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川書院誌(덕천서원지) 德川書院(없음 ~ 없음)德川書院誌[誌] 創建事實
創建事實 隆慶六年我昭敬大王五年壬申二月八日南冥先生考終 于晋州德山絲綸洞正寢 乙亥冬崔守愚河覺齋河寧無成孫茂松柳潮溪州牧具忭 監司尹根壽與嶺中士林就山天齋西三里許德川上營建 書院决議焉先是寧無成結數間茅屋於德川上每陪先生 杖屨徜徉至是撤其屋而獻其址于院中焉 丙子春建院秋奉安位版扁以德山書院行釋菜禮七月鄭 寒岡告于墓曰昔日高堂爛若日星淸通洒落激發凮霆今 日空山宿草飛螢寂寞戃怳靡按靡聆愧此不敏煩誤誨銘 頑質猶初歲月摧零言徒在耳怵惕何寧撫省松楸感想儀 刑精爽竦竪若昏而醒跪拜陳詞山日將暝退與守愚諸公 定院規會講如山天齋舊儀
3 面
祠宇講堂東西齋幷成 堂曰敬義 左右夾室曰東翼西翼 東西齋曰敬曰義 後改以 進德也修業也 軒曰光凮霽月
河覺齋來告廟曰永違玉色 已謝七載蓂矣倀倀孤身無所依歸悠悠自暴甘分伎倆惟 擬頻近如在之堂戀相風度以醒昏冥之心以冀陰誘之力 而不成無狀加以疾病侵身事故絆身歲末再往而經始祠 院亦未能殫力亟成又哭喪子哀疚悲迷遂致絶迹山中越 至今日深背敎育之恩多負懶慢之罪今躡祠庭悲慕愧惶 不禁失聲敢以薄奠祗供衷曲又記祠宇經營之規諸公敦 事之勤纖悉詳密而名曰德山誌監司尹公以金山眞興廢 寺土地分屬德山與陶山以備院中需用之資
○是年盧立 齋欽宋希昌亦與多士共議創立晦山書院于三嘉之晦峴 在縣西二十里後以峽隘文景虎宋希昌曺應仁移建于 香川書院後賜額以龍岩
4 面
萬曆五年丁丑十年修丹雘築墻垣建門樓 祠宇堂齋幷修丹雘繚以墻垣
建立門樓名曰幽貞門
門內左右引水鑿方塘種蓮
又分種一株松於塘上
十年壬午十五年春築亭成柎爲風詠遊息之所 門外溪上起三楹爲風詠之所扁曰洗心河松亭受一記之 曰記稱君子藏焉修焉息焉遊焉盖有藏修之所者必有遊 息之具斯古道也謹按書院制度建祠宇以昭祀明倫堂以 重倫置東西齋以居學者藏修固有所矣院之南有溪焉含 虛凝碧滙爲澄潭臨之有浴沂之與溪之上有桃林焉間以 松檉望之如武陵之原誠遊賞之佳勝者已今我崔先生每 杖屨逍遙其上欲搆亭以備遊息之具以院役未就未成越 壬午春始克經營亭成而勝益奇溪若增其淸魚若增其樂 於是覺齋叔父取易聖人洗心之義以名亭盖寓觀水有術 之意也今夫水其性淸汚者滌之墨者濯之白故厭流抗亭
5 面
欲使藏修者宣暢湮欝善養吾浩然之氣也因水命額欲使 遊息者觀物反己日日新又日新吾黨君子苟能登斯亭遐 想先生之遺風又能顧名思義克收澄心之工則善矣受一 以昏愚小生敢錄固陋又從而歌曰興彼高亭翼如翬如 旣遊以息君子攸居浩玆溪流玉潔鑑虛君子以之反心求諸 淸明在躬可復吾初苟或不然視此大書後改曰醉醒
後六年戊子(1588,선조21)方伯尹根壽金海府使河晉寶亦與其鄕人議建 新山書院于山海亭東麓下
安正字憙幹其事
안희(安憙) | 1551 | 1613 | 순흥(順興) | 언우(彦優) | 죽계(竹溪) | 안공진(安公軫) |
