 皆如是也.

[本義] 小過之時 事每當過然後得中. 九三 以剛居正 衆陰所欲害者也而自恃其剛 不肯過爲之備 故其象占如此. 若占者 能過防之則可以免矣.

 

象曰, 從或?之 凶如何也오.

?傳? 陰過之時 必害於陽 小人道盛 必害君子 當過爲之防 防之不至則爲其所?矣. 故曰凶如何也 言其甚也.

 

 

九四, 无咎하니 弗過하야 遇之니 往이면 ?라 必戒며 勿用永貞이리라.

?傳? 四 當小過之時 以剛處柔 剛不過也. 是以无咎 旣弗過則合其宜矣 故云遇之 謂得其道也. 若往則有危 必當戒懼也. 往 去柔而以剛進也. 勿用永貞 陽性堅剛 故戒以隨宜 不可固守也. 方陰過之時 陽剛失位則君子 當隨時順處 不可固守其常也. 四 居高位而无上下之交 雖比五應初 方陰過之時 彼豈肯從陽也 故往則有?.

?本義? 當過之時 以剛處柔 過乎恭矣 无咎之道也. 弗過遇之 言弗過於剛而 適合其宜也 往則過矣 故有?而當戒. 陽性堅剛 故又戒以勿用永貞 言當隨時之宜 不可固守也. 或曰弗過遇之 若以六二爻例則當如此說 若依九三爻例則過遇 當如過防之義 未詳孰是 當闕 以俟知者.

 

象曰, 弗過遇之는 位不當也니 往?必戒는 終不可長也일새라.

?傳? 位不當 謂處柔. 九四 當過之時 不過剛而反居柔 乃得其宜 故曰遇之 遇其宜也. 以九居四 位不當也. 居柔 乃遇其宜也. 當陰過之時 陽退縮自保足矣 終豈能長而盛也 故往則有危 必當戒也. 長 上聲 作平聲則大失易意. 以?與剝觀之 可見與?之象 文同而音異也.

?本義? 爻義 未明 此亦當闕.

 

 

六五, 密雲不雨는 自我西郊니 公?取彼在穴이로다

?傳? 五 以陰柔 居尊位 雖欲過爲 豈能成功 如密雲而不能成雨. 所以不能成雨 自西郊故也. 陰不能成雨 小畜卦中已解 公?取彼在穴. ? 射取之也. 射 止是射. ? 有取義. 穴 山中之空 中虛 乃空也. 在穴 指六二也. 五與二 本非相應 乃?而取之. 五 當位 故云公. 謂公上也 同類相取 雖得之 兩陰 豈能濟大事乎 猶密雲之不能成雨也. ?本義? 以陰居尊 又當陰過之時 不能有爲而?取六二爲助 故有此象. 在穴 陰物也 兩陰相得 其不能濟大事 可知.

 

象曰, 密雲不雨는 已上也라.

?傳? 陽降陰升 合則和而成雨 陰已在上 雲雖密 豈能成雨乎 陰過 不能成大之義也.

?本義? 已上 太高也.

 

 

上六, 弗遇하야 過之니 飛鳥 離之라 凶하니 是謂災?이라.

?傳? 六 陰而動體 處過之極 不與理遇 動皆過之 其違理過常 如飛鳥之迅速 所以凶也. 離 過之遠也. 是謂災? 是當有災?也. 災者 天殃. ?者 人爲 旣過之極. 豈唯人? 天災 亦至 其凶 可知. 天理人事 皆然也.

?本義? 六 以陰居動體之上 處陰過之極 過之已高而甚遠者也. 故其象占如此. 或曰遇過 恐亦只當作過遇 義同九四 未知是否.

 

象曰, 弗遇過之는 已亢也라.

?傳? 居過之終 弗遇於理而過之 過已亢極 其凶宜也.

 

 



63. 坎上離下 水火旣濟

 

?傳? 旣濟 序卦 有過物者 必濟 故受之以旣濟. 能過於物 必可以濟 故小過之後 受之以旣濟也. 爲卦 水在火上 水火相交則爲用矣 各當其用 故爲旣濟. 天下萬事 已濟之時也.

