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승정원일기 2443책 (탈초본 120책) 헌종 11년 10월 15일 계묘 16/16 기사 1845년 道光(淸/宣宗) 25년
○ 乙巳十月十五日酉時, 上御重熙堂。 別講入侍時, 參贊官成好謙, 檢校直閣尹定鉉, 侍講官李寅奭, 檢討官嚴錫鼎, 假注書洪原鐘, 記事官洪祐命·金炳雲各持羹墻錄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命讀之, 寅奭讀自上講宋鑑, 至上稱善。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寅奭曰, 學問之道, 稽古而後, 可以有獲也。 自古明君哲辟, 雖有大有爲之資, 前言往行, 非學則無稽也, 遺文故事, 非問則莫質也。 故傳曰, 博學審問, 禮曰, 古人與稽。 夫爲學問, 而若不師古, 則其何以將就乎? 懋學勤講, 卽我祖宗朝家法, 而近日殿下法講久停, 群下憂悶, 何幸頻開筵席, 連御羹墻錄, 勤接臣僚, 反覆問難, 寔出繼述之聖意也。 登筵諸臣, 孰不欽歎而莊誦也? 蓋此書, 歷敍列聖朝聖德偉烈嘉謨懿訓, 以見修齊治平之次第者也。 鑑法古訓, 莫先於是書, 率由舊章, 莫近於此編。 伏願殿下日用云爲, 動靜語默, 必法先朝, 日接臣僚, 討論旨義, 則聖學臻光明之域矣, 曷不休哉? 上曰, 此是英廟時事乎? 寅奭曰, 然矣。 上曰, 雲從一堂御製, 有板刻者, 而揭於玉堂乎? 寅奭曰, 慶熙宮玉堂, 有雲從一堂世孫侍講八字御製矣。 上曰, 英廟臨御是慶熙宮玉堂乎? 寅奭曰, 然矣。 上曰, 慶熙宮春坊在於何處乎? 似在建明門內矣。 上曰, 謹甫是成三問字乎? 寅奭曰, 然矣。 上曰, 桓榮是何時人, 而亦何如人乎? 寅奭曰, 光武時人, 而爲明帝師傅, 稱以五更矣。 上曰, 五更, 何謂也? 定鉉曰, 明帝時有三老五更, 而桓榮爲五更, 李躬爲三老矣。 上曰, 三老五更, 是何意也? 定鉉曰, 以其通三光之理而謂之三老, 以其達五行之運而謂之五更矣。 上曰, 文宗夜臨玉署, 是在春宮時乎? 寅奭曰, 然矣。 上曰, 注書出去, 羹墻錄第二卷持入。 賤臣承命持入。 上曰, 下番讀之。 錫鼎讀自五十一年, 至命議大臣從之。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錫鼎曰, 太祖聖姿仁厚敦睦之德, 庶幾乎唐堯之以親九族, 虞舜之敦敍九族, 蓋帝王致治之道, 自家而國, 修齊治平, 皆本於是, 則我東方四百年治平, 實基於太祖敦睦之仁矣。 伏願殿下, 監法於此, 克軫繼述之道, 則萬億年無疆之休, 有光於前烈矣。 惟殿下懋哉懋哉。 上曰, 民惟邦本, 在於書傳何篇乎? 錫鼎曰, 在於五子之歌矣。 上曰, 五子之歌, 何爲以作也? 錫鼎曰, 夏太康盤遊無度, 以逸豫滅厥德, 厥弟五人, 以祖訓作歌以戒之。 其歌有五章, 其曰皇祖有訓, 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者, 卽其第一章矣。 上曰, 太康於夏禹爲孫乎? 