壬辰亭與院 俱燬戊申安公與黃世烈許景胤重創于亭之舊址
記曰金海古駕洛國也地望之雄甲於嶺南而酒府洞最居游爲一 境隩區南冥先生聿來搆亭扁以山海藏修涵養三十年于 玆盖我東之濂洛雲谷也往在戊子鄕人請建書院方伯尹 根壽邑宰河晉寶議以克合卜基于亭之東麓下安正字憙 尸其事事垂訖燹于兇鋒戊申春安君與黃世烈許景胤兩秀才就亭之舊址爲肯搆計士庶協力越二年成上命賜 新山額環拱皆山而必取新山者以其名最雅獨爲宗也余 甞按事東菜 萊 聞院宇經始往造焉結搆宏緻位面淸壯三叉 七點鉅野大海雄奇絶勝自成別界殆造物兒戱劇而慳秘 之以有所待也噫先生之繼往開來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 運彼名區之以先生顯數也爲亭爲院亦數也觀夫新山與 德川龍巖先後迭興東西幷峙而又有白雲密邇京師使四 方萬世之士得有依敀之地彼天之不欲喪斯文果如何哉 誠使爰處者志先生之志學先生之學爲忠臣爲孝子爲君 子儒則於觀感興起之道得矣如或懵敬義之訓昧進修之 方群居以荒嬉毁行而趨利則豈但爲自暴之憂實吾黨之 羞其可惧哉其可戒哉昔我先祖從先生最早連床咬菜多 在山海小子生晩長以未及門爲恨去歲忝寫先生神道碑 祇謁德川廟庭第二郞次磨取李山立龍岩院記示余曰諸院必有記以識顚末請以新山相屬余以蔑學辭今春又請 又辭焉曺君旋至洛袖圖若誌請之冞勤余以三讓爲太刻 仍念先生之德如摹天然固不敢贅一辭至以刱建之跡余 旣得其詳矣尙俾來者知作之所始遂爲之記
萬曆四十六年(무오,1618,광해군10)侍講院輔德裵大維撰
崇禎丙子(1636,인조14)後六十九年(갑신,1704,숙종30)仲秋上浣南平曺爾樞書
曺爾樞 | 1661 | 1707 | 南平 | 元卿 | 四友堂, 馴鶴亭 |
慕亭集(모정집) 裵大維(1563 ~ 1632) 慕亭集 卷之三 記 新山書院記 |
二十年壬辰二十五年遭灰燼 講堂齋亭盡爲兵火所燬惟祠宇厨舍幸得免而於丁酉竟 被灰燼○亂平後院有司柳宗日象先生橡亭遺制而搆一 間草亭於風詠所頹址西數武地扁以洗心舊號河松亭有 感曰亂後初經院溪頭獨有亭眼驚新黍稷行失舊門庭絃 誦思多士蘋藻憶仲丁天王猶不動雲外數峰靑又次其叔 父覺齋韵曰松桂淸陰滿舊山幽人不見涕潸潸儀刑只有 餘方丈矗立蒼蒼萬古顔又題先生頭流錄曰▩▩瑤臺只
8 面
一人至言初發古今人當時杖屨今何在遺墨空敎感後人 二十九年辛丑三十四年重建書院 州牧尹公說因多士之議協謀重建 三十年壬寅三十五年祠宇神厨成 李茅村陳栢谷河滄洲相與勾管而有司鄭大淳孫均也○ 吳思湖長撰上樑文曰兒郞偉伏以日月啓長夜殷禮夙稱 於新宮風塵淨海方舊貫可尋於遺礎喜人心之不死知吾 道之未灰恭惟南冥先生維岳降神于帝其命五百年間氣 脚跟不待於文王三千載偏荒脉絡遠紹於箕子自早年獨 得夫書言象意之表悟末學多滯於文辭訓話之間抱卵雷 龍舍中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養珠山海亭上操之者存索之 者精太一眞君高拱一元之冲漠百勿神旂驚逃九竅之魑 魅精神表裏古今力量彌綸宇宙道由我立豈不願堯舜君 民身與世違亦安能俯仰流俗明夷左腹不待主人之有言