 

旣濟, 亨이 小니 利貞하니 初吉코 終亂하리라.

?傳? 旣濟之時 大者 旣已亨矣 小者 尙有亨也. 雖旣濟之時 不能无小未亨也. 小字在下 語當然也 若言小亨則爲亨之小也. 利貞 處旣濟之時 利在貞固以守之也. 初吉 方濟之時也. 終亂 濟極則反也.

?本義? 旣濟 事之旣成也. 爲卦 水火相交 各得其用. 六爻之位 各得其正 故爲旣濟. 亨小 當爲小亨 大抵此卦及六爻占辭 皆有警戒之意 時當然也.

 

彖曰, 旣濟亨은 小者 亨也니

?本義? 濟 下疑 脫小字.

 

利貞은 剛柔 正而位當也일새라.

?傳? 旣濟之時 大者固已亨矣 唯有小者 亨也 時旣濟矣. 固宜貞固以守之. 卦才 剛柔 正當其位 當位者 其常也 乃正固之義 利於如是之貞也. 陰陽各得正位 所以爲旣濟也.

?本義? 以卦體 言.

 

初吉은 柔得中也오

?傳? 二 以柔順文明而得中 故能成旣濟之功. 二居下體 方濟之初也而又善處 是以吉也.

?本義? 指六二.

 

終止則亂은 其道 窮也라.

?傳? 天下之事 不進則退 无一定之理. 濟之終 不進而止矣 无常止也 衰亂至矣. 蓋其道 已窮極也. 九五之才 非不善也 時極道窮 理當必變也. 聖人 至此奈何. 曰唯聖人 爲能通其變於未窮 不使至於極也 堯舜是也 故有終而无亂.

 

象曰, 水在火上이 旣濟니 君子 以思患而豫防之하니라.

?傳? 水火旣交 各得其用 爲旣濟. 時當旣濟 唯慮患害之生 故思而豫防 使不至於患也. 自古天下 旣濟而致禍亂者 蓋不能思慮而豫防也.

 

 

初九, 曳其輪하며 濡其尾면 无咎리라.

?傳? 初 以陽居下 上應於四 又火體 其進之志 銳也. 然時旣濟矣. 進不已則及於悔咎 故曳其輪濡其尾 乃得无咎. 輪 所以行 倒曳之 使不進也. 獸之涉水 必揭其尾 濡其尾則不能濟 方旣濟之初 能止其進 乃得无咎 不知已則至於咎也.

?本義? 輪 在下 尾 在後 初之象也. 曳輪則車不前 濡尾則狐不濟. 旣濟之初 謹戒如是 无咎之道. 占者如是則无咎矣.

 

象曰, 曳其輪은 義无咎也니라.

?傳? 旣濟之初而能止其進則不至於極 其義自无咎也.

 

 

六二, 婦喪其?이니 勿逐하면 七日에 得하리라.

?傳? 二 以文明中正之德 上應九五剛陽中正之君 宜得行其志也. 然五 旣得尊位 時已旣濟 无復進而有爲矣 則於在下賢才 豈有求用之意 故二不得遂其行也. 自古旣濟而能用人者鮮矣. 以唐太宗之用言 尙怠於終 況其下者乎. 於斯時也 則剛中 反爲中滿. 坎離 乃爲相戾矣. 人能識時知變則可以言易矣. 二 陰也 故以婦言. ? 婦人出門以自蔽者也 喪其?則不可行矣. 二 不爲五之求用則不得行 如婦之喪?也. 然中正之道 豈可廢也 時過則行矣. 逐者 從物也 從物則失其素守 故戒勿逐. 自守不失則七日 當復得也. 卦有六位 七則變矣. 七日得 謂時變也. 雖不爲上所用 中正之道 无終廢之理 不得行於今 必行於異時也 聖人之勸戒深矣.

?本義? 二 以文明中正之德 上應九五剛陽中正之君 宜得行其志而九五 居旣濟之時 不能下賢以行其道 故二有婦喪其?之象. ? 婦車之蔽 言失其所以行也 然中正之道 不可終廢 時過則行矣 故又有勿逐而自得之戒.