錫鼎曰, 此是禹之孫而啓之子矣。 上曰, 五子中作歌者, 誰乎? 錫鼎曰, 少康矣。 上曰, 元元, 是何意也? 錫鼎曰, 百姓爲國之本元, 故謂之元元本本矣。 上曰, 予年二十一, 受諭書圖像云云, 此是英廟祗受於肅廟乎? 定鉉曰, 然矣。 上曰, 初以至孝世孫四字鑄銀印, 後更以孝孫二字, 英廟親書銀印授正廟, 每動駕時, 以此前導, 今則奉安於宗廟正宗室, 而予於奉審時見之矣。 上曰, 孝寧大君於世宗朝, 爲王兄乎? 錫鼎曰, 孝寧序居第二, 世宗序居第三矣。 上曰, 讓寧序居第一矣。 上曰, 蜀府殿下, 誰也? 定鉉曰, 成祖皇帝之弟蜀王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好謙讀自中宗元年, 至勿令沒爲奴婢。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好謙曰, 此篇記列聖朝敦親之事, 而玉堂已陳之矣, 別無更陳之文義, 而竊伏惟敦親卽中庸親親之義也。 修齊治平自有次序, 必須由內及外, 自家而國。 故親親序居九經之第二, 而古昔睦婣任恤之政, 皆從此出來者也。 且以祖宗朝處事言之, 公義私恩, 竝行而不悖。 伏願殿下於此等處, 看作今日事, 一一體驗, 則忠厚之意, 藹然自發於政令施措之間, 而下民觀感興起, 德歸於厚矣, 懋哉懋哉。 上曰, 閣臣讀之。 定鉉讀自太祖在咸州時, 至扶醉而歸。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定鉉曰, 成宗朝頻行夜對, 或至夜分, 近日殿下連御夜對, 反復發問, 克追聖祖故事, 非但登筵諸臣, 相顧欣欣, 朝夜瞻聆, 莫不鼓舞。 冬夜之長, 異於春夏, 夜氣淸明, 勝於朝晝。 繼自今毋至一日間斷,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內史舍人, 在今爲何官乎? 定鉉曰, 此異於今舍人, 而以職任觀之, 似是玉堂矣。 上曰, 大學衍義, 列聖朝果多進講矣。 其要義, 異於大學乎? 定鉉曰, 此是眞德秀所撰輯, 而有三綱八條, 與衍義補之治平審幾微, 相爲表裏矣。 上曰, 向者大學衍義懸吐者, 使之更爲釐正矣, 果盡爲之乎? 定鉉曰, 此難以一人之見, 獨自主之, 故諸閣臣果相議爲之, 姑未及畢, 而蓋元吐或有句節未暢者, 而有下敎乎。 上曰, 以句節與文義觀之, 或有不相襯處矣。 上曰, 今所釐正者, 是唐板乎? 定鉉曰, 以常板釐正, 移懸於唐板, 而旣釐正於衍義, 則大學類義, 一體釐正懸吐乎? 上曰, 唯。 上曰, 太宗登第, 在於何時乎? 錫鼎曰, 在於辛耦[辛禑]九年矣。 上曰, 提學, 是何提學乎? 好謙曰, 麗朝有寶文閣·集賢殿, 而太宗拜提學, 似是寶文閣矣。 上曰, 集賢則我朝亦有之。 成三問·朴彭年皆爲世宗朝集賢殿學士矣。 上曰, 歐·蘇手簡, 是何書乎? 定鉉曰, 宋歐陽脩·蘇軾手簡, 而亦尺牘之類矣。 上曰, 訓民正音, 卽今諺文乎? 定鉉曰, 然矣。 上曰, 諺文卽是世廟始製乎? 定鉉曰, 然矣。 而此是我國方言, 類倣古篆, 子母相承, 凡物名音解言語聲容, 皆得以模寫, 文字之所不能記者, 悉通無礙矣。 