9 面
乾晦穉陽竟全潛龍之勿用雖一身自甘於丘壑卽大功已 著於栽培判義利公私之分南軒有功於孟子明天德王道 之學伊川增光於孔門不待著一書名言法語足以淑人心 而開後學可以奮百世淸風苦節能令頑夫立而懦夫廣喚 醒醉死餘魂障迴狂瀾旣倒趙避立赤幟人驚耳目之頓新 龍門有斧痕孰知腁胝之偏苦因時救弊吾道卽然推己爲 人能事畢矣嗟木稼之逞孽遽日觀之見頹南極一星彩還 紫微之舊宅東魯諸子心殞昌平之築墻于經于營縱緣其 室卽邇以享以祀實由不謀而同䂓矩悉禀於守愚締構分 掌於來復餘卄年春秋虔事忽一朝兵火爲灾廟雖焚而道 不焚吾舍此而奚適事已定而計未定時不可乎再來奚用 前基更築新宇凡間架制度盡遵乎舊規欲尊奉依敀永効 於後日萬株松嶺霜抽立立之高人十里桃川鏡涵澄澄之 止水事類白鹿之重創實著卧龍之循名僝功已鳩虹樑將
10 面
擧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廣視於前而生輝之則參於前坐 則倚於衡願長言而献頌少停工斷同此歡呼拋樑東森森 松檜護玄宮下有金兎扶大石東封萬古爽餘凮拋樑南醉 醒亭影蘸寒潭欲識此間眞景象夜深秋月浻澄涵拋樑西 萬丈頭流天與齊太白光芒霜雪映玉皇留與剪浮霓拋樑 北奔流萬壑由岩泐此去海門縱云賖盈科不舍可窮極拋 樑上尺五帝臨光盪漾宇宙棟樑孰主張躋攀無路獨瞻仰 拋樑下優優揖護盡儒者籩豆年年春復秋精靈陟降報純 嘏伏願上梁之後士習就正儒風大亨式禮莫愆芯芯盡誠 意之享聞風而起彬彬多士之興山可夷谷可湮詎可墜河 南之揭號遵其敎守其道永勿替岳麓之建祠○李竹閣以 詩寄陳栢谷曰德川書院被兵燹十年陳君景直慨然勵志 幹事重建千里遙想感歎不已遂吟一律遠寄慰懷畚灰輦 燼整頓甎棟宇重新尙宛然精爽洋洋如陟降籩豆秩秩儼
11 面
恭虔天王蒼翠昔顔面潭水澄虛舊源泉惟願千秋恒勿替 潔尊肥俎禮無愆又曰虔恭瞻拜儼庭堂俯仰興懷感慨長 川脉遠連濂洛派山根遙接武夷岡精靈彷彿恒如在 缺 後 來誰繼入高墻 三十一年三十六年秋奉安位版行釋菜禮 位版藏於岩穴間幸而獲保然漫漶不潔改用新版祭器賴 院僕名無廋者善藏而得完焉 三十四年丙午三十九年西齋成 觀察使柳永詢營建修業齋九月又與兵使金太虛來捐以 米二十碩租五十碩環山一里爲取息之地以備院中需用 以文告廟曰天未喪文英邁崛起金精玉溫實鍾間氣道嚴 出處德尊敬義伊志顔學淵源所自百旂四符工程攸始早 卜雷龍藏修有地晩築山天樂我簞食君民分內遯之否鳳 凰麒麟爰出其類淸風所激懶夫亦志永詢謬以後學受此
12 面
重寄未及凾丈每懷興喟今躡宮墻淸廟有閟彷彿儀刑陟 降庭止物雖至薄庶幾右只李竹閣和柳公詩曰杖屨追隨 地淸溪空自流當時眞面目方丈聳千秋十一月鄭寒岡來 祭墓曰泰山一頹歲月于荒忽焉三紀倐若電光旣經亂離 觸目悲凉人心一壞世道堪傷盛德高風愈久彌彰有山峩 峩有洋洋渺余小子白首迷方平生悔吝回首心茫桑楡欲 勵志力不強孤負厚望愧汗沾裳宿草空山古木蒼蒼精爽 如存先生不亡追惟舊陪感淚盈眶潔誠爲羞敬薦一觴遂 謁廟退聽諸生講 三十七年己酉光海主元年講堂東齋厨庫成 至是稍復舊制而有司則河公孝趙㻩也 春政院請啓宣額賜以德川書院 政院啓曰今聞晉州三嘉金海等處皆已爲曹某重修書院 云若賜額以示褒崇之意則可以聳動士氣其於吾道後