 

象曰, 七日得은 以中道也라.

?傳? 中正之道 雖不爲時所用 然无終不行之理 故喪?七日 當復得 謂自守其中 異時必行也 不失其中則正矣.

 

 

九三, 高宗이 伐鬼方하야 三年克之니 小人勿用이니라.

?傳? 九三 當旣濟之時 以剛居剛 用剛之至也. 旣濟而用剛如是 乃高宗 伐鬼方之事 高宗必商之高宗 天下之事 旣濟而遠伐暴亂也. 威武 可及而以救民爲心 乃王者之事也 唯聖賢之君則可 若騁威武 忿不服 貪土地則殘民肆欲也. 故戒不可用小人 소인爲之則以貪忿私意也 非貪忿則莫肯爲也. 三年克之 見其勞憊之甚 聖人因九三 當旣濟而用剛 發此義以示人 爲法爲戒 豈淺見 所能及也.

?本義? 旣濟之時 以剛居剛 高宗伐鬼方之象也 三年克之 言其久而後克. 戒占者 不可輕動之意 小人勿用 占法 與師上六 同.

 

象曰, 三年克之는 憊也라.

?傳? 言憊 以見其事之至難 在高宗爲之則可 无高宗之心則貪忿以殃民也.

 

 

六四, ?에 有衣?코 終日戒니라.

?傳? 四 在濟卦而水體 故取舟爲義. 四 近君之位 當其任者也. 當旣濟之時 以防患慮變 爲急. ? 當作濡 謂?漏也. 舟有?漏則塞以衣? 有衣?以備濡漏. 又終日戒懼不怠 慮患當如是也. 不言吉 方免於患也. 旣濟之時 免患則足矣 豈復有加也.

?本義? 旣濟之時 以柔居柔 能預備而戒懼者也 故其象如此. 程子曰 ? 當作濡 衣? 所以塞舟之?漏.

 

象曰, 終日戒는 有所疑也니라.

?傳? 終日戒懼 常疑患之將至也. 處旣濟之時 當畏愼 如是也.

 

 

九五, 東?殺牛 不如西?之?祭 實受其福이니라.

?傳? 五 中實 孚也. 二 虛中 誠也. 故皆取祭祀爲義. 東? 陽也 謂五. 西? 陰也 謂二. 殺牛 盛祭也. ? 薄祭也 盛不如薄者 時不同也. 二五 皆有孚誠中正之德. 二 在濟下 尙有進也 故受福. 五 處濟極 无所進矣 以至誠中正 守之 苟未至於反耳. 理无極而終不反者也 已至於極 雖善處 无如之何矣. 故爻象 唯言其時也.

?本義? 東 陽. 西 陰. 言九五 居尊而時已過 不如六二之在下而始得時也. 又當文王與紂之事 故其象占如此. 彖辭 初吉終亂 亦此意也.

 

象曰, 東?殺牛 不如西?之時也니 實受其福은 吉大來也라.

?傳? 五之才德 非不善 不如二之時也. 二 在下 有進之時 故中正而孚則其吉大來 所謂受福也. 吉大來者 在旣濟之時 爲大來也 亨小初吉 是也.

 

 

上六, 濡其首라 ?하니라.

?傳? 旣濟之極 固不安而危也. 又陰柔 處之而在險體之上 坎爲水 濟亦取水義 故言其窮 至於濡首 危可知也. 旣濟之終而小人處之 其敗壞 可立而待也.

?本義? 旣濟之極 險體之上而以陰柔處之 爲狐涉水而濡其首之象 占者不戒 危之道也.

 

象曰, 濡其首? 何可久也리오.

?傳? 旣濟之窮 危至於濡首 其能長久乎.

 

 


64. 離上坎下 火水未濟

 

?傳? 未濟 序卦 物不可窮也 故受之以未濟. 終焉旣濟矣. 物之窮也 物窮而不變則无不已之理. 易者 變易而不窮也 故旣濟之後 受之以未濟而終焉. 未濟則未窮也 未窮則有生生之義. 爲卦 離上坎下 火在水上 不相爲用 故爲未濟.