上曰, 中國亦有諺文乎? 卽今倭書·淸書, 皆其國方言, 如我國諺文之類矣。 定鉉曰, 果如聖敎, 而佛家有梵書, 亦一佛家之書, 如倭書·淸書之類矣。 上曰, 中國語音, 與我國不同, 皇明亦然乎? 好謙曰, 我國言語, 則皆以解釋而形容之, 中國則不然, 皆以文字爲語。 明淸別無相殊, 而蓋華夷迭變之際, 語音多有不同處, 亦其方言之不同, 如倭書·淸書之各殊者矣。 上曰, 中國人亦解我國語音乎? 好謙曰, 中國通官, 如我國象譯, 多解我語矣。 上曰, 勅行時通官之以我國語音言之者, 多有生澁處, 如兒童初學語時, 似不如我國譯官之爲漢語矣。 上曰, 諺文旣是我國方言, 何爲以質問於中國, 至十三度之多乎? 定鉉曰, 諺文雖是我國所獨行之文, 世廟始製之時, 鄭麟趾·申叔舟·成三問·崔恒等, 自下贊成之, 而與中國往復者, 非言語質問, 卽初中終聲及唇齒喉牙之轉換各殊者, 不可不有質定者故矣。 上曰, 世廟有微恙而猶讀書, 可以欽仰於篤學喜書, 而亦所以聖學之高明卓越矣。 好謙曰, 列聖相承, 終始典學, 觀於此書, 可以欽仰, 而世廟聖學, 卓越百王, 勤勤孜孜, 手不釋卷, 自至於高明光大之域, 而且禮樂文物之燦然具備者, 皆始於世廟時, 至今以爲我東之復有堯·舜矣。 上曰, 高麗史是麗史提綱乎? 定鉉曰, 麗史提綱之外, 又有高麗史矣。 上曰, 玉堂·內閣皆有之乎? 定鉉曰, 皆有之矣。 上曰, 高麗史, 誰所作也? 定鉉曰, 鄭麟趾所作矣。 上曰, 四書五經音解, 是何書也? 定鉉曰, 未能詳知, 而或似諺解之類矣。 上曰, 經書諺解, 製自何時乎? 定鉉曰, 先正臣李滉主之, 而當時諸臣, 同爲纂成矣。 上曰, 退溪是李滉之號乎? 定鉉曰, 然矣。 上曰, 退溪, 何時人乎? 定鉉曰, 仕於明宗·宣朝兩朝矣。 上曰, 蕫越, 是何時人乎? 定鉉曰, 皇朝人, 而此是作朝鮮賦之蕫越矣。 上曰, 朝鮮賦, 在於何書乎? 定鉉曰, 未能詳記矣。 上曰, 齎字是齎咨官之齎字乎? 定鉉曰, 齎咨官則是賫字, 非齎字矣。 上曰, 予於咨文見之, 賫咨官, 非賫字, 乃齎字矣。 上曰, 經筵官, 是何官乎? 錫鼎曰, 卽今之玉堂矣。 上曰, 予於省記見之, 則玉堂稱經筵官, 可知今之玉堂, 爲當時經筵官矣。 且今之官制, 與國初稍異, 官名官制之隨漸變易, 多在於文獻備考矣。 上曰, 文獻備考纂輯, 何以爲之? 錫鼎曰, 自庚戌爲始, 逐年付籤, 以爲纂輯矣。 上曰, 幸行時玉堂隨駕, 始於此時乎? 錫鼎曰, 然矣。 上曰, 文宗夜臨玉署, 字呼謹甫, 則可知有玉堂之有入直, 而今以令今後經筵官二員直宿云云見之, 玉堂入直, 似始於成宗, 官制則間或不同, 而此則何爲以然乎? 定鉉曰, 臣亦未能詳解矣。 上曰, 廣延亭, 在於何處? 定鉉曰, 似是景福宮內, 而未能詳知矣。 上曰, 禮曹判書李坡, 是誰乎? 定鉉曰, 未能詳知矣。 上曰, 知理學宰臣中有子孫人乎? 定鉉曰, 領敦寧尹壕, 工曹判書孫舜孝皆有後孫。 達城君徐居正後孫則未知有無, 而今之徐姓, 皆其傍孫矣。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