13 面
學豈不幸甚令該曹回啓禮曹啓曰故贈大司諫曹某藏 修林下篤學力行其踐履造詣之功可無愧於古人鄕里後 學宗而師之建立書院以寓景慕之意若自朝廷特賜扁額 以賁餙之則其崇奬賢士之道可謂盛矣依啓允下 三十九年辛亥三年增修祠宇築門樓亭柎 亂後草創制度未稱至是乃增修祠宇壯其樑杬以舊材起 風詠亭於舊址兵使崔公濂多爲宣力就緖董役有司柳一 慶也 天啓二年壬戌十五年七月上澣揭院識 河滄洲憕撰識曰萬曆壬申春南冥先生歿夏四月葬于山 天齋後原崔守愚河覺齋河寧無成應圖孫撫松天祐柳潮 溪宗智始倡立祠之議乙亥冬與牧使具忭相地之宜遂定 址于九曲峯下蕯川之上盖與山天齋相望地也先是寧無 成結數椽茅舍于此時陪杖屨徜徉焉至是撤其舍卜之時
14 面
丙子春也於是守愚諸賢幹其事主供饋孫承善也都料匠 僧智寬也州吏姜世堅掌簿籍而具牧使忭與尹監司根壽 幷劬力焉未一年祠宇曁堂齋成越明年粧修丹雘訖繚以 周垣垣內引泉源爲左右方塘種蓮其中別搆三楹于溪上 爲風詠之所扁之曰洗心後改以醉醒自後春秋釋菜不懈 益虔于時河覺齋爲院長不幸壬辰兵燹遽起講堂齋亭盡 爲灰燼惟祠宇厨舍得免而竟火於丁酉之變歲辛丑牧使 尹說因本州士子之請協謀重修於是李淸州瀞陳院長克 敬曁余更迭勾管而壬寅祠宇始完神厨繼就其時有司鄭 大淳孫均也先生位版藏於岩穴間幸而獲保漫漶不潔故 改用新板癸卯秋奉安配以守愚先生祭器亦賴院僕世廋 者善藏而得完焉柳巡察與兵使金太虛來謁祠宇因出米 二十碩租五十碩環山中一里爲取息之地以備院中之需 己酉營講堂而東齋厨庫繼之有司則河公孝趙㻩也祠宇草
15 面
創於亂後棟卑級夷不稱其制辛亥乃易以新之增其舊址 壯其樑柷使之宏壯焉董役有司則柳慶一也以舊材移搆 醉醒亭先此創一間草亭於醉醒門外松林之畔仍扁以洗 心舊號乃院有司柳宗日象先生橡亭遺制爲也前後規畫 皆出於李院長瀞而崔兵使濂亦身之宣力得以就緖幸也 盖創始之初廟宇齋堂之秩秩有序墻垣階級之井井有規 無非守愚先生心匠之運而亂後重營皆因舊制第營作有 先後工匠有巧拙故堂齋不及於古而廟宇有侈於前矣今 上己酉春政院入啓特蒙賜三書院額此其一也請額 時守愚堂從配未及幷啓乙卯禮曹因院儒䟽回啓蒙允 焉院號德山而德川新額也正堂敬義左右夾室曰東翼也 西翼也東西齋舊號曰敬曰義而今改以進德也修業也齋 軒則光風霽月而正門則幽貞也依山俯水奧衍繚廓峰巒 拱揖川澤縈紆若遠若近自成形勢建院之地無以加此也
16 面