 

未濟, 亨하니 小狐 ?濟하야 濡其尾니 无攸利하니라.

?傳? 未濟之時 有亨之理而卦才 復有致亨之道 唯濟愼處 狐能度水 濡尾則不能濟 其老者 多疑畏 故履氷而聽 懼其陷也. 小者則未能畏愼 故勇於濟. ? 當位? 壯勇之狀. 書曰??勇夫. 小狐 果於濟則濡其尾而不能濟也 未濟之時 求濟之道 當至愼則能亨 若如小狐之果則不能濟也 旣不能濟 无所利矣.

?本義? 未濟 事未成之時也. 水火不交 不相爲用. 卦之六爻 皆失其位 故爲未濟. ? 幾也. 幾濟而濡尾 猶未濟也 占者如此 何所利哉.

 

彖曰, 未濟亨은 柔得中也오.

?傳? 以卦才 言也. 所以能亨者 以柔得中也. 五 以柔居尊位 居剛而應剛 得柔之中也 剛柔得中 處未濟之時 可以亨也.

?本義? 指六五言.

 

小狐?濟는 未出中也오

?傳? 據二而言也. 二以剛陽 居險中 將濟者也. 又上應於五 險非可安之地 五有當從之理 故果於濟 如小狐也. 旣果於濟 故有濡尾之患 未能出於險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는 不續終也라.

?傳? 其進 銳者其退速 始雖勇於濟 不能繼續而終之 无所往而利也.

 

雖不當位나 剛柔 應也니라.

?傳? 雖陰陽 不當位 然剛柔 皆相應 當未濟而有與 若能重愼則有可濟之理 二以?濟 故濡尾也. 卦之諸爻 皆不得位 故爲未濟 雜卦云未濟 男之窮也. 謂三陽 皆失位也 斯義也 聞之成都隱者.

 

象曰, 火在水上이 未濟니 君子 以愼辨物하야 居方하니라.

?傳? 水火不交 不相濟爲用 故爲未濟 火在水上 非其處也. 君子觀其處不當之象 以愼處於事物 辨其所當 各居其方 謂止於其所也.

?本義? 水火異物 各居其所 故君子觀象而審辨之.

 

 

初六, 濡其尾니 吝하니라

?傳? 六 以陰柔 在下 處險而應四. 處險則不安其居 有應則志行於上 然已旣陰柔而四非中正之才 不能援之以濟也. 獸之濟水 必揭其尾 尾濡則不能濟 濡其尾 言不能濟也. 不度其才力而進 終不能濟 可羞吝也.

?本義? 以陰居下 當未濟之初 未能自進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濡其尾 亦不知 極也라.

?傳? 不度其才力而進 至於濡尾 是不知之極也.

?本義? 極字 未詳 考上下韻 亦不? 或恐是敬字 今且闕之.

 

 

九二, 曳其輪이면 貞하야 吉하리라.

?傳? 在他卦 九居二 爲居柔得中 无過剛之義也. 於未濟 聖人深取卦象以爲戒 明事上恭順之道. 未濟者 君道艱難之時也. 五 以柔處君位 而二乃剛陽之才 而居相應之地 當用者也. 剛有陵柔之義 水有勝火之象 方艱難之時 所賴者 才臣耳. 尤當盡恭順之道 故戒曳其輪則得正而吉也. 倒曳其輪 殺其勢 緩其進 戒用剛之過也. 剛過則好犯上而順不足 唐之郭子儀李晟 當艱危未濟之時 能極其恭順 所以爲得正而能保其終吉也. 於六五則言其貞吉光輝 盡君道之善 於九二則戒其恭順 盡臣道之正 盡上下之道也.

?本義? 以九二 應六五而居柔得中 爲能自止而不進 得爲下之正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九二貞吉은 中以行正也일새라.

?傳? 九二 得正而吉者 以曳輪而得中道 乃正也.

?本義? 九居二 本非正 以中 故得正也.

 

 

六三, 未濟에 征이면 凶하나 利涉大川하니라.

?傳? 未濟征凶 謂居險无出險之用而行則凶也 必出險而後可征. 三 以陰柔不中正之才而居險 不足以濟 未有可濟之道 出險之用而征 所以凶也. 然未濟 有可濟之道 險終 有出險之理 上有剛陽之應 若能涉險而往從之則濟矣 故利涉大川也. 然三之陰柔 豈能出險而往 非時不可 才不能也.

 ?本義? 陰柔不中正 居未濟之時 以征則凶 然以柔乘剛 將出乎坎 有利涉之象 故其占如此. 蓋行者 可以水浮而不可以陸走也. 或疑利字上 當有不字.

 

象曰, 未濟征凶은 位不當也일새라

?傳? 三 征則凶者 以位不當也 謂陰柔不中正 无濟險之才也 若能涉險以從應則利矣.

 

 

九四, 貞이면 吉하야 悔 亡하리니 震用伐鬼方하야 三年에아 有賞于大國이로다.

?傳? 九四 陽剛 居大臣之位. 上有虛中明順之主 又已出於險 未濟 已過中矣 有可濟之道也. 濟天下之艱難 非剛健之才 不能也. 九雖陽而居四 故戒以貞固則吉而悔亡 不貞則不能濟 有悔者也. 震 動之極也. 古之人 用力之甚者 伐鬼方也. 故以爲義 力勤而遠伐 至于三年然後 成功而行大國之賞 必如是 乃能濟也. 濟天下之道 當貞固如是. 四 居柔 故設此戒.

?本義? 以九居四 不正而有悔也. 能勉而貞則悔亡矣. 然以不貞之資 欲勉而貞 非極其陽剛用力之久 不能也. 故爲伐鬼方三年而受賞之象.

 

象曰, 貞吉悔亡은 志行也라.

?傳? 如四之才 與時合而加以貞固則能行其志 吉而悔亡 鬼方之伐 貞之至也.

 

 

六五, 貞이라 吉하야 无悔니 君子之光이 有孚라 吉하니라.

?傳? 五 文明之主 居剛而應剛 其處得中. 虛其心而陽爲之輔 雖以柔居尊 處之至正至善 无不足也. 旣得貞正 故吉而无悔 貞其固有 非戒也. 以此而濟 无不濟也. 五 文明之主 故稱其光 君子德輝之盛而功實稱之 有孚也. 上云吉 以貞也 柔而能貞 德之吉也. 下云吉 以功也. 旣光而有孚 時可濟也.

?本義? 以六居五 亦非正也. 然文明之主 居中應剛 虛心以求下之助 故得貞而吉 且无悔. 又有光輝之盛 信實而不妄 吉而又吉也.

 

象曰, 君子之光은 其暉 吉也라.

?傳? 光盛則有暉. 暉 光之散也. 君子積充而光盛 至於有暉 善之至也 故重云吉. ?本義? 暉者 光之散也.

 

 

上九, 有孚于飮酒면 无咎어니와 濡其首면 有孚에 失是하리라.

?傳? 九 以剛在上 剛之極也. 居明之上 明之極也. 剛極而能明則不爲躁而爲決 明能燭理 剛能斷義 居未濟之極 非得濟之位 无可濟之理則當樂天順命而已. 若否終則有傾時之變也. 未濟則无極而自濟之理 故止爲未濟之極 至誠安於義命而自樂則可无咎. 飮酒 自樂也. 不樂其處則忿躁隕穫 入于凶咎矣 若從樂而眈肆過禮 至濡其首 亦非能安其處也. 有孚 自信于中也. 失是 失其宜也. 如是則於有孚 爲失也. 人之處患難 知其无可奈何而放意不及者 豈安於義命者哉.

?本義? 以剛明 居未濟之極 時將可以有爲而自信自養 以俟命 无咎之道也. 若縱而不反 如狐之涉水而濡其首則過於自信而失其義矣.

 

象曰, 飮酒濡首 亦不知節也라.

?傳? 飮酒至於濡首 不知節之甚也. 所以至如是 不能安義命也 能安則不失其常矣.

 

 

 

 

 

 

 

 

 

 

 

 

 

 

 

 

 

 

 

 

 

 

 
다음검색
댓글
최신목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