噫方丈之山名於天下德山之洞廓而有容天慳地秘不知 幾千百年而有待於今日山爲武夷洞作白鹿爲萬萬年詩 書禮讓之地則豈非有數存乎其間而地以人顯者信矣河 覺齋有德山誌祠宇經營之規諸公敦事之勤纖悉詳密無 一或遺俾後之覽者昭然若昨日事竟失於兵火中窃恐事 敀漫滅粗逑 述 其顚末以備後之考閱云○河滄洲敬義堂詩 曰登高必由下入室自升堂進進有序孜孜戎勿忘河謙齋 弘度德川書院詩曰山頹昔日立宮庭歲歲春秋薦仲丁敬 義學仍傳自古進修模是考諸經禮儀爲實由誠實黍稷惟 馨在德馨齋室階梯知井井洗心明眼賴英靈又次姜寒沙 大遂韵序云虙羲始畫八卦周公係以爻辭乾九二文言言 誠坤六二言敬然則誠敬本於羲畫發於周孔而實天地自 然之理也誠者聖人之本敬者賢人之事也由敬可以至於 誠而敬義二字則自黃帝始也吾夫子乃曰敬以直內義以
17 面
方外程子曰若夫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則雖聖人不越乎此 然則聖賢千言萬語要其敀不出二字外也今我曹先生斷 然直指以爲吾家有此字猶天之有日月壁書二大字細 書先儒論二字義於其傍自初學至成德皆有所據井井有 科病革之曰懇懇爲門人稱道其有功於後學大矣而不保 於兵燹誠可惜也然有志于學者信以此求之雖不中不遠 可不勉哉詩曰肇啓人文羲氏初儘敎敬義在丹書高懸明 照吾家路重指神功惟日舒河台溪溍洗心亭次河滄洲韵 曰日月重明大宋天彬彬伊洛蔚群賢千年方丈三韓外偉 我先生繼不傳无悶堂朴絪題洗心亭曰廟貃 貌 巍然儼若臨 天王峯下擁雲林諸君莫浪尋山水直到亭前要洗心申克 齋益愰謁廟有詩曰再拜先生廟仙區眼忽醒鳶魚皆得意 草木亦舍馨止水觀心法高山想典刑坐來塵事少松月洗 心亭趙澗松任道東賢十六詠有曰泰山秋氣壓頹瀾敬義
18 面
工程妙透關道不遇時寧小用懷藏國器軸薖間趙竹陰希 逸有詩曰昔歲尋仁里重來入德門誰知方丈麓又有武陵 源水靜魚遊樂山深鳥性存松陰古亭上絶洒謝塵煩河謙 齋次趙竹陰入德門韻二首曰九曲峯前德有村川流東放 正開門訪眞遊子賴知入須向頭原求至論何事天津橋上 村空中樓閣入無門賴知肉菜尋常用上達方聞太極論河 台溪又次曰德山山下德川村入者皆由入德門俗子不知 名以德漫將山水向人論許滄洲入德川詩曰德以爲山德 以川先生止止樂夫天百年遺躅無人續空使山川任自然 庚午肅宗大王十六年重修書院 鄭歧胤撰敬義齋重修記曰敬義齋者守愚先生爲南冥先 生所刱也先生甞手書敬義二字付諸牕壁間以自省故因 以命齋焉不幸經大亂齋入於灰燼中後人又重建之堂凡 幾間歲月多楹桷亦已傾圮今年春院之諸生相與謀重修
19 面
權汝亨金聖咸主其事權大益曺夏相曺夏龜董其役齊告 于府伯府伯金侯始慶給役糧及軍丁以助之盖衛斯文事 也於是易其朽材更其塗墍改其丹雘不亟而成自入德門 由洗心亭入于敬義齋矣嗚乎敬義不立則心不正心不正 則無以入德矣居于齋者苟能敬義夾持則心可正心正則 可以入德矣若是不已則先生之道復明於世此吾與諸君 子之所當勉者也本院刱於萬曆丙子燬於壬辰重刱於壬 寅年又重修之自萬曆至今百二十有八年事豈偶然哉謹 記其始終如右云 丙辰正宗大王二十年重修書院 純祖大王十六年丙子南履愚撰敬義齋重修記曰敬義二 字本乎易易曰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南冥先生盖甞以直內方外爲學問之要故造詣高明踐履 端的卓然爲明宣朝大儒嶺南士氣聞風而立懦我東道
20 面
統有傳而不墜觀乎題壁二字槩可以知其所存矣此齋之 所以名敬義也齋在晉陽之德山卽先生古墓因以爲俎豆 之所齋之刱在萬曆丙子灰燼於壬辰重建於壬寅旣久頹 圮焉正廟丙辰家大人出莅晉州貨錢五千助其糧需給 其丁夫於是乎州士人河應德掌其事丹城士人李必茂董 其役本孫曺龍玩總其務六月而工告訖州之士人相與咨 嗟感歎而迄二十有一年未有記文昨年不佞自嶺左移宰 于山淸淸與晉接其儒林耆老俾不佞追記其事事若有待 義不敢辭謹述其梗槩如右若夫考厥名而思其義接遺躅 而光後學敬義夾持克造乎不習無不利之域則不佞所以 有望於晉之多士者云爾 乙亥純祖大王十五年重修凮詠亭 李益運記之曰陳俎豆設禮容鄒魯之遺風而嶺南之美俗 也往在明宣之際天降兩大賢于嶺南卽退陶李先生
21 面
南冥曺先生是已南冥之歿嶺之門人章甫相與建祠而俎 豆之作爲講堂學舍延道德博聞之士摳衣升堂講明孔孟 之學而鄕人子弟相與群萃同處以爲肄習之地萬曆壬辰 倭奴平秀吉傾國入冦其徒據院而爲之巢亂旣平爲其腥 穢也易而新之亭於入德門之西洗心亭之北特起焉其廣 狹長短䂓爲鋪寘實取先生所居橡室之制溪壑窈窕桃花 遍水先生所稱武陵源者此地而卽所謂醉醒亭也昔李 皇於平泉有醉石醒石亭實兼而有之而盖取乎衆醉獨醒 之義也嗚乎君子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獨善非獨 醒歟先生之道雖未大行於世先生之風將起頑而立懦則 吾見其醒之者衆矣先生之道端粹而冲和高明而博厚其 爲學以強學力行爲宗其立身以孝友忠正爲準其敎人以 量才授職爲的居家而鄕人式之處官而輿人懷之敎不出 於詩書化不越乎里塾而其漸之磨之者廣矣流風餘韵遂
22 面
使全嶺之南幾乎魯一變至道則吾見其醒之者果衆矣然 則衆人之醉顧不待先生而醒者乎嗟乎山川必待人而名 峴山之所以名者羊叔子之淚杜征南之碑也滁山之所以 名者韋左司之詩歐陽公之酒也而皆不足爲先生道也若 夫臨觀之勝所謂水淸而山高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 谷窪者爲池而缺者爲洞皆未暇爲斯高論也亭久廢壞先 生之孫縣監龍玩與多士謀而改之使來請書其事後學延 安李益運記又改曰風詠 丁亥純祖二十七年(以下舊誌無錄今考蒐錄) 德川書院儒生進士李佑贊等謹拜上書于 大宗伯閣下伏以德川書院卽我 文貞公南冥曺先生妥靈之所也院宇排布守護凡節與 陶山玉山同一䂓謨而南州所稱三山是也在昔嘉靖辛 酉先生始入于頭流山德川洞築山天齋及橡室與當
23 面
世諸賢講道論學於是乎村容始成而至隆慶壬申 先生易簀萬曆四年建院于此使院邸居民除其身役專 意守護昔有春曹完文揭板至今尙存故累百年遵古規 施行矣挽近以來法久弊生官役間侵若此不已大先 生額院將何以守護乎玆以齊聲仰籲於 尊賢敦禮之下伏願嚴明題下遵古之意以完大賢額 院守護之地謹冐時以陳題 旣有完文揭板則自本邑更加申飭永久施行宜當向 事 丁亥十一月十二日 